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粮油加工工艺学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7
1.小麦分春小麦和冬小麦,红皮小和白皮小麦,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2.硬质小麦胚乳质地紧密,籽粒横断面的一半以上呈半透明状,称为角质3.我国小麦分九种。
白色硬质冬(春)小麦『白色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白色软质冬(春)小麦,红色硬质冬(春)小麦,红色软质冬(春)小麦,混合小麦。
4.麦粒的横断面呈心脏形,籽粒主要由皮层,表皮,胚,胚乳,麦心组成5.生产一般质量面粉时,尽量将糊粉层磨入粉中,既提高出粉率,又能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
由于含不易消化的纤维素,五聚糖,生产优质粉时,不宜将糊粉层磨入面粉中6.生产一般等级面粉时,把它磨入可以增加营养,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胚乳中含有的脂肪易氧化变质,使面粉酸度增加,大量磨入不宜长期保存,另外,胚的磨入也会影响面粉的颜色,优质粉中不宜磨入麦胚7.谷类中只有小麦面粉含有面筋蛋白8.通常所说的小麦品质包括小麦的籽粒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9.千粒重,一千粒风干种子的绝对质量。
反应籽粒的大小和饱满程度。
千粒重适中的小麦籽粒大小均匀度好,出粉率高10.容重,每升小麦的绝对质量。
容重大,出粉率高11.角质率,角质胚乳在小麦籽粒中所含的比例,与质地有关。
角质率高的籽粒硬度大,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高12.小麦蛋白质中,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13.小麦加工品质是指小麦对某种特定加工用途的满足程度。
小麦的加工品质包括磨粉品质,面团品质,蒸煮品质14.小麦制粉,一般都需要经过清理和制粉两大流程。
15.麦路,将各种清理设备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构成清理流程,称为麦路16.粉路,清理后的小麦研磨,筛理,清粉,打麸等工序,形成制粉工艺的全过程,称为粉路17.小麦搭配的目的:保证原料工艺的稳定性,原料工艺性能一致,可使生产过程和生产操作相对稳定,避免因原料变化引起负荷不均,粉路阻塞等故障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合理使用原料,提高出粉率,避免优质和劣质小麦单独加工造成的浪费18.小麦的搭配方法和方法:根据面粉质量和品质要求,搭配不同的小麦,使之磨制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面粉。
粮油复习1. 蒸谷米加工的目的、特点及其与普通大米加工工艺的区别。
生产蒸谷米的目的:避免发芽霉变→提高营养价值蒸谷米的特点:子粒强度增加,出米率提高、碎米少,大米的营养价值提高,米糠出油率高,不易生虫、霉变和发芽,米色不好;有特殊风味;米饭黏性差加工工艺:原粮→清理→浸泡→汽蒸→干燥与冷却→砻谷→碾米→色选→蒸谷米常规稻谷:稻谷(计量)—筛选风选组合—密度分选(去石)—磁选—精选—净谷(计量)2.免淘洗米的工艺要点和产品质量要求是什么?工艺要点:1、除杂:保证免淘洗米断谷、断稗的要求;2、碾白:进一步除去米粒表面的皮层,使之精度达到特等米的要求;3、抛光:使米粒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凝胶膜,产生珍珠光泽,外观晶莹如玉,煮食爽口细腻。
滴加水或葡萄糖溶液作为上光剂。
4、分级:将抛光后的大米进行筛选,除去其中少量碎米,按成品等级要求分出完整米和一般的免淘洗米。
质量要求:1、无杂质无霉无毒2.减少不完整米粒、腹白粒、心白粒以及全粉质粒的含量3.减少异种粮粒的含量,提高成品的整齐度,透明度与光泽。
4.要求达到断糠,断稗,断谷,不完善粒含量小于2%,每千克成品中的黄粒米少于5颗,成品含碎小于5%,不含小碎米。
3.小麦品质包括哪些内容?1、子粒形态(外观)品质:千粒重、容重、角质率、硬度、粒形、腹沟深浅、皮色;2、营养品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3、加工品质:第一次加工品质:小麦磨粉品质、小麦面团品质第二次加工品质:烘烤品质、蒸煮品质4.小麦制粉品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磨粉品质好的小麦应出粉率高、灰分含量低、粉色洁白、碾磨简便、筛理容易、能耗低。
5.面制食品的分类及特征。
面制食品根据加工方式可分为焙烤食品和蒸煮食品两大类。
