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8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公务员逻辑原理题目及答案题目一:逻辑推理题某单位有五位员工,分别是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和孙七。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工作:财务部、市场部、人事部、技术部和行政部。
已知以下信息:1. 张三不在财务部工作。
2. 李四和王五不在同一个部门。
3. 赵六在市场部工作。
4. 孙七不在技术部工作。
5. 行政部的员工不是张三。
根据以上信息,请推断出每位员工所在的部门。
答案:根据条件1,张三不在财务部,结合条件5,张三也不在行政部。
由于赵六在市场部,所以张三只能在市场部之外的部门,即技术部或人事部。
由于条件4说明孙七不在技术部,张三也不能在技术部,因此张三在人事部。
由于条件2,李四和王五不在同一个部门,且赵六在市场部,所以李四和王五不能在市场部,也不能在张三所在的人事部,因此李四在财务部,王五在行政部。
最后,由于孙七不在技术部,且其他部门都已有人,孙七只能在技术部工作。
题目二:逻辑判断题在一个逻辑测试中,有以下四个陈述:A. 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明天是星期四。
B. 如果今天是星期四,那么昨天是星期三。
C. 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昨天是星期二。
D. 明天不是星期四。
根据以上陈述,判断以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1. 今天是星期三。
2. 今天是星期四。
3. 今天是星期二。
答案:根据陈述A和C,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明天是星期四,昨天是星期二。
但是陈述D说“明天不是星期四”,这与A和C的逻辑相矛盾,因此今天不能是星期三。
根据陈述B,如果今天是星期四,那么昨天是星期三,这与D的陈述不矛盾,因此今天是星期四。
陈述C不适用于任何结论,因为它与陈述D相矛盾。
因此,结论2“今天是星期四”是正确的。
题目三:逻辑排序题在一个逻辑排序问题中,有五个事件:A、B、C、D和E。
这些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
已知以下信息:1. A在B之前发生。
2. C在D之前发生。
3. E在C之后发生。
4. A不是第一个事件。
5. D不是最后一个事件。
根据以上信息,请确定事件的顺序。
公务员考试必备—逻辑推理(含答案)1. 地球村是由一批环保主义志愿者组成的社会团体。
《拯救地球》是地球村出版的宣传环保主义的一份刊物,此外,地球村还资助了许多环保项目。
据统计,上个月《拯救地球》的订户又增加了2OOO个,地球村的发言人据此宣布,上个月又有2OOO人加入了环保主义者的阵营。
以下哪项是地球村发言人的推断所必须假设的?A.所有上个月的《拯救地球》的新订户在此前都不是环保主义者。
B.所有地球村的环保主义者都订阅了《拯救地球》。
C.每个《拯救地球》的订阅者都支持地球村的环保项目。
D.《拯救地球》中的文章都由地球村中的环保主义者撰写。
E.有的《拯救地球》的订阅者并不是环保主义者。
2. 许多消费者对废弃包装给生态的影响表示关注。
这种关注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商店快速购进以浓缩形式生产的新型清洁产品。
这种浓缩形式产品包装于小的容器中,可以只用较少的塑料,并且只需较少的运输空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所提供的解释?A.几乎没有消费者相信浓缩清洁产品的容器仅仅是常规清洁产品的小包装。
B.浓缩清洁产品的包装容器并不比常规清洁产品的包装容器更难收回。
C.那些要稀释使用的浓缩清洁产品在标签上印刷了清晰的稀释说明。
D.浓缩清洁产品的较少容器可以使得超市与药店增加他们来自于特定货架空间的收入。
E.消费者压力导致取消用于简易圆盘状的东西的废卡板包装。
3. 虽然通过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造出来的病员骨头修复替换物比普通替换物在造价上高出两倍,但确实是物有所值。
使用这种新的替换物不仅缩短了手术和病员康复的时间,而且使用的时间更长,从而进一步缩短了病员再次住院治疗的时间。
为了评价上述论证,必须研究以下哪项?A.病员在手术上所花费的时间与手术后痊愈的时间。
B.新替换物由于新的生产技术的引入其生产成本有了下降。
C.与普通的替换物相比,使用新的替换物减少了病员再次手术的需要。
D.用新技术生产的新替代物与普通替代物相比制造更细致。
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及题库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及题库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及题库逻辑判断题就是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并不大,但往往占有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事实上,求解逻辑判断题就是存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控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存有非常大的协助。
下面将为学生了解求解逻辑判断题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融合例题对各方法展开了深入细致传授,期望给与学生一定的鼓舞和协助.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
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
必然性推理小说又叫做演绎推理,就是所指从真前提能必然地面世真结论的推理小说。
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
包含:各种直言推理小说,三段论,联言推理小说、假言推理小说,LOCC推理小说以及模态推理小说。
可能性推理小说又叫做或然性推理小说,就是与必然性推理小说相对而言的。
它就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备蕴涵关系的推理小说,主要分成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
