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北部抗(耐)大豆重茬品种(系)筛选
- 格式:pdf
- 大小:263.45 KB
- 文档页数:2
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方法黑龙江地区是中国大豆生产的重要区域,也是全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
大豆种植在这一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确保大豆生产的稳定和增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将就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的现状和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现状黑龙江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大豆的生长。
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较大,年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豆生产体系。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大豆生产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给大豆种植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 大豆病害(1)炭疽病:炭疽病是大豆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病害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或暗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不规则的毛状。
严重时,病斑融合成大斑,导致叶片干枯并脱落。
(2)霜霉病: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主要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发生。
病害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增大并形成轻黄色或白色的霉花,叶片上形成厚厚的霉层,叶片严重变形、卷曲、死亡。
(3)根肿病:根肿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主要在土壤中发生。
植株表现为根部肿胀,根系变粗,叶色变黄,植株生长疲弱,导致产量减少。
2. 大豆虫害(1)大豆蚜:大豆蚜是大豆的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生长期内发生。
它主要危害大豆的嫩叶、嫩梢和花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曲、花荚畸形,影响产量。
(2)豆甲:豆甲是大豆的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在幼苗期和成苗期发生。
它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导致根系受损,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3)蓖麻蚜:蓖麻蚜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在大豆的生长季节发生。
它主要危害大豆的嫩叶和嫩梢,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曲、花荚畸形,影响产量。
1. 大豆病害的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大豆抗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发表时间:2020-09-04T11:33:06.16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9期作者:戚化学赵鹏陈振东陈令志赵宏[导读] 大豆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经常能够出现重茬的现象,进而就会导致其大豆的产量受到影响摘要:大豆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经常能够出现重茬的现象,进而就会导致其大豆的产量受到影响,而且也无法保证其质量。
因此重迎茬一直都是当前大豆种植研究的重点。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就导致重迎茬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就会严重的威胁到大豆的质量,导致大豆产量有所下降,一般情况下会下降20%左右。
所以,就应该对其综合栽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就对大豆综合栽培的内容进行阐述,来为大豆抗重迎茬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大豆;抗重迎茬;综合栽培;研究因为大豆重迎茬会导致大豆不能够顺利生长,影响其产量,那么在当前重迎茬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就应该对其重迎茬进行有效处理,积极的改善其重迎茬的问题,优化大豆的生长环境,为其补充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营养,提高大豆自身的抗逆性,减少大豆受到重迎茬的危害,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一、合作轮作,调整迎茬比例如果想要减少重迎茬对于大豆的影响,最根本的方法就会是对其合理轮作,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增加土壤活力,将其豆科作物和乔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就能够更好的利用土壤养分。
在当前大豆重迎茬已经无法避免的基础上,就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土壤营养高的地方,并且尽量减少重茬,对于重茬也只能够最多重茬一年。
对于一些开发较晚,具有丰富营养的土壤,虽然能够对其适当重茬,但是不能够时间过长。