焙烤食品是指以谷物或谷物粉为基础原料,加上油、糖、蛋、奶等一种或几种辅助原料,采用焙烤工艺定型和成熟的一大类固态方便食品。
主要包括面包、饼干、糕点三大类。
蒸煮食品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过汽蒸或水煮方式熟制的一类食品。
粮油加工工艺学第二章:粮油原料的结构特征1:胚乳的两种不同结构:1 角质胚乳(硬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多,胚乳细胞内的淀粉颗粒之间被蛋白质所充实,将淀粉颗粒挤得很紧密,则胚乳组织坚实而透明,颜色较深,断面光滑平整呈透明状,像角类断面或玻璃断面。
2 粉质胚乳(软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少,淀粉颗粒之间及其与细胞壁之间有空隙,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空隙,则胚乳组织疏松,断面粗糙呈白色粉状而不透明。
2:稻谷按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糯稻谷、粳稻谷3:油菜分为: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4:马铃薯块茎是其在生长过程中积累并储备营养物质的仓库其结构:表皮层、形成层环、外部果肉、内部果肉5:木薯分为苦种和甜种,区别在于氢氰酸的质量分数。
甜木薯:< 50mg/kg 苦木薯:> 50mg/kg第三章:粮油原料的物质基础1:胚乳蛋白主要为:醇溶蛋白和谷蛋白2:同一麦粒不同部位胚乳的细胞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差别:离皮层越近,胚乳中维生素含量越高,细胞壁越厚,灰分含量也越多,面筋质量虽相对高但品质次,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差;相反,越近心部,胚乳面筋质质量分数虽相对较低但品质好,细胞壁越薄,淀粉粒越细,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越好,但维生素含量低。
3:小麦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麦胶蛋白(33.2%)麦谷蛋白(13.6%)麦白蛋白(11.1%)球蛋白(3.4%)4:引起麦粒色泽异常的原因:1 小麦晚熟使子粒呈绿色;2 受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麦粒颜色变浅,有时略带青色,严重时胚部和麦皮上有粉红色斑点或黑色微粒;3 储藏时间过久,色泽变得陈旧;4 受潮会失去光泽、带白色;5 发生霉变,麦粒上出现白色、黄色、绿色和红色斑点,严重时则完全改变其固有颜色,成为黄绿、黑绿色等。
5:引起小麦气味不正常的主要原因:1 发热霉变,使小麦带有霉味;2 小麦发芽,,带有类似黄瓜的气味;3 感染黑穗病,散发类似青鱼的气味;4 包装和运输工具不干净,使小麦污染后带有煤油、卫生球或煤焦油等气味。
粮油加工工艺学第二章:粮油原料的结构特征1:胚乳的两种不同结构:1角质胚乳(硬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多,胚乳细胞内的淀粉颗粒之间被蛋白质所充实,将淀粉颗粒挤得很紧密,则胚乳组织坚实而透明,颜色较深,断面光滑平整呈透明状,像角类断面或玻璃断面。
2粉质胚乳(软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少,淀粉颗粒之间及其与细胞壁之间有空隙,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空隙,则胚乳组织疏松,断面粗糙呈白色粉状而不透明。
2:稻谷按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糯稻谷、粳稻谷3:油菜分为: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4:马铃薯块茎是其在生长过程中积累并储备营养物质的仓库其结构:表皮层、形成层环、外部果肉、内部果肉5:木薯分为苦种和甜种,区别在于氢氰酸的质量分数。
甜木薯:< 50mg/kg 苦木薯:> 50mg/kg第三章:粮油原料的物质基础1:胚乳蛋白主要为:醇溶蛋白和谷蛋白2:同一麦粒不同部位胚乳的细胞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差别:离皮层越近,胚乳中维生素含量越高,细胞壁越厚,灰分含量也越多,面筋质量虽相对高但品质次,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差;相反,越近心部,胚乳面筋质质量分数虽相对较低但品质好,细胞壁越薄,淀粉粒越细,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越好,但维生素含量低。
