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旅游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61
第四章旅游资源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
1.让学生理解课程中所学习的关于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
2.让学生深刻理解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1.社会实践,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2.分组合作法。
喇叭。
实践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打印好相应的市场调查问卷,利用两节课时间,分别进行市场调查。
或者针对某一旅游景点,网上搜集资料,实地进行考察,对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参考调查地点:1.某自然旅游资源景点
2.某人文旅游资源景点
参考调查题目:1.该景点的基础条件如何?旅游设施如何?客人评价如何?
2.该景点进行了怎样的开发?
3.你觉得该景点的开发过程中,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4.你觉得该旅游景点有没有受到破坏?
5.你觉得要做到该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6.游客对该景点的开发有哪些满意和满意的地方?
[作业]
课后,对搜集的调查问卷或者资料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关于旅游资源方面的报告或建议。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1.含义——是指人们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性,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运用适当的资金和技术手段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活动过程。
2.目的:是为了巩固、改善和提高其吸引力,创造出新的、更多更高的价值,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1.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前途、必要性和可能性、客源市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
2.研究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然后再进行实际的规划设计工作。
3.具体内容:(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分析(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这是经济可行性研究的核心。
(3)经济效益的论证、研究。
(4)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中的微观条件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1.突出独特性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的原始风貌,切忌过分修饰和全面翻新。
尽量选择和利用带“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
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突出民族化和地方化。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案例——辽宁古寺壁画惨遭“破坏性修复”所聘公司无资质辽宁省朝阳市景区内一处清代壁画被“修复”得面目全非,网友戏称动画片《大闹天宫》都比这画得好。
记者调查时发现,之前的施工单位并不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接寺的勘察、设计资质,而之前聘请来的画师对壁画的“修复”,是直接在壁画上重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作,效果令人咋舌。
修复前的清代壁画壁画修复后被指“红配绿”文物修缮应该是什么样?因为文物不能再造,一旦破坏,不可修复,所以文物修缮工作一定不能留下任何遗憾。
然而一位名叫“五角枫”的网友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朝阳云接寺令人发指的维修》的博客,直指这种修复已经玷污了“重绘”这个词。
部分旅游地独特的策划与宣传广西:“绿色诗境家园”(渲染生态佳境,温馨宜人的观光度假胜地)四川:“熊猫故乡”(突出唯我独有、中外闻名的旅游吸引物)新疆:“大漠风光、西域风情”(显示新疆独特的区域、地貌、民俗风情)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沿用家喻户晓的千古名诗绝句)沙漠景观承德:“皇帝的选择”(巧用清朝皇家度假地的历史由来)深圳:“世界名城、中华之窗”(把城市特色与著名景区联为一体)苏州乐园:“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巧借迪斯尼来宣传苏州乐园容易到达,可游性强的特点)瑞士:“世界的公园:瑞士、瑞士、还是瑞士”(显示环境优美、永久中立、人人可游)土耳其:“不是欧罗巴,胜似欧罗巴”(暗喻贴近欧洲,兼备欧亚风情)意大利:“露天博物馆”(形象概括文明古国)埃及:“历史的金库”(显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与金字塔形成联想)澳大利亚:“年轻的、时尚的、多姿多彩的国土”(揭示国家独特的历史与风采)2.保护性开发原则旅游资源不经开发难以发挥其效益,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难免对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3.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问题及重难点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答:不属于。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的特点,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答: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减缓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由此而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答:①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②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③虽然这一时期也存在消遣性的旅游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5、铁路运输的出现何以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①费用低②速度快③运力大④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①1841年,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从赖斯特市至拉夫堡市参加禁酒大会活动②1845年,商业性的尝试,组织团体性消遣旅游,从莱斯特至利物浦,历时一周③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④托马斯·库克还创造性的推出了一种代金券。
⑤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7、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有何实际意义?答:一、推理因素:①世界人口的增加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③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④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二、拉力因素:①很多旅游目的地的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所持的积极态度和所推出的鼓励性政策②很多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投入③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与推广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第四章旅游资源【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 旅游活动的客体为__旅游资源__。
2.旅游资源评价的系列要素主要有:旅游资源的密度、容量、特质、价值和功能_、_地域组合特点__和_旅游资源的性质___。
二、单项选择题1. 旅游资源比其他资源更容易遭到破坏,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历史遗存,一旦遭到破坏将不可再生,无法恢复,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B )A.综合性 B.易损性 C.不确定性 D.季节性2.突发性灾害是指自然界中突然发生的灾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突发性灾害的是( A )。
