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事人情结】记叙文常考题型(三)句段作用(学生版)
- 格式:pdf
- 大小:241.69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05 句段作用1.句段作用“品味结构,理解内容”是中考阅读的重要考点。
在命题上有整体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内容与局部分析语段结构内容两种。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
2.方法技巧(1)根据段落位置,分析段落作用(内容/结构)。
①开头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设置悬念/引用诗歌、谚语……)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对比等表现手法,突出……;开篇点题,表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首尾照应;总领全文。
②中间内容上:突出强调某事/某种感情;揭示某事意义;丰富内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结构上:承上,总结上文;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与前文......照应。
③结尾内容上:总结全文,归纳主旨;暗示主题,强化感情;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结构上:呼应标题/开头,首尾圆合。
小结:○1○2内容上:概括该段具体内容;深化主题。
○1○2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注意:结尾段如果戛然而止,则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果提出问题,则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是景物或环境描写,则要从: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的气氛;②表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这两方面作答。
展示: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写被紫藤萝花繁花旺盛所吸引驻足欣赏,结尾写感悟紫藤萝花的生命活力后,加快了脚步,内容上,深化中心,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3.答题思路开头内容主题+结构作用注意:○1开头段不一定是第一段,可能是前几段。
记叙文常考题型(三)段落或语句的作用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1、(2018福建)《好沉的一抔土》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1分)(情)情感心理义:×(人)特点义:×(与表面义重复)(法)手法(对比):欲扬先抑(1分)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1分)2、(结)结构作用:紧承上文(1分)2.(2016龙岩)《舍得》文中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6分)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
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描写母亲葬礼的大场面是母亲真诚地“舍”带来的(2分)(情)情感心理义: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1分)(人)特点义:表现了母亲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1分)(法)手法(对比):×2、(结)结构作用呼应标题,深化主旨3.(2016泉州)《纪念》文章④⑤段为什么要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4分)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
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
小升初记叙文专题(附对应考点习题)考点六:记叙文句段的作用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句段作用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结构:总领全文;照应标题,点明题意;引出下文……(人物)的出现;为下文……(内容)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开头是景物描写);写了……内容,表达……的感情;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说明了……的道理。
2.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结构: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内容)、开启下文/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内容)作铺垫/埋下伏笔。
内容:表达……的感情;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说明了……的道理。
3.结尾句段的作用结构: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
内容:表达……的感情;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说明了……的道理。
答题技巧:内容+结构【真题演练】【演练1】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
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
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
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
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记叙文中句段的作用
在记叙文中,句段的作用是将故事或事件分成逻辑上的分块,使文章
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它们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引出新的情节或事件:句段可以开始一个新的情节或事件,引起读
者的兴趣和好奇心,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样的句段通常可以通过一些扣人
心弦的句子或引人入胜的描述来吸引读者。
2.进行情节发展或转折:句段可以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发展,揭示主要
角色的冲突或变化,并引入新的情节转折点。
通过将不同的情节发展彼此
分开,句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进展和变化。
3.提供细节和描写:句段可以用来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描写,使读者能
够更清楚地想象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
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
具体的描述,句段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4.切换场景或时间:句段可以用来切换故事的场景或时间,将故事从
一个地方或时间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或时间点。
这样的句段通常包含一些
过渡性的句子,以帮助读者理解故事中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5.总结或回顾:句段可以用来总结或回顾之前发生的情节或事件,帮
助读者回顾故事的进展并提供背景信息。
这样的句段通常包含一些总结性
的句子,以概括之前的情节和事件,并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综上所述,句段在记叙文中起到了将故事分成逻辑块、引出新的情节
或事件、进行情节发展或转折、提供细节和描写、切换场景或时间以及总
结或回顾的作用。
这些作用共同构建了记叙文的结构和节奏,使故事更加
丰富、吸引人,同时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故事。
记叙文阅读重要段落的作用三篇记叙文阅读重要段落的作用1题型展示1. 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3. 分析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4. 某段内容好像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重点文段内容与文章整体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及对结构支配的把握能力。
总的来说,常考的重点段落有:首段、尾段、过渡段、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
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上:1. 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方义、象征义、引申义)。
2. 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思想感情等的作用。
(注:语段的比方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结构上:1. 首段:(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索;(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等。
2. 尾段:(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刻;(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示意、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
3. 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 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气氛),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示意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记叙文常考题型(一)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1、(2018 福建)《好沉的一抔土》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画线句子。
(6 分)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1)赏析画线句子(3 分)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法)判定手法及手法作用2、(事)表面事件3、(情)情感心理义4、(人)特点义5、(结)结构作用(2)赏析加点词语(3 分)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法)判定手法及手法作用2、(事)表面事件3、(情)情感心理义4、(人)特点义5、(结)结构作用2、(2016 莆田)《给燕子留个门》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5 分)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
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
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
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法)判定手法及手法作用2、(事)表面事件3、(情)情感心理义4、(人)特点义5、(结)结构作用3、(2016 福州)《火车上的故事》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6 分)(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记叙文阅读句子的作用3在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考题,请欣赏某一个句子并说出它的作用,此时好些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其实很简单,句子的作用要考虑两方面的作用:一、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主旨篇中我们提到过记叙文的主旨可以分为: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文章)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三、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臵,如果出现在开头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臵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1、(2010〃山东省临沂市,10-15,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做10-15题(24分)大地的语言(节选)阿来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
