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学概论》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什么是休闲,休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结合休闲发展的历史,论述休闲产生的条件。
3.概括目前国内外休闲主要研究领域4.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休闲观念对现在中国休闲活动的影响。
5.比较休息活动、游憩活动、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案例分析:材料一1:又一个五一黄金周来临,尽管外出旅游仍是人们的首选,但更愿意过节方式多元而感到“长假选择苦恼”的人确实越来越多。
节前,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00位公众进行“五一生活安排”的电话调查,结果显示虽然27%的人选择旅游,但其中六成以上将时间限定在4—6天,不像以前那样把日程安排得很紧,而是预留出2天左右的参与其他活动和调整时间,尽量去“鱼与熊掌兼得”。
一个现实佐证是,聚焦5月1日的北京:地铁当日发送260万人次,西客站发送11万旅客,100万市民开始出京游山水;但相映成趣的是,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志愿者上路维护交通,全聚德、鸿宾楼等老字号的节日宴售出约八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北京人》演出座无虚席。
而在“长假选择苦恼”的背后,是作为经济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的“休闲”大潮的日渐涌起。
在经济层面,从1995年5月实施“双休日”、1999年10月实行“黄金周”到今天,全国假日出游人数、假日消费屡创新高,截至今年春节出游总量达12.58亿人次,旅游收入达5123亿人民币,性急者甚至预言我国将于2015年进入“休闲经济时代”。
在社会文化层面,长假已不再是“仅仅睡到日上三竿的连续休息日”,也不单单是旅游的“同义语”,而是更多“闲情逸致”的展示:平时不过瘾、集中看大片的早就对《金刚》《侏罗纪4》垂涎三尺;连逛几天商场的“欲望者”对各种折扣、各类促销已烂熟于心;好不1佚名. 全年节假日达110多天"五一"长假初现多元休闲[E].容易“规律运动”的健身族则打响了体育场馆预订的“争夺战”。
如果说花鸟鱼虫、宠物饲养,偏于老人、女性的行为还有些“传统”的话,那么品茗交谈、酒吧小坐,假日里探亲访友有了“休闲”的视角;相册观赏、笔写书信,很多怀旧之举多了“休闲”的味道;而青年人热衷于在志愿者、慈善捐助者档案里写下自己的名字,则实实在在地拓展着“休闲”的新天地。
休闲学概论第一章休闲、娱乐、游戏、“畅”第一节何为休闲一、词义二、不同角度对休闲的定义(一)时间角度1、休闲是去掉生理必需时间(existence time)和维持生计所必需的时间之后,自己可以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
2、休闲是扣除用于工作、履行与工作相关的职责以及从事其他形式的必要活动后个人所拥有那部分时间。
3、个人在自裁状态下(self-deterministic condition) 可以随意利用的时间即为休闲。
4 、休闲是满足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之后的剩余时间。
5 、休闲是人们从劳动或者其他义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自由的放松、转换心情,取得社会成就并促进个人发展的可利用的时间。
四种不同形态的自由时间:富有者持久而自愿的闲暇;失业者临时而无奈的空闲;雇员们定期而自愿的休假或伤残者的长期休养以及老年人被迫或自愿的退休。
(二)活动角度1、R.皮尔斯:休闲是自愿性而非强迫性的活动,休闲的目的并不在于维持生计,而在于获得真正的娱乐。
2、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哲迪尔的三要素理论休闲是指人们从工作、家庭、社会的义务中摆脱出来,为了休息、转换心情、增长知识而自发性的参与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任何社会活动的总称。
包括放松、娱乐、个人发展。
3、A行为和B行为理论医学家Friedmand和Rosenman提出前者的特征是:极具竞争性和攻击性,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常怀不安定的感觉。
后者的特征是:温和、不具攻击性和竞争性,少有急迫感和不安定感。
后者通常能充分享受休闲时间。
4、马克思自由时间活动理论自由时间活动有:一是娱乐和休息等普通活动,二是发展智力。
休闲既包括积极、主动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较高级活动,也包括某些消极、被动的消遣活动。
但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
5、凡勃伦的非生产性消费活动理论《有闲阶级论》:休闲是“对时间的一种非生产消费”,而人们愿意进行此种非生产性的消费,是由于认为生产性工作无价值以及对生产的怠惰有支付的能力,故只有有钱人才可以消费休闲。
《休闲学概论》多媒体教案第一章:休闲学概述1.1 休闲学的定义1.2 休闲学的发展历程1.3 休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4 休闲学的重要性与价值第二章:休闲理论基础2.1 休闲的内涵与外延2.2 休闲的理论体系2.3 休闲与自由、幸福的关系2.4 休闲的类型与特点第三章:休闲产业与休闲市场3.1 休闲产业的分类与特点3.2 休闲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3 休闲产业与休闲市场的互动关系3.4 休闲产业的发展策略第四章: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4.1 休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2 休闲政策的影响与效果4.3 休闲教育的目标与内容4.4 休闲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第五章:休闲生活与休闲文化5.1 休闲生活的意义与价值5.2 休闲生活的类型与特点5.3 休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5.4 休闲生活中的伦理与道德第六章:休闲与社会6.1 休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2 休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融合6.3 休闲与社会公平6.4 休闲与社会进步第七章:休闲心理7.1 休闲心理的基本理论7.2 休闲心理的需求与动机7.3 休闲心理的影响因素7.4 休闲心理的应用与实践第八章:休闲活动8.1 休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8.2 休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3 休闲活动的参与与体验8.4 休闲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第九章:休闲设施9.1 休闲设施的分类与功能9.2 休闲设施的设计与规划9.3 休闲设施的运营与管理9.4 休闲设施的完善与发展第十章:休闲的未来发展10.1 休闲产业的趋势与挑战10.2 休闲生活的变革与创新10.3 休闲政策的调整与优化10.4 休闲学的未来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休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休闲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休闲行为、休闲体验和休闲产业的学科。
重点关注休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休闲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重点环节2:休闲理论基础了解休闲的内涵与外延,掌握休闲的理论体系,理解休闲与自由、幸福的关系,以及休闲的类型和特点。
重点环节3:休闲产业与休闲市场关注休闲产业的分类、特点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理解休闲产业与休闲市场的互动关系,以及休闲产业的发展策略。
(完整word版)休闲学概论资料第一节:休闲发展史一.西方休闲发展史1、原始社会的休闲在原始社会中,不存在有意识的休闲和选择性的休闲,在这个时期,休闲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形态,劳动和休闲是相互伴随的,两者间的界限很模糊。
