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2
眼科合理安全用药教案教案标题:眼科合理安全用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眼科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掌握常见眼科疾病的用药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眼科药物的能力,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教学内容:1. 眼科常见疾病及其用药原则:a. 结膜炎:抗生素眼药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b. 眼角膜炎: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原则和副作用。
c. 青光眼:降眼压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d. 眼睑炎:抗炎药物的使用原则和副作用。
2. 眼科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a. 眼药水的使用:正确滴眼方法和注意事项。
b. 眼药膏的使用:正确挤出和涂抹方法。
c. 眼药片的使用:正确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眼科用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a. 学习了解常见眼科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b. 强调不滥用眼药物和遵医嘱使用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眼科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发学生对眼科用药的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眼科常见疾病及其用药原则、眼科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性和副作用。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正确的滴眼、挤眼药膏和服用眼药片的方法,让学生观摩和模仿。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眼药水滴眼、眼药膏涂抹和眼药片服用的练习,互相纠正和指导。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病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用药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眼科合理用药的小论文,包括常见眼科疾病的用药原则和方法,以及个人对合理用药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对眼科用药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眼科用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眼科用药示范工具:眼药水、眼药膏和眼药片。
3. 眼科用药案例分析材料。
2022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的答案1、()抗菌谱广,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肾结膜、视网膜有毒性(3%庆大霉素,0.5%新霉素,0.3%妥布霉素等;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10-20mg/次。
妥布霉素10-20mg/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庆大霉素100~200ug/次。
妥布霉索100~200ug/次,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400ug/次。
A.氨基糖苷类B.大环内配类C.四5环素类D.林可幕森拱参考答案:A2、80%眼表给药进入眼内的途径是通过:()。
A.泪膜角膜转运B.血管、淋巴管吸收C.结膜巩膜直接弥散吸收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3、结膜囊容量最多()μL。
A.5B.10C.15D.204.连续滴眼药水的间隔应该是()分钟。
A.1B.3C.5D.10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外用眼药的影响因素()?A.给药方法B.环境质量C.药物吸收率D.循环药量需要答案欢迎咨询,更多继续教育试题,搜索上*学*吧*找答案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基本药物政策目标包括()。
A.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B.药品质量的可控制、价格的可负担性、供应的及时性C.药品选择的合理性、价格的可负担性、供应的可靠性D.药品选择的合理性、价格的可负担性、资金的可持续性、供应的可靠性参考答案:D2.可纳入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有()。
A.临床首选药品B.非临床治疗首选药品C.滋补保健品D.能保证三级医院配备的药品参考答案:A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有()。
A.诊断、治疗与病情相符,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支付B.诊断、治疗与病情相符,符合药品法定适应症及医保限定支付范围支付C.《药品目录》实行商品名管理,按药品商品名支付D.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药品费用不需要医生处方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规定正确的是()。
A.各地区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调整医保用药限定支付范围C.各地区可以自行制定目录或调整医保药限定支付范围D.不推动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D.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药限定支付范围5、有关2021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说法正确的是()。
对我院眼科滴眼液眼膏应用情况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眼科应用滴眼液眼膏的使用情况,为眼科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方法:对2007~2009年药库消耗的滴眼液和眼膏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眼科用药以抗菌药物的滴眼液或眼膏为主,眼用药消耗数量以国产药居多。
结论:应规范滴眼液眼膏药物的使用,进一步加大国产药的使用率。
