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书心得.doc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9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心得体会《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心得体会前刘庄小学董某某《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心得体会《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不仅是因为它的外貌(封面是明黄色的)吸引了我,我想更重要的是,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班级管理方面常常处于天天筋疲力尽,但收效甚微,或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只知道处理一件又一件的事务,偶得一些喘息的时间,却总会被学生的小报告再次打断。
这不正是“瞎忙”吗?真的感觉忙得好苍凉。
因此,我急需一个正确的方向来指引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
书本的开始便陈述了作者的一个观点:“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
说实话,看了之后,有些愤愤不平。
谁说没什么影响?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小学时代四年级的那个班主任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直记得她对我的关心和信任。
但是仔细一想,是啊,除去幼儿园,小学到大学16年的求学生涯,这过程中所碰到的教师,少则也有几十个,班主任都换了十来个,有多少老师是留在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只怕屈指可数。
作者说“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零”。
虽然不愿承认,但事实是: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只不过跟他们偶然相逢了几年,真的不必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显然这又进入了另一个极端。
作者也提到:“不重要不代表可以不作为,恰恰相反,只有在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许多方面无法作为之后,才能清楚地明白哪些事情自己可以有作为,哪些工作值得自己投入智慧和情感。
”就如我的经历,在我的那么多班主任老师中,还是有一位班主任老师给我留下。
那么,班主任工作到底该如何开展呢?作者提出了“培育——发展”的理念。
“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退而为俗人体验丰富生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
梅老师说:“培育”,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尽可能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发展”,则是指孩子在班主任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地舒展灵魂。
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有感分享如今,“忙”几乎成了我们所有班主任老师的现状,可我们“忙”得有价值吗?我们是不是在“瞎忙”呢?梅洪建老师《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让我茅塞顿开。
虽然其中的一些案例都是关于高中学生的,仔细品味,还是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梅老师指出: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需的,很重要。
)我们教师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梅老师的班级管理理念和做法给了我启示:在教育中,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找到我该做的事,是避免“瞎忙”的关键。
梅老师认为,班主任要做一个善于指挥的“将军”,发动学生自己管好自己,并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首先就是要加强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是集体的核心,很多学生都喜欢当班干部,但一年级的学生还小,自觉性也差,是不是也能借鉴书中的管理方法呢?当然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了。
假期里,我上网查了许多一年级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又请教了其他的老师,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先要注意观察,发现人才。
要想培养班干部,就要先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特长,发现适合的人才。
回想上一学期学生们的表现,我心里有了谱儿:李若溪学习好,可以当学习委员;吕帅说话声音响亮,是个体育委员的料儿……有了人选,接下来,我就要教给他们方法了,因为他们小,不能承担太多的任务,所以需要我亲自示范、指导。
如:指导班长如何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指导学习委员怎样在课前领着读书……想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提高小干部们的能力。
另外,我想还应该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
因为小学生被老师选为班干部了,都会有一种优越感,以为自己有了管别人的特权了,渐渐地可能就会“骄傲”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我觉得对待班干部要求要严,要求一般学生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我们不能无原则的偏爱他们,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该指出来的就要指出来,该批评时就得批评。
下学期我在班级要进行这方面的实践,采取定期轮换的方式,既给学生发展的机会,也想尝试着减轻自己的负担,使自己逐渐从“瞎忙”的困境中走出来。
不做瞎忙的班主任读书心得3篇不做瞎忙的班主任读书心得篇11、把学生看作是对手,其实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
2、学生总是帮学生的。
即使犯错的学生再不好,教师只要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他也会受到攻击。
因此切记不要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冲突一旦发生,教师肯定陷入被动。
3、最好不要当众骂个别学生,当众罚个别学生,原理同上。
4、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让学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
5、对新教师而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是自保的一条途径。
6、师生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战壕,教师可以藉以藏身,一旦消除这个距离,那就是与学生短兵相接了,这时候其他武器就没有用了,就得靠教师的真功夫了。
7、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
为人师表,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8、自保得比较好的老师通常都是有一些绝活的。
教室如果学识比较渊博,学生总是很崇拜的。
9、教师的幽默感也是学生很看重的。
10、经常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是教师自保的一个良方。
11、真正懂得自保的老师,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这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根本。
12、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
13、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
14、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
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
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
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