2、工业革命前的古代休闲: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休闲:背景:典型的奴隶社会古希腊:休闲观念:注重精神层面的诉求休闲活动:政治、哲学、教养活动、学问、美术、趣味活动、宗教文化仪式、竞技大会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古罗马:休闲观念:重视休闲的感官体验与享受,趋向于物质化休闲活动:观看斗剑、赛马、角斗;洗澡、赌博总结:古希腊、罗马时代休闲与劳动对立,休闲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
(2)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休闲:欧洲中世纪——休闲的黑暗时代背景:以封建土地关系为基础和天主教控制力较强的时代休闲观念:重视辛勤的劳动和冥想,祈求拯救的冥想是休闲的最高境界。
休闲活动:宗教仪式、周日活动、以及在教会广场及村落公用广场举行的仪式参与阶层:统治阶级(封建领主与骑士集团);城市市民阶层文艺复兴时期——玩乐的黄金时代背景:中产阶级勃发兴起的时代休闲观念:人文主义思潮;文化消费繁盛;平民休闲的自由休闲活动:以智力和艺术追求为中心的沙龙活动;乡村漫步游憩;游学游历参与阶层:统治阶级(封建领主、贵族)城市中产阶级、平民3.工业革命后的近代休闲工业革命对休闲活动的影响:工作的性质、场所和人们的居住地改变——人丧失了完整性社会结构改变,尖锐的劳资矛盾——工人的休闲成为社会性问题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影响催生了新的休闲方式——理性消遣运动小结:工业革命不仅丰富了休闲活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休闲摆脱了阶级的困扰,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选择。
理性消遣运动:是工业革命时期,由中产阶级倡导推动的一场休闲方式的变革运动。
其内容多与教育、乡村休闲、户外运动、观赏研究自然、阅读等有关,强调用知识、自我提高和健康等更持久的高雅休闲替代那些仅有瞬间快乐的娱乐方式,其实质是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延伸到工人阶级,对工人阶级进行教育和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
第一节休闲的解析一、休闲的概念“休”:有离开工作、摆脱烦恼、自由调整等含义;“闲”:有放松、随意、自由、自在等意。
休闲之事古已有之。
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成为心灵的驿站。
她是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后的时间,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
而对于人之生命的意义来说,她是一种精神的态度,并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人对休闲内容也是很讲究的,并赋予很浓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
如收藏字画,篆刻临帖,弈棋鼓琴,栽花养鱼等,均列为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
1.休闲即是一种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相对自由的一种生活。
2.(通俗)是在相对自由的环境和条件下,人们以一种随意状态和心境从事某种自己所愿意进行的活动。
3.在西方文化中休闲必须是“休闲自在的,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心无羁绊的状态”休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休闲从劳动状态与负有责任的其它活动中分离出来。
这是人的生存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她与马斯洛的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中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理念相一致。
旨在巡查精神世界中人的创造力和鉴赏力,通过休闲促使人对生活(生命)进行思索,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熟,使人真正地走向自由。
她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意义的世界和守护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
她还以特有的精神理想赋予人的经济技术行为以真实的意义,使她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或科技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进程有矫正、平衡、弥补等功能的人文精神力量。
休闲经济是文化经济的一个主要组成。
二、休闲的特征及构成要素(一)休闲的特征超越性:对当下生活的超越(不是指“现时”,而是指我们的行为、思想、理想以及趣味,要超越眼前的一切事物,强调人的生活高级精神性追求与享受)主体性: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1.人不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环境的决定,而是由我们的内在精神去驾奴环境2.强调在生活目标的设定及认得行为方式的选择上所具有的主体性3.在价值追求上,主体性的强弱正是不同的人生境界得以划分的重要标志之一4.有无主体性,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日常性:将种种人生的理想,追求以及价值,体现于日常生活世界。
《休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小二黑体)课程名称:休闲学概论课程类别:专必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总学时、学分: 34 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休闲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从西方休闲的哲学起源入手介绍休闲相关理论,并针对休闲与社会和环境关系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将理论与中国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具体阐述相关理论问题,深入浅出。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展示、实践报告、小论文撰写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针对休闲现象的独立分析、思考、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休闲理论体系,并注意与旅游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
在学习中鼓励学生实践和锻炼解决问题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休闲作为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休闲的起源、属性等基础知识,较好的认识休闲涉及到的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利用休闲理论分析和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把握休闲时代大背景下休闲者、休闲产业、休闲产品、休闲消费的趋势与走向,支撑旅游相关课程学习。
三、先修课程旅游经济学、管理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等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教学的重点是休闲的起源与发展、休闲要素构成、休闲经济与管理、休闲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课程教学的难点是休闲消费、休闲动机、休闲与人生。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课程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邀请讲座嘉宾等方式组织。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相关阅读并通过课上讲解和讨论加深理解和思考。
课上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讨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何为休闲(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从休闲产生的过程、角度以及传统休闲观念的发展等角度展开,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休闲的研究对象、方法,课程讲授的目标和意义,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历程。
