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36
2020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二轮提升复习专题一——梳理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情感态度变化【专题说明】高考小说阅读中分析和括人物形象是重要考点,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态度变化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
对考生来说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类试题是对人物形的局部考查,通常就某一细节探求人物心理,或者就某一事件理人物心的变化过程。
小说说中人物的感态度,是在特定的情节和细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梳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是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物的情感态度蕴含在情节发展的各个过程之中,因此作为读懂小说的一个切入点,梳理小说中人物情感度的变化,也就成了一个重要考点。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寻访“画儿韩”邓友梅望着陶然亭的湖水,甘子千着实犯愁——上哪儿去找“画儿韩”呢?画儿韩是搞“四化”用得着的人,自己不在有生之年把他找回来,闭不上眼呀。
甘子千跟画儿韩有过节儿,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
那日画儿韩作寿,请甘子千赴宴。
酒过三巡,画儿韩吆喝两学徒捧来一幅画,作了个揖对众人说:“今天惊动各位,可不单为兄弟的寿日,兄弟我六百大洋收了幅假画。
”甘子千一看画,心中大惊,那竟是自己一时兴起,用一张宋纸、半块古墨仿张择端的画而作的《寒食图》。
众人齐说:“造假能这样乱真,也算开眼了。
”画儿韩说:“大家别叫它吓住,还是先挑毛病,好从这里学点道眼。
”他一眼扫在甘子千身上,笑道:“子千眼力不凡,你先挑挑破绽,让大家开开窍!”甘子千脸早已红了,幸亏有酒盖着。
他走到画前,看看左下角,找到一个淡淡的拇指指纹印,确认是自己的作品,但承认笔力终究不如真品,就说:“还是腕子软些;纸是宋纸,墨是宋墨,难怪连韩先生也蒙过去了!”画儿韩爽朗地笑了两声说:“今天我要劝诸位的就是人万不可忘了谨慎二字。
这画看来维妙维肖,其实只要细心审视,破绽还是挺明显的。
《寒食图》画的自然是清明时节,中州的清明该穿夹袄了,画中这小孩居然还戴捂耳风帽!再细看,这小孩在张择端的《瑞雪图》见过。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小说阅读专题第一讲解析思想内容理解、艺术特色鉴赏选择题【知识精讲】新高考小说阅读,两道选择题分别考查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拓宽了考查面,增加了考查量,我们因而有必要对“思想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鉴赏”这两类选择题分别进行解读分析。
[考向1] 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选择题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相互作用。
对所有“微观”的理解和领悟,构成了“宏观”理解和领悟的基础;反过来,对“宏观”的理解和领悟又印证着“微观”的理解和领悟。
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选择题,多数情况下是“微观”视角,是对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细节、一个情节所表达意思的理解和领悟;少数情况下是“宏观”视角,是对小说整体意蕴的理解和领悟。
1.方法综合比较辨析,注意选项误区——把选项的分析鉴赏与自己的解读进行综合比较辨析,选出表述最恰当的选项。
综合比较辨析时,重在两看:一看选项的表述是否有文本依据,二看选项的表述和自己的解读是否对应。
不恰当项的设题误区:①主旨理解不恰当处,或过于狭隘,或过于拔高;②人物形象分析有误处,或贬损,或夸大,或拔高;③内容理解不符合文本处,曲解文意,张冠李戴,表述不准确,原因分析牵强附会,结论想当然等。
2.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的前提条件是读懂全文。
通读小说,要从标题入手,抓住小说的基本要素,准确捕捉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小说的基本内容和主题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审读选项,找到区间。
根据选项表述的内容,回归文本,锁定选项表述的内容对应的文本范围,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全文,准确解读这些情节片段的思想内容。
第三步:比对信息,筛选答案。
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将选项的表述与文本逐字逐句一一比对,甄别正误,发现表述错误之处,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考向2] 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选择题小说的艺术特色,一定与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联系在一起。
小说阅读根据小说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特点,以及考生一轮复习掌握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的较多:1.小说作用类题目命题角度繁多,情节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标题作用等等,考生在答题时常因找不出思考角度而失分。
2.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考生很容易得分,但想得高分很难,细节处理有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3.艺术技巧赏析题仍是考生的失分重灾区,二轮复习需要进一步强化,帮助考生进一步建立知识理论体系,并打磨解题细节。
4.小说探究题,对于小说探究题,虽然考查角度较多,但无非是对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深度挖掘,特别是情节、形象的探究,其思考角度同以上3类题目基本一致,故本书不再专门讲解。
本拉分考点在后面第4讲,只重点讲解“主旨意蕴”“标题意蕴”的探究。
第1讲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括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这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这四类题目因其综合性较强,考生答题时往往会因思考角度不全和答题不规范而失分。
一、通法指导——“4+1”个角度全知晓“四循环+一读者”准解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个方面考虑,另外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即这四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方面,最后还要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五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当然,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或取舍。
标题作用类除了“四循环+一读者”外,还要注意挖掘标题内涵,并思考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典例印证](2016·山东高考)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情节与主旨的关系);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③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④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