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440.73 KB
- 文档页数:5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尤其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浓度逐年攀升。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烟气脱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技术,它可以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有效地去除,从而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脱硫效率不高、设备成本较高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国内外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的脱硫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尽管这项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国内外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国内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项目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
而在国外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那么为什么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国内还存在这么多问题呢?一方面这可能与国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关,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与国内的投资环境有关,由于环保政策的限制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多企业可能会选择更为简单和低成本的脱硫方式。
虽然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2. 国家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话说这环保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
目前广泛使用的5种脱硫工艺技术方案简介目录目前广泛使用的5种脱硫工艺技术方案简介 (1)1、湿法烟气脱硫工艺 (1)2、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 (3)3、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 (4)4、干法脱硫工艺 (5)5、NID半干法烟气脱硫 (6)目前世界上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工艺方法很多,这些方法的应用主要取决于锅炉容量和调峰要求、燃烧设备的类型、燃料的种类和含硫量的多少、脱硫率、脱硫剂的供应条件及电厂的地理条件、副产品的利用等因素。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部门在烟气脱硫技术引进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对目前世界上电厂锅炉较广泛采用的脱硫工艺都有成功运行工程,主要有湿法烟气脱硫、干法烟气脱硫和半干法烟气脱硫。
现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脱硫工艺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状况简要说明如下:1、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湿法烟气脱硫包括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和用钠基、镁基、氨作吸收剂,一般用于小型电厂和工业锅炉。
氨洗涤法可达很高的脱硫效率,副产物硫酸铵和硝酸铵是可出售的化肥。
以海水为吸收剂的工艺具有结构简单、不用投加化学品、投资小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而以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湿法烟气脱硫应用最广。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程设计规范》中关于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选择原则为:燃用含硫量Sar≥2%煤的机组或大容量机组(200MW及以上)的电厂锅炉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时,宜优先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率应保证在96%以上。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碱性浆液或溶液作吸收剂,其中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运行最可靠的脱硫工艺方法,石灰石经破碎磨细成粉状与水混合搅拌制成吸收剂浆液;也可以将石灰石直接湿磨成石灰石浆液。
石灰石或石灰浆液在吸收塔内,与烟气接触混合,烟气中的SO2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最终反应产物为石膏,经脱水装置脱水后可抛弃,也可以石膏形式回收。
由于吸收剂浆液的循环利用,脱硫吸收剂的利用率很高。