下面我们将选取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为考生做出讲解。
代入法就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杂或对题目的答疑没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
代入法在必然性推理小说(由前提必然面世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理小说(前提与结论之间没必然的面世关系)的题目中都可以采用。
1、必然性推理在必然性推理小说中,当题目牵涉由多个条件面世结论常用代入法,通常使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二者矛盾,则为假。
例题1: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
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可以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给个目录Part1啥是逻辑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Part4推理规则Part5矛盾关系Part6 反对关系Part1啥是逻辑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讲一个超级变态的例子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例1.有一群人,里面有15个非男人,有16个非女人,男女一共25人,问,男人有几人,女人有几人?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那怎么解?非男人+男人=总数1。
15+男=总非女人+女人=总数2。
16+女=总3。
男人+女人=251。
+2。
=4。
4。
15+16+男+女=2总于是15+16+(男+女)=2总总=(15+16+25)/2可求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很多同学很想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但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特别是行测,而且这是公务员考试中占分比较大的一部分。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一、包含关系包含关系其实是一种从属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在另外一个概念的外延内,而非字面上的包含关系,如:宇宙包含万物,就认为“宇宙与万物”为包含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上句所提及的“包含”是在具体描写事物内部所容纳的事物,而逻辑中的“包含”描写概念的分类,是一种抽象地描写概念从属的关系,如:苹果和水果,水果就是“属概念”,而“苹果”就是“种概念”,据此,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逻辑中的“包含关系”意为:“种概念”是“属概念”,上述例子就可直接知道为:苹果是水果。
二、组成关系组成关系实质就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整体进行机械式的拆分,强调谁是谁的一部分。
例如屏幕和电视,“电视”没了“屏幕”,从物理意义来讲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视”了。
当然如果仅是从概念上去区分,同学们可能很难在考试中迅速辨论清楚,这个时候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技能,就是造句排除。
当我们分不清是组成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时,可以在两个词间以“是”相联,如果可以形成完全的一句话,那么两者就是包含关系;如果不可以形成完全的一句话,还需要加上“一部分”,那么两者之间就是组成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苹果是水果,但是我们不能说屏幕是电视,而应当说屏幕是电视的一部分。
至此,“包含”与“组成”也就可轻松辨析了,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趁热打铁吧!【例题】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A.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B. 卫星:遥感:雷达C. 糖果:水果糖:芝麻糖D. 单位:千米:公里【答案】C。
解析:题干中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地理的两种不同领域,所以他们是地理的一种,是包含关系,且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是不同事物并列关系。
公务员逻辑推理知识点速学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公务员逻辑推理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学习。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它表达的是关于某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有的学生是优秀的”等。
直言命题有四种形式: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 P)。
在解题时,我们要注意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即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二、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几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通常用“并且”“而且”等关联词连接。