二、选择品种好的大豆通过对其大豆品种的合理选择,就能够减少重迎茬对于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而有效的提升其大豆产量[1]。
此外,在这过程中还能够对其不同的品种进行合理搭配,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减少重迎茬对于大豆的影响。
适当的对其品种进行更换,就能够改变土壤中的病虫害机理,进而减少重迎茬对于大豆的影响。
抗线2号(大豆)抗线2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盐碱地作物育种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协作,于1982年以嫩丰9为母本,(嫩丰lO×Frenklin)F2为父本有性杂交,后代经大豆孢囊线虫病圃连续种植鉴定,结合南繁加代,采用改良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大豆新品种。
原代号:富裕8201-20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无限结荚习性,株高95cm左右,主茎16~18节,分枝1~2个,圆叶、白花、灰毛,多为3位荚。
黄粒、褐脐,百粒重18~2Og左右。
蛋白质含量38%,脂肪含量20.54%。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中抗4号小种。
抗旱、耐涝、耐盐碱性均较强。
生育期120天左右,活动积温2500℃。
1991~1994年,在黑龙江西部的安达、杜蒙、林甸、泰来等处进行品种区域试验,21点次平均亩产130.82kg,比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42.8%,1993~1994年生产试验,8点次平均亩产l55.6kg,比对照合丰25增产44.8%。
调查表明:黑龙江西部大豆孢囊线虫病普遍发生较重,盐碱、干旱等不良自然条件更加重了危害程度。
合丰25不抗大豆孢囊线虫病,以它为对照,抗线2号在所有试验点次都增产(1%~138%),病轻处略显增产,随病情加重增产幅度提高。
1994~1995年,在黑龙江西部,吉林的白城、大安,内蒙的乌兰浩特、扎赉特旗及赤峰等处,进行不同前茬(含重迎茬)的生产示范,结果抗线2号的重迎茬种植产量与正常轮作相比,平产或略低,减产幅度2%~7%。
一般亩产150~200kg左右,最高262.5kg。
培育者黑龙江省农科院盐碱地作物育种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地区及技术1.精细整地。
秋整地,深翻,深松或搅垅,为适时早播、苗全苗壮准备好土壤条件。
2.合理施肥。
底肥:前茬施或结合秋整地施入优质厩肥1t以上。
种肥:亩施二铵10~15kg,钾肥5kg,施在种下4~5cm或分层深施。
切忌种、肥同位,以免因化肥危害造成缺苗断条。
2010-2011年华疆种业推广大豆品种简介--华疆种业黑龙江省三、四积温带大豆品种简介北豆28号北豆28号(疆丰22-3283):高产高油品种,获得国家品种权保护权。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7,由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杂交育成,育成人李升、徐玉花等。
生育日数117天,积温2230℃, 该品种在适应区三积温带种植。
当前全省种植面积约80万亩。
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
株高95厘米左右,有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
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8克左右。
蛋白质含量37.89-38.86%,脂肪含量21.87-22.44%。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在适应区(三积温带)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1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20℃左右。
产量表现:区域试验:区域试验2006年5点平均公顷产量2641.0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增产16.3%;2007年5点平均公顷产量2459.6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增产16.3%。
两年平均公顷产量2550.3公斤,平均比对照品种九丰7增产16.3%。
生产试验:2008年生产试验6点平均公顷产量2394.6公斤,比对照品种北丰9增产8.4%。
适应区域:该品种在适应区三积温带播种。
北豆14号北豆14号(疆丰21-1778):07年12月审定,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8002,2008年获得国家品种权保护,由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育成,育成人李升、徐玉花等,生育日数116天, 百粒重20克左右,,目前全省种植面积约200万亩,是我省三四积温带的主栽品种。
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
株高100厘米左右,有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深褐色。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 克左右。
蛋白质含量35.7-40.48%,脂肪含量21.69-23.69%。
接种鉴定两年中抗灰斑病。
大豆重迎茬的原因及防治一、大豆迎茬和重茬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呢?答: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东四盟春大豆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近年来该区大豆播种面积367-400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50%左右,其中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占全国大豆的30%-35%。
但在北部地区由于小麦退出保护价,种植效益差,面积锐减,种植玉米等喜温作物又受到积温限制,因此这些地区已经由过去的“麦豆产区”变成了真正的“大豆产区”。
吉林省大豆面积不是很大,但也存在重迎茬问题,在东部延边地区和敦化地区的大豆主产区存在相当一部分面积实行大豆—玉米—大豆或大豆—大豆—玉米的迎茬或重茬种植方式。
迎茬或重茬对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
