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34
中国眼外伤急诊救治规范专家共识(2019年)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了眼外伤的急诊救治工作。
但是,由于各机构的急诊设施设备、急诊救治工作流程、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水平不同,导致急诊救治效果参差不齐。
眼外伤急诊患者伤情复杂、病情急、个体差异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并且急诊救治效果与预后相关,因此我国亟须进一步规范眼科急诊救治工作,并提高救治水平。
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及实际医疗现状,经过认真、全面、充分讨论,达成以下共识性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适用范围本共识适用于全国各级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所开展的眼外伤急诊救治工作。
二、一般要求(一)急诊室环境及设备要求眼科急诊室应具备检查室、暗室及治疗室,配备基本的眼科设备和器械,具有检查和治疗条件。
1.检查室:选择安静、光线充足或照明良好的宽敞房间,并可悬挂视力表。
检查用品包括手电筒、视力表(远、近视力表)、遮眼板、镜片箱、检查床、眼压计、血压计、听诊器等。
2.暗室:暗室与检查室互为相通,若条件不许可,也可以与检查室共用一室。
检查仪器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外肌麻痹检查用具(红绿镜片及蜡烛)等。
3.治疗室:用于急诊治疗和应急处置,可专用一室,也可以与外科治疗室合用。
要求光线充足,有活动性或悬挂式照明灯,并配备治疗床。
有条件的机构可配备简易手术显微镜。
(二)物品及器械1.消毒物品:75%乙醇、2%过氧化氢溶液、0.5%碘伏、安尔碘等。
室内每天至少用紫外线灯照射2次,每次30min或用循环风消毒机消毒。
2.冲洗用品: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2%碳酸氢钠溶液以及洗眼用具。
3.注射用品:1、2、5ml注射器及针头,泪道冲洗针头及长5号针头(球后注射用)。
4.缝合器械:消毒孔巾、手套、刀片和刀柄、眼科剪(直、弯)、眼科镊(直有齿、直无齿)、蚊式血管钳(直、弯)、缝合针(包括小圆针、三角针),4-0、5-0、6-0、10-0缝线,持针器、开睑器、眼睑拉钩、泪点扩张器、泪道探针、斜视钩等。
第三节眼部检查眼部的检查,一般不以被检者主动合作提供的信息为依据,所以又称为客观检查法。
眼的检查应在良好照明下,系统地按顺序进行,由外向内,先右眼后左眼。
如患者有严重的眼痛及刺激症状,可先点1%地卡因1~2次后再作检查。
患儿哭闹不合作,可嘱家长将手足及头部固定。
如眼睑紧闭不睁开,宁可用开睑钩拉开眼睑,也不可用手强行掰开而使眼球受到挤压,以免已受外伤或本来已因角膜溃疡或软化而濒于穿孔的眼球发生破裂,以至眼内容脱出,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遇有化学性烧伤时,应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洁的自来水冲洗,并除去结膜囊内存留的物质,然后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系统检查。
一、眼的一般常规检查眼的一般检查常用的简单方法是斜照法,即一手持带有聚光灯泡的手电筒,从眼的侧方距眼约2cm处,聚焦照明检查部位,也可用另一手持13D的放大镜置于眼前检查。
(一)眼睑观察有无红、肿、瘀血、气肿、疤痕或肿物;有无内翻或外翻;两侧睑裂是否对称,上睑提起及睑裂闭合功能是否正常。
睫毛是否整齐、方向是否正常、有无变色、脱落,根部有无充血、鳞屑、脓痂或溃疡。
(二)泪器注意泪点有无外翻或闭塞。
泪囊区有无红肿压痛或瘘管,在无红肿时压挤泪囊看有无分泌物自泪点溢出。
在泪溢症时,可用小注射器套上6号钝针头,向下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如患者诉有水流入口、鼻或咽部,则表示泪道通畅。
泪液分泌减少或其组成成分异常可引起眼干燥症,诊断眼干燥症可采用Schirmer试验。
Schirmer试验的方法是用一条5mm×35mm的滤纸,将一端折弯5mm,置于下睑内侧1/3结膜囊内,其余部分悬垂于皮肤表面,轻闭双眼,5分钟后测量滤纸被泪水渗湿的长度,如短于5mm则表明泪液的分泌减少。