比如“他聪明并且勤奋”。
而选言命题则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用“或者”连接,几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用“要么……要么……”连接,几个命题只能有一个为真。
对于联言命题,只有当所有支命题都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对于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只要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则只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三、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一种条件关系的命题,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其逻辑关系是“有前件就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只有……才……”,其逻辑关系是“无前件就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当且仅当”,其逻辑关系是“前件和后件同真同假”。
在解题时,我们要学会通过逆否命题来进行推理,还要注意区分不同条件关系的命题。
四、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必然性推理(一)命题1.直言命题:表达一个意思、一个判断的命题。
共有六种形式:(1)所有是:所有的女孩都是爱漂亮的。
凡是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
(2)所有非:所有的女孩都不喜欢刘亦菲。
(3)有些是: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
(4)有些非: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5)某个是:张三是公务员。
(6)某个非:张三不是公务员。
2.模态命题: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命题。
代表词:必然(肯定、一定,表示所有情况都如此)和可能(也许、或许,表示有些情况如此)。
四种形式:(1)必然P:张三必然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2)必然非P:张三必然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3)可能P:张三可能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4)可能非P:张三可能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3.联言命题——同时成立如:(1)小王长得很帅,而且很有钱。
(2)今天不仅很晴朗,还很凉爽。
(3)我家有床,但是没有沙发。
(4)因为今天下雨,所以演唱会取消了。
4.选言命题——选择性成立两种形式(1)可兼容——或,或者:他或者是个诗人,或者是个歌唱家。
(2)不可兼容——要么……要么:他要么是个老人,要么是个小孩。
5.假言命题——假设、假如日常语言逻辑形式等价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那么BBA?非B?非A只有A,才B B?A非A?非B除非A,否则B非A?B(1)非B?A注意:假设命题A→B为真,只有其矛盾命题(A且非B)肯定为假,其他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成立:①A且B;②非A且B③非A且非B。
(二)矛盾关系1. 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 、B 两种情况,且A 、B 不交叉,我们称A 和B 是矛盾关系。
即是A 就不是B ,是B 就不是A;不是A 一定是B ,不是B 一定是A 。
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2. 命题形式矛盾命题直言命题有些非所有是有些是所有非某个非某个是模态命题可能非P 必然P 可能P必然非P联言命题 A 且B非A 或非B选言命题兼容:A 或B不兼容:要么A ,要么B 兼容:非A 且非B不兼容:非A 且非B 或 A 且B 假言命题A →BA 且非B3.典型习题(1)班里的玻璃晚上为打碎了,调查得知是班里的甲、乙、丙、丁中的一人所为。
逻辑推理公式1、所有的S是P 所有的S不是P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推论:不是所有的S是P = 有的S不是P不是所有的S不是P=有的S是P总结1:A不是后移;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所有的S是P=不是有的S不是P总结2:A否定前件,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C是变不是,不是变是总总结:否定前件,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2、必然P 必然非P可能P 可能非P推论:不可能非P=必然P不必然非P=可能P(这两个公式根据矛盾关系可推出)推论:不是所有的S必然是P=有的S可能不是P不是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是P不是有的S不必然不是P=不是有的S可能是P=所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不是P=>有的S可能不是P(这个例句多看看,对照一下,注意等号和箭头)总结:“不必然不,不可能不”先变更为“可能,必然”(没有“不必然不、不可能不”的不需要变更);否定前件;有的变所有的,所有的变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3、如果P,那么Q P -------> Q 非P<——非Q 或者非P,或者Q只有P,才Q P ----- Q 非P——>非Q 或者P,或者非Q总结:否定之后变方向,另外注意箭头的读法,顺着箭头读“如果XXX,那么XXXX”;反着箭头读“只有XXXX,才XXX”几个典型题目:a.已知A B,C非B,非C D,现在非D,求A还是非A,B还是非 Bb.已知A或B C,现在非C,求A、B、A和B、非A、非B、非A和非B等,此题答案是非A和非B;c.已知A和B C,现在非C,可推出非A或非B,或非A非Bd.假如“如果P,那么Q”为真,可以推出“P并且Q”;假如为假,可以推出“P但非Q”e.假如“只有P,才Q”为真,可以推出“Q并且P”;假如为假,可以推出“Q但非P”(d.e此类题目一般都考是假的情况)f.更复杂点的是这几类集合到一块考6、上反对关系,必有1假,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必有1真,可以同真;矛盾关系,必有1真1假。