据统计,迎茬大豆(即隔年种植)比正常大豆减产6.1%,重茬一年减产9.9%,重茬两年减产13.8%,重茬三年减产19.0%。
大豆重迎茬防治技术可减缓对产量的影响。
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不同环境对大豆的产量是不一样的。
①重茬重,迎茬轻;②西、西南部重,北、东部轻;③薄地重,肥地轻;④岗坡重,低湿地区轻;⑤旱年重,多雨年轻;⑥不施肥或少施肥重,多施肥轻;⑦原垅播重,耕翻新垅轻;⑧地下病虫害多重,病虫害少轻;⑨熟地重,新垦地轻;⑩干旱重,灌溉轻。
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分别与其相邻的省相似,其中呼盟地区和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类似,重现象也十分严重。
今天我想谈三个问题,一是大豆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二是大豆重迎茬原因;三是防治技术。
对大豆品质的影响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
据对黑龙江富锦、虎林等地调查,迎茬大豆百粒重平均为18.2克,比正茬大豆降低2.7%;重茬大豆百粒重平均为18.0克,比正茬大豆减少3.7%。
迎茬大豆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了39.7%%;重茬大豆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了95.5%。
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Z i x u n t a i一、大豆病害种类(1)大豆根腐病:垦区各农场均有发生,尤以东北部农场发生普遍并且较重,近年来北部农场也有发生,有的豆田发生很重。
(2)大豆孢囊线虫病:主要发生在西北部农场,近几年东北部农场亦有发生,面积扩大,有逐年危害加重的趋势。
(3)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在垦区各农场均有发生,东北部农场发生普遍较重。
(4)大豆霜霉病、细菌斑点病:各农场都有发生、但以西北部农场发生较重。
(5)大豆菟丝子:在一些农场有所发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危害就较重。
(6)大豆菌核病:此病虽只在少数农场个别地段发生、但其危害重。
(7)灰斑病、灰星病、褐斑病、轮纹病、细菌叶烧病:在一些农场一些年份发生、危害均比较轻。
二、大豆害虫种类(1)大豆潜根蝇等地下害虫:潜根蝇在垦区发生比较普遍且严重,白边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一旦发生危害也较重。
(2)大豆蚜虫、蓟马:一般年份有所发生。
(3)大豆二条叶甲:在垦区发生普遍、其成虫危害豆苗、其幼虫危害根瘤并有危害加重趋势。
(4)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苜蓿夜蛾、烟夜蛾、尺蠖蛾类、灯蛾类、毒蛾类、草地螟、卷叶螟)尚有飞虱蝽象类等害虫:在一些农场亦有发生,有的害虫(如草地螟)一旦发生、危害相当严重。
(5)大豆食心虫:在垦区各农场发生比较普遍,但以西北部农场危害严重,在东北部少数农场危害也很重。
四、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规程及技术指标1、农业防治措施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合理进行轮作换茬,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轮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豆黄蓟马等)通过三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
当前推广的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以及麦-麦-豆-杂,麦-豆-麦-杂等轮作体系均可达到减轻病虫发生的作用,严禁重茬与迎茬。
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行5年以上轮作(因孢囊线虫在土中可存活的年限长)方可减轻病情。
相关附件:•附件1: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doc•附件2: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doc附件1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1基本条件1.1抗病性1.1.1花叶病毒病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对弱致病优势株系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抗及以上,对强致病优势株系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感及以上。
1.1.2灰斑病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抗及以上,田间自然发病需达到中抗及以上。
1.1.3胞囊线虫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感病及以上。
1.1.4菌核病:每年田间自然发病率需W30%。
1.1.5根腐病抗性:每年田间自然发病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感及以上。
1.1.6病毒病:每年田间自然发病需W3级。
1.2抗倒性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2个以上(含2个)试验点倒伏23级,面积230%的停试停审;1个试验点倒伏N3级,面积N50%的停试停审;1个试验点倒伏24级,面积220%的停试停审。
1.3生育期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2个以上(含2个)试验点成熟期晚于对照品种24天的品种停试停审。
1.4纯度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两点田间纯度小于98%,停试停审,对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分子检测。
1.5底荚高度品种底荚高度28厘米。
1.6一致性和真实性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 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W2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4个。