火力发电厂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设计规程1.引言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烟气脱硫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石灰浆液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和中和,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本规程旨在对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要求,确保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2.系统组成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主要由脱硫反应器、吸收塔、排灰装置、循环系统、浆液制备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组成。
各个部件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1脱硫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是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设计应考虑到烟气流动、固体颗粒吸附和反应等因素,保证脱硫效果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吸收塔吸收塔是用来将石灰浆液与烟气进行接触和反应的设备,其设计应考虑到吸收效果、塔内气液流动性能和填料选择等因素,确保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得到有效吸收和中和。
2.3排灰装置排灰装置用于将脱硫反应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和排放,其设计应考虑到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和排放标准,保证系统的环保性。
2.4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用于将脱硫反应器中的循环床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其设计应考虑到循环床料的输送和处理方式,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2.5浆液制备系统浆液制备系统用于制备石灰浆液,其设计应考虑到石灰的制备方式、浆液的浓度和稳定性等因素,保证脱硫反应的充分和持续进行。
2.6废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设计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和要求,保证废水排放达标并符合环保要求。
3.设计要求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3.1脱硫效率要求系统设计应保证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脱除率达到环保要求的标准,保证系统的排放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3.2设备稳定可靠系统设计应保证各个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脱硫效果和运行安全。
3.3运行经济性系统设计应考虑到设备的运行经济性,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ABB-NID1、ABB锅炉烟气脱硫技术ABB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简称NID,它是由旋转喷雾半干法脱硫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NID的原理是:以一定细度的石灰粉(CaO)经消化增湿处理后与大倍率的循环灰混合直接喷入反应器,在反应器中与烟气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固态的亚硫酸钙及少量硫酸钙,再经除尘器除尘,达到烟气脱硫目的。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aO+H2O=Ca(OH)2Ca(OH)2+SO2=CaSO3·1/2H2O+1/2H2ONID技术将反应产物,石灰和水在容器中混合在加入吸收塔。
这种工艺只有很有限的商业运行经验,并且仅运行在100MW及以下机组,属于发展中的,不完善的技术。
和CFB技术相比,其主要缺点如下:由于黏性产物的存在,混合容器中频繁的有灰沉积由于吸收塔内颗粒的表面积小,造成脱硫效率低由于吸收塔中较高的固体和气体流速,使气体固体流速差减小,而且固体和气体在吸收塔中的滞留时间短,导致在一定的脱硫效率时,钙硫比较高,总的脱硫效果差。
需要配布袋除尘器,使其有一个”后续反应”才能达到一个稍高的脱硫效率,配电除尘器则没有”后续反应”。
对于大型机组,由于烟气量较大,通常需要多个反应器,反应器的增多不便于负荷调节,调节时除尘器入口烟气压力偏差较大。
脱硫剂、工艺水以及循环灰同时进入增湿消化器,容易产生粘接现象,负荷调节比较滞后。
Wulff-RCFBWulFF的CFB技术来源于80年代后期转到Wulff 去的鲁奇公司的雇员。
而LEE 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Wulff公司没有,因此其技术有许多弱点:电除尘器的水平进口,直接积灰和气流与灰的分布不均。
没有要求再循环系统,对锅炉负荷的变化差,并直接导致在满负荷时烟气压头损失大。
消石灰和再循环产物的加入点靠近喷水点,使脱硫产物的黏性增加。
喷嘴上部引入再循环灰将对流化动态有负面影响,导致流化床中灰分布不均,在低负荷时,流化速度降低,循环灰容易从流化床掉入进口烟道中,严重时,大量的循环灰可将喷嘴堵塞。
1、前言循环流化床燃烧是指炉膛内高速气流与所携带的稠密悬浮颗粒充分接触,同时大量高温颗粒从烟气中分离后重新送回炉膛的燃烧过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是一种炉内燃烧脱硫工艺,以石灰石为脱硫吸收剂,与石油焦中的硫份反应生成硫酸钙,达到脱硫的目的。