3:小麦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麦胶蛋白(33.2%)麦谷蛋白(13.6%)麦白蛋白(11.1%)球蛋白(3.4%)4:引起麦粒色泽异常的原因:1小麦晚熟使子粒呈绿色;2受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麦粒颜色变浅,有时略带青色,严重时胚部和麦皮上有粉红色斑点或黑色微粒;3储藏时间过久,色泽变得陈旧;4受潮会失去光泽、带白色;5发生霉变,麦粒上出现白色、黄色、绿色和红色斑点,严重时则完全改变其固有颜色,成为黄绿、黑绿色等。
5:引起小麦气味不正常的主要原因:1 发热霉变,使小麦带有霉味;2 小麦发芽,,带有类似黄瓜的气味;3感染黑穗病,散发类似青鱼的气味;4包装和运输工具不干净,使小麦污染后带有煤油、卫生球或煤焦油等气味。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粮食储备(2.0)A、个体企业粮食储备B、中储粮粮食储备C、农民粮食储备D、消费者粮食储备正确答案: B2、小麦籽粒中淀粉主要存在于()(2.0)A、胚B、胚乳C、糊粉层D、种皮正确答案: B3、制氮机组中实现氧氮分离的设备是()。
(2.0)A、冷干机B、过滤器C、PLC控制器D、吸附塔正确答案: D4、低温储粮中所用到的制冷技术属于普通制冷范围,常采用液体气化制冷法,包括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以及蒸汽喷射式制冷,在低温粮库中使用的制冷设备主要采用()制冷。
(2.0)A、太阳能B、吸收式C、蒸汽喷射式D、蒸汽压缩式正确答案: D5、下列哪种仓型储粮粮温粮温的年变振幅最小()(2.0)A、钢板仓B、土圆仓C、房式仓D、地下仓正确答案: D6、大米中所含主要蛋白质种类是(2.0)A、清蛋白B、球蛋白C、醇溶蛋白D、谷蛋白正确答案: D7、从蛋白质的组成及利用率等角度考虑营养价值,下列哪种说法正确(2.0)A、稻谷〉小麦〉大豆B、稻谷〉大豆〉小麦C、大豆〉小麦〉稻谷D、大豆〉稻谷〉小麦正确答案: D8、“双低储粮”中的双低指的是(2.0)A、低氧和低剂量药剂B、低温和低氧C、低温和低水分含量D、低剂量药剂和低水分含量正确答案: A9、影响水分再分配速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2.0)A、温度和粮种B、水分差异和粮种C、温度和大气压力D、温度和水分差异正确答案: D10、地下喇叭仓内贴的仓顶,从上到下依次为()(2.0)A、壳体、连接层、防潮层、吸湿层B、防潮层、壳体、连接层、吸湿层C、壳体、防潮层、连接层、吸湿层D、吸湿层、壳体、连接层、防潮层正确答案: A11、下列哪个粮种的后熟期较短?(2.0)A、玉米B、大麦C、小麦D、花生正确答案: A12、下列属于“慢气”的是()。
(2.0)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 C13、下列不能用来评价通风均匀性的参数是()(2.0)A、表观风速B、降温速率C、粮层静压D、总通风量正确答案: D14、降温通风结束时,粮堆温度梯度不大于()粮层厚度(2.0)A、0.5℃/mB、 1.5℃/mC、0.3℃/mD、1℃/m正确答案: D15、保管条件、粮食水分和质量基本相同的同种粮,粮温相差(),则粮温高者视为发热。
第一章植物油制取1.油料的预处理:油料进入榨油机(或浸出器)之前所进行加工的一系列工序的总称。
油料的清理:是指利用各种清理设备去除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的总称。
预处理目的:(1)提高油脂和饼粕的质量(2)提高出油率,降低油分损失(3)提高生产能力,减少设备损失(4)皮壳便于综合利用(5)为达到最佳的工艺效果2.油料的剥壳:目的:(1)减少油脂的损失,提高出油率(2)提高毛油质量及精炼率(3)减少由于皮壳坚硬而造成设备磨损,提高轧坯的效果剥壳的方法:(1)摩擦搓碾法(2)撞击法(3)剪切法(4)挤压法(5)气流冲击法剥壳的要求:剥壳率高、漏籽少、粉末度小,利于剥壳后的壳仁分离。
需要剥壳的物质:含壳率高的油料必须进行脱壳处理,含壳率低的油料仅在考虑其蛋白质利用时才进行脱皮处理。
油料经剥壳处理后,还需进行仁壳分离,方法主要有筛选和风选法。
3.轧坯的要求:料坯厚薄均匀,大小适度,不露油,粉末度低,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4.油料的挤压膨化:油料料坯的挤压膨化是利用挤压膨化设备将生坯制成膨化颗粒物料的过程。
生坯经挤压膨化后可直接进行浸出取油。
挤压膨化的目的:油料生坯经挤压膨化后,其容重增大,多孔性增加,油料细胞组织被彻底破坏,酶类被钝化。
这使得膨化物料浸出时,溶剂对料层的渗透性和排泄性都大为改善,浸出溶剂比减小,浸出速率提高,混合油浓度增大,湿粕含溶降低,浸出设备和湿粕脱溶设备的产量增加,浸出毛油的品质提高,并能明显降低浸出生产的溶剂损耗以及蒸汽消耗。
