专题地图色彩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669.52 KB
- 文档页数:35
《GIS 专题地图制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 GIS 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 GIS 软件中专题地图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制作出准确、美观的专题地图。
4、激发学生对 GIS 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GIS 专题地图的类型和特点。
(2)专题地图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地图符号、色彩的设计与运用。
2、教学难点(1)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选择合适的地图表现形式。
(2)地图的布局与整饰,使其达到美观、易读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GIS 专题地图的相关理论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专题地图,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 GIS 专题地图,如人口分布地图、土地利用地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图所表达的信息,提问学生这些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GIS 专题地图制作。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1)介绍 GIS 专题地图的概念、类型(如点状、线状、面状专题地图)和用途(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
(2)讲解专题地图数据的来源,包括实地测量、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筛选。
(3)重点阐述地图符号和色彩的设计原则,如符号的形状、大小、颜色应与地图的主题和内容相匹配,色彩的对比度和协调性要适中。
3、操作演示(约 30 分钟)选择一款常用的 GIS 软件(如 ArcGIS),以一个简单的专题地图制作为例,进行详细的操作演示。
(1)打开软件,导入数据。
(2)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方式。
(3)根据数据特征和专题需求,创建专题图层,如分类符号图、分级符号图、饼图等。
(4)设计地图符号和色彩。
(5)添加地图标题、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元素。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基本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数字地图: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过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8中比例尺的普通地图。
地图内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过程及内容: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第三章.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一. 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变形?答:(1)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2)由于地图投影上各点是变形时不相同的,我们先从普通的意义上来研究某一点上变形变化的特点,再深入研究不同点上的变形变化规律,便不难掌握整个投影的变化规律。
各种变形(面积、角度等)均可用长度变形来表示,因此长度变形时各种变形的基础.二.什么是长度比、长度变形?什么是面积比和面积变形?什么是角度变形?答:长度比(u):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公式u=ds`/ds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的差值。
公式Vp=u-1面积比(p):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面积dF的比值。
公式P=dF`/dF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的差值。
公式:vp=P-1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B`与它在地面上的固有角值B之间之差的绝对值.三.。
地图投影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1)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等面积任意(2)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A。
按辅助投影面类型分:方位圆柱圆锥B.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的位置关系分:正轴横轴斜轴条件投影:条件投影式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之上,根据某些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分为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四。
地图配色方法与策略1引言色彩搭配无时无刻不都在影响着我们对物品的感知和评价。
超市货架上商品的包装盒,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等,往往人们第一眼关注到的是物品整体呈现的色彩效果,其后才是具体的设计细节。
一幅优质的地图,除了文字描述、符号布局合理外,地图的幅面色彩和地图上各地物的色彩搭配也应符合地图的应用特色。
合理的地图配色可以简化地图符号系统,如同一种线型,蓝色表示河流,棕色为等高线;地图色彩可以改善地图的视觉效果,使地图更容易判读。
2颜色的基本知识2.1颜色构成三要素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种颜色都可用3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Hue):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由色光的主波长决定。
色相最基本的代表色是红R、黄Y、绿G、青B、紫P五种。
此五种颜色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有明确的特征,色相的心理反应特征是暖色或冷色。
色相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色相环表示。
明度(Lighteness):也称为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暗程度变化的特征值;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颜色就有了明这和深暗之分。
人眼感觉到的颜色明暗程度,与光的反射率项对应,最亮为白色,最暗为黑色,把黑白两色中间的灰色按明度等级间隔序列组合成明度10个等级0-10.光线的强弱影响人们的情感,明亮的物理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大,暗淡的物体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小。
饱和度(Chroma):也称为彩度,是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浓淡的特征值,使色彩有了鲜艳与阴晦之别。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用这三者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
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第⼀章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地图整饰1.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1)地图信息包括两种:①直接信息:符号含义、数字、⽂字、⾊彩等,均可⽤图例说明。
②间接信息:分布状况、空间结构、各要素关系、综合概念等。
需要通过分析成因、发展过程及趋势,甚⾄要进⾏统计、量算来获得。
(2)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视觉语⾔即:地理信息(制图对象)通过制图者的认识,形成概念,再通过地图符号(地图语⾔)变成地图,⼜通过地图符号(地图语⾔)传递给⽤图者,使⽤图者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概念。
从地图信息传输的基本过程可知:(1)地图是通过图形符号作为传输信息的⼯具(信息负载体)。
(2)地图是制图⼈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以符号图形表现出来,通过读者视觉器官的接受,感知、理解并解译…… (3)地图是经过简化和概括了的以符号图形反映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可以称为“图形——数学模型”。
即以有限的图形图像来最好地逼近真实世界。
(4)信息传输是否有效的基本条件之⼀是制图者和⽤图者都要懂得⼀种共同的视觉图形语⾔。
传输效果好坏取决于符号设计及其组合的质量。
总⽽⾔之,地图的信息传输是依靠图形视觉形式进⾏的。
⼆、地图的视觉语⾔地图语⾔:地图符号、地图注记、地图⾊彩2、地图语⾔的功能:“写”制图者从⾃⼰的认识中选择制图信息,并分类分级、简化、符号化,完成地图制作过程。
“读”读图者识别符号,译出含义,在他们⾃⼰的认识领域⾥构成客观环境的图象概念(“⼼象地图”)。
3、地图语⾔的特点:图形语⾔的最⼤特点是形象、直观、⽣动、⼀⽬了然。
地图语⾔可以表达制图对象的以下特征:(1)空间特征;(2)时间特征;(3)属性特征;(4)动态特征;(5)多尺度特征4、视觉语⾔如何表达制图对象?通过对制图对象进⾏⾼度的抽象和概括。
制图者对地理空间信息进⾏空间认知,然后把⼀切能转换为视觉属性概念的事物都预先转换成⼼理视觉意象(⼼象地图),并⼒图使之具象化(符号化),从⽽得到⽤视觉语⾔表达的地图,给读图者的识图、⽤图活动提供了极⼤的⽅便和可能性。