(三)结膜将眼睑向上下翻转检查睑结膜及穹窿部结膜,注意其颜色,以及是否透明光滑,有无充血、水肿、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疤痕、溃疡、睑球粘连,有无异物或分泌物潴集。
检查球结膜时,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睑分开,嘱患者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转动眼球,观察有无充血,特别注意区分睫状充血(其部位在角膜周围)与结膜充血(其部位在球结膜周边部),有无疱疹、出血、异物、色素沉着或新生物。
外眼检查(一)临床案例:患者,女性,35岁,因双眼球前突1月就诊。
患者1月前发现双眼前突,伴轻度畏光流泪,无复视。
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
思考题: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下一步需进行哪些检查操作?2.这些操作应如何进行?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些什么?(二)外眼检查操作指南1.目的通过检查发现外眼,主要指眼睑、泪器、结膜、眼眶等眼的附属器可能存在的疾病。
2.适应证主诉有眼附属器异常者。
3.禁忌证无4.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及必要性,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2)操作者准备戴口罩、帽子,规范洗手。
(3)物品准备手电筒、荧光钠液、表麻剂、5ml注射器、6号钝针头、0.9%生理盐水、Hertel 突眼计5. 操作内容(1)光线要求:明亮的光线(2)体位:患者与医生面对面而坐,头正,双眼向前平视。
不能配合的儿童,由家属或助手抱坐。
(3)眼睑检查:通过视诊和触诊,利用自然光线或手电筒光观察:眼睑是否对称,有无睑裂增宽、睑裂缺损、睑球粘连、内眦赘皮,眼睑闭合功能是否正常;眼睑有无水肿、红肿、压痛,有无皮下瘀血、气肿、肿块,皮肤色泽如何;睫毛排列是否整齐,有无变色、倒睫、缺损、双行睫;睫毛根部有无充血、鳞屑、脓痂或溃疡;睑缘有无充血、肥厚、内翻、外翻;睑板腺开口有无充血或阻塞;双眼眉弓是否等高,如果不等,眉弓较高一侧常为上睑下垂所引起。
(4)泪器检查观察泪腺区有无红肿、压痛及肿块,局部皮色如何。
注意观察泪点位置如何,有无外翻,泪点是否闭塞。
泪囊区有无红肿、压痛或瘘管,挤压泪囊部是否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流出。
在溢泪症时可采取荧光素钠试验法、泪道冲洗法检查泪道有无阻塞。
a. 荧光素钠试验法:将1%-2%荧光钠液滴入结膜囊内,2分钟后擤鼻,如带黄绿色,即表示泪道可以通过泪液。
b. 泪道冲洗: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以棉签醮表麻剂放于上下泪小点之间,闭眼3-5分钟。
取出棉签,患眼向上注视。
眼科检查第一节视功能检查第二节眼部检查第三节眼的特殊检查在开始检查以前,应先询问病史,检查外眼时,可借助自然光线作一般视诊检查,再利用集合光线(斜照法)检查。
眼底检查在暗室进行。
必要时进一步作特殊检查。
第一节视功能检查一、中心视力检查中心视力简称视力(vision),即视敏度(visual acuity),是指黄斑部中心凹的视力功能,也就是眼分辨得出小目标物的能力。
视力的好坏是衡量眼机能是否正常的尺度,也是分析病情的重要依据。
视角原理:测量视力是用视力表上的字形作为标准,每个字形的构造都是根据视角来计算的。
视角是指由目标物两端发出的两条光线射向内节点(此节点位于晶体后部,射入眼内光线通过节点,不发生屈折)时相交所夹的角。
视网膜能辨认某一物体(或更具体地说区分两个点)时,必须在眼内形成一定的视角。
正常眼能辨别最小物体(或区分最近的两个点)的视角叫最小视角,大多数正常眼的最小视角为一分角。
实验证明,正常人在0.5~1分视角下看清物体时,其在视网膜上的物象约等于0.002~0.004毫米,大致相当于锥体的直径。
由此推知,分辨两个点在视网膜上单独存在的主要条件是两个感光单位(锥体)的兴奋,而在这两个锥体间至少要被一个不兴奋的锥体所隔开。
如果点的象落在邻近两个锥体时,这个象就会重合而不能分辨了(图2-1)图2-1 一分视角根据上述原理,各种视力表的标记都是一分视角的五倍(五分视角)作为面积而制成的。
规定线条的宽度、缺口与大小都是一分视角。
如国际标准视力表及标准对数视力表上“E”形字的线条宽度和线条间距,Landolt氏视力表上“C”形字的线条与缺口大小都为一分角。
视力表上的大小标记是在五分视角下,依据距离眼的远近分别制定的,如国际标准视力表上端最大标记(0.1行)是在五分视角下,50米距离制定的,第十行标记(1.0行)是在五分视角下,五米距离制定的,其他各行也都在五分视角下依不同距离而制定的(图2-2)。