挤压膨化原理:油料生坯由喂料机送入挤压膨化机,在挤压膨化机内,料坯被螺旋轴向前推进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物料密度不断增大,并由于物料与螺旋轴和机膛内壁的摩擦发热以及直接蒸汽的注入,使物料受到剪切、混合、高温、高压联合作用,油料细胞组织被较彻底的破坏,蛋白质变性,酶类钝化,容重增大,游离的油脂聚集在膨化料粒的内外表面。
物料被挤出膨化机的模孔时,压力骤然降低,造成水分在物料组织结构中迅速汽化,物料受到强烈的膨化作用,形成内部多孔、组织疏松的膨化料。
粮油加工工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脂的制取: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油脂原料中的油脂提取出来的过程。
如压榨法、浸出法以及动物油脂的熬煮法。
2.油脂的精炼:将毛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臭、脱蜡以及脱色等精炼工序后,去除毛油中的有害杂质,使油脂品质符合国家标准的过程。
3.油料的预处理:在油料制油之前,对油料进行清理、剥壳与仁壳分离、干燥、破碎、软化调理、轧胚、蒸炒或膨化等操作,以符合浸出或压榨要求,并能提高出油率的过程。
4.营养强化米:是在普通大米中添加某些缺少的营养素或特需的营养素制成的成品米,包括浸吸法、涂膜法和强烈型强化等方法。
5.蒸谷米:首先通过浸泡、气蒸的方式是稻谷中淀粉糊化,再干燥处理,最后进行碾米加工生产的大米。
它属于以内持法生产的一种营养强化米。
6.麦路:小麦入磨前(包括小麦的清理,小麦搭配,水分调节)的工艺流程称为麦路。
7.粉路:是指从第一道研磨到成品面粉包装所有工序的组合,此工段主要包括研磨,筛理,清粉,松粉,打麸和配粉等工序。
粉路又称为小麦制粉流程。
8.筛路是指每仓平筛中物料筛理流动的路线。
通常利用1仓平筛将研磨后的中间产品分成预定的几个等级,由于1组筛面只能分成筛上物和筛下物2类,当需要把中间产品分成N个等级时,在同一筛仓中要使用N-1组筛面。
这就需要把多个不同的筛格组合排列起来,形成合适的筛路。
9.自动分级:谷物在振动或移动时,同类型油料或杂质集中在料堆的某一部分,造成料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配,破坏了原来的均一性,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分级。
10.变性淀粉:为了满足应用需要,把天然淀粉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改变其某些物理性质,如水溶解特性、粘度、色泽、味道及流动性等,此种经过处理的淀粉或其制品,称为变性淀粉。
二、问答题:1.压榨法、浸出法制油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蒸炒或膨化浸出法制油的优缺点:优点:出油率高、豆粕质量高、加工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
缺点:毛油质量差,采用的溶剂易燃易爆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1、面粉中谷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有什么意义?谷氨酸在面粉中含量占40%,在面粉中期增香作用。
半胱氨酸对小麦粉的加工性能有很大影响,它具有巯基巯基据哟偶和二硫键迅速交换位置,使蛋白质分子容易相对移动,促进面筋形成的作用,因而它的中才能在使面团产生粘性和伸展性。
脯氨酸作为植物细胞内审图调解物质,稳定生物大分子结构,降低细胞酸性,防止细胞脱水。
2、面筋质:面粉中加入适量水柔搓成一块面团,泡在水中30—60分钟,用清水江淀粉及可溶性物质部分洗去,剩下的是是小麦能形成面团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具有弹性的像橡皮似的的蛋白质,称为面筋质。
3、脂肪酸值:100g粮食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4、强力粉:小麦粉中面筋质数量较多,质量高,弹性强度大的面粉称为强力粉。
5、生理后熟:小麦收获后,经过储藏一段时间,酶的活性逐渐,并维持较低的稳定水平,呼吸强度降低,代谢水平降低,储藏稳定性增加,种胚成熟,发芽率提高的过程称为生理成熟。
6、工艺后熟:小麦收获后,经过储藏一段时间,其加工、食用品质提高,这种工艺、品质的提高过程称为工艺后熟。
7、面粉的吸水性:面粉的吸水性是指在和面过程中,面粉吸收水分多少的情况。
8、糊化:有淀粉转变成淀粉糊的现象称为糊化。