关键词滴眼液眼膏数量应用分析我院每年眼科药物的使用量很大,尤其滴眼液眼膏所占比例较高。
为了掌握眼科的用药数量及品种等情况,对我院眼科2007~2009年滴眼液眼膏的用药动态进行统计分析,为眼科临床用药提供药学方面的信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药剂科计算机数据库记录的2007~2009年滴眼液和眼膏出库数量及金额统計情况。
方法:将我院眼科所涉及的眼科外用药品种,按类别进行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的排序。
结果3年消耗滴眼液眼膏的数量及金额:2007年消耗滴眼液眼膏10436支,共166603元;2008年消耗7911支,161981元;2009年消耗8953支,178332元。
各类滴眼液眼膏消耗比例:在消耗的各类眼用药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干眼症用药,见表1。
消耗数量前10位滴眼液眼膏:2007~2009年滴眼液眼膏消耗数量曾列前10位的共15个品种,属医保目录的有10个品种,国产药有12个,见表2。
销售金额前10位滴眼液眼膏:2007~2009年销售金额曾列前10位的共17个品种,其中国产药5个,进口药10个,见表3。
讨论总体情况分析:在我院基本药物目录中,眼科用药共有11类45个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3年间滴眼液、眼膏数量排序变化不大,说明我院眼科用药在应用结构上趋于稳定。
由表1可见,我院3年来眼科病人以眼部感染居多,抗菌药物的消耗比例均居首位。
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电脑普及应用,用眼过度引起干眼症及视疲劳增多,现有冰珍清目滴眼液常用。
治疗过敏性眼病,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帕坦洛)效果佳。
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策略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是制定合理给药方案、优化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眼科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围绕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策略展开讨论。
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主要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已有研究表明,药物的吸收受到药物性质、给药途径和患者生理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分布主要受到血流量、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以及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则受到肝肾功能以及药物与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目前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药物在眼部的吸收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对药物在眼部的药动学特征了解不够全面等。
针对文献综述中指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种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策略:体内外研究: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药物在眼部的药动学特征。
体内实验可采用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药物在眼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了解药物在眼部的药动学特征。
体外实验可采用细胞模型,通过观察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了解药物在眼部的药理作用机制。
细胞研究:通过细胞模型,研究药物对眼部细胞的作用机制。
细胞研究可采用人眼细胞系或原代细胞,通过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坏死等过程的影响,了解药物对眼部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作用机制。
基因研究:通过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药物对眼部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基因研究可采用基因芯片、质谱等技术,通过观察药物对眼部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谱,了解药物对眼部的分子作用机制。
实验动物的选择:选用健康成年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如大鼠、小鼠或兔子等。
给药方式:采用眼部滴眼给药,通过观察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了解药物在眼部的药动学特征。
采样方法:通过取血、取眼球等方法,收集不同时间点的样品,测定药物在眼部组织中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
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图表等方式展现数据变化和趋势,解释数据含义。
利用药动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如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峰浓度等。
眼科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与研究眼科药物是治疗眼部疾病的重要工具,在眼科临床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眼科药物的不断增多,药物的合理应用成为眼科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眼科药物合理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用药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眼科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眼科药物可以按照其作用方式分类为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
局部用药包括眼用药水、眼用软膏、眼用凝胶等,全身用药则是通过口服或注射等途径使药物进入体内。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眼科药物可以分为抗感染药、抗炎药、抗过敏药、改善循环药、调节分泌药等多种类型。
在选择眼科药物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进行个性化的合理应用。