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纠正方向,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读了这本书,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是醍醐灌顶的。
很多方面都是我现在正在疑惑的。
最近我在思考如何与班上行为习惯很差,影响课堂纪律,作业不完成的同学进行沟通,尤其是在几次沟通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有决心努力改正。
也希望各位班主任前辈提点一二。
不做瞎忙的班主任读书心得篇2到本学期结束,我做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向来没有什么好方法,所以我本学期读了这本书。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书心得由于做班主任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总以为勤勤恳恳地付出自己的一腔热血教育学生,就能引领学生的成长。
疫情放假在家期间,有幸拜读了梅洪建老师的这本《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虽然里面的内容更适合初高中的大孩子,但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在阅读这本书时,不时的回忆起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让我学到了很多,以下就是我的读书收获:1、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2、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
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
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
3、培养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个别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懂得了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
作为班主任要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能行。
4、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模仿力强,在许多事情上,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
《不再做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
《不再做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不再盲目地忙碌,而是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故事。
读后让我感触
颇深。
首先,书中强调了班主任要对学生了如指掌,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兴
趣和困惑,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这种关怀和倾听的态度是非常
重要的。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这种“不再做瞎忙”的态度,让我深有感悟。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去关心学生、提升自己的专
业素养,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在教育工作中,不再盲目忙碌,而是做出更有意义的努力。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做一个不再瞎忙班主任读书心得1本书说的是一个班主任是如何逆袭,把一个学校公认的差班变成一个高考最好的班级的。
下面就是我对班主任处理事件的想法:一、班主任有两大职业化的特征。
一是要懂自己,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要懂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要知道一些事情该怎么去做,明白且有条理。
二是教育的落脚点,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作为一个老师,你最终希望教育成什么样子,班主任最终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子,才是教育的落脚点。
二、改变一个孩子没有那么容易。
改变是需要良好习惯的引导,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故事中,老师都举了比较刺激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但在我看来教育的方式都是两面性的。
如何使用就是要看老师如何把握事情发展的动态,要看学生理不理解老师的处理方式。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说的话就很有道理的,他说:“比起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在教育中,我该做什么事,比我能做什么事重要得多”,找到我该做的事,是避免瞎忙的关键。
三、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动”起来的平台。
面对班级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事故,处理起来还是得有一套方略的。
为了不让班级多生一些事端,就需要引导孩子动起来,要正确的动起来,时时刻刻的动起来,快快乐乐的动起来,如果班主任不加以引导,那么他们就会疯狂的、肆无忌惮动起来,反而造成更多没必要的事故,起到相反的效果。
四、为孩子的成长接取多方资源。
就是说老师需要借力打力,接力用力,要学会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要事半功倍的做事。
老师的事情有很多,班主任的事情会更多,所以班主任的借力是必然的,其中以家长、同学、其他任课老师的力最多也最好借。
还有榜样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模范的力量等都可以被借鉴的。
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竭动力。
而不竭动力就不能有无效的教育。
而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有优秀的思维品质。
像这样的教育就需要科学的班会来呈现,像系列化、持续性、励志性、多样性等更加全面的为孩子提供不竭动力。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1班主任工作的本位在哪里?作为班主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和姿态关注班中的人和事?以实现班级的理想运营与踏实践行的有效对接?这些曾一度让我迷茫的问题,随着梅老师的“培育——发展”理念的深入解读,渐渐在我头脑中清晰、明了。
做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我何尝真正的反思过自己。
读梅老师的书,我开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边读边思考梅老师所说:“一个职业化的教师,是一个站在讲台上认真做教育的教师,是一个明白自我道德价值和人身价值的人”的真正内涵;知道了:“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退而为俗人体验丰富生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
书中很多话,我至今记忆深刻。
“培育”,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尽可能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发展”,则是指孩子在班主任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地舒展灵魂、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使得每个孩子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班级是一个大平台,班主任可以做并且只能做的就是搭建、运营这个平台。
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舞台越宽广,学生的发展就越有多种可能”。
“教师没有资格以一棵树的形象告诉孩子该如何生长,或者说为人师表的我们还没有资格。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自然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陷,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却要用自己的形象或者自己理想的想象来塑造学生的话,您塑造的学生,或许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相对完美,您的不足是会投射到您尽心培养的学生身上”。