[本章主要内容]:1.1何为休闲1.2 休闲研究的角度1.2.1 西方“休闲定义”对休闲本质的理解1.2.2 中国语境下“休闲定义”对休闲本质的理解1.3 传统休闲观1.4人类思想史上的休闲第二章休闲与人生(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立足休闲伴随人生、文化背景决定休闲特征、休闲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与价值观。
第一章休闲和休闲学概述•问题:•1 同学们课余时间做什么?•2 同学们列举的这些活动是否属于休闲活动?•3 你是否听说“休闲”,何时听说的?•4 你认为休闲是指什么?•5 怎样学习和研究休闲•6 怎样创造休闲活动•7 怎样休闲•8 休闲对个人生命和生活的意义•9 闲的无聊,闲得想死吗在什么地方卖啤酒咖啡馆卖啤酒•日前,星巴克咖啡公司开始在西雅图的三家分店销售葡萄酒与啤酒。
据说这是因为它在全球的上千家分店倒闭,不得已为之,并有逐步在其他分店推广的打算。
•在咖啡馆里卖酒星巴克不是首创,我们身边很多的咖啡馆都有各种酒水出售,不过如星巴克这般大牌并一直坚持不卖酒的,恐怕很难见到第二家。
可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咖啡馆这个名字吗?•去咖啡馆的人都是为了喝咖啡吗?•咖啡馆中的腔调•咖啡馆刚刚出现的时候,贵族气十足,不过只过了很短的时间,咖啡馆就成为大量中产阶级和平民的休闲娱乐和聚会场所。
至于酒,不光有葡萄酒、啤酒,还有大量的洋酒,各色鸡尾酒。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酒倒成了咖啡馆最主要的东西。
•其实很简单,多数人都只是把咖啡馆当成了一个沙龙,一个可以高谈阔论,可以浅吟低唱,可以放纵行止,不拘本色的地方。
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咖啡馆最主要的文化。
•咖啡馆的腔调是休闲,咖啡馆的文化史休闲。
咖啡馆是休闲场所。
•我们去麦当劳、肯德基就是为了吃汉堡、喝可乐吗?•大连森林动物园•鸟馆里面有很多漂亮的鹦鹉,有只长嘴鹦鹉色彩艳丽,引人注目。
•灵长类区有只很聪明的大猩猩,会鼓掌作揖,一边吃游客扔过去的橘子香蕉还一边不住的点头鼓掌,引得众人笑声不断。
•鸵鸟和骆驼,骆驼是关在圈里的,伸手出去它们会以为要喂食,都会过来舔你的手,还不时会流点口水在你手上,呵呵。
羊驼是放养的,可以自由活动,它们经常跑来喝骆驼圈里水槽中的水,有时骆驼会愤怒的赶走它们,但不一会羊驼又会若无其事的跑回来抢水喝。
•小羊驼会乖巧的跟在母羊驼后面,不时钻到身子底下。
在这里能够真切地感觉到人与动物是如此的接近。
《休闲学概论》多媒体教案第一章:休闲与休闲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的概念与内涵掌握休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解休闲与生活品质的关系1.2 教学内容休闲的定义与分类休闲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休闲与生活质量的关联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学的应用1.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图文并茂的休闲学基础知识视频案例:展示休闲活动的实际案例1.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的定义,引发学生对休闲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学的应用第二章:休闲活动与休闲产业2.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掌握休闲产业的基本构成与发展趋势理解休闲活动与休闲产业的关系2.2 教学内容休闲活动的分类与特点休闲产业的基本构成与特点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活动与休闲产业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产业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2.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活动与休闲产业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产业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2.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活动的类型,引发学生对休闲产业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活动与休闲产业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三章: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3.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政策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掌握休闲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理解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休闲政策的基本概念与作用休闲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案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3.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的实际案例3.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政策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休闲教育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的作用第四章:休闲心理与休闲消费4.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心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掌握休闲消费的基本理论框架与特点理解休闲心理与休闲消费的关系4.2 教学内容休闲心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休闲消费的基本理论框架与特点休闲心理与休闲消费的关联性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心理与休闲消费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消费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心理的作用4.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心理与休闲消费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消费的实际案例4.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消费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休闲心理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心理与休闲消费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心理与休闲消费的关联性第五章:休闲生活的规划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生活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掌握休闲时间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技巧理解休闲生活规划与管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休闲生活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休闲时间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技巧休闲生活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与实际案例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生活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生活规划与管理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第六章:休闲生活的心理调适6.