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7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因入京师,观太学3、遂通五经,贯六艺。
4、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6、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7、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8、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9、大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0、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补充:致)11、公车特征拜郎中,12、再迁为太史令。
13、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14、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15、再转复为太史令。
16、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7、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8、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19、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20、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21、时政事渐损2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3、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24、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25、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26、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27、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29、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3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3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二:虚词1、因①因入京师②因以讽谏③伺者因此觉知2、乃①十年乃成②遂乃研核阴阳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三:一词多义1、承时天下承平日久下有蟾蜍,张口承之2、衔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3、通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苏武传》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苏武传》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
《陆昂》遂通五经,贯六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4、慕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赤壁赋》余则满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送东阳马生序》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范晔《张衡传》文言文知识重点归纳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篇11、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1965版)。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
2、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3、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4、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
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5、京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6、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7、遂:于是。
8、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
9、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
10、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
11、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12、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
于:比。
13、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
尚:矜夸自大。
14、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
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
1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89年—105年)。
16、连辟公府不就:连,屡次。
辟,(被)召请(去做官)。
公府,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不就:不去就职。
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
17、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
日久,时间长。
18、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
19、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20、逾侈:过度奢侈。
21、乃:于是,就。
22、拟:模仿。
23、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4、《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
25、《二京赋》:指《西京赋》、《东京赋》。
26、因:介词,通过。
后省宾语“之”。
27、以:连词。
28、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
29、精思傅会:精心创作的意思。
30、乃:才。
31、邓骘(zhi):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
32、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是东汉末年诗人陶渊明创作的
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发明家张衡的传奇故事。
这篇小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叙事
方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接下来,我将对《张衡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主要人物
1.张衡:又名张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发明家,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靠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
获得了知识和成就。
他心怀天下,秉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力图为国家和人
民做出贡献。
2.程干:张衡的朋友和支持者,也是一个文化人,和张衡一起追求学
问和理想。
他为张衡提供了许多帮助和建议。
二、故事情节
1.张衡的成长:张衡从小就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学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他在家乡结识了程干,两人共同探讨
学问并努力学习进取。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生平事迹张衡出生在东汉末年,他早年曾经担任过九江太守,后来辗转于京师和地方之间。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科学研究的追求。
据传记载,张衡在京师时曾担任过太史令的职务,这说明他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在不同职位上的工作和经历,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二、地动仪发明张衡最著名的成就是“地动仪”的发明。
地动仪是一种用来测定地震方向和强度的仪器,它是中国古代对地震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和测量的重要成果。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由一个铜制的球形容器和八个青铜龙头组成,通过地震的震动,可以通过龙头的口中冲出相应的球,来表示地震的方向和强度。
地动仪的发明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先进的观测工具,也为后人研究地震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天文学成就除了地动仪之外,张衡还曾在天文学领域有所成就。
他对日月的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观测,提出了一些关于日月运行规律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历法的编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著作《赤道赋》中,包含了对日月运行周期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地理学成就张衡还在地理学领域有所贡献。
他在《西京赋》中描述了西京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著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描写手法,为后人了解古代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数学成就在数学领域,张衡的成就也是值得称道的。
他在数学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创新,尤其是在几何学方面有所建树。
他在《九章算术注》中对《九章算术》进行了注释和补充,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来看,张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他在地动仪、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成就。
他的科学成就为中国古代科学史提供了重要的遗产,也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衡在中国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他的成就对后人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大全生平1.出生与成长:张衡生于东汉建和四年(78年),出生于河北省赵州市赞皇县,后来搬迁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成长于那里。
2.家族背景:张衡来自一个有学识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知识分子,对他的科学兴趣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3.求学经历:张衡在年轻时就开始研究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广泛涉猎古代经典,深受经史、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教育熏陶。
4.官职和政治生涯:张衡曾担任东汉朝廷的官员,出任台城县县令。
在政治上也是一个有为的官员,他以清廉、勤勉、不苟且、谨小慎微的作风著称。
主要成就1.地动仪发明:张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著名的地动仪的发明者,地动仪是一个可以检测地震的仪器,这个发明在当时是非常伟大的创新,也是对地球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2.天文学研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丰富研究成果,他从事天文观测研究,提出了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轨道理论,以及提出了用太阳影子的观测方法。
3.地理学研究:张衡在地理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提出了中国的地理造型理论、中国的地理气候理论等。
4.数学理论:张衡对数学也有所研究,他在数学方面提出了“张衡定理”、“张衡九章”,体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造诣。
5.诗文创作: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才华横溢,撰写了大量的诗、赋、文、议等,世代流传,为后人所称道。
影响与意义1.在科技史上的地位:张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巨擘,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代的科技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在科学研究上的贡献:张衡的成就在地理、天文、数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张衡的地动仪发明为后世的地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他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科技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张衡的文学造诣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一)作者与作品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人。
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
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
“前四史”之一。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 文史专名(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三)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
(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8迁: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10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14除: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四)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官职(1)孝廉:(2)公府: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4)公车:(5)郎中:官名。
(6)太史令(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9)尚书:二.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傍行八道:“傍”通“旁”3.收禽:逮捕。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张衡,字皎然,号称东方朔。
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下面将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1. 排比句:在《张衡传》中,作者经常使用排比句来加强修辞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比较不同的事物。
比如:“身犹燕雀,志如凤鸟,无所遇风雨之祸患,聊自任厚幸之福禄。
”这个句子通过排比句的运用,将张衡的身体、志向以及运气进行了对比,极大地夸张了张衡的优点。
2. 比喻句:文言文中的比喻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通过明喻来暗示事物的特征或者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写。
在《张衡传》中,也用到了一些比喻句,比如:“五纬结钟,匡天错地。
”这个句子将张衡的神机妙算比作五纬结钟,形象地表达了张衡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天分。
3.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在文言文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用来对名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补充。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定语从句的运用,比如:“少与才子合,常怀触类知己之慕。
”这个句子使用了一个定语从句来修饰“才子”,进一步解释了张衡与才子之间的关系和他与才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4. 并列句:并列句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达同时发生的事情或者对比两个事物的特点。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并列句的运用,比如:“修本根而求示品,博雅望而错奇巧。
”这个句子通过并列句的形式,对张衡的学问和才华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他的全面发展和多才多艺的特点。
5. 修辞手法:在《张衡传》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比如:“于时有绝胜之名,绝胜而不自胜耻。
”这个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和有力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张衡对自己的苛责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通过对《张衡传》文言文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正是这些特点和手法的运用,使得文言文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古典的风格。
读懂文言文,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课堂自学提纲年级:班级:学科:时间:姓名:张衡传范晔复习目标:1、巩固虚词“以、而、乃”的用法2、继续熟悉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的句式。
一读课文,熟悉文本,解决字词:属()文征辟()辟()邪辟()谣辟()易大辟()连累()危如累()卵硕果累累()浑()水摸鱼浑金璞()玉置若()闻下载()载歌载()舞承载()记载()蟾蜍()运筹帷幄()骸()骨二读文本,直译课文,梳理实虚词重点: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4、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5、精思傅会,十年乃.成6、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7、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8、自去.史职,五载复还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10、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11、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在..,乃.知震之所1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1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5、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16、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17、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18、又多豪右....,共为不轨19、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20..、.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三读课文,整理记忆。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
玄少为县功曹。
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
景壮玄意,署而遣之。
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
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昌坐槛车征叫,玄由是著名。
举孝廉,补洛阳左尉。
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
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