外眼的一般检查外眼是指眼睛外部可见的部分,包括眼睑、结膜、巩膜、角膜等。
一般检查外眼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眼睛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眼部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外眼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外眼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生通常会使用视力表或投影仪来测试患者的视力。
患者需要盯着远处的字母或图形,然后医生会根据患者能够正确辨认的字母或图形的大小来评估患者的视力。
视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视力问题。
2. 眼睑检查眼睑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眼睑的外观和运动情况来判断眼睑是否存在问题。
医生可能会检查眼睑的肿胀、红肿、结痂、皮肤病变等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眨眼频率和眼睑的开闭情况,以评估其眼睑功能是否正常。
3. 结膜检查结膜是覆盖在眼球表面和眼睑内侧的薄膜。
结膜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结膜的颜色、血管扩张情况和分泌物等来判断是否存在结膜炎、结膜出血等疾病。
医生可能会使用放大镜来更仔细地观察结膜的细节。
4. 巩膜检查巩膜是白色的结缔组织,覆盖在眼球的外层。
巩膜检查可以通过观察巩膜的颜色、血管扩张情况和结节等来判断是否存在巩膜炎、巩膜疾病等。
医生可能会使用放大镜来更仔细地观察巩膜的细节。
5. 角膜检查角膜是眼球表面的透明结构,负责将光线聚焦到眼底。
角膜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角膜的透明度、形状和表面状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
医生可能会使用角膜染色剂来检查角膜表面的损伤情况。
6. 眼压检查眼压是指眼球内部的压力,正常范围为10-21mmHg。
眼压检查可以通过使用眼压计来测量眼压,以评估是否存在青光眼等眼压异常的情况。
医生可能会在患者眼睛上滴一些麻醉眼药水,并用眼压计轻轻地触碰患者的眼球来进行测量。
7.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外眼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生使用专用的仪器和放大镜来观察眼球内部的结构,包括视网膜、脉络膜和玻璃体等。
眼底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疾病、黄斑变性等眼底问题。
医院眼科检查项目
眼科是医院里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凡是去眼科的人往往都会接受一些相关的检查项目。
在这里,我们将会向您介绍眼科检查项目的情况,让您对眼科检查有更多的了解。
一、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是眼科检查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
眼压反映着眼球内眼水压力的大小,一般是用眼压仪进行测量。
测量完成后,眼科医生可以根据眼压结果判断眼球内部是完好还是存在问题。
二、视力测试
视力测试是眼科诊断中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之一,是诊断眼科病症的重要工具。
患者需要读灯片,以了解自己的近视度、远视度及屈光度。
根据视力测试结果,眼科医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眼病。
三、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眼科检查的重要环节,是诊断眼科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眼底的检查,可以发现眼底疾病,并为病情提供诊断依据。
一般情况下,眼底检查会分为散瞳法检查和非散瞳法检查,各自都有其特点。
四、眼轴测量
眼轴测量是眼科检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测量眼轴长度来发现眼疾病是否存在。