目录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 (3)2 真假推理 (4)2.1 解题步骤 (4)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2.2.1单句间的逻辑关系 (4)2.2.2 逻辑关系的概念解释及对比(选学) (5)2.3 如何“定真假” (6)3 翻译推理 (6)3.1 单句的翻译及推理 (6)3.1.1 单句的翻译(单句内部的逻辑关系) (6)3.1.2 单句的否定 (6)3.1.3 单句的等价 (7)3.2 复句的翻译及推理 (7)3.2.1 复句的四种命题 (7)3.3.2 逻辑符号的含义 (7)3.3.3 复句的翻译及推理规则 (7)3.3.4 寻找确定信息 (8)4 分析推理 (8)4.1 选项信息充分型 (8)4.2 题干信息充分型 (8)5 归纳推理 (9)6论证(加强论证、前提论证、削弱论证) (10)6.1 论证基础知识 (10)6.2 论证的主要题型技巧 (11)6.2.1 加强型题和削弱型题的对比 (11)6.2.2 加强型题和前提型题的对比 (11)6.2.3 不能加强(或削弱)论点的情况 (12)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2 真假推理2.1 解题步骤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2.2 逻辑关系的概念解释及对比(选学)下面对“2.2.1”逻辑关系中的各种关系的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和对比,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关系”的真正含义,但小编并不是用绝对精确的概念方式进行解释,就用能简单易懂的集合方式吧!M集合与N集合的所有关系只有4种:(1)相离;(2)相交;(3)包含;(4)全同。
(看到此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
对!就是与“类比推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相同。
)而一个点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就只有两种:要么点在集合外;要么点在集合内。
2.3 如何“定真假”单句与单句之间逻辑关系在求解真假推理题时体现出的性质解题时体现出的性质对当关系 本身的特征 表述1 表述2 无法推出 反对关系 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目录判断推理专项 (1)第一章逻辑判断 (1)核心考点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1)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3)核心考点三复言命题综合推理 (4)核心考点四朴素逻辑对应问题 (6)核心考点五知果求因型 (8)核心考点六因果共存型 (9)核心考点七知因求果型 (11)第二章图形推理 (13)核心考点一位置变化 (13)核心考点二组合叠加 (15)核心考点三数量关系 (18)核心考点四图形共性 (21)核心考点五立体图形 (24)第三章定义判断 (26)核心考点一核心成分分析 (26)核心考点二主特征分析 (27)第四章类比推理 (29)核心考点一逻辑关系 (29)核心考点二言语关系 (31)核心考点三经验常识 (33)判断推理第一章逻辑判断核心考点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一、知识精要题型特征:题干给出几个直言命题,并给出这些命题中包含的真/假话数量,要求据此进行推理。
解题思路:“一找二绕三回”。
①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②绕开矛盾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判断其余命题的真假性;③通过其余命题的真假性来判断矛盾命题的真假性。
二、经典例题某省游泳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原集训,集训最后一日所有队员进行了一次队内测试,几位教练预测了一下队员的成绩:张教练说:这次集训时间短,没人会达标。
孙教练说:有队员会达标。
王教练说:省运会冠军或国家队队员可达标。
测试结束后,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
由此可以推出:A.没有人达标B.全队都达标了C.省运会冠军达标D.国家队队员未达标【答案】D。
【解析】张教练和孙教练的话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根据“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可知,王教练的话必为假,推出省运会冠军和国家队队员都没有达标。
故本题选D。
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一、知识精要题型特征:题干含有一个或多个假言命题,要求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
考点透析:推理规则:(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A⇒B)=(非B⇒非A)。
公务员逻辑考试题库及答案【题目一】题目描述:某公司有A、B、C、D四位员工,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分别是市场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研发部。
已知条件如下:1. A不是来自市场部。
2. B和C来自同一个部门。
3. D来自人力资源部。
问题:请根据以上条件,判断A、B、C、D分别来自哪个部门。
【答案】根据条件3,D来自人力资源部。
由于B和C来自同一个部门,且A不是市场部,我们可以推断A来自财务部,因为市场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研发部四个部门中,人力资源部已被D占据,市场部不能是A 的部门。