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理解休闲生活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6.2 教学内容休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休闲生活与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活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6.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活动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实际案例6.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心理调适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生活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第七章:休闲生活的社会意义7.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生活对社会和谐的影响掌握休闲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休闲生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7.2 教学内容休闲生活对社会和谐的作用休闲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休闲生活与社会责任的相互关系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生活对社会和谐的影响,休闲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活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7.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生活与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活动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实际案例7.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生活对社会和谐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生活对社会和谐的影响,休闲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生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第八章:休闲生活的伦理考量8.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掌握休闲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理解休闲生活与伦理道德的关系8.2 教学内容休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影响休闲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休闲生活伦理的实践指导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休闲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伦理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伦理道德的重8.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活动伦理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活动伦理问题的实际案例8.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引发学生对休闲伦理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休闲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生活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第九章:休闲生活的文化探索9.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活动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掌握休闲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类型理解休闲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关系9.2 教学内容休闲活动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休闲文化基本特征与类型的介绍休闲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实证研究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活动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休闲文化基本特征与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文化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9.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活动与文化相互影响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活动对文化产生积极影响的实际案例9.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活动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休闲文化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活动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休闲文化基本特征与类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第十章:休闲生活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生活的发展趋势掌握休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解休闲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2 教学内容休闲生活的发展趋势分析休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休闲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生活的发展趋势,第十一章:休闲生活的国际比较11.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休闲生活的差异掌握国际休闲生活的主要模式与特点理解全球化对休闲生活的影响11.2 教学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休闲生活的差异性分析国际休闲生活的主要模式与特点全球化对休闲生活的影响与挑战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休闲生活的差异,国际休闲生活的主要模式与特点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国际休闲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全球化的影响11.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文化背景下休闲生活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国际休闲生活的实际案例11.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不同文化背景下休闲生活的差异,引发学生对国际休闲生活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休闲生活的差异,国际休闲生活的主要模式与特点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全球化对休闲生活的影响第十二章:休闲生活的创新与挑战12.