眼轴测量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来进行的,也可以通过一些仪器进行数字测量。
五、眼外肌功能检查
眼外肌功能检查是一项判断眼疾病原因的重要内容。
通过检查视神经磁共振成像,可以发现眼外肌功能受损程度,从而进行后续的治疗。
以上就是医院眼科检查中最常见的项目,每一项检查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仔细进行检查,以确保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作为患者,应当认真配合,把握眼科检查的机会,以确保自身眼睛的健康。
眼部X线及CT检查眼部X线及CT检查适用于眼球突出、眼眶外伤、异物定位和泪道阻塞的检查等。
目录适应症1. 1. 眼部X线2. 2.眼部CT检查操作方法1.1、荧光透视2.2、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透视摄影步骤普通检查1.造影剂增强扫描2.造影扫描适应症1. 眼部X线适用于眼球突出、眼眶外伤、异物定位和泪道阻塞的检查等。
(1)眼部常用的投照体位。
(2)异物定位。
(3)泪囊造影:在冲洗泪道、压迫泪囊后,经泪小点注入40%碘油或60%泛影葡胺1~2ml,拭去结膜囊残留造影剂,摄眶正、侧位像,观察造影剂充盈情况。
4)眼球突出:可观察眶容积、密度大小、眶壁和视神经孔改变,眶上裂扩大以及邻近结构的变化。
2.眼部CT检查(1)①眼球内病变:白瞳症、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骨瘤、黑色素瘤及转移瘤等。
②眼眶病:有眼球突出或疑有眶内肿瘤,眶内炎症及寄生虫,视神经及眼外肌病变,血管性病变如静脉曲张、动静脉瘘、眶壁肿瘤及缺失畸型等。
③眼外伤:异物、眼球破裂、骨折、软组织血肿等。
④眶邻近结构病变。
⑤视路病变等。
(2)①水平层面;眼眶竖径35-40mm,取3mm厚度需14个断层面,可分别观察眶下部、中部和上部大部分结构及形态。
②冠状层面:可显示眶顶、眶底和眼外肌的厚度,甚至眼动静脉等小结构,弥补水平CT的不足。
③矢状层面,在平行于眶轴的层面上,可显示眶上、下壁,上、下直肌及眶内神经的全程。
操作方法眼部X线常规利用X线的荧光作用,将患者置于球管与荧光屏之间,进行观察称为透视。
1、荧光透视未采用荧光增强装置,荧光亮度较低,必须在暗室内进行操作。
注意选择适当的透视条件,胸部透视用55~65KV、2~4mA;透视前做好眼睛暗适应。
透视时,应将患者被检部位贴近荧光屏,以防止影像放大和失真;此外透视时间不可过长,注意射线防护。
现仅在基层医院采用该透视方法。
2、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透视采用影像增强器与电视系统结合,避免了暗室操作,扩大了检查范围,减低了病人所受的射线剂量。
眼科体检操作规程眼科体检操作流程一、检查项目:1、视力,2、色觉,3、外眼,4、眼位,5、眼前节: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6、玻璃体,7、眼底,8、眼压二、操作规程:(一)视力检查:方法:1、按眼科常规,先查右眼后查左眼;距离5米,如用反光镜则为2.5米;被检者双眼应与视力表5.0行等高。
2、视力检查由大视标开始,每个视标辨认时间不应超过5秒,受检者能顺利认出2-3个视标即可指认下一行视标,记录最佳视力。
如在5米处不能辨认4.0行时,被检者应向视力表走近,记录走近距离,对照5分折算表记录。
(二)色觉检查:采用标准色觉检查图谱进行检查。
1、在明亮自然光线下检查,光线不可直接照到图谱上;2、双眼距离图谱60~80cm;3、图谱读出时间应≤10秒。
(三)外眼检查1、眼睑(1)观察双眼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睑裂缺损、内眦赘皮、眼睑内翻、外翻以及闭合不全。
(2)观察睑缘表面是否光滑、是否充血、是否附着鳞屑;睫毛是否缺损、其位置与排列方向是否正常、有没有睫毛乱生或倒睫、亦或有双行睫毛等先天异常。
2、结膜(1)检查顺序:依次为上睑结膜→上穹窿部结膜→下睑结膜→下穹窿部结膜→球结膜→半月皱襞。
检查时注意结膜组织结构是否清楚、颜色、透明度,有无干燥、充血、出血、结节、滤泡、、色素沉着、肿块、瘢痕以及肉芽组织增生,结膜囊的深浅,有无睑球粘连、异物等。
(2)检查方法:睑结膜检查方法:检查上睑结膜嘱被检者放松眼睑,向下方注视,将食指放在眉下上半部睑板皮肤处,拇指放在睑缘上方,轻轻捏住眼睑皮肤,拇指向上,食指向下将睑板上缘向下压便可翻转,使上睑结膜暴露。
检查下睑结膜时,只需将下睑向下方牵拉嘱被检者向上注视既可充裕暴露(如有角膜溃疡或角膜软化症及疑有眼外伤者勿强行翻转眼睑做检查,以免发生角膜穿孔)。