较低的炉床温度(850°C〜900°C),燃料适应性强,特别适合较高含硫燃料,脱硫率可达80%〜95%,使清洁燃烧成为可能。
2、循环流化床内燃烧过程石油焦颗粒在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是流化床锅炉内所发生的最基本而又最为重要的过程。
当焦粒进入循环流化床后,一般会发生如下过程:①颗粒在高温床料内加热并干燥;②热解及挥发份燃烧;③颗粒膨胀及一级破碎;④焦粒燃烧伴随二级破碎和磨损。
符合一定粒径要求的焦粒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受流体动力作用,被存留在炉膛内重复循环的850C〜900C的高温床料强烈掺混和加热,然后发生燃烧。
受一次风的流化作用,炉内床料随之流化,并充斥于整个炉膛空间。
床料密度沿床高呈梯度分布,上部为稀相区,下部为密相区,中间为过渡区。
上部稀相区内的颗粒在炉膛出口,被烟气携带进入旋风分离器,较大颗粒的物料被分离下来,经回料腿及J阀重新回入炉膛继续循环燃烧,此谓外循环;细颗粒的物料随烟气离开旋风分离器,经尾部烟道换热吸受热量后,进入电除尘器除尘,然后排入烟囱,尘灰称为飞灰。
炉膛内中心区物料受一次风的流化携带,气固两相向上流动;密相区内的物料颗粒在气流作用下,沿炉膛四壁呈环形分布,并沿壁面向下流动,上升区与下降区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固体粒子横向迁移和波动卷吸,形成了循环率很高的内循环。
物料内、外循环系统增加了燃料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使燃料可以反复燃烧,直至燃尽。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物料参与了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循环运动,整个燃烧过程和脱硫过程就是在这两种形式的循环运动的动态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3、循环流化床内脱硫机理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是一种炉内燃烧脱硫工艺,以石灰石为脱硫吸收剂,石油焦和石灰石自锅炉燃烧室下部送入,一次风从布风板下部送入,二次风从燃烧室中部送入。
CFB-FGD、NID、RCFB-FGD三种脱硫⼯艺的⽐较CFB-FGD、NID、RCFB-FGD三种脱硫⼯艺的⽐较⼀、烟⽓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CFB-FGD):烟⽓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是德国鲁奇能捷斯(LLAG)公司最早在上世纪七⼗年代末开始了循环流化床烟⽓脱硫技术的研究,经过近三⼗年的不断改进(主要是在90年代中后期),解决了烟⽓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在负荷适应性、煤种适应性、物料流动性、可靠性、⼤型化应⽤等⽅⾯的问题,使烟⽓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得以成熟地进⾏⼯业应⽤。
德国鲁奇能捷斯(LLAG)公司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烟⽓治理设备研制和⽣产的企业,已有⼀百多年的历史(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计算公式---多依奇公式,就是该公司多依奇先⽣在上世纪初发明的)。
迄今为⽌,德国LLAG公司的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在全世界已有约50多套应⽤业绩。
其中包括世界上成功运⾏的300MW机组配套配套业绩。
从已投运装置的情况看,LLAG的烟⽓循环流化床技术,在脱硫率、Ca/S⽐、负荷适应能⼒、系统阻⼒、可控性、系统配置灵活性、可靠性等多项技术指标上,居于世界领先⽔平。
德国LLAG公司的烟⽓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的主要特点说明如下:1、采⽤流化床脱硫塔,⼀炉⼀塔。
2、塔内烟⽓流速约5m/s,烟⽓与脱硫剂的接触时间⼤于8秒钟以上,有利于脱硫效率的保证和脱硫灰⽔分的充分蒸发,提⾼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长达8秒的接触时间为⾼脱硫率提供了的保证。
3、将物料和⽔分开单独加⼊到吸收塔内,加⽔的位置位于流化床颗粒浓度最⼤和湍动能最⼤的区域,采⽤单根回流式⾼压喷嘴,注⼊到塔内的雾化⽔的粒径⼩于200µ,通过⽓流和以⼤量激烈湍动的颗粒,促使脱硫反应的降温⽔得到有效的蒸发。
4、采⽤回流式⾼压喷嘴单喷嘴,⽔泵的出⽔设计量是喷嘴注⽔量的数倍,适应烟温变化的能⼒较强。
5、脱硫灰和吸收剂均从⽂丘⾥下部烟⽓⾼温段注⼊,抑制和减少了强吸⽔性物质的产⽣,提⾼了脱硫灰的流动性,解决了脱硫灰过度抱团、黏结的问题。
火力发电厂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设计规程一、前言火力发电厂作为能源的重要供应者,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烟气脱硫是保护大气环境、减少硫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重要手段。
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技术因其具有高脱硫效率、低能耗、操作稳定等优点,逐渐受到火力发电厂的青睐。
二、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工艺概述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是采用石灰石浆液作为脱硫剂,通过在反应塔内与烟气进行接触反应,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形成石膏。
脱硫反应后的烟气通过旋风除尘器,净化后排放到大气中。