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生活创新的动力与途径掌握休闲生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理解创新对休闲生活发展的意义12.2 教学内容休闲生活创新的动力与途径休闲生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创新对休闲生活发展的影响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生活创新的动力与途径,休闲生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生活创新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挑战与应对策略的重要性12.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生活创新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生活创新的实际案例12.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生活创新的动力与途径,引发学生对挑战与应对策略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生活创新的动力与途径,休闲生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创新对休闲生活发展的意义第十三章:休闲生活的评价与反思13.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生活评价的标准与方法掌握休闲生活质量的评估体系理解休闲生活评价的重要性与作用13.2 教学内容休闲生活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休闲生活质量的评估体系与实证研究休闲生活评价的实践指导与反思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生活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休闲生活质量的评估体系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生活评价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评价的重要性与作用13.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生活评价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生活评价的实际案例13.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生活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引发学生对休闲生活质量评估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生活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休闲生活质量的评估体系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生活评价的重要性与作用第十四章:休闲生活的教育与推广14.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目标掌握休闲活动推广的方法与技巧理解休闲教育与推广对休闲生活的影响14.2 教学内容休闲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休闲活动推广的方法与技巧休闲教育与推广的实践案例与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休闲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休闲活动推广的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的休闲教育与推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14.4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包含休闲教育与推广的相关图表与数据视频案例:展示休闲教育与推广的实际案例14.5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休闲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目标,引发学生对休闲活动推广的思考讲授理论:详细讲解休闲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休闲活动推广的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休闲教育与推广对休闲生活的影响第十五章:休闲生活的未来展望15.1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生活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掌握休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解休闲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5.重点和难点解析本《休闲学概论》多媒体教案涵盖了休闲与休闲学概述、休闲活动与休闲产业、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休闲心理与休闲消费、休闲生活的规划与管理、休闲生活的心理调适、休闲生活的社会意义、休闲生活的伦理考量、休闲生活的文化探索、休闲生活的未来发展、休闲生活的国际比较、休闲生活的创新与挑战、休闲生活的评价与反思、休闲生活的教育与推广以及休闲生活的未来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休闲学概论考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休闲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休闲学的基本问题休闲的由来:“休闲”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学中。
休闲学之父:亚里士多德炫耀性消费:在摆阔气、炫耀自身财产、身份和地位而非处于需要而花钱购物的消费行为。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及其主要观点:休闲是一种阶级的社会象征。
在休闲过程中对奢侈品或是对休闲活动支付昂贵价格进行无节制的消费,是一种社会差别的象征,是有闲阶级带有社会优越感和阶级荣誉感的消费心理的表现。
皮普尔《休闲·文化的基础》: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不是空闲时间的结果,更不是游手好闲的产物。
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畅”的概念:一种因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的体验。
休闲学的研究内容:1,休闲的本质与起源2,休闲活动的空间研究3,休闲产业与休闲经济研究4,休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研究5,休闲组织机构和休闲政策法规第二章休闲学的核心内容休闲的定义:离开正规的业务,在正规时间里进行娱乐和活动。
休闲的基本属性:1,消费属性2,娱憩属性3,文化属性休闲者的界定:休闲者是从能够事为社会创造生产价值的和参与休闲活动的人。
休闲产生的客观条件:1,收入水平2,闲暇时间3,其他条件: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外出交通条件、休闲点的社会治安情况、政府对待休闲的态度……休闲者的类型:(1)按休闲目的划分(2)按地理范围划分(3)按消费水平划分(4)安组织形式划分休闲产品的概念:由休闲经营者凭借着休闲吸引物和休闲设施生产和开发出来的,为了迎合休闲者体验和愉悦的需求,通过市场途经提供给其消费的一切有形实物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品的总和。
休闲产品的要素构成:休闲吸引物休闲设施可进入性和休闲服务休闲产品的特性:1,综合性2,统一性3,替代性4,脆弱性休闲市场的概念狭义: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的对休闲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购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