球结膜检查方法:球结膜暴露较容易,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睑分开,嘱患者向各方向注视转动眼球即可充分暴露整个眼球,检查时切忌压迫眼球。
角膜及角膜染色检查主要检査角膜的大小、透明度、表面光滑度、角膜弯曲度、有无异物、新生血管及混浊(瘢痕或炎症)、感觉如何、角膜后有无沉淀物。
1.角膜大小的测量可用米尺或Wessely角膜测量器测量角膜的横径和垂直径。
如果横径大于12mm为大角膜,小于10mm为小角膜。
2.角膜染色检査(1)荧光素染色检査:为了查明角膜上皮有无缺损及角膜混浊是否为溃疡,可用消毒玻璃棒沾无菌的1%~2%荧光素钠液涂于下穹隆部结膜上,过1~2分钟后观察,黄绿色的染色可显示上皮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另外2%荧光素钠液滴于结膜囊内不冲洗,可以诊断是否有角膜瘘以及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渗漏情况。
(2)孟加拉玫红染色检查:当干燥性角膜炎,角膜上皮变性坏死时,1 %孟加拉玫红液点眼,可使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染成红色。
角膜弯曲度的检查(1 )投影法: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相对而坐,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分开受检者的睑裂,嘱被检眼跟随检查者另一手指向各个方向转动,观察角膜上窗格的影像清晰度及有无扭曲。
若影像清晰而不规则表示角膜表面不平;若影像模糊,表示角膜混浊;若影像模糊且不规则表示混浊而且角膜表面不平。
(2)另外让患者向下看,盖在角膜上的下睑可清楚地反映了角膜的弯曲度。
如两侧对比,更容易发现病变。
如果角膜的顶点将下睑中央稍微顶起,可以说明天津254医院眼科为圆锥角膜。
同时也要注意是否为球形角膜、扁平角膜或角膜葡萄肿。
(3 )角膜曲率计检查4.角膜知觉的检查检查角膜感觉的简单方法是从消毒棉签拧出一条棉絮用其尖端从被检者侧面移近并触及角膜,如不引起瞬目反射,或两眼所需触力有明显差别,则表明角膜感觉减退,多见于疱疹病毒所致的角膜炎或三叉神经受损者。
5.角膜透明度的检査角膜上任何不透明现象均为角膜透明度异常。
常见的原因有角膜炎症、溃疡、瘢痕、新生血管、变性等。
6.角膜厚度的检查。
四种基本眼位的检查方法眼位是指眼球在静止状态下的位置。
在进行眼部检查时,了解和评估眼位是否正常非常重要,因为眼位的改变可能与眼外肌运动障碍、眼震、眼球异常位置等眼部疾病有关。
下面介绍四种基本的眼位检查方法: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最常用和最简单的眼位检查方法之一、患者保持头部直立,让医生直接观察眼球是否对称、位置是否正常。
在正常情况下,两眼眼球的位置应对齐,不应有倾斜、偏移等现象。
2.目测测量法:目测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两眼瞳孔与鼻梁中线与其相应之间的距离,从而评估眼球的位置是否正常。
该方法需要使用一个标尺,并将其中一端放在鼻梁中线上,然后根据两眼瞳孔距离鼻梁中线的差异来进行判断。
正常情况下,双眼的瞳孔距离应相等。
3.交叉扫视法:交叉扫视法是通过观察患者进行水平和垂直扫视,以确定眼外肌是否正常协调运动。
该方法需要患者站在一定距离的位置,然后横向扫视水平线和垂直线。
在正常情况下,双眼应该同时移动,且运动平稳、协调。
如果眼球运动受限,或者出现眼震等异常现象,可能表明存在眼外肌运动障碍或其他眼部疾病。
4.眼位偏斜检查法:眼位偏斜检查法是通过观察患者注视特定目标时的眼球位置来评估眼位是否正常。
常用的方法有Hirschberg检查法和覆盖检查法。
- Hirschberg检查法:该方法通过观察角膜反光点的位置来评估眼球的位置。
医生通过使用直尺或角度规测量角膜反光点与瞳孔之间的比例来判断眼位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角膜反光点应对称,距离瞳孔中央相等。
-覆盖检查法:该方法通过观察患者注视特定目标时眼球的偏转程度来评估眼位是否正常。
医生先让患者注视特定目标,然后用遮挡物(如盖住一只眼睛)遮住患者的一只眼睛,再逐渐移开遮挡物。
通过观察眼球的移动来判断眼位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眼球移动应平稳、对称。
总之,眼位的检查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目的选择,上述介绍的方法是最常用的基本检查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