地图制图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3.真子午线: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4.磁子午线: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5.磁偏角δ: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6.子午线收敛角γ: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7.磁坐偏角c: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8.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9.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0°-90°;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11.三北方向: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12.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称为大地体,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可以称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1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14.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15. 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16.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17.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18.大地经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西经为负;19.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20. 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21.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22.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23.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24.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25.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26.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27.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F 之比;28.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Vp=p-12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30. 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31. 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32. 圆住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33.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34.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35.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36. 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37. 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38.分辨敏锐度: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39.视锐度视力:分辨敏锐度的阈限的倒数.40. 分区统计图: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的地图;41. 定位符号图: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42.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43.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44.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45. 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46. 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47.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程之差;48. 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49. 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的短线;50. 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51. 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52. 交通网:是连接居民点之间的纽带,是居民点彼此之间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重要通道;53. 作者原图:编图者多数为专题研究人员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地图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54. 编绘原图: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55.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56.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57.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58.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59.卫星影像镶嵌图:不另外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将多幅影像依像幅边框显示的经纬度位置,镶辑拼贴而成的影像图;60.卫星影像图:进行了影像平面位置的几何纠正和影像增强,图上绘制出较全面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61.卫星影像地图:在卫星影像上,能够依据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行共线方程纠正,有详细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62.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研究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是以解析几何原理为基础,将显示器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屏幕光栅点阵与图面直角坐标系形成对应;63.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实施综合、交互处理的一门综合信息处理技术;64.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5.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但不同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6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7. 电子地图: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68. 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69.二维分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几何特征的分析70.缓冲区分析:根据地理要素中的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在实体周围或内部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多边形71.包含分析:主要是指点、线、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分析;72.开销:指在网络中为完成从一个结点到达另一个结点所需要付出的花费;73.资源需求:指网络中与连通路线或链、中心等相联系的资源数量;74.资源容量:指网络中的各连通路线或弧段为满足各中心的需求,能够容纳或允许通过的资源量;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22.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27.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32.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33.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40.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42.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44. 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45.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46.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47. 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48.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49. 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50. 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51. 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52. 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53. 分层设色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图;54.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经差2º,纬差3º划分;55. J—50—5—E表示1:5万地形图;56. 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57.图名的主要功能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58. 统一与协调原则是地图集编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保证地图集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59.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60. TM1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判断题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三、问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4.