我们需要关注眼科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眼科药物作为治疗眼部疾病的工具,同样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局部感染等,严重的副作用可能会危及患者的视力和健康。
在使用眼科药物时,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调整用药方案。
我们还需考虑眼科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导致其中一种药物的药效或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改变的现象。
眼科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对眼科药物的影响。
一些抗生素与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影响眼科抗感染药的疗效,一些降压药可能会对眼科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
在使用眼科药物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的干扰。
我们需要关注眼科药物的合理使用。
眼科药物的合理使用包括用药途径的选择、用药剂量的控制、用药时间的安排等方面。
对于一些慢性眼部疾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长期使用药物的方案,并合理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药物依赖和耐药性。
医生还需要告知患者注意用药时间和频率,避免患者因为自行增加或减少用药频率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眼科抗菌药物药理及合理使用关键词抗菌药物药理合理使用眼科眼科使用的抗感染药主要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抗感染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治病救人,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浪费,同时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不断增加,使现有的抗感染药物失去作用,重则致人死亡。
抗感染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在医院中是应用最广泛,消耗量最大的一类药物,在眼科也是如此[1]。
随机抽查2011年4月~10月门诊处方700张,抗菌药物的使用率73.725%,其中一联抗生素55.6%,二联抗生素18.125%。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糖肽类: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喹诺酮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作用点是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CDAA为靶点,阻碍DNA回旋酶,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
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氨基糖苷类: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使合成异常的蛋白,阻碍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导致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的外漏,引起细菌死亡,为静止期的杀菌剂。
甲氧苄啶类及磺胺类:作用机制都是影响细菌的叶酸代谢。
甲氧苄啶类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磺胺则竟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合成。
两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碍,因而增大了抗菌幅度,属于慢效抑菌剂。
利福平为半合成广谱杀菌剂,与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阻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
大环内酯类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生长期抑菌剂。
四环素、氯霉素也是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活性的。
抗菌药物的分类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这些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这些药物只能增加给药的次数来提高MIC。
浓度依赖性: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甲硝唑等,浓度依赖性药物峰浓度(Cmax)或AUC越大,效果越好。
眼科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摘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科用药情况应得到足够重视。
而许多新的药师需要充分认识药学服务在眼科合理用药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眼科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总结合理用药的宝贵经验,从而提高患者进行眼科用药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眼疾;眼科药物;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29-02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眼睛使用的时间和强度都大大增加,眼部疾病患者日趋增多,眼科药物的不断涌现,而眼睛的特殊性及其疾病的多样性,决定合理运用眼科药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以,眼科用药除了严格掌握适应证外,尚应对药物在眼局部结构、药效学及眼部疾病有相当的了解,方能做到合理用药。
1 眼部解析[1]眼球近似球形,由两个不同弯曲半径的球面对合而成。
眼球位于眼眶内部,借眶筋膜与眶壁联系,周围有脂肪等组织衬托,后面有一条视神经,直接与脑相连。
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中层为色素膜,因富含色素而得名,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眼内的光线强度,保证视网膜成家清晰。
内层的感光层具有感光和传导神经冲动的重要作用透明的薄膜。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
房水有营养玻璃体、晶状体、角膜以及维持正常眼压等作用。
