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地震宏观异常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18.90 MB
- 文档页数:81
地震前预兆总结第一篇:地震前预兆总结根据大量震例和地震观测事实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是有前兆的。
地震前兆可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
微观前兆是用仪器所观测到的异常现象。
宏观前兆是指由人的感官直接觉察到的各种现象,也就是下面介绍的地震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大量震例表明,井、泉水不合时冷的大幅度上涨下降;动物生活习性和行为的异常表现;地下深处突然传来隆隆巨响;晴朗夜空出现的与雷雨闪电不同的彩色光象:花草树木不合时冷开花结果等现象与地震有密切联系,我们称这些异常为地震宏观异常。
在地震多发带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等有中、长期地震预报背景地区,发动群众观察、收集宏观异常现象,捕捉地震前兆,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对于做好地震临震预报,减少伤亡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下水异常大地震发生前,井、泉水位有上升下降、翻花、打旋、冒汽泡、翻砂、飘油花、发浑、变色、变味、升温、喷水柱等现象。
地震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总结出了生活,形象地反映地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歌谣:井水是个宝,前兆来的早。
无雨泉水浑,天早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汽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宏观网,异常快报告。
(2)动物异常:①穴居动物,如老鼠、蛇等。
它们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群结队,携幼搬迁;惊叫、惊慌,或呆痴不怕人,情绪烦燥等。
②水栖动物,如河中、水库、池中的鱼类青蛙等。
在地震前较为普遍的异常行为有:浮于水面、翻腾跳跃、打旋、昏迷不动、活动规律的突然改变等。
③地面动物,如:马、牛、猪、狗、猫等。
在震前的异常行为是:不进窝圈、闹圈、越栏外逃、不听主人使唤、异乎寻常的怪叫、惶恐不安、或萎糜不振、卧地不起等。
④飞行动物,如鸡、鸭、鹅、鸽子、鸟类和昆虫等。
它们的异常行为有:不符合常规的惊飞、惊叫、不进窝、不回巢。
或在笼子里乱飞乱撞,改变栖息方式可呆滞无神。
我国广大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映编写了一首生动的歌谣: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地震前的预兆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发⽣的前兆具体有哪些 地震前出现与地震发⽣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异常现象都叫地震前兆。
因此,地震时有前兆的。
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宏观前兆是指⼈能直接感觉到或⽤眼睛看到的包括动、植物的不正常反应,地下⽔的变化,⽓象变化以及⼩震活动等。
微观前兆是指⼈直接看不到或感觉不到,只能⽤仪器测量的,如地壳的形变、地⾯的倾斜和海⾯升降、地下⽔化学成分的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地电、地磁、地温、地应⼒的微弱变化及⼈们不能感觉到的⼩震活动等。
⽬前,我国开展微观前兆检测的主要⽅法有地形、地磁、地电、重⼒、地温、地下⽔及⽔化学等的监测。
地震可以预报吗? 在震前的⼀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些异常变化。
如地下⽔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象的变化如天⽓骤冷、骤热,出现⼤旱、⼤涝;电磁场的变化及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
根据这些变化进⾏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的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物变化、天体影响及⽓象异常等⽅⾯利⽤仪器观测的数据进⾏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预报。
如我国对海城1975年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例。
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们现在的科学⽔平限制,直到⽬前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尚⽆可靠的途径和⼿段能够准确的预报说有破坏性地震。
为此各国地震⼯作者和专家都在努⼒探索。
(⼀)地声 地声,是地震使地下发出的声⾳。
这些声⾳常常伴随地震出现,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洪咆哮声,兵⼽撞击声,马达轰鸣声,响雷声或闷雷声,⼤树折断的“咔嚓”声或履带拖拉机、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及撕裂声等等。
地震、⼭崩时有液体或⽓体从地壳内冲出或爆炸,或在地内运移等等都可造成发⽣现象。
由于声源介质、能量、传播介质、距离以及⼈的精⼒、精神状态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形地物的发射、折射等等,⼈们描述地声时⾃然就千奇百怪,各具特⾊了。
地声是地下岩⽯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体运动变化的结果,由相关⼤部分的地声是临震征兆。
地震前的征兆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地震前许多动物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3、气象异常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声异常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
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
5、地光异常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6、地气异常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
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
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8、地鼓异常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
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
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前有哪些异常征兆_地震的前兆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将详细为大家介绍地震的前兆。
地震前有哪些异常征兆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
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
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地下水异常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
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
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
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
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
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生物异常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
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
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地声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
地震前会有哪些前兆?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器官感觉特别灵敏,能比专家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而且不撒谎、不欺世、不渔利,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和动物异常表现: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地震的前兆和预报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可分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通过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能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界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宏观前兆,如:地下水异常变化。
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等。
通过仪器才能测量到的自然界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微观前兆。
如:小地震活动、地壳变形、地磁、地电、重力、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的含量及其它化学成分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地震预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观测。
迄今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震源过程和地形变观测的分辨率仍然很低。
因此对于地震现象的认识还很不够。
对于地球内部结构观测的分辨率有限,使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产生地震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对于震源的观测更有限,使我们无法详细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
从地震前兆研究的角度说,对震源的观测分辨率有限,使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完善的地震分类,从而给地震预测方法的检验带来结构上的缺陷。
目前我们对“地”形变还无法实现高密度的连续观测。
这种限制一方面妨碍了我们检验在地震前是否存在可以检测到的形变前兆,而更重要的是这种限制也使我们对“慢地震”在地震的地球动力学中的地位缺乏清晰的认识。
我们对板内地震的认识还不像对板缘地震认识的那样清楚。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大陆动力学了解不够,而大陆动力学最突出的问题仍是观测。
“上天有路,入地无门”这是不容争辨的事实,它给地震观测带来根本性的困难,也就注定了解决地震预测问题的长期性、艰难性。
当今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地震预测、预报还只是一种经验性的,统计意义上的预测、预报,要实现真正的科学预报,不是不可能,但要有漫长的路要走,要花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代价才可能解决。
我国的地震预报,全国性的地震长、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长、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和地震意见的评审结果,否则都视为违法。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地震是⼀种严重的⾃然灾害,⼈类对它的描述、观测和研究从未停⽌过。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内容,提供给⼤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家喜欢! 地震科普知识——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精度科学仪器探测。
宏观异常指⼈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异常、动植物异常和地声、地光等异常。
井⽔变化 天旱井⽔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变浑,变⾊变味⼜难闻 喷⽓⼜发响,翻花冒⽓泡 这是地下⽔中井⽔的宏观前兆现象。
当地下⽔发⽣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映。
当然,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的异常,地下⽔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变化。
⼆、动物异常 历史上很多⼤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的“异常⾏为”。
所以,⽼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 骡马⽜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 猪不吃⾷狗狂叫,兔⼦竖⽿蹦⼜跳 鸭不下⽔鸡上树,鸽⼦惊飞不回巢 冬眠⿇蛇早出洞,⽼⿏成群满街跑 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打旋 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畜 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定就是地震前兆。
三、地光和地声 地光是指⼤地震时⼈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除了蓝⽩⾊也有其它颜⾊的。
⼀般情况下,⼩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着⼤震很快就要发⽣了,197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地震前,地光现象⾮常突出。
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时,往往有声响⾃地下深处传来,⼈们称之为“地声”。
据调查,唐⼭地震前,在没⼊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五的⼈听到了地声。
这些地声⽐较低沉,忽⾼忽低,与平⽇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地震科普知识——识别和杜绝地震谣⾔ 由于地震巨⼤的灾害性,容易使⼈们对地震产⽣恐慌⼼理,这时地震谣⾔就出现了,并很快地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