9、淀粉的回生:经糊化的阿尔法淀粉,当温度逐渐冷却,或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淀粉链重新凝聚,排列紧密,变为B化淀粉,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回生。
10、面粉的三个指标的区别(粉质仪,拉伸仪,吹泡仪)粉质仪根据肉质面团时会受到阻力的原理设计的,通过测定在揉制面团中混合搅拌刀所受到的阻力,绘制一条特性曲线,而得到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性,衰减度,评价值等一系列指标,从而可对小麦粉的平直做出大致的判断。
拉伸仪:是根据粉质仪制备好的面团揉搓成粗短的面条,将面条两端固定,中间用钩向下拉,直到拉断为止,抗拉阻力以曲线形式记录,而得到拉伸图,从而进一步得到面团抗拉阻力,面团延伸性,拉伸比值,能量等一系列指标,以此对面粉品质做出判断。
精心整理粮油加工工艺学第二章:粮油原料的结构特征1:胚乳的两种不同结构:1角质胚乳(硬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多,胚乳细胞内的淀粉颗粒之间被量虽相对高但品质次,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差;相反,越近心部,胚乳面筋质质量分数虽相对较低但品质好,细胞壁越薄,淀粉粒越细,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越好,但维生素含量低。
3:小麦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麦胶蛋白(33.2%)麦谷蛋白(13.6%)麦白蛋白(11.1%)球蛋白(3.4%)4:引起麦粒色泽异常的原因:1小麦晚熟使子粒呈绿色;2受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麦粒颜色变浅,有时略带青色,严重时胚部和麦皮上有粉红色斑点或黑色微粒;3储藏时间过久,色泽变得陈旧;比重:麦粒纯体积的质量与同体积谁的质量之比容重:单位容积内小麦的质量千粒重:每一千粒小麦的质量(g)角质率:硬质麦粒的粒数占所取样品粒数的百分数散落性:粮食子粒自然下落至平面时,有向四面流散并形成一圆锥体的性质悬浮速度:指粮食自由下落时在相反方向流动的空气作用下,既不被空气带走,又不向下降落,呈悬浮状态时的风速。
粳米淀粉:直链淀粉多一些(占淀粉总量20%);籼米淀粉:直链淀粉更多;直链淀粉多,则米质松散,食用品质低,因此籼米食用口感较差,但适合加工米粉;粳米和糯米所含的直链淀粉少或没有,米质较黏,食用品质好,除食用外,还可加工年糕。
9:大米蛋白质组成:米谷蛋白(主要,占总蛋白的80%)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最低,仅占3%—5%)10:稻谷加工最适宜的水分质量分数为14.5%;糖构成。
其中,棉籽糖和水苏糖在人体消化道中不被分解利用,但能被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利用,是双歧杆菌生长的促进因子。
13: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湿热条件下易失活);凝血素(胃蛋白酶易是凝血素失活,湿热处理可使凝血素完全失活);致甲状腺肿胀因子(在大豆制品中加入微量碘化钾可消除影响,湿热处理)。
14:可溶性氮指数(NSI)=(水溶性氮量/样品中全氮量)*100% 蛋白质分散度指数(PDI)=(水中分散蛋白质质量/样品中总蛋白质质量)1:风选法:利用粮油原料与杂质在空气动力学特性上的差异,通过一定形式的气流使粮油原料和杂质以不同方向运动或飞向不同区域,从而达到清理目的的方法。
粮油加工工艺学第二章:粮油原料的结构特征1:胚乳的两种不同结构:1 角质胚乳(硬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多,胚乳细胞内的淀粉颗粒之间被蛋白质所充实,将淀粉颗粒挤得很紧密,则胚乳组织坚实而透明,颜色较深,断面光滑平整呈透明状,像角类断面或玻璃断面。
2 粉质胚乳(软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少,淀粉颗粒之间及其与细胞壁之间有空隙,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空隙,则胚乳组织疏松,断面粗糙呈白色粉状而不透明。
2:稻谷按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糯稻谷、粳稻谷3:油菜分为: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4:马铃薯块茎是其在生长过程中积累并储备营养物质的仓库其结构:表皮层、形成层环、外部果肉、内部果肉5:木薯分为苦种和甜种,区别在于氢氰酸的质量分数。