而石膏通过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系统操作中,石灰石浆液通过气力输送管道输送到反应器塔中,通过旋风分离器将石膏和石灰石分离,石膏送到石膏浆液处理系统,石灰石返回到循环槽进行循环利用。
三、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主要设备及其特点1.反应器塔反应器塔是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的核心设备,主要由进气口、出口、填料层、雾化喷淋层等组成。
其主要特点包括:填料层的选择要注意填料的比表面积,容积比和对流湿度等参数;雾化喷淋层的设计要根据烟气流速、反应器的容积和石灰石浆液的流量进行合理设计。
2.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是用于对脱硫反应后烟气中的粉尘进行除尘,其主要特点包括:结构紧凑、除尘效率高、易于维护、运行稳定等。
3.气力输送系统气力输送系统是用于输送石灰石浆液到反应器塔中,其主要特点包括:输送过程中石灰石浆液无泄漏、设备运行稳定、输送距离远等。
4.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是用于对反应后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主要特点包括: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废水排放达标、运行成本低等。
四、设计规程1.设计依据根据国家《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结合火力发电厂的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的设计参数和工艺流程。
2.脱硫效率系统设计应保证脱硫效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并对脱硫效率进行动态监测,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CFB系列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系统简介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简称CFB-FGD),采用消石灰或石灰作为脱硫剂。
CFB系列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是国电南自自主开发的干法脱硫装置,该技术国电南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简称CFB-FGD),是采用消石灰或石灰作为脱硫剂,安装在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之间。
工艺原理与工艺流程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之间安装循环流化床系统,烟气从流化床反应器下部布风板进入反应器,与消石灰颗粒充分混合,SO2、SO3及其它有害气体,如HCl、HF等与消石灰发生反应,生成CaSO3·1/2H2O、CaSO4·1/2H2O和CaCO3等。
反应器内的脱硫剂呈悬浮的流化状态,反应表面积大,传热/传质条件很多,且颗粒之间不断碰撞、反应。
随后夹带着大量粉尘的烟气进入除尘器中,被除尘器收集下来的固体颗粒大部分又返回流化床反应器中,继续参加脱硫反应过程,同时循环量可以根据负荷进行调节。
由于脱硫剂在反应器内滞留时间长,因此使得脱硫效果和吸收剂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另外,工业水用喷嘴喷入反应器下部,以增加烟气湿度降低烟温,从而提高了脱硫效率。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主要包括给料系统、反应器系统、物料循环系统、喷水系统、旁路烟道。
技术特点★ 脱硫系统流程简单、占地面积较少。
★ 脱硫工艺适用于已确定的煤种条件并适应燃煤含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能的变动;可满足锅炉负荷从30%到120%范围内变化。
★ 系统运行费用低。
★ 采用易于取得且价廉的石灰石或消石灰作为脱硫剂,且在较低的钙硫比下(钙硫比为1.1~1.2),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系统运行费用低。
★ 采用具有自主产权的干式消化器,保证了脱硫剂的活性。
★ 由于脱硫剂的给料及硫化产物均为干态,设备不存在腐蚀现象。
“循环流化床吸收塔( CFB-FGD)”工艺进行烟气脱硫技术摘要:干法烟气脱硫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是在引进国外先进的干法脱硫工艺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CFB-FGD)技术的基础上经不断完善、改进,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干法脱硫技术,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脱硫效率高(大于90%)、投资小的特点。
循环流化床烟气干法脱硫技术是目前商业应用中单塔处理能力最大、脱硫综合效益最优越的唯一一种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关键词:干法烟气脱硫;循环流化床吸收塔(CFB-FGD);烟气脱硫技术脱硫反应塔内的气固最大滑落速度是否能在不同的烟气负荷下始终得以保持不变,是衡量一个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工艺先进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一个鉴别干法脱硫能否达到较高脱硫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喷入的用于降低烟气温度的水[1],以激烈湍动的、拥有巨大的表面积的颗粒作为载体,在塔内得到充分的蒸发,保证了进入后续除尘器中的灰具有良好的流动状态。
由于流化床中气固间良好的传热、传质效果[2],绝大部分SO2得以去除,加上排烟温度始终控制在高于露点温度20℃以上,因此排烟不需要再加热,同时系统无需采取特殊的防腐处理。
