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 格式:pdf
- 大小:23.55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沈心工:(1870—1947),原名庆鸿,号叔逵,笔名心工。
上海人,中国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2.李叔同:(1880—1942)李叔同,原名文涛,字息霜,别号漱筒;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
其乐歌承中古典歌词的意境美,文辞隽永秀丽,意境深远,富于韵味,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其音乐在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创办期刊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编印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代表作有《春游》、《送别》、《早秋》等共70余首。
3.大同乐会:创建于1920年,创始人郑觐文,其宗旨“整理国乐,阐扬固有文化;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这个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开始探索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建,组成了一个有32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管弦乐团。
其整理改编的中国古典乐曲有《国民大乐》、《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十面埋伏》、《醉渔唱晚》等。
4.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名雪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广东中山人,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乐史》(第3版)[考研真题]【圣才出品】第1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单项选择题是()在⾃⼰的《乐话》和《⾳乐通论》中提出“⾳乐是上界的语⾔”。
[燕⼭⼤学2014年研]A.丰⼦恺B.王光祈C.青主【答案】C【解析】青主以通信体的格式,诗化的语⾔撰写的《乐话》是我国近代⾳乐家青主的代表作之⼀。
在这部著作⾥,青主鲜明地提出了⾳乐的本质是“上界的语⾔”,是⼀种独⽴的艺术,他更加关注⾳乐的本体以及⾳乐的哲学内涵,对中国⾳乐美学学科的构建产⽣了直接⽽深远的影响。
⼆、名词解释1.黄⾃[中国传媒⼤学2013年研;青岛⼤学2014年研]答:黄⾃是作曲家、⾳乐教育家。
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乐教育、⾳乐创作和⾳乐理论三个⽅⾯。
⾳乐教育⽅⾯,他的许多⾳乐理论课程在中国属第⼀次开设,培养出⼀批专业作曲⼈才;⾳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整严谨;⾳乐理论⽅⾯有论著《和声学》、论⽂《怎样才可产⽣吾国民族⾳乐》以及多部⾳乐教材留世。
2.⼤同乐会[中国传媒⼤学2014年研;⼭东师范⼤学2013年研;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研;华南理⼯⼤学2014、2012年研]答:⼤同乐会是1920年由郑觐⽂等⼈发起成⽴于上海的⾳乐社团,前⾝是“琴瑟乐社”。
其宗旨是“专门研究中西⾳乐,筹备演作⼤同⾳乐,促进世界⽂化运动”。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演奏古代雅乐、仿制古乐器、传授各种民族乐器演奏技艺、整理改编传统乐曲、搜集已经散失的寺庙和失传的古代宫廷和民间乐器并请⼯匠绘图试制乐器,积极组织演出活动等。
该会是活跃在20世纪20—40年代的规模最⼤、历史最长的民族⾳乐社团,对我国民族⾳乐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谭⼩麟[西南⼤学2012年研]答:谭⼩麟,作曲家、琵琶演奏家。
谭⼩麟是近代中国室内乐创作的主要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提琴和中提琴⼆重奏》、《浪漫曲》、《弦乐三重奏》及《⾃君之出矣》、《彭浪矶》等。
二、名词解释:1.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雅乐 :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
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3.聂耳 :(1912~1935) 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
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4.相和歌 :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
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
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5.徐上瀛 :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
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
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6.新歌剧 :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
《白毛女》是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的呼声直接推动着我国新型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1.富国强兵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权.2.定义: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目的推广新学,传播新知、教育国民、改革社会《中国音乐改良说》4.内容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新生等。
代表性的作品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石更词辛汉编曲的《中国男儿》3).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如秋瑾的《勉女权》等)4).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如沈心工、李叔同词曲的《春游》等)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文明婚》5.艺术形式:倚曲填词(一曲多词、一词多曲)6.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沈心工(白话词)出版的歌集有:《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1936年,将自己毕生所编写的学堂乐歌进行了精选、修订,出版了一本个人专辑《心工唱歌集》编创作品:《体操-兵操》、《竹马》《春游》创作作品:以杨度的词所谱写的歌曲《黄河》创作特点历史意义:作品体现出年轻人的性格特色,基本上做到了从选材及用语言切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以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程度也逐渐提高。
比当时其他出版的唱歌集大大提高了作为学校唱歌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曾志忞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并由中国人组织指挥的乐队。
音乐活动:1.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包括“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乐典教科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1905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教材配套题库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填空题二、单项选择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第2章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及中国新音乐的萌芽第3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第4章“抗日救亡”时期的中国新音乐第5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第6章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第7章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第8章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填空题1《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河北大学2017年研]【答案】冼星海查看答案【解析】《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2沈心工的第一首乐歌是(),第一部乐歌教材是()。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案】《体操——兵操》;《学校唱歌集》查看答案【解析】沈心工编写学堂乐歌的歌曲题材面比较广阔丰富,语言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而且相当一部分歌曲的词曲结合如出一体。