甜木薯:< 50mg/kg 苦木薯:> 50mg/kg第三章:粮油原料的物质基础1:胚乳蛋白主要为:醇溶蛋白和谷蛋白2:同一麦粒不同部位胚乳的细胞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差别:离皮层越近,胚乳中维生素含量越高,细胞壁越厚,灰分含量也越多,面筋质量虽相对高但品质次,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差;相反,越近心部,胚乳面筋质质量分数虽相对较低但品质好,细胞壁越薄,淀粉粒越细,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越好,但维生素含量低。
3:小麦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麦胶蛋白(33.2%)麦谷蛋白(13.6%)麦白蛋白(11.1%)球蛋白(3.4%)4:引起麦粒色泽异常的原因:1 小麦晚熟使子粒呈绿色;2 受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麦粒颜色变浅,有时略带青色,严重时胚部和麦皮上有粉红色斑点或黑色微粒;3 储藏时间过久,色泽变得陈旧;4 受潮会失去光泽、带白色;5 发生霉变,麦粒上出现白色、黄色、绿色和红色斑点,严重时则完全改变其固有颜色,成为黄绿、黑绿色等。
5:引起小麦气味不正常的主要原因:1 发热霉变,使小麦带有霉味;2 小麦发芽,,带有类似黄瓜的气味;3 感染黑穗病,散发类似青鱼的气味;4 包装和运输工具不干净,使小麦污染后带有煤油、卫生球或煤焦油等气味。
粮油加工工艺学
粮油加工工艺学是研究粮食和油料的加工及其工艺的一门学科。
在粮油加工工艺学中,研究的对象包括粮食和油料的种类、质量、加工流程和工艺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粮油加工工艺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和油料的种类和质量。
研究不同种类的粮食和油料的特点、成分、性质和变化规律,探索粮食和油料的优质品种选育方法,以及提高粮食和油料的品质。
2.加工流程和工艺控制。
研究粮食和油料的加工流程和工艺控制技术,以制定出最合适的加工流程和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粮食和油料加工设备。
研究粮食和油料加工设备的设计、选型和使用,以便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4.生产安全与环保。
在粮油加工工艺的研究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升,更要关注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寻求解决方案以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友好。
粮油制品分类:按加工程度分:初加工,深加工初加工(粗加工):是指农产品收获后年,为了保持产品原有的营养物质免受损失或者为适应运输、贮藏和再加工的要求,所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过程。
深加工:在初加工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较为精细的加工。
千粒重:1000粒稻谷的质量。
密度:指稻谷籽粒单位体积的质量。
容重:单位容积内稻谷的质量。
出糙率:至一定数量稻谷全部脱壳后获得全部糙米质量占稻谷质量的百分率。
散落性:指谷物颗粒具有类似于流体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流动性能。
二章稻谷制米三大过程:清理→砻谷→碾米一,清理1、定义:去除原料中的非原料部分和异种粮粒的作业。
2、作用:保护设备;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二,清理工艺效果的评价指标:净粮提取率和杂质去除率。
a)净粮提取率=清理后净谷量/清理前净谷量×100%b)杂质去除率=(清理前含杂量-清理后含杂量)/清理前物料含杂量×100%c)下脚含粮率,通常以粒/千克表示三,清理方法及原理1、风选法:根据粮粒与杂质在悬浮速度等空气动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利用一定形式的气流使粮粒与杂质分离。
设备:吸式风选机、吹式风选机、循环风选机。
悬浮速度:垂直上升的稳定气流中,物料处于悬浮状态所需的气流速度。
2、筛选法:①原理:根据粮粒与杂质宽度厚度和长度以及形状的差别,借助筛孔分离杂质或将物料进行分级的方法。
合适的筛孔尺寸的筛面组合②筛选法必须具备的3个基本条件:a 选择适当的筛面和筛孔b筛面上料层不宜超过一定厚度,应使物料有充分接触筛面的机会c保证物料与筛面之间有适宜的相对运动速度③筛面形式:冲孔筛、编织筛④筛孔形状:圆形孔、长形孔、三角形孔、鱼鳞孔⑤筛孔的表示方法:φ6(直径),□1.5×20(宽×长),△3(边长)⑥常见的筛选设备:a 初清筛:鼠笼式、滚筒式B 振动筛 c 平面回转筛 d 溜筛 e 圆筛3、密度(比重)分选法:根据粮粒与杂质密度不同,在流体介质中,结合适当的工作面使之分离。