“人放开了自我的思维,就会给自己一片广阔的天空;守着自我既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教育本身”。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在教育工作岗位上4年了,我总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的劳作,付出。
一直坚信付出就会有收获,但经过阅读梅洪建老师的书,让我愿意静下心来思考我的教育工作,让我明白了教育不能一味地低头拉车,还应该抬头看天,不然,站在错误的位置,越努力越目标会越远。
梅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多: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应该给孩子的是土壤,然后给与孩子动力,一种流淌在孩子身上的精神力。
第一: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这应该从两点出发,一是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包括向上、平和。
二是优秀的思维品质,即遇到问题,懂得思考、会思考。
用教育的现在,指向孩子成长的未来,教育或许本该如此。
第二:用一种好的习惯去代替一种坏的习惯。
书上说,教育也有一种手段叫迂回,问题出现了要尽量避免直接扑向问题,而要找到一个边缘的存在,通过这个边缘的存在来激活学生,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向上的欲望,而发现边缘存在的办法是让这个孩子先动起来。
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他们没事做,无事可做,所以他们就会想法设法的出问题,给老师找麻烦。
我们大包大揽,忘记了学生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书中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有事可做,而这事情应该是一种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学会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也就是学会借力。
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够让他人发挥作用,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才是卓越的执行者。
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所以有人说: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
比如说,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利用家长来做我们坚强的后盾,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艺术地处理班级事务,借助外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班主任,何乐而不为呢!第四:就是梅老师为了让班级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又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他果断地选择了放手,把很多任务放手给学生,让孩子们创造无限的精彩,那就是制作班级名片。
为了制作班级名片,梅老师举行了一个“让卫生成为第一张名片”的班会。
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有感忙是班主任的工作常态,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班主任每天忙得有价值呢?怀着这样的想法,我读了梅洪建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
读后,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不再瞎忙,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他在书中分享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的例子,无论是班级委员会的建立,还是处理同学间的矛盾,亦或是处理与家长的关系,处处都显示出了梅老师的智慧。
他善于思考,每每遇到问题,他都能用积极的思考找到有效的办法,从而巧妙地化解问题。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生涯,自我感觉做得还行,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常常得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可是,当我读了《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就如低头拉车的老牛——只顾埋头苦干,却从未认真思考过怎样做才最有效。
以卫生管理为例,我的方法是:将卫生任务进行划分,分配给对应的学生。
刚开始学生比较积极,争着抢着去做,每天按时打扫卫生。
可是时间一长,学生们却把它当成一种负担。
于是我就施压,每天“督促——检查——整改——再检查”。
我个人身心疲惫不说,师生关系也愈加紧张。
再看看梅老师的做法:他成立班级委员会,班级委员会通过竞争获得任务,如果做得不好,就要被其他委员会换下去。
梅老师将学生接受任务的被动性转化成为荣誉而工作的主动性。
这样一来,班级各项活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善于思考的结果,遇到事情积极思考,用最优的办法来解决,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傅也常常对我们说:“管理班级不能只动嘴,一定要多动脑。
”以前,学生的书包全都放在椅子上,书写时坐姿得不到保证,影响写字质量,耽误身体发育,上课时书包还会经常掉在地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师傅听课发现这一问题后用文章向我们建议——《让书包给屁股让个地方》,我们八个徒弟均按师傅的建议,训练学生整齐地将书包放在地上,就完美地解决了学生坐姿正确这一问题。
其实不仅班级管理需要动脑思考,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国家管理,样样需要动脑思考。
《不再做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
《不再做瞎忙的班主任》是一本非常启发人心的书籍,作者从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出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教育工作。
在书中,作者指出了很多常见的问题和误区,比如繁重的文职工作,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等等。
通过自己的经历,作者认识到班主任在办公室中繁忙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仅对学生没有帮助,也让班主任陷入了无尽的困境。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规划者和管理者。
他强调,班主任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潜能和困扰,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而不是仅仅给学生安排任务和义务,追求成绩和表面的规范。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认识到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和组织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秉持着为学生着想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成绩和形式上的规范。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意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阅读的好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教育的视角,并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处理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相信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得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阅读有感】
班主任工作的本位在哪里?作为班主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和姿态关注班中的人和事?