净化后的含尘烟气从吸收塔顶部侧向排出,然后转向进入脱硫除尘器[3],再通过引风机排入烟囱。
经除尘器捕集下来的固体颗粒,通过除尘器下的再循环系统,返回吸收塔继续参加反应,如此循环,多余的少量脱硫灰渣通过物料输送至脱硫灰仓内,再通过罐车运出厂外综合利用。
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中,Ca(OH)2与烟气中的SO2和几乎全部的SO3,HCl,HF等,完成化学反应,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a(OH)2+ SO2=CaSO3·1/2 H2O +1/2 H2OCa(OH)2+ SO3=CaSO4·1/2 H2O +1/2 H2OCaSO3·1/2 H2O+ 1/2O2=CaSO4·1/2 H2OCa(OH)2+ CO2=CaCO3 + H2OCa(OH)2+ 2HCl=CaCl2·2H2O(~75℃)(强吸潮性物料)2Ca(OH)2+ 2HCl=CaCl2·Ca(OH)2·2H2O(>120℃)Ca(OH)2+ 2HF=CaF2 + 2H2O(从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a(OH)2应尽量避免在75℃左右与HCl 反应)具有以下工艺及结构特点:1)去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利用吸附剂及塔内物料的巨大比表面积,使烟气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主要是二噁英(PCDD)和呋喃(PCDF))等大部分被去除。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CFB-FGD技术简介1. 概况烟气循环流化床(CFB)脱硫技术在最近几年中已有所发展,不但用户增多,而且系统的烟气处理能力也比过去增大了,达到950,000Nm3/h,用于300MW机组的烟气脱硫系统。
目前,已达到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有三种流程, 它们是:1.由德国Lurgi公司开发的烟气CFB脱硫技术;2.由德国Wulff公司在Lurgi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后的RCFB脱硫技术;3.由丹麦F.L.Smith公司开发的GSA烟气脱硫技术。
早在七十年代初,擅长于冶金工业工程建设的德国Lurgi公司就采用了烟气循环流化技术对炼铝设备的尾气进行处理。
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开始对环境质量的严格控制以及政府的有关法规的强行规定,德国的动力工业对烟气脱硫设备有了巨大的需求。
Lurgi公司在原来用于炼铝尾气处理的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锅炉和其它燃烧设备的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即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
这种工艺以循环流化床原理为基础,通过吸收剂的多次再循环,使吸收剂与烟气接触时间增加,一般可达30分钟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剂的利用效率。
这种工艺不但具有干法工艺的许多优点,如流程简单、占地少、投资低以及脱硫副产品呈干态,因而易于处理或综合利用,而且能在很低的钙硫比的情况下(Ca/S=1.1-1.2)达到与湿法工艺相近的脱硫效率(95%)。
德国Wulff公司是一个成立较晚的设计和建造烟气CFB脱硫工程的小型企业。
它的创始人R. Graf原是Lurgi公司在烟气CFB脱硫技术开发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脱离Lurgi公司后自建了Wulff公司,专门从事烟气CFB脱硫技术的开发工作,在Lurgi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一种叫做回流式烟气循环流化床的烟气CFB脱硫技术,对烟气CFB脱硫技术作了较大的改进,使之更加适用于动力工业(详见后)。
F.L.Smith公司是丹麦最大的工业企业,在水泥工业及散装物料输送机械制造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的试验汇报人:日期:•试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讨论•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01试验准备试验目的和任务试验原理和流程循环流化床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烟气处理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将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进行分离和去除。
试验流程包括:烟气进入→循环流化床→颗粒分离器→净化气体排出。
在循环流化床中,加入吸附剂或催化剂,可同时实现脱硫和脱硝的功能。
试验设备包括试验材料包括试验设备和材料02试验过程确定试验参数准备试验材料进行脱硫脱硝试验采集数据试验步骤和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030201试验结果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评估循环流化床技术在脱硫脱硝方面的性能。
性能评估结果对比原因分析改进建议将循环流化床技术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其在脱硫脱硝方面的优劣。
针对试验结果,分析循环流化床技术在脱硫脱硝方面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提出循环流化床技术在脱硫脱硝方面的改进建议。
03试验结果讨论脱硝率对比在试验中,循环流化床技术的脱硝率也表现出色,与煤粉燃烧技术相比,循环流化床技术的脱硝率提高了15%。
脱硫率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循环流化床技术的脱硫率较高,与传统的煤粉燃烧技术相比,循环流化床技术的脱硫率提高了20%。