晶状体主要起屈光调节作用,玻璃体靠房水及脉络膜等组织供给营养,新陈代谢也甚微,丢失后不可再生。
2 眼科用药的分类眼疾发作的复杂性和眼科药物的多样性,导致其治疗药物呈多元化,从治疗功能上划分,主要有抗生素类(以及复合制剂)、抗病毒类、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类、散瞳类、抗视疲劳药等,其中润明、消炎是大多数眼疾药物的主要功能。
2.1 抗生素类(以及复合制剂)[2]: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种类繁多,从氯霉素滴眼液、金霉素眼膏、利福平滴眼液逐渐发展到诺氟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
眼科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答案在文末)1、眼科药物的合理应用1、托吡卡胺是眼科眼底检查和屈光检查常规用药,据统计国内有关托吡卡胺滴眼液毒副作用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新生儿和儿童病例占25%,主要症状为()A、烦躁不安B、过敏性休克C、心率减慢D、以上都是2、白内障在发展中国家居致盲眼病的首位,白内障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发病机制有()A、多元醇通路代谢异常学说B、氧化应激损伤学说C、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学说D、以上都是3、在下面眼用抗炎药中,哪项属于非甾体抗炎药()A、双氯芬酸钠滴眼液B、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C、氟甲龙滴眼液D、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E、色甘酸钠滴眼液4、()具有抗菌谱广、毒性小、耐药性低、对绿脓杆菌敏感性高的特点A、左氧氟沙星B、妥布霉素C、氧氟沙星D、利福平E、诺氟沙星5、()对青光眼,特别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A、激光治疗B、药物治疗C、手术治疗D、以上都是2、干眼症的药物治疗1、()适用于大部分的干眼症, 但其来源困难、制备复杂,限制了其应用A、自体血清B、人工泪液C、糖皮质激素D、性激素E、免疫抑制剂2、自体血清中含有许多抗菌因子, 如()有抑菌作用A、IgGB、溶菌酶C、补体D、以上都是3、()是干眼症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因素A、性激素分泌失衡B、炎症C、神经机能障碍D、细胞凋亡4、性激素疗法适用于()等引起的干眼症A、绝经B、衰老C、抗性激素药物D、以上都是5、Zoukhr等的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因子水平的增加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从而削弱泪腺的分泌;同时也能影响其他调节泪腺稳定性的激素和肽代谢功能, 包括()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后叶加压素C、催乳素D、以上都是3、雷帕霉素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干眼症的影响1、微球载药量的计算公式为()A、载药量=(雷帕霉素投药量-上清液中药量)/雷帕霉素投药量×100%B、载药量=(雷帕霉素投药量-上清液中药量)/微球的体积×100%C、载药量=(雷帕霉素投药量-上清液中药量)/微球的质量×100%D、载药量=(雷帕霉素投药量-上清液中药量)/微球的质量×微球的体积×100%E、载药量=(雷帕霉素投药量-上清液中药量)/总包载的雷帕霉素量×100%2、从载药量结果来看,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A、搅拌速率C>PHBV的质量比A>明胶浓度D>搅拌温度BB、PHBV的质量比A>搅拌速率C>明胶浓度D>搅拌温度BC、搅拌速率C>PHBV的质量比A>搅拌温度B>明胶浓度DD、PHBV的质量比A>搅拌温度B>搅拌速率C>明胶浓度DE、搅拌温度B>PHBV的质量比A>搅拌速率C>明胶浓度D3、从包封率结果来看,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A、搅拌速率C >搅拌温度B >PHBV的质量比A >明胶浓度DB、搅拌速率C>PHBV的质量比A>明胶浓度D>搅拌温度BC、PHBV的质量比A>搅拌速率C>明胶浓度D>搅拌温度BD、搅拌温度B>PHBV的质量比A>搅拌速率C>明胶浓度DE、搅拌速率C>PHBV的质量比A>搅拌温度B>明胶浓度D4、以三氯甲烷∶甲醇(2∶1,V/V)为溶剂,配制浓度为40mg/L的雷帕霉素溶液,用溶剂作为空白对照调零后,在波长200~500nm波长范围内做紫外扫描,测得雷帕霉素在()处有最大吸收峰值,确定该波长为测定波长B、275nmC、254nmD、365nmE、265nm5、采用球结膜下注射给药,雷帕霉素缓释微球可以()A、改善干眼症状B、增加泪液分泌C、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D、减轻角膜的组织学损伤E、以上都是4、眼用制剂中抑菌剂的相关问题1、()对结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大于角膜上皮细胞A、羟苯乙脂B、山梨酸C、苯扎溴胺D、以上都是2、美国FDA对常用抑菌剂的含量规定中,()的最大用量为0.0008%A、醋酸苯汞B、对羟基苯甲酸丙酯C、苯扎氯铵D、三氯叔丁醇E、山梨酸3、下面哪项不属于眼用固体制剂()A、眼膜剂B、眼膏剂C、眼丸剂D、眼内植入剂E、插入剂4、近年来,随着医药科研工作者对抑菌剂毒副作用的高度关注,逐渐有些眼用制剂已不再添加抑菌剂,但是这样的剂型需要有保证产品不被污染的前提条件。
眼科药物药理及合理应用
1.下列药物中,没有降低眼压作用的药物是(A)
A.阿托品
B.毛果芸香碱
C.噻吗洛尔
D.拉坦前列素
2.滴眼药水的正确顺序(B )
A.悬混液﹣水剂﹣凝胶﹣眼膏
B.水剂﹣悬混液﹣凝胶﹣眼膏
C.眼膏﹣水剂﹣悬混液﹣凝胶
D.凝胶﹣水剂﹣悬混液﹣眼膏
3.下述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中,降压机制是使阻塞房角开放的是(D )
A.乙酰唑胺
B..甘露醇
C.噻吗洛尔
D.毛果芸香碱
4.下述关于抗眼部细菌感染药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对淋球菌性结膜炎可采用全身及眼局部抗菌药物治疗
B.对于衣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是抗菌药物治疗
C.全身给予抗菌药物是眼科细菌感染疾病的首选方法
D.左氧氟沙星可用于治疗眼部浅层感染
5.最适用于治疗眼部念珠菌病的是(B)
A.庆大霉素
B.克霉唑
C.氨苄青霉素
D.四环素
6.人工泪液的作用不包括(C )
A.保持或提高眼表湿度和润滑
B.消除或减轻眼部不适
C.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D.补充泪液
7.下列哪项不属于眼局部用药的影响因素?(D)
A.给药方法
B.环境质量
C.药物吸收率
D.循环药量
8.80%眼表给药进入眼内的途径是通过:(C )
A.泪膜、角膜转运
B.血管、淋巴管吸收
C.结膜、巩膜直接弥散吸收
D.以上都不是
9.结膜囊容量最多(C)μl
A.10μl
B.20μl
C.30μl
D.40μl
10.连续滴眼药的应该间隔为(C)分钟
A.1
B.3
C.5
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