例如他的第一首乐歌《体操——兵操》;沈心工所编的《学校唱歌集》,特别是他于1912年出版的《教育部审定学校唱歌集》(即一般所提的“重编学校唱歌集”)基本上做到了从选材及用语切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我国最早的小学音乐教材。
3北大音乐传习所成立于()年,是在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案】1922;北京大学音乐团查看答案【解析】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团”。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近现代音乐史填空:1、我国最早的创作歌曲是沈心工《黄河》(1905)。
2、我国最早的一本较完备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是曾志忞的《乐舞教科书》3、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也是中国作曲家所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4、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2、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作品结束了中国人只能拉外国小提琴曲的历史。
3、谭小麟创作的《弦乐三重奏》是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4、冼星海创作的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民族解放运动”为题材的大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
《黄河大合唱》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里程碑式的杰作。
包括《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9个部分组成.5、第一部新秧歌剧《兄妹开荒》“秧歌剧”是中国小歌剧的一种类型,讲话剧、戏曲、秧歌糅合在一起,在化妆、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地吸收了老百姓所喜爱的民间小调、民谣、地方戏曲的曲调,其基本对象是农民,内容反映的也正是农民的生活。
起初秧歌剧剧情比较简单,只有两三个角色,主题短小精悍,演出方便,如《兄妹开荒》,后出现的秧歌剧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故事完整,分场多,结构复杂,以后秧歌剧运动由延安扩展到各抗日根据地,并持续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6、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代表作是《白毛女》。
7、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7),标志着中国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8、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李叔同)9、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春柳社”(李叔同)10、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任是李叔同11、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学方针“以养成乐学人才为宗旨,一面传习西洋音乐(包括理论和技术),一面保存中国古乐",发挥而光大之。
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通俗、典雅的新型歌曲。
“学堂乐歌”本应称“乐歌”,因它产生在学堂,故都称“学堂乐歌”。
虽其后冲出学堂走向社会,但称谓仍未改变。
2、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与明清时的“十番锣鼓”有着紧密联系。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
在农村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加多面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在城市以文人演奏居多,演奏手法即兴、协调讲究韵味,旋律多加花,故风格优雅华丽。
现在泛指的“江南丝竹”即属此类。
3、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
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
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
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
4、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
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5、毛主席诗词歌曲:是50、60年代前后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他是1958年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后,作曲家们纷纷为其谱曲而产生的。
毛泽东诗词容量大、内涵深,作曲家们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所以这些歌曲品位较高。
因创作的时间集中,数量多,且又多数歌曲较有影响,它同“文革”时期创作的同类歌曲.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问答题: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答:1、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2、传播西方音乐,对新音乐的形式、普及、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
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
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
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
创刊《音乐杂志》。
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
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着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
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
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
近现代音乐史填空:1、我国最早的创作歌曲是沈心工《黄河》(1905)。
2、我国最早的一本较完备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是曾志忞的《乐舞教科书》3、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也是中国作曲家所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4、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2、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作品结束了中国人只能拉外国小提琴曲的历史。
3、谭小麟创作的《弦乐三重奏》是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4、冼星海创作的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民族解放运动”为题材的大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
《黄河大合唱》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里程碑式的杰作。