颗粒物排放对比使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后,颗粒物排放明显减少,浓度降低了30%。
结果对比和分析床料种类反应温度氧气浓度影响因素探讨床料磨损排放再处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04结论和建议结论概述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脱硫率达到90%以上,脱硝率达到80%以上。
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技术具有较高的脱硫脱硝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燃煤电厂提供了新的环保解决方案,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评价该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为燃煤电厂的环保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和关注,为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设计规程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石化厂等工业领域。
其设计规程对于确保脱硫效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床层材料、气体分布、吸收剂选择、循环系统等方面介绍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设计规程。
床层材料的选择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设计的关键。
床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同时也要考虑其成本和可获得性。
常用的床层材料有陶瓷、陶粒、耐火砖等。
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床层材料非常重要。
气体分布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合理的气体分布可以确保床层内的气体流动均匀,从而提高脱硫效果。
为了实现良好的气体分布,可以采用分布板、喷嘴等装置来引导气体流动,并通过调节气体流速和气体分布装置的布置来达到最佳效果。
吸收剂的选择也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吸收剂的选择应考虑其与烟气中的硫化物反应速率、吸收效率以及再生能力等因素。
常用的吸收剂有石灰石、石膏等。
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吸收剂来实现高效脱硫。
循环系统的设计对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脱硫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
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循环管路和循环罐等设备,其设计应考虑循环液的流动阻力、泵的扬程和循环液的流速等因素。
合理设计循环系统可以保证吸收剂的循环稳定,从而提高脱硫效果。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设计规程涉及床层材料、气体分布、吸收剂选择和循环系统等方面。
合理的设计规程可以确保脱硫设备的高效运行,达到环保要求。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和设备配置,以实现最佳的脱硫效果。
大家先来看一道2017年的大气知识题:
➢2017-1-P-50
50.关于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循环是指烟气循环(B)循环是指灰渣循环
(C)脱硫塔内温度越高,脱硫效率越高(D)塔内流速越低,脱硫效率越高
解析:
《教材上册(第四版)》P197,CFB-FGD借助循环流化床原理,通过脱硫剂(灰渣)的多次循环利用,增大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教材第1分册(第三版)》P759,近绝热饱和温度越低,浆液蒸发慢,液相存在时间长,脱硫剂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离子反应时间长,脱硫效率高,另一方面必须保证脱硫剂到达脱硫塔出口前完全干燥,以及整个脱硫系统在露点以上安全运行,否则将引起系统黏壁堵塞和结露,这要求近绝热饱和温度大于℃,故C选项错误;塔内流速越低,接触时间长,脱硫效率越高,D选项正确。
张工培训答案:【BD】
上面这道题的“C选项”涉及到的是“CFB-FGD”设计参数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因素,那么,现在咱们来看看《第一分册(第三版)》P759关于该部分知识点的介绍是怎么样的(如下):
再来看看《教材上册(第四版)》,P197也有关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相关知识点的介绍,但是相对于《第三版》教材来说,删除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的反应机理、主要性能设计参数及性能影响因素两个最重要的知识点,而2017年第一天下午的多选题-50题恰好就考到了,这充分说明:并不是第三版教材中删掉的内容就不考了,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的内容范围是不固定的,而且每年考试的范围比较广。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张工培训注册环保工程师大气精讲班上特意补充了上述内容(如下),还请各位小伙伴们能补充到复习教材的相应位置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