剩下的两个部门是市场部和研发部,由于B和C来自同一个部门,他们只能来自市场部或研发部。
由于A已经占据了财务部,B和C不能来自财务部,因此B和C来自市场部,剩下的研发部就是A的部门。
【题目二】题目描述:有五个人,他们分别持有不同颜色的帽子,颜色为红、蓝、绿、黄、紫。
他们站成一排,每个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帽子颜色。
已知条件如下:1. 至少有两个人戴同色的帽子。
2.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帽子的颜色。
3. 如果有人能确定自己帽子的颜色,他就会说出来。
问题:如果第一个人没有说话,第二个人也没有说话,那么第三个人能确定自己帽子的颜色吗?【答案】根据条件1,至少有两个人戴同色的帽子。
如果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没有说话,这意味着他们看到的前面的人(如果有的话)的帽子颜色都不是自己的颜色,因此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帽子颜色。
由于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没有说话,第三个人看到的前两个人的帽子颜色也都不是自己的颜色。
但是,如果第三个人看到的是两种颜色,他就能确定自己的帽子颜色,因为他知道至少有两个人戴同色的帽子。
如果第三个人看到的是三种颜色,他就无法确定自己的帽子颜色。
所以,如果第三个人能确定自己的帽子颜色,他看到的前两个人的帽子颜色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颜色。
【题目三】题目描述:在一个逻辑推理游戏中,有三种不同的动物:狮子、老虎和熊。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食物:肉、鱼和水果。
一、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和干扰等。
又已知声是由一种周期运动所引起的、呈波动的状态,由此,惠更斯做出推理,光也可能有呈波动状态的属性,从而提出了光波这一科学概念。
惠更斯在这里运用的推理就是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结构,可表示如下:A有属性a、b、c、dB有属性a、b、c所以,B有属性d逻辑学中类比推理的客观根据是什么呢?在客观现实里,事物的各个属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因此,如果两个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那么,它们在另一些属性上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否可靠呢?这要看进行类比的两个或两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与类推属性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有,用类比推理所得到的认识就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由此可见,类比推理的结论只具有或然性,可能真,也可能假。
即类比推理尽管其前提是真实的,但不能保证结论的真实性。
这是因为,A和B毕竟是两个对象,它们尽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但仍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有时就表现为A对象具有某属性,而B对象不具有某属性。
那么,在逻辑学中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呢?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愈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
二、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追根溯源应该来自于逻辑学当中的类比推理,但在形式上很明显不同于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
第一,对象不同。
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是两对相关词,例如:“努力∶成功”对应“耕耘∶收获”;逻辑学中是指两个或两类对象,例如:“天空中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火花”做对比。
概念及三段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文氏图1全同:所有A都是B 所有B都是A A=B 考点2全异: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不是A可以省略) 完全排斥3交叉:有些A是B 有些B是A4包含(于):所有B都是A,有些A不是B三段论的集合表示三段论: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P由包含着一个共同词项的两个直言命题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集合表示:例题关注具有三个集合属性的答案直言命题几个知识点最简单的命题单句研究概念种类:所有S都是P所有S不是P有些S是P有些S不是P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逻辑学中的“有些”:一个,一部分,全部,即“至少有一个”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矛盾命题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推理过程:“所有S都是P”矛盾命题是“并非所有S都是P”→至少一个S不是P=有些S 不是P结论—三对矛盾命题:“所有S都是P”与“有些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与“有些S是P”“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2上反对关系:能同假但不能同真且必有一假例如:“所有人都吃饭了”与“所有人都没吃饭”其一为真时,另一必为假;其一为假时,另一个真假不能确定,如“有些人吃了有些人没吃”的情况结论:所有S都是P与所有S都不是P 上反对关系 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3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但不能同假且必有一真例如:“有些人吃饭了”与“有些人没吃饭”其一为假时,另一必为真;其一为真时,另一真假不能确定,如“有些人吃了,有些人可能吃了也可能没吃”的情况结论:有些S是P与有些S不是P 下反对关系 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4推出关系:以一者为前提,可以推出另一者结论:所有S都是P推出有些S是P所有S都不是P推出有些S不是P。