以实现班级的理想运营与踏实践行的有效对接?这些曾一度让我迷茫的问题,随着梅老师的“培育——发展”理念的深入解读,渐渐在我头脑中清晰、明了。
做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我何尝真正的反思过自己。
读梅老师的书,我开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边读边思考梅老师所说:“一个职业化的教师,是一个站在讲台上认真做教育的教师,是一个明白自我道德价值和人身价值的人”的真正内涵;知道了:“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退而为俗人体验丰富生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
书中很多话,我至今记忆深刻。
“培育”,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尽可能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发展”,则是指孩子在班主任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地舒展灵魂、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使得每个孩子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班级是一个大平台,班主任可以做并且只能做的就是搭建、运营这个平台。
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舞台越宽广,学生的发展就越有多种可能”。
“教师没有资格以一棵树的形象告诉孩子该如何生长,或者说为人师表的我们还没有资格。
”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自然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陷,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却要用自己的形象或者自己理想的想象来塑造学生的话,您塑造的学生,或许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相对完美,您的不足是会投射到您尽心培养的学生身上”。
“人放开了自我的思维,就会给自己一片广阔的天空;守着自我既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教育本身”。
“很多老师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
教师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已经越来也淡薄。
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教师来说是必须的,非常重要的。
他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如果学生是种子,班主任不应该是大树,而应该是土地虽然我不知道长成怎样好,但我知道向上长没有错”。
“教师改变一个学生没有那么容易,进入基础教育之后孩子的内在心理结构基本稳定,教师的每一次教育活动通常仅仅是对孩子内在心理结构稳定性的一次表层调节而已”。
“很多时候的教育成果其实只是瞬间的触动,时间会消解这种教育成果。
因为孩子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反调节能力,而一次教育的效果,哪怕孩子当时痛哭流涕,那也很可能只是一次表层的调节而己。
正如我们拉橡皮筋,它有弹性度,每一次拉它都是一次表层的改变,一旦松手,又会回归到它原始的情况。
孩子的这个心理事实就决定了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
所以,我们不能夸大教师的教育能力,尢其是不能夸大一次教育的效果”。
“当对生命的敬畏让位于自以为是甚至是盲目的师道尊严时,教育只能是一地鸡毛,苍凉满地”。
“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只不过跟他们偶然相逢了几年,真的不必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梅老师书中的这些话语,无不触动我深深的思考:回望自己曾经的班主任工作,面对班级中的突发事件、问题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南辕北辙、甚至是背道而驰,我感到迷茫:作为班主任,我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实现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为什么觉得有时也放低了自己,认真倾听学生生命成长的诉求,可好像并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
读梅老师书的过程我渐渐悟出:作为班主任,我们只有顺应学生成长的价值取向,去有效地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虽然这样有时会冲击我们班主任自己内在的价值取向,但如果我们牵着孩子们走,无疑会置学生的成长于不顾,扼杀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这本书让我明白,班主任只有“放低自己,顺应学生成长的需要,给学生搭建动起来的平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昂扬孩子们的生命,使班级进入良性运作,从而实现班级发展的美好愿景。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语文组沈于蓝
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目标。
但是,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在金钱观、权力观日益高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
有人问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你幸福吗?,他的回答是不知道。
我们能否思考一下何为幸福。
而在教师行业中,更是有人沮丧、有人泄气、有人抱怨、有人倦怠,不少教师精神萎靡、身心疲惫、心力憔悴。
尤其是作为一个新上任的教师,在面对那些淘气顽皮、拖拉作业的孩子的时候,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调研活动和被听课的时候,我们还能幸福吗?幸福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
多的人生启示。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第二,要懂得享受学生。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人际关系是最简单的,他只认真理,不迷权威,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
教师的快乐感和幸福感时时处处得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于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哪怕是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会欣慰许久。
但要让学生感恩你、理解你,你就必须要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如果教师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
如果教师仅仅是把教学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幸福可言。
过低的目标定位则会使人完成任务毫无成就感,而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
所以,要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要以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不断在动态变化中提升自己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
第四,要享受生活。
幸福不仅仅工作,更生活。
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的。
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
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陶老师教导我,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
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