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圈都是通过两极的大圆;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极地成为一点;b.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c.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d.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的;e.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5.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6.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7. 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纬度φ的函数,而与经度λ无关;各种变形都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对某一具体的变形性质而言,在同一条纬线上,其变形值相等;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同心圆弧状分布;切圆锥投影,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其变形愈大,而且由标准纬线向北的变形速度比由标准纬线向南快;割圆锥投影,圆锥表面与球面相割的两条割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标准纬线外的变形分布规律同切圆锥投影,均为正形,标准纬线之间呈负变形;8.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①投影条件:投影面---平面p=1 Ψ0=90º②投影公式:μ1=cosz/2 μ2= secz/2③经纬线形式: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是同心圆的半径;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减小;④变形分布规律:ⅰ投影中心无变形,离开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度变形增大;ⅱp=1ⅲμ1< 1 μ1 1→0.707 μ2 >1 μ2 1→1.414ⅳ没有面积变形,但角度变形较大;ⅴ角度、面积等变形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9.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10.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a.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b.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c.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隔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11.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在φ=80度时,经纬线都扩大了近6倍,面积比扩大了33倍,所以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了;②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在球心投影上大圆航线表现为直线;远航时,完全沿着等角航线航行,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是不经济的,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如从非洲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沿等角航线航行,航程是6020海里,沿大圆航线航行5450海里,二者相差570海里约1000公里;实际上在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但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12.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13~23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25~4513.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ⅰ中央经线取E150°,以突出我国在图幅中央的位置;ⅱ全球大陆不产生目视变形,同纬度带面积变形近似相等,以利于比较我国与同纬度国家面积的对比;ⅲ太平洋保持完整,利于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联系;14.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15.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数据质量、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图解限制;16. 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视觉分辨能力;印刷与绘制技术;地物和地理环境17. 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图解计算法、等比数列法、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开方根规律18. 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物选取的比例一致;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度变化;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补地理差异的影响;19.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20.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1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2地图记号有一定的约定性3地图记号可以等价变换4记号构成地图21. 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地图是空间信息的符号模型,符号具有地图语言的功能,它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22. 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23. 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24. 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一种,能起定位的作用,是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重要部分;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质量数量特征;如同地图上其他符号一样,注记也是一种符号,在许多情况下起定位的作用,使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25.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1在视觉感受上圆形最稳定;2圆面积公式中只有一个变量;3在相同面积的各种图形中,圆形所占图上的视觉空间最小;4圆形常用于心理测验;26.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
浅谈应用 Adobe Illustrator CS6制作专题图的体会摘要:在使用Adobe Illustrator CS6制作专题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它的快捷、便利。
利用Adobe Illustrator CS6中的快捷工具设计符号、制作图表、文字排版、图面整饰都变得容易起来。
制作出的专题图用时短质量高,近几年为各级政府提供的政务保障用图、应急测绘保障专题用图都高质量的按时完成任务。
关键词: AI 设计专题要素1.引言Adobe Illustrator简称“AI”,是一种应用于出版、多媒体与在线图像的工业标准矢量插画的软件,作为一款非常出色的矢量图形处理软件,AI广泛被应用于印刷出版、海报书籍排版、专业插画、多媒体图像处理和互联网页面的制作等。
目前我院主要使用Adobe Illustrator CS6软件制作各种图集和一些专题图件。
例如利用1:1万矢量数据加工编制城区影像图;利用地理国情监测的统计数据编制耕地、林地、矿产、水利、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专题图图件等。
2.专题图制作首先依据专题地图设计书要求确定专题图中的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再依据专题地图设计书选择好基础地理底图,并制作与专题要素内容相匹配的地理底图数据。
运用专题制图理论和地图美学理论,使用AI软件设计制作专题图的符号、颜色、图表、文字等,编制出具有科学内涵、高度艺术表现力的专题图。
2.1新建图文件文件→新建→图幅名称→保存*·Ai文件。
文档设置→编辑画板:设定画板尺寸,设定x、y坐标。
新建图层→修改“图层1”为“底图”(可依据导入的数据起图层名)。
起好图层名便于以后作业时快速查找到图层数据。
2.2导入地理底图数据文件→置入:选择需要导入的地理底图数据文件,点击[置入]。
置入时将左下角的链接打勾,以便以后导入的底图数据如有修改时自动替换链接文件,不用重新置入修改过的底图数据。
置入的文件格式为*.EPS。
2.3专题图符号制作使用AI软件设计适合图中使用的专题符号,建立属于本图幅的符号库。
地图配色方法与策略1引言色彩搭配无时无刻不都在影响着我们对物品的感知和评价。
超市货架上商品的包装盒,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等,往往人们第一眼关注到的是物品整体呈现的色彩效果,其后才是具体的设计细节。
一幅优质的地图,除了文字描述、符号布局合理外,地图的幅面色彩和地图上各地物的色彩搭配也应符合地图的应用特色。
合理的地图配色可以简化地图符号系统,如同一种线型,蓝色表示河流,棕色为等高线;地图色彩可以改善地图的视觉效果,使地图更容易判读。
2颜色的基本知识2.1颜色构成三要素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种颜色都可用3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Hue):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由色光的主波长决定。
色相最基本的代表色是红R、黄Y、绿G、青B、紫P五种。
此五种颜色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有明确的特征,色相的心理反应特征是暖色或冷色。
色相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色相环表示。