公务员考试试题逻辑题及答案详解公务员考试是目前中国许多人渴望参加的竞争激烈的考试之一。
除了政治常识、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外,逻辑题也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本文将为大家详解一些公务员考试试题中的逻辑题,并给出答案的详细解析。
1.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逻辑推理?A. 所有人类是哺乳动物,李明是人类,因此李明是哺乳动物。
B. 狗是哺乳动物,猫是哺乳动物,因此所有猫都是狗。
C. 鹰是鸟类,企鹅是鸟类,因此所有企鹅都是鹰。
D. 所有猩猩是哺乳动物,大熊猫是哺乳动物,因此大熊猫是猩猩。
答案及解析:A. 正确。
根据前提中的所有人类是哺乳动物和李明是人类,可以推断出李明是哺乳动物。
这是典型的逻辑推理,符合常识和逻辑规律。
B. 错误。
根据前提中的狗和猫都是哺乳动物,并不能推断出所有猫都是狗,这是一种逻辑错误的推理方式。
C. 错误。
虽然鹰和企鹅都是鸟类,但不能因此推断出所有企鹅都是鹰,这也是一种逻辑错误的推理方式。
D. 错误。
尽管猩猩和大熊猫都是哺乳动物,但不能推断出大熊猫是猩猩,这是一种逻辑错误的推理方式。
2. 下面哪个选项与其他选项不是同类?A. 苹果B. 西瓜C. 香蕉D. 橙子答案及解析:选项D与其他选项不是同类。
苹果、西瓜、香蕉都是水果,而橙子是柑橘类水果,属于不同的分类。
逻辑题常常需要根据共性与差异进行分类和判断。
3. 以下哪个推理过程不正确?A. 今天下雨,所以路上很滑。
B. 张三是该公司的CEO,所以他的薪水一定很高。
C. 这个房子有两层,所以房间的数量很多。
D. 昨天我生病了,所以今天就会好了。
答案及解析:D. 推理不正确。
昨天生病并不意味着今天就会好,这是一种无法根据前提得出结论的逻辑错误。
其他选项都是合乎逻辑的推理过程。
4.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逆向推理?A. 所有学生都戴眼镜,小明是学生,所以小明戴眼镜。
B. 若果大雨,路面就很湿,现在路面很湿,所以一定下了大雨。
C. 狗喜欢吃骨头,小白喜欢吃骨头,所以小白一定是狗。
公务员考试题逻辑题及答案【逻辑题一】题目:某公司有A、B、C、D四名员工,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和研发部。
已知:1. A不是来自市场部。
2. B和D不是来自同一个部门。
3. 如果A来自研发部,那么C来自人力资源部。
4. D不是来自财务部。
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A、B、C、D分别来自哪个部门。
答案:根据条件1,A不是来自市场部。
根据条件4,D不是来自财务部,所以D只能来自市场部或研发部。
由于条件2说明B和D不是来自同一个部门,B不能来自市场部或研发部。
因此,B只能来自财务部或人力资源部。
由于条件3,如果A来自研发部,C来自人力资源部,但因为A不是市场部,且D来自市场部,所以A不可能来自研发部。
这意味着C不可能来自人力资源部,C只能来自财务部。
这样,A只能来自人力资源部。
所以,A来自人力资源部,B来自研发部,C来自财务部,D来自市场部。
【逻辑题二】题目:在一个村庄里,有五位村民:甲、乙、丙、丁、戊。
他们分别拥有不同的颜色的房子:红、黄、蓝、绿、紫。
已知:1. 甲的房子不是黄色的。
2. 乙的房子颜色是紫色。
3. 丙的房子颜色与戊的房子颜色不同。
4. 丁的房子颜色与甲的房子颜色相同。
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每位村民的房子颜色。
答案:根据条件1,甲的房子不是黄色的。
根据条件2,乙的房子是紫色的。
由于条件3,丙的房子颜色与戊的不同,所以丙和戊不能拥有相同的颜色。
由于条件4,丁的房子颜色与甲的相同,这意味着甲和丁的房子颜色是唯一的两种颜色。
因为乙的房子是紫色的,所以甲和丁的房子颜色只能是红、蓝、绿中的一种。
由于甲的房子不是黄色的,甲的房子只能是红、蓝、绿中的一种,而丁的房子颜色与甲相同。
因此,甲和丁的房子颜色只能是红色或蓝色或绿色。
由于乙的房子是紫色的,戊的房子只能是黄色的(因为丙和戊的颜色不同,且丙不能是黄色,因为甲的房子不是黄色的)。
这样,丙的房子只能是剩下的颜色,即绿色。
所以,甲的房子是红色的,丁的房子也是红色的,乙的房子是紫色的,戊的房子是黄色的,丙的房子是绿色的。
一、逻辑关系选择最优在逻辑关系考查较多得知识点就就是概念间关系:主要包括“全同、全异、交叉、包含”,在概念间关系选择最优中,我们要注意“全异与包含关系”,首先全异关系其实又有细分为绝对对立得全异与相对并列得全异,我们要加以区分。
比如下面这道例题:男人:女人A左手:右手B黑色:白色这道题容易错选B选项。
题干男人、女人这就是绝对对立得全异关系(人只分为男人与女人)A选项左手与右手就是绝对对立得全异关系(手只分为左手与右手),而B选项黑色与白色就是相对并列得全异关系(颜色除了黑色与白色之外还存在其她颜色)。
故正确答案选A。
至于包含关系(A就是B得一种),我们要注意它与组成关系(A就是B得一部分)得区别。
瞧一道例题理解一下:杭州:浙江A苹果:水果B象牙:大象这道题容易错选A。
题干杭州就是浙江得一部分,为组成关系;而A选项苹果就是水果中得一种,为包含关系;B选项象牙就是大象得一部分,为组成关系。
故答案选B。
在逻辑关系中除了概念间关系我们要注意,其实在顺承关系中我们也要学会选择最优,在顺承关系中我们要注意主体得一致性。
下面以一道例题进行讲解:例题:构思:写作:发表A播种:施肥:收获B提交:评定:获奖这道题干“构思、写作、发表构成顺承关系,而且三个动作得主体一致,都为作者发出得动作”,A选项播种、施肥、收获为顺承关系且主体一致,而B选项虽然为顺承关系,但提交与评定得主题不一致(提交得主体就是参赛者、评定得主体就是评委),故最优选项为A。
【例题1】帆布:帐篷:露营A、黄金:戒指:婚戒B、面粉:面包:充饥C、轮胎:汽车:运输D、琉璃:屏风:装饰【中公解析】D。