A、风蚀B、泥石流C、海啸D、地震三、多项选择题1.我国学者魏向东综合有关分类方法,按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ABC )。
A. 自然旅游资源B.人文旅游资源C. 社会旅游资源D.现代旅游资源2.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步骤的是(ABCD )。
A. 通过调查得出概念B. 作出草拟的项目C. 作出最后的设计D. 作出开发规划四、简述题1.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可将旅游资源分为哪些类型?参考: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个主类,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其中8大主类分别为A 地文景观B 水域风光C 生物景观D 天象与气候景观E 遗址遗迹F 建筑与设施G 旅游商品 H 人文活动2.旅游资源具有哪些特征?参考: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征:美学上的观赏性,空间上的地域性,季节上的变化性,构景上的综合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时代性,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3.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参考: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效益性原则,独特性原则,保护性原则。
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参考: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上层设施,景点或参观点的具体规划与设计,培训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五节旅游资源的保护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一) 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吸引物(二) 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三) 旅游资源仅指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重合部分本书定义: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学 者定 义陈钢,1987指一切足以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事物李天元,1991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保继刚,1992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楚义芳,1992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国家旅游局,1993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罗贝尔·朗加尔,1995旅游资源即自然的、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或工艺等资源的旅游遗产,它吸引着旅游者,刺激着他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学 者定 义唐学斌,1982观光资源,系指实际上或可能为观光旅客提供观光的地区及一切事物。
换句话说,凡是可能吸引外地人来此旅游之一切自然、人文景观或劳务及商品,均称为观光资源郭来喜,1984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6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学 者定 义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张凌云,1988旅游资源是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效益的因素和条件孙文昌,1989旅游资源应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孙尚清,1990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均可称为旅游资源魏小安,1996旅游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初步定义为能够使旅游者发生兴趣,有足够的力量吸引他们前来,并由此而获得经济收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国家旅游局,1996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一) 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二) 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三) 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四) 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三、旅游资源的特点按景观属性分类自然风景;人文风景;综合风景按风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1、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旅游概论的重点名词解释旅游是人们积极主动地离开日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区参观、度假、休闲、探险或开展其他活动的行为。
作为一个多样而庞大的产业,旅游涉及众多专业术语和概念。
本文将解释旅游概论中的一些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旅游业。
1.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吸引和满足旅游需求的各种自然、人文和其他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地理特征(如风景、山脉、河流等)、气候、动植物以及天然景观。
人文资源则涵盖了历史文化遗产、古迹建筑、传统习俗、民族风情等。
其他资源包括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娱乐设施等。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于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
2.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选择去的具体地点。
它可以是城市、国家或特定景点。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受到个人偏好、旅游资源、文化吸引力和旅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目的地有不同的旅游产业构成和发展水平。
一些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包括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中国的北京等。
3. 旅游规模旅游规模通常指旅游活动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程度。
它可以通过旅游支出、就业创造、税收贡献等指标来衡量。
旅游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重要性和贡献度。
例如,一些小型岛屿国家的经济主要依赖旅游业,因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吸引了大量游客。
4. 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链是指旅游业涉及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
它包括供应端和需求端两个主要部分。
供应端涵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商品生产、旅行社等。
需求端则是旅游者和旅游消费者。
旅游产业链的协调和互动关系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5. 可持续旅游可持续旅游是指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旅游注重保护生态平衡、文化遗产和社会公平性,避免对目的地造成负面影响。
该概念强调平衡旅游业的商业利益和环境责任之间的关系,以推动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6. 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指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体验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