设备:重力分级机、比重去石机比重去石机分类:①吸式:风网(波动稳定)、负压(干净)②吹式:自带风机(稳定)、正压3、磁选法:根据粮粒与杂质的磁性不同,用磁钢的磁力将粮流中的铁磁性质杂质吸除,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常见磁选器:磁钢,永磁滚筒5、精选法:根据粮粒与杂质长度及形状的不同,用特殊设备分离出粮食中较难分离得杂质。
设备:袋孔精选机(滚筒式、碟式),色选机,螺旋精选机四,清理流程的组合设置1、组合原则:1 以清除对人体危害大的杂质为重点;2 先易后难,先多后少;3 灵活性、适用性原则;4 选用标准化、通用、高效定型设备;5 设置中间仓柜(缓冲仓);6 同质合并,合理布局;7 考虑下脚整理;8 清理与除尘结合2、清理流程实例:1加强除杂实例(连续除杂法;撇净粮整理下脚法)2具有灵活性的实例1、稻谷:1、按生长期长短:早稻谷,中稻谷,晚稻谷2、按粒形粒质:粳稻谷,籽粒短、黏性较大、米饭涨性较小;籼稻谷,籽粒细长、黏性较小、米饭涨性较大;糯稻谷,黏性大2、稻谷籽粒由颖(外壳)和颖果(糙米)2部分组成。
稻谷子粒的物理性质包括千粒重、容重、密度、谷壳率、爆腰率、出糙率、散落性和自动分级等性质。
3、腹白:指米粒腹部不透明的粉质斑。
腹白度:米粒腹部乳白色不透明部分的大小。
爆腰:米粒上的横向裂纹。
爆腰率:指爆腰米粒占试样的百分率。
4、砻谷:稻谷加工中脱去稻壳的工艺过程。
砻谷分为:挤压搓撕脱壳、端压搓撕脱壳、撞击脱壳砻下物:稻谷砻谷后的混合物料。
有稻谷、糙米和稻壳的混合物谷壳分离主要利用稻壳与谷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使之相互分离,风选法是首选。
筛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谷糙分离。
5、碾米:将糙米皮层部分或全部除掉,使之成为符合食用要求的白米的过程。
目的:碾除糙米的皮层。
方法分为:化学碾米和机械碾米(按其作用力的性质分为摩擦擦离碾白、碾削碾白、混合碾白)。
摩擦擦离碾白:由于强烈的磨擦作用而使糙米皮层脱落的过程。
特点:压力大,容易产生碎米,成品表面细腻光精度均匀,色泽较好。
碾削碾白:借助高速转动的金刚砂辊筒面无数的锐利的砂刃对糙米皮层进行研削。
特点:压力小,产生碎米较少,成品表面光洁度差米色暗而无光,一出现精度不均匀的现象。
6、成品整理→碾米→擦米除糠→晾米降温→白米分级(筛选或精选)三章稻谷精深加工一、蒸谷米:就是把清理干净后的谷粒先浸泡再蒸,待干燥后碾米。
特点:碎米少,出米率高,米粒透明,有光泽;营养价值高,出饭率高,易于保存;工艺复杂成本高,米粒较深,风味特别,黏性差。
清理→浸泡→汽蒸→干燥冷却→砻谷→碾米→色选→蒸谷米二、免淘洗米:在原有加工普通大米的基础上,增加白米抛光这一基本工序及部分设备进行的。
方法:除杂→碾白→抛光→分级特点:不需淘洗、节水节时,营养成分损失少。
三、营养强化米:是在普通大米中添加某些缺少的营养素或特需的营养素制成的成品米。
方法:外加法:将各种营养强化剂配成溶液后,由米粒吸进或涂在表面。
内持法:借助保存大米自身某一部分的营养素达到营养强化的目的。
造粒法:将各种粉剂营养素与米面粉混合均匀,在双螺杆挤压蒸煮机中以低温造粒成粒状,按一定比例与普通大米混合煮食。
四、留胚米,是指米胚保留率在80%以上的大米。
多机轻碾,碾白道数多,碾米机内压力低留胚米比普通大米营养价值高,贮藏性能差。
四章小麦制粉两大流程:清理(麦路),制粉(粉路)一、小麦:1、按播种季节划分:春小麦、冬小麦2、按子粒皮色划分: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
(>90%)3、按子粒质地状况:硬质小麦(含角质粒>50%)和软质小麦(含粉质粒>50%)二、小麦子粒品质有:千粒重、容重、角质率、子粒硬度、子粒形状、腹沟深浅、种皮颜色小麦子粒由皮层、胚和胚乳3部分构成。
灰分:是矿质元素、氧化物等占面粉的百分含量。
对于面粉来讲,灰分越高,面粉内麸皮也越多,故小麦灰分被作为衡量小麦质量或小麦出粉率的重要指标。
三、A。
小麦搭配:将各种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工称为搭配。
小麦搭配要求:P681、毛埋藏搭配2、润麦仓搭配(大厂多采用)3、下麦坑搭配(小厂多采用)方法:配麦器或闸门控制搭配比例,螺旋输送机混合目的:1.保证原料工艺性质的稳定性2.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合理使用原料,提高出粉率B。
小麦的表面清理有:打麦、洗麦、剥皮(又叫碾麦,碾削作用)小麦的清理的目的:保证面粉的质量,满足食品工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方法:风选法、筛选法、密度分选法、精选法、撞击法、磁选法、碾削法C。