这道题四个选项都与题干比较相似,分析题干词项间关系可知,帆布就是帐篷得原材料,而帐篷得主要作用就是露营。
对比选项,A项黄金就是戒指得原材料,但戒指得主要作用不就是婚戒,婚戒就是戒指得一种,排除。
B项,面粉就是制作面包得原材料,面包得作用就是充饥,符合题干关系,保留。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可以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给个目录Part1啥是逻辑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Part4推理规则Part5矛盾关系Part6 反对关系Part1啥是逻辑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那怎么解?非男人+男人=总数1。
15+男=总非女人+女人=总数2。
16+女=总3。
男人+女人=251。
+2。
=4。
4。
15+16+男+女=2总于是15+16+(男+女)=2总总=(15+16+25)/2可求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表示范畴的词:所有(任何)、有些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单独看这些词,好简单哦,可是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变成一道长长的题目头就大了现在我们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先说范畴吧,所有(任何)和有些所有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3. 有些A是B 等价于有些B是A4. 有些A非B 不能推出有些B非A关于所有和有些的关系,我们用文氏图来说明比较让人好懂(怕看了会晕的话,就跳过吧……)集合A和集合B的相互关系1.A和B相异(所有A非B,所有B非A)2.A和B相交(有些A是B,有些B是A)3.A真包含于B 例,福建人(A)真包含于中国人(B)(所有A是B,有些A是B,有些B是A)4.A真包含B 例,中国人(A)真包含福建人(B)(有些A是B,所有B是A,有些B是A)5.A和B全同A和B范围完全一样(所有A是B,所有B是A,有些A是B,有些B是A)晕掉要注意的是肯定的前提只能推出肯定的结果,否定的前提只能推出否定的结果!千万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再强调一次!比如,我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笑了,就可以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就不能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不多说然后要注意的地方来了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很多人想都没想就得出“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结论,是不是?在逻辑题里,这是错误的,推不出!在逻辑语言里的有些,有三种含义,举例说明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具体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1.只有一个人笑了2.有两个人笑了3.有九个人笑了以上都是符合“有些”的含义的情况那么现在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你还能笃定地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吗?很多人觉得我讲这些简直就是废话,但栽在这废话上的人还真不少,等会我再找个例子给你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这两个词单讲都没什么意思,但是一旦它们和所有跟有些连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让人头大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以下几个等价式子开始看着会有点吐血……“不可能所有是”等价于“必然有些不是”“可能有些是”等价于“不必然所有不是”“不必然所有是”等价于“可能有些不是”看出点道道没有?我这里就不列出所有的排列组合情况了这就是必然和可能的转换解题的钥匙所在1.必然/可能加上否定词后用另一个替换2.所有/有些直接替换3.肯定的变成否定,否定的变成肯定所有这类逻辑题都是这样扰乱考生视线的,明白转换关系以后就可以英勇地扫掉一大片类似的题目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圈出这三个关键词!然后一一对比,得出答案,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三个然后我们代入题目里去吧……题面: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有些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所有的天气预报可能是准确无误的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累……这题的所有分解都在这里了,会了这题应该这一类题都会了吧……不过还是要做其他题巩固巩固才能提升我们的速度哦~速度快才是王道嘛!*^_^*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这个高中数学大家就学过了,简单点带过吧,讲或和且,主要讲的是判断真假性要使命题(A且B)为真,那么要求A和B均为真要使命题(A且B)为假,那么只要A和B中有一个为假即可要使命题(A或B)为真,那么只要A和B中有一个为真即可要使命题(A或B)为假,那么要求A和B均为假这里我们要补充一点的是“A或B”因为“或”这个词所带来的关系它包括了两种大的情况一是A和B相容(至少其一)A或者B二是A和B不相容(必居其一)要么是A,要么是B;不是A,就是B怎么理解这两句话,怎么区分这两种情况,我们用关联词区分(我在重新看这部分的时候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的,除了关联词之外,千万要再三确认到底是什么情况)比如:有一天晚上,有家小店被小偷光顾了,街只上只发现甲和乙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于是警察就把这两位请去谈话了。