包括《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9个部分组成。
5、第一部新秧歌剧《兄妹开荒》“秧歌剧”是中国小歌剧的一种类型,讲话剧、戏曲、秧歌糅合在一起,在化妆、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地吸收了老百姓所喜爱的民间小调、民谣、地方戏曲的曲调,其基本对象是农民,内容反映的也正是农民的生活。
起初秧歌剧剧情比较简单,只有两三个角色,主题短小精悍,演出方便,如《兄妹开荒》,后出现的秧歌剧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故事完整,分场多,结构复杂,以后秧歌剧运动由延安扩展到各抗日根据地,并持续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
6、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代表作是《白毛女》。
7、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7),标志着中国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8、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李叔同)9、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春柳社”(李叔同)10、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任是李叔同11、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学方针“以养成乐学人才为宗旨,一面传习西洋音乐(包括理论和技术),一面保存中国古乐”,发挥而光大之。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第一章、鸦片战争一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一、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P4——P12答:1、新民歌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发展;3、戏曲音乐的发展4、民族器乐的发展二、简述京剧的发展脉络。
P15答:1、道光年间,以“皮黄腔”为主的京剧已初步形成。
2、京剧唱腔是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因成为皮黄腔。
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京剧艺术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取其他剧种的营养,音乐表现即通俗又精美。
因而深受各个阶层观众的喜爱,并日益显示出自身的艺术优势。
3、仅同治年间,京城内职业戏班多达50多家,涌现出大批著名的演员,并拥有从平民百姓至王侯将相的众多观众。
在自外地流布的过程中,京剧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遍及全国的各大城市,遂跃居为称尊剧坛的全国性大剧种。
★第二章、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三、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P32答: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
四、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P59答: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迫使当时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从主流地位上走下来。
学堂乐歌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外国的现成曲调。
学堂乐歌运动有如下意义:、1、通过学堂乐歌的创编、教育运动,使得20世纪中国的新型新型学校普及音乐教育体系全面建立。
2、第一次大规模引进西方音乐。
3、学堂乐歌所开创的新音乐传统以及这个传统产生的新音乐成果形成了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更进一步的新传统。
4、通过学堂乐歌的教唱运动,使得现代文化观念得到广泛传播,较为全面的实现了寓教于乐。
5、中国音乐创作群体的主题意识开始萌动。
A.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旧曲填新词B.代表人物代表作:《中国男儿》、沈心工《革命军》、《体操——兵操》李叔同《送别》{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五、本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包括?P61答:1、城市民歌(小调歌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近代着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着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京参加北大音乐研究会,担任“潇湘乐组”组长,组织了一个中西合璧的乐队,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922年4月创办小朋友周邗,创办了平民周报,反映了他的平民音乐理论,1927年“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在上海正式成立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建立的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教育机构;代表作可怜的秋香;9.秧歌剧: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小歌剧,音乐吸收了戏曲中的郿鄂,道情和陕北民歌;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10.刘天华:中国二胡音乐的奠基人,1917年周少梅学习二胡,1921年在江阴组织“暑假国乐研究会”,传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二胡曲,创作了“十大二胡名曲”;1927年5月刘天华等35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13.马思聪: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52年在私立广州音乐院任院长,1948年任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建国后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当院长;小提琴作品: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6.新音乐:“新音乐”是我国近代产生的一个新名词;“新音乐”概念的实质乃是指在中国音乐形态转型之后,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因此,“新音乐”及其思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17.中国传统音乐: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经世代相传,遗存至今的形式与作品,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18.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的广东音乐也是我国传统器乐丝乐的一种;最初流行于广州及珠三角洲一带,后来曾风靡全国各大城市,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简答论述题:1.简述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答: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民族器乐改进方面,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首先是通过他的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以成功的教学实践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使二胡音乐的记谱法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这些关系到二胡艺术表现、传播、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2.