小麦水分调节:利用加水和经过一定时间的润麦时间,使小麦的水分重新调节,改善其物理、化学和制粉工艺性能,以获得更好的制粉工艺效果。
种类:室温、加温水分调节目的:调整含水量,改善麦粒的工艺性质作用:使小麦皮层韧性增加,保持麸皮完整使入磨的小麦有适宜的制粉性能保证面粉的水分符合国家标准(使小麦皮层与胚乳间的结合力减弱,便于胚乳与皮层分离;使小麦胚乳结够强度降低,易于磨细成分,降低动力消耗)四、制粉工艺流程:又叫粉路,将研磨、筛理、清粉、刷麸等制粉工序组合起来,对净麦按一定产品等级标准进行加工的生产工艺过程。
粉路设置原则:粉路长短和复杂程度取决于成品的精度要求、原料质量和产量。
小麦制粉方法:一次粉碎法、逐次研磨法(多采用)制粉系统:皮磨系统、渣磨系统、清粉系统、心磨系统、配粉系统磨的种类:皮磨、渣磨、心磨清粉:是在物料进入心磨磨制面粉前,将碎麸皮、连粉麸与纯洁的粉粒借吹风与筛理分开。
目的:分离碎麸皮、连粉麸皮和纯洁粉粒,提高面粉质量,并可降低物料温度。
小麦粉的分类:按筋力大小:强力粉、标准强力粉、中力粉、薄力粉按用途:通用粉(等级粉)、专用粉、强化粉(指经过添加外来营养成分的面粉称为强化粉)筛理:使用一定大小筛眼的筛子将经研磨后的混合物料中不同体积的物料分离出来的操作。
(每次研磨后均需要筛理,每次的筛理设备不尽相同)(设备:平筛、圆筛、打麸机)五章面制食品的加工一、面包的生产一次发酵工艺:配料→搅拌→发酵→切块→搓圆→真火星→醒发→烘烤→冷却→成品面包制作方法:1.一次发酵法(直接法):特点:周期短、占地少、设备少;咀嚼感好、体积小、风味差、组织糙、易老化;调粉、发酵对时间敏感、稳定性差2.二次发酵法,特点:发酵风味浓、体积大、组织好、贮存性好;生产稳定性好;周期长、设备场地占用多;发酵损失大3.液体发酵法,特点:正式发酵时间短;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管理简单;成品不易老化,货架期长4.冷冻面团法:应用普遍。
5.柯莱伍德法6.快速发酵法面包分类:1,按用途:主食、点心、强化2,按成品形状:圆形、枕形、梭形、其他花样3,按成型方法:听形(模具成型)、非听形4,按配料特点:奶油、水果、全麦、杂粮等5,按配料及工艺特点:软式、硬式二、原辅料配比及预处理基本原料:面粉、酵母、水、盐辅助原料:油脂、糖、乳品、蛋品、改良剂、馅料、饰料、营养强化剂1、面粉的化学组成及其面包生产间的关系1碳水化合物2脂类:酸败使面粉烘焙品质变差3蛋白质:分为麦角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面筋蛋白质的含量和品质与面粉的烘焙性能有密切关系4酶:淀粉酶、蛋白酶对面粉的烘焙性能和面包的品质影响最大。
面粉的糖化力: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的能力。
产气力:发酵中产生CO2气体的能力。
面粉的预处理:1.调温 2.过筛(去除杂质;使混入空气二膨松;为酵母增值提供充足O2)3.陈放(熟化):抑制酶活性增加2、水:用量38~65%作用:1参与面团形成,决定面团稠度;2淀粉糊化的必备条件;3调节面团温度;4溶剂,反应介质;5传热介质3、酵母:必备配料,用量0.5~2%作用:1产气,使制品膨松;2形成发酵风味;3提高营养价值,VB、VD源;4影响面团流变学性质(氧化作用)酵母的营养物:1碳源:能量;2氮源:蛋白质、核酸合成,有机氮无机氮;3无机盐:细胞结构形成,营养物质渗透进入细胞;4生长素:促进酵母生长,VB1、VB2酵母的作用:1活化;2尽量避免与油糖盐直接接触;3适时增氧4、盐:作用:1增进风味,协调衬托;2增筋;3调节发酵速度,抑制杂菌;4改善面包色泽;5增加面团搅拌时间使用:1低筋多用、高筋少用;2糖量大少用;3气温高多用4需缩短发酵时间,少用;5温水溶解、去杂,面团搅拌后期加入5、油脂作用:1改善面包组织结构和风味2增加面包体积,延长贮存期3提高面团机械耐性三、面团调制(又叫和面)(调粉、搅拌)面团形成过程:1原料混合阶段2面筋形成阶段3面筋扩展阶段4搅拌完成阶段(成熟)5搅拌过渡阶段6破坏(崩塌)阶段面团搅拌过程中的变化:1胶体性质变化(蛋白质胶粒的胶凝与胶溶作用交互进行,强筋粉调粉时间应长)2生化变化(水、酵母、酶活力强,水解降解高分子)3温度升高:机械能、面粉吸水产热四、面团发酵1、目的:1酵母繁殖、产气,面团形成海绵状组织;2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3形成面包特有的发酵风味2、原理:①酵母:1获得生物体,进入面团后,解脱休眠,恢复活性;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3工业酵母并非100%纯品,有杂菌;4影响面团分的流变性质(氧化作用)②发酵后滞现象:发酵初期,面团体积变化不明显,而一旦体积开始增加,体积变化现象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