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
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
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
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
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与赏析题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点1.常用表达方式及作用:(1)记叙:来叙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点,某人做了某事。
(2)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优劣以及特点、价值、作用等发表意见、看法或主张。
作用:①对不同的人或事物进行评价;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3)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
作用:①解释说明。
(4)抒情:将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文章中抒发出来。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作用:①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②渲染环境,突出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旨;③引起读者共鸣。
(5)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细节描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自然环境:①抒发情感;根据描写环境描写:②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与性格。
社会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场面描写:表现氛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突出人物与主题。
根据表现手法分类白描:给读者留下丰富的的想象空间。
2.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凸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2)衬托: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3)烘托: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4)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5)想象: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一、知识点讲解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经典范例】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上。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问题: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记叙文常考题型(二)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1.(2016龙岩)《舍得》下面句中加点词表现力强,请评析。
(8分)(1)赏析句子中加点词“冷不丁”的表达效果(4分)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
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
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
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法)解释词语含义2、(事)在句中的表面含义3、(情)情感心理义4、(人)特点义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法)解释词语含义2、(事)在句中的表面含义3、(情)情感心理义4、(人)特点义2.(2016莆田)《给燕子留个门》请结合语境,赏析句中“仪式”一词的妙处(3分)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
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法)解释词语含义2、(事)在句中的表面含义3、(情)情感心理义4、(人)特点义3.(2016泉州)《纪念》从加点词角度评析语言“熬”。
(4分)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
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
母亲叫我不要担心。
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
于是,我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
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
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
记叙文常考题型(三)段落或语句的作用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
1、(2018福建)《好沉的一抔土》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
(情)情感心理义:
(人)特点义:
(法)手法(对比):
2、(结)结构作用
2.(2016龙岩)《舍得》文中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6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
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
(情)情感心理义:
(人)特点义:
(法)手法(对比):
2、(结)结构作用
3.(2016泉州)《纪念》文章④⑤段为什么要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4分)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
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
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
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
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
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
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
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
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
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
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
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
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
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
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
(情)情感心理义:
(人)特点义:
(法)手法(对比):
2、(结)结构作用
4.(2016厦门)《断头树也有春天》文章①②两段详细描写了山毛榉树,而全文的主角却是“幸存者”。
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述①②段的作用。
(4分)
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
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
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
②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
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
A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
刮大风的时候,我搂
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
③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
我们所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
B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
(情)情感心理义:
(人)特点义:
(法)手法(对比):
2、(结)结构作用
5.(2014泉州)《忘》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
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
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
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
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
(情)情感心理义:
(人)特点义:
(法)手法(对比):
2、(结)结构作用
6.(2014宁德)《公交车上》第⑦段插入男孩喂养兔子一事有何用意?(4分)
⑥男孩“嗷”的一声扑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
这是在乡下跟孩子们打架时练出来的绝技,现在派上了用场。
只不过他下口轻了很多,毕竟这是在城里,初踏进城市的乡下孩子心中充满了畏惧。
⑦司机突遭袭击,不由得松了手,震惊地看着这男孩。
只见男孩猛地从地上拾起死里逃生的兔子,霎时泪流满面。
两年前父亲离家去城里打工时,把两只兔子交给了儿子,叮嘱他好好养大它们。
父亲走了,男孩每天给兔子割草、喂水,一天天把兔子养大了。
前不久,母兔产下了一窝小兔,男孩坚持要带一只来广州,他要让父亲看看,他把兔子养得很好;他要让父亲知道,这两年他每天都在思念父亲!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一直向往的城市竟如此粗暴!伤心和恐惧让他的眼泪流得更急、更快了。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
(情)情感心理义:
(人)特点义:
(法)手法(对比):
2、(结)结构作用
(2014宁德)《公交车上》第⑦段插入男孩喂养兔子一事有何用意?(4分)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
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
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
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
“可是他逃走了。
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
”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
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
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
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
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
”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
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
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
”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
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
(情)情感心理义:
(人)特点义:
(法)手法(对比):
2、(结)结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