这时候,小偷就是甲乙两个人中至少其一,既可能是他们一起偷的,也可能警察调用了小店里的监控录像,发现只拍到一个人跑进来偷了东西又逃走了,这时候,小偷就是甲乙两个人中必居其一,如是是甲,就不是乙,如果是乙,就不是甲。
这时候,警察就会说:“你们两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先介绍一个符号推出符号=>(这个东西念“推出”,做逻辑题肯定要用到的东西,废话一句……)在这个符号左边的东西称为前件,右边的东西称为后件A=>B 这是一切逻辑关系的基础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我们说,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这都没什么关键的地方是一句文字表达的话,你怎么抽象出这样一个式子和关系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如果A那么B”“如果A就B”“只要A就B”“若A则B”“一A就B”看到这些关联词,说明句子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即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前件推后件A=>B 表示必要条件的关联词“只有A才B”看到这些关联词,说明句子表示的是必要条件关系(即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后件推前件B=>A判断条件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这很重要。
因为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你的判断就关系到这个式子的写法正确与否。
接下来是逆否命题,在这里我们说两点,1.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同真假2. A=>B的逆否命题是非B=>非A表示特殊关系的关联词.“除非A否则B”记一下就好,有个非字,所以是非A=>B不理解就记下来逆否命题的使用很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这个往往可以让我们发觉出题目中给的隐藏条件。
举例说明首先用一句名人名言来解释一下。
别看这题简单,以上几个知识点都有了例4.毛爷爷说过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人不犯我是我不犯人的充要条件B.人不犯我仅是我不犯人的充分条件C.人不犯我仅是我不犯人的必要条件D.当且仅当人不犯我,我就不犯人呵呵,只看这句话没什么,当是如果拿来分析,用言语理解来想问题的童鞋们估计很容易就晕掉,那怎么从题面中抽象中逻辑语句来呢?首先把文字转化为字母人犯我=A;我犯人=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非A=>非B 等价于B=>A人若犯我,我必犯人A=>B 等价于非B=>非A整理一下我们获得的信息有1. 非A=>非B2. B=>A3. A=>B4. 非B=>非A我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看起来像是废话的东西?为什么顺序是1234不是1423?因为要再强调一次,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2是由1得出的同真假命题,同理,4是由3得出的同真假命题最后综合1和4,2和3你才能得出以下结论5. A=>B ,B=>A 于是A<=>B 符号<=>,就是我们前面常说的“等价于”,可以逆推6. 非A=>非B,非B=>非A由5我们知道A是B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另外,“等价于”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当且仅当”由6我们知道非A是非B的充分且必要条件于是本题选AD很多人觉得唉呀,这有什么,太小儿科了,那么~再来一道真题实战演练例5.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如果a),那么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那么b);如果W国的食品经常出现违规(如果b),那么联盟将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c);如果联盟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c),那么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那么d);如果联盟民众反应强烈(如果d),那么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检测(那么a),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的入境口对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如果a),那么联盟的民众不会反应强烈(那么非d)。
由此可见AA.联盟不会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B.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C.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D.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对于循环论证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像我上面写的那样,把长长的条件全都用字母代替,然后转化为直接的字母逻辑题来判断,就会变成简单很多经过简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为真:1.a=>b (等价于非b=>非a)2.b=>c (等价于非c=>非b)3.c=>d(等价于非d=>非c)4.d=>a (等价于非a=>非d)5.a=>非d(等价于d=>非a 。
这个等价信息对解题没用)这题是循环论证,突破口就在第四条和第五条。
除了题中所给的这五条信息,我们还能得到转化的同步五条信息为真,即上述五条后面的括号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