明度(Lighteness):也称为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暗程度变化的特征值;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颜色就有了明这和深暗之分。
人眼感觉到的颜色明暗程度,与光的反射率项对应,最亮为白色,最暗为黑色,把黑白两色中间的灰色按明度等级间隔序列组合成明度10个等级0-10.光线的强弱影响人们的情感,明亮的物理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大,暗淡的物体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小。
饱和度(Chroma):也称为彩度,是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浓淡的特征值,使色彩有了鲜艳与阴晦之别。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用这三者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
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
一、名词解释:1、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学: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数字地图: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投影变换:是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的理论和方法。
其实质是建立两平面场之间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地理变量: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即构成了地理变量。
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度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
矢量数据: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
栅格数据: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
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
海岸:海水和陆地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狭长地带。
深度基准面:是根据长期验潮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低的潮面。
制图综合: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
载负量:也称为地图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
适宜载负量:我们不能使所有的地图图面都达到极限载负量,那样也就没有地区对比可言了,因此就失去了地区特性。
我们必须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该图适当的载负量。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第10 卷第 4 期三晋测绘Vol. 10 No. 4 2003 年12 月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S HANXI December 2003浅谈色彩及色彩设计在地图中的应用冯建军李志强(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太原030002)Elementary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Colour and Colour Design in MapFeng Jianjun Li Zhiqiang摘要: 就如何增强地图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 通过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及其设计的一般规律的阐述, 理论联系实际, 说明了色彩设计在地图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色彩; 色彩设计规律; 地图中的作用色彩在地图作品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色彩运用得当会使地图作品图面丰富且具有语言性, 这种特殊的语言不仅形象直观, 视觉传达力强, 还可增强地图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使其更具说服力。
但如何能把握住色彩并非易事, 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 1888 —1967) 曾说: “如果你能不知不觉地创作出色彩杰作来, 那么你创作时就不需要色彩知识。
但是, 如果你不能在没有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 那么你就应当寻求色彩知识。
”因此, 我们在靠直觉工作时, 色彩理论法则显得至关重要。
没有足够的色彩理论知识, 工作中总显得手忙脚乱, 往往一不小心, 图面就失去和谐, 显得五花八门。
不仅使地图本身的作用大打折扣, 而且更无艺术性可言。
可见色彩设计这一艺术上共有的美学规律在地图中的应用是何等重要。
要使地图作品具有艺术价值, 首先要转变一个观念: 即地图作品只是技术工作的认识。
要转变这一观念, 就要努力使地图产品的技术性与艺术上的美学规律高度统一。
在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产生地图作品的同时, 将设计理念与思想传达给读者, 使读者在接受地图信息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感染。
《GIS 专题地图制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GIS 专题地图制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次授课所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GIS 原理与应用》。
本节课是该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通过学习 GIS 专题地图制作,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 GIS 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先介绍了 GIS 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然后详细阐述了制作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展示了专题地图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专业的_____年级学生。
他们已经学习了GIS 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专题地图制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 GIS 专题地图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掌握 GIS 专题地图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 GIS 软件制作简单的专题地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 GIS 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 GIS 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GIS 专题地图的类型和特点。
(2)GIS 专题地图制作的流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1)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专题地图的设计与表达。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GIS 专题地图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专题地图配色中颜色的平衡与协调摘要:在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认识时,专题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这种地图的制作存在着一定问题,数据库的用色和出版印刷的用色是存在不同的,也可以说计算机用色和纸质版用色存在着差别,笔者所在单位现在主要从事国土类项目,这里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规程给的用色是计算机色,亮度高,浓度高,用这种色打印出图时,线划、注记模糊不清,影响了图幅的印刷效果,无法满足使用者的读图要求,所以本文将对专题地图配色中颜色的平衡与协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专题地图;配色;颜色;平衡协调1、前言我们都知道,地图是用一种特别的视觉图形来向人们传达空间的信息,其最基本的视觉要素就是图形和色彩,其中色彩能够给人强烈的隐形而且能够再短时间内诉诸感觉,因此在地图的设计中,色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判断一份地图设计是不是成功,其对色彩的运用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一张图上面模糊不清,颜色杂乱,你还有看下去的兴趣吗?因此在对地图进行设计时,色彩选择和搭配尤其重要,如何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制作一幅色彩协调、美观,重点突出的图幅,是地图设计考虑的重点。
接下来我们先介绍一下颜色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并对颜色协调的内容和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最后对目前颜色平衡与协调存在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
2、颜色在地图设计中的作用颜色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答案确定的课题,目前有一部分学者还在对这方面内容进行讨论,而这一内容也是目前地图学还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总的来说,颜色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有下面几点。
2.1标记各种地图要素。
在图面上,将各种颜色统一规划,用这些颜色来对不同的地图要素进行标记,使这些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能够清楚并有序。
使地图更具有可读性。
[1]2.2颜色赋予地图暗示意义。
要知道,颜色本身是具有心理作用和感情色彩的,在地图设计中,不同的颜色除了表示内容不同,还可以给人以暗示作用,通过这些暗示来对不同的地图要素做出分类、强调、淡化、寓意等处理,这些颜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自由度,增强了信息负载量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