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视为相同品种处理。
2分类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2.1.1丰产性、稳产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5.0%,且单年增产N3.0%;有效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270%。
抗胞囊线虫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普通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0%。
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分布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分布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大的省份,共有13个地区,77个市、县,大豆种植遍及全省。
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约50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总产量超过5万吨的市县约35个。
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共有9个国营农场管理局,104个国营农、牧场,分布在本省的47个市、县境内。
为了便于了解和掌握大豆产量的分布,我们以地方行政区的划分做为本文的统计和分析基础,因此农垦系统的大豆种植面积,包含在其所在的地方行政区大豆种植面积之中。
一、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主产市、县1、黑河市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无霜期短,气候只适宜种植大豆和小麦,其他农作物很少,九三、北安两个农管局在其境内,是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黑河地区下6个市、县,其中:嫩江、北安、五大连、逊克、爱辉区是大豆主产市、县;孙吴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大豆种植相面积对对少一些。
2、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无霜期较短,因此,该地区北部大豆种植较多。
齐齐哈尔市下辖9个市、县,其中:讷河、克山、拜泉、克东、甘南、依安是大豆主产市县。
龙江、富裕、泰来大豆种植面积相对要少一些。
3、佳木斯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建三江农管局在其境内,大豆种植较多。
佳木斯市下辖6个市、县,其中:富锦、同江、扶远、桦南是大豆主产市、县,汤原、桦川水稻种植较多。
4、绥化市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各主要粮食品种皆可种植。
绥化地区下10个市、县,其中:海伦、绥化、绥棱、望奎、庆安是大豆主产市县;青冈、明水次之;兰西、安达、肇东以种植玉米为主。
5、哈尔滨市哈尔滨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大豆、玉米、水稻种植比较均衡。
哈尔滨市下辖12个市、县,其中:巴彦、依兰、宾县、五常、呼兰是大豆主产县;阿城、木兰、通河尚志、延寿次之;方正县以种植水稻为主,双城市以种植玉米为主。
黑龙江省西北部抗(耐)大豆
重茬品种(系)筛选
孙凤荣
宋喜清
王美玲
张晶晶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九三综合试验站
嫩江161441)
表1
抗(耐)大豆重茬品种(系)筛选产量结果
品种名称亩产量(kg/亩)
平均
名次
ⅠⅡⅢ北豆19号166.7169.9173.1169.97北豆37号166.7163.5169.9166.712九三04-79169.9169.9166.7168.88黑河36号176.3179.5176.3177.43黑河38号169.9169.9173.1171.06黑河43号179.5182.7179.5180.61黑河45号169.9173.1169.9171.05黑河46号169.9160.3173.1167.89蒙豆14号153.9163.5163.5160.314蒙豆30号134.6147.4141.0141.015登科1号160.3166.7163.5163.513登科4号169.9166.7166.7167.811克山1号176.3182.7179.5179.52垦鉴豆28号169.9166.7166.7167.810华疆4号
179.5
169.9
166.7
172.0
4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市场的强大拉力,大豆面积迅速扩大,导致大豆重迎茬面积逐年递增,病虫害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筛选耐重迎茬的大豆品种,开展了此项研究,通过对重迎茬大豆品种各性状的观察与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需要的耐重茬、高产、稳产、优质的大豆新品种(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本试验设置在九三科研所试验区,该地处于小
兴安岭南麓,嫩江河畔,位于松嫩平原过渡的漫岗丘陵地带,海拔288.1m ,北纬48°52′,东经125°17′,属东北高寒高纬度地带,第四积温区,黑土土层深度为
30~60cm 。
豆茬地土壤养分情况:有机质含量6.62%、
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逐年递增,病虫害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产量和品质。
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对抗(耐)大豆重茬品种(系)筛选试验,对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的抗重茬性及产量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耐重迎茬的大豆品系和品种:黑河43号、克山1号、黑河36号、华疆4号、黑河45号、黑河38号。
关键词:大豆品种;抗(耐)重茬;产量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