简述国立音乐院的创办过程及其历史意义;答:1927年,北洋政府—厂令停办北京各高等学校所设音乐系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及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均先后宣告解散;我国近代着名音乐家萧友梅先生并未因此动摇其为中国教育家业创建的信心,他南下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建立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29年七月;国立音乐院奉命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专是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它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模式,既吸收了欧美音乐学院的优长,又结合中国实际,设有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专业,是后来者继承、创新的基础;它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队伍,他们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和校内外演出活动,不仅显示出学校教学的巨大成果,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当他们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都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梁柱;3.赵元任有哪些重要的音乐作品他对中国近代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赵元任的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独唱歌曲着名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西洋镜歌、老天爷等,合唱歌曲有海韵等;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4.黄自在哪些创作领域有建树答:黄自的创作领域主要有:群众合唱歌曲、独唱抒情歌曲、清唱剧及管弦乐曲;群众合唱歌曲着名的有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抒情歌曲主要有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点绛唇·赋登楼等,清唱剧着名的有长恨歌,管弦乐曲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等;5.简述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聂耳的救亡歌曲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时期占有突出的地位;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聂耳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它们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表现了他们的愤恨和反抗,同时,这些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毅力和乐观的气质;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6.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有哪几个乐章这部作品的特色在近代音乐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作用答:这部作品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瑶;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以力量、崇高和苦难三个主题贯串全曲;这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史诗性的大型声乐作品,兼具交响性和群众性的特色,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是我国大型合唱作品中一部有着巅峰意义的杰作;7.萧友梅在20年代出版了哪些歌集其作品的价值与局限;答: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包括歌曲合唱曲、独唱曲、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萧友梅歌曲创作的代表作;价值: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有了个飞跃的发展;局限:采用欧洲作曲技法,未能很好地解决和中国语言与民族音调的结合和运用,加之与他长期合作的词作者易韦斋终究是旧式文人,歌词写作虽然力求创新,毕竟受到局限,遣词造句,半文半白,喜欢用生僻词语,影响了作品的质量与推广,这是萧友梅歌曲创作的时代局限;8.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答:1.梅兰芳在做工和舞蹈方面富于创造性,将昆曲中载歌载舞的表演运用到京剧来,表情细腻,身段优美;改变了以前青衣以唱为主而忽略做表的倾向;2.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与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装扮的全领域;除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创造外,还编排了许多时装戏;3.在表演上,改变了“|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4.梅兰芳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5.他是京剧界一代宗师6.他对我过京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及其卓越的贡献,代表着旦角表演艺术的时代高峰;9.华彦军有哪些二胡曲、琵琶曲,他的音乐作品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有什么样的地位答: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含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地位:华彦军是我国近代一位着名的民间艺人,俗称瞎子阿炳,他留下的6首音乐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这些音乐作品中参透了我国民间音乐的精髓和神韵;它的二泉映月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绝唱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和地位;10. 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音乐及其历史意义儿童歌舞剧是以反映儿童生活题材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观众对象,由儿童自己表演的包含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歌舞音乐、舞台道具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但以“歌舞”为其主体,这是黎锦晖在“五四精神”的倡导下创造性的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音乐品种,在近代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历史意义:1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2学校中各科的教材,有许多可以采用歌剧里去,通过排练和演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功课3可以训练儿童们一种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可以养成儿童们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4歌舞剧的化妆、服饰和布景等都需要儿童亲自动手设、制作;通过实践,可以“锻炼他们思想清楚或出世敏捷的才能”以及“将来处理大事的才干”5提倡歌舞剧,不仅可以在学校内可以造成“协和甜美的境界”,而且“对于社会教育,有极大的帮助;11. 歌剧白毛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何地位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答:地位:1.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2.开辟了一条探索西方歌剧民族化的道路;3.是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要使文艺很好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组成部分”,文艺思想的直接产物;4.它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将展示出新景象;内容:五幕歌剧,白毛女内容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的重大题材;作品深刻表现了地主各农民两对立阶级的矛盾与斗争;将农民的善良,痛苦与斗争精神和地主的艰险,狠毒,残忍形象进行了典型化的艺术处理,作品具有特定时代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形式:歌剧音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以人物主调贯穿发展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白毛女的音乐主要是建立在河北,山西等地方民歌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秦腔等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并运用板枪变化的手法使得曲调具有人物性故化的特征,以塑造了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其次,它还成功地采用了西方歌剧的合唱,重唱和间奏曲等形式;12. 广东音乐有哪些特点那几位音乐家对广东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答:特点:广东音乐的前身是粤剧的伴奏1广东音乐的乐曲结构具有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特色,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粤胡大量运用的滑音;使得音调缠绵,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扬琴的清脆、明亮又有珠落玉盘的的效果;许多乐曲都有着风格各异;精致洒脱,百听不厌的境界;2何柳堂、吕文成和严老烈三位音乐家对广东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3. 聂耳歌曲创造性的艺术成就答:聂耳是是中国救亡音乐一面光辉的旗帜,他在短短两年间时间内,创造了新歌剧杨子江暴风雨,30首话剧,影片主题歌,插曲与歌曲共计有35首歌曲和3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他主要通过30年代进步影片进行歌曲创作,体现了围绕着抗日救亡题材而写作的音乐特点;他是罕见的音乐天才,在民族存亡之际,用音乐吹响了时代之号角;创作以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为核心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倾向,作品成功率很高;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之为国歌;。
/m?rf=mlist-hot&ct=134217 728&tn=baidumt&gate=11&d_s=1&l_i=1161_1&c_n=%E5 %90%88%E5%94%B1&a_n=%E7%83%AD%E6%90%9 C%E6%AD%8C%E6%9B%B2&s_o=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题一、填空: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
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3、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4.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
5.冼星海在30—40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
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
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8.30—40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
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
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
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基础。
12.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
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4.京剧在北方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
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
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
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
创刊《音乐杂志》。
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
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
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
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
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
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
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
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
创刊《音乐杂志》。
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
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
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
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
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
“救亡派”的实质概念是指以创作救亡歌曲作为其使命和生命的音乐家群体。
代表音乐家:聂耳,任光,吕骥,张曙,麦新,孟波,张寒晖。
代表作品:《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
任光:作曲家。
其代表作品有歌曲《渔光曲》、《打回老家去》,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歌剧《洪波曲》等。
任光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电影音乐作家,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音乐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吕骥: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
吕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黄河大合唱》:我国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史诗性的里程碑式的大型声乐合唱作品。
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
全曲分8乐章,兼具交响性和群众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
明月歌舞团:中华歌舞团解散后,黎锦晖为了继续他的歌舞艺术活动,于1930年初组建了明月歌舞团。
作为专业演出团体,明月歌舞团伴随黎锦晖此后长时间的音乐活动,对于普及推广歌舞音乐,包括对扩大黎锦晖的“家庭爱情歌曲”的影响,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人民音乐家聂耳及白虹、黎锦光、周璇等一大批艺坛名人都曾经在这里学习、演出过。
室内乐:原意是指在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的音乐,后引伸为在比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
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新音乐:是我国近代产生的一个新名词。
“新音乐”概念的实质乃是指在中国音乐形态转型之后,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因此,“新音乐”及其思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杨荫浏:在研究中国音乐史方面具有杰出的成就。
早在1925年他就用英文写出了《中国音乐史纲》论文。
1981年又完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这是他在音乐历史与民族音乐、音律学等方面综合研究的丰硕成果,使我国音乐史成为有乐谱的音乐历史。
秧歌剧:一种小型的歌舞剧,以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为基础,广泛吸收当地的民歌、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等因素综合而成,是抗战时期在延安解放区创作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简述题简述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1其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独唱歌曲著名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等,合唱歌曲有《海韵》等。
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
2其独唱歌曲题材突出的反映了“五四”精神。
3在歌曲的民族风格创造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4他的独唱歌曲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风格多样,富于创造性。
5注意歌曲伴奏音乐的写作。
6其歌曲创作具有舒伯特音乐风格的某因素。
萧友梅对我国音乐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曾参加创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与蔡元培在上海组建了中国最高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使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有了飞跃的发展。
他聘请了一批有较高音乐造诣的中外音乐家为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采用西欧教育体制,同时又结合中国实际。
他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简述刘天华的历史贡献我国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改革家、音乐教育家,中国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创作“十大二胡名曲”,1927年在北京成立国乐改进社。
(1)创作方面:音调与曲式结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吸收西洋现代音乐方面借鉴提琴的揉弦,换把,颤弓,泛音,跳弓用于二胡,在音调上也吸收西洋音乐的一些因素。
(2)在琵琶,二胡教学方面:他编写了两套练习曲,并纳入专业教育体制中。
(3)整理工作:记录了《梅兰芳歌曲谱》(4)记谱法:对二胡制造的改革提出“固定音高定弦”的建议。
简述王光祈的历史贡献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
1向中国介绍西方的音乐文化,包括西方音乐史、音乐创作、音乐技法、研究方法等。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与诗歌》、《西洋音乐与戏剧》等。
2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对中国传统音乐历史进行研究。
这类著述以《中国音乐史》、《论中国古典歌剧》为代表。
3用比较学的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
他是亚洲第一位在比较音乐学领域进行研究与著述的人。
4向中国介绍西方教育体系、教育方法。
简述国立音专的创新之处1高质量办学的指导思想。
萧友梅聘请中外音乐名家、教授任教,选用中外经典性的音乐文化遗产作为主要教材,重视教学设备的建设。
2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国立音专的教学制度参照欧洲音乐院校,采用学分制。
3兼收并蓄的培养方针。
在专业设置上课程设置上中西结合4重视艺术实践。
音专师生创作了多种体裁的作品、举办了大量演出活动,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群,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种机制开创了我国音乐艺术院校重视艺术实践的优良传统。
简述国立音专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它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模式,既吸收了欧美音乐学院的优长,又结合中国实际,设有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专业。
2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队伍,积极的促进了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当他们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都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梁柱。
简述聂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其创作以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为核心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倾向,作品成功率很高。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之为国歌。
他是中国救亡音乐一面光辉的旗帜和一位罕见的音乐天才。
历史意义:(1)聂耳的群众歌曲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意义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
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
(2)聂耳的群众歌曲影响广泛深远。
许多同时代和其后的作曲家,都从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
简述马思聪小提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成功经验1作品大多取材于民歌曲,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格。
2在音乐发展自由变奏。
3马思聪通过它的小提琴曲努力发挥提琴的演奏技巧。
4他追求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特征。
5在他的小提琴音乐中,钢琴伴奏也被作为一个整体构思来写作。
简述贺绿汀音乐创作的特点1创作了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闹新年》等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
这些钢琴曲以其清秀朴实、优美动听的音乐语言深深打动了音乐界的同行和广大音乐听众,并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也为他后来的器乐创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2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很注意通过抒情、委婉的旋律对剧中人物的内心作深入的刻画,如《秋水伊人》。
同时也很注意这些歌曲风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探讨,如《天涯歌女》、《四季歌》等。
3他所写的抗日歌曲中有一部分仍保持着民族化、大众化的传统,如《上战场》、《保家乡》等黄自的艺术成就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史上一座闪光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
它开辟了一条探索西方歌剧民族化的道路。
其艺术成就:1、以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为基本素材,借鉴西方的音乐发展手法,创作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唱段,并以音乐的变化推动剧情的发展,经过戏剧化和性格化的艺术创造,成功地刻画了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诸多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2、将中国古典戏曲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歌剧的艺术表现中,以增强戏剧性。
3、以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论述题论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的大范围的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论黎锦晖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现代化作出的贡献1开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形式,不仅成为当时全国各地儿童音乐教育和音乐生活的主要精神食粮,甚至被远在国外的华侨视为代表祖国艺术的花朵。
2推行“惟美”的音乐教育理念,体现在基础教育与歌舞艺术表演以及歌舞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当中,为其后的审美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