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分析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分析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分析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分析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在发达地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一些地区,由于农业是收益率较低的弱质产业,自身资本积累也有限,无法扩大再生产,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文首先陈述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中国民间金融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分别针对这些困难提出引导和完善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一、农村民间金融的概念

(一)农村民间金融的定义

农村民间金融,是指国家农村民间金融体系之外的所发生的金融交易关系之和,它不但包括低层次、无组织的民间金融借贷关系,还包括了较高层次、有组织地通过各种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和交易关系。

(二)农村民间金融的特点

1.民间金融发展速度快,融资规模每年不断增多。中国民间金融主要发源地在农村,20世纪末期,我国新的商品经济和乡村工业化对东南沿海地区农村社会生活影响巨大,民间金融逐渐活跃起来。

2.农村民间金融参与主体和用途多样化。在城镇中,借款人主要是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股份制公司、城镇居民等。在农村,则主要是农作物种植户、禽畜类养殖户、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等。

中国民间金融研究

中国民间金融利率综述 民间金融一般指游离于政府批准设立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行为,也有很多人把它称为非正规金融。而这些民间金融行为自发形成的资金交易价格便是民间金融利率。但必须意识到民间金融市场远不是统一的市场,该市场往往是高度割裂的,各个分市场有着彼此相对独立稳定的价格和参与群体,其利率往往是多层次的。 第一层次:零利率或低利率。 由于民间金融可以通过“熟人社会”的社会活动来确保资金回收,否则给予舆论谴责等违约惩罚,使采取零利率或低利率进行借贷成为可能。陈锋、董旭操(2004)在《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中指出,零利率或低利率主要体现了以互助互济的原则,即并不以获利为直接目的,而是为了相互帮助以应付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其形式主要包括友情借贷、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姜雅莉(2005)在《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浅析》中指出民间借贷的利率很可能很低,甚至是无息。但这种低息或无息却是以支付面子和人情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面子和人情就是利息。如把其折合成利率的话,那么此利率水平也是较高的,只是该种利率不是以货币方式直接支付而已。 第二层次:中等利率。 姜旭朝(1996)在《中国民间金融研究》中提出,中等利率是民间灰色借贷的主要利率形式,是我国利率较为适中的水平,具体高低视期限的长短而定。在资金供求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更高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其借贷利率反映了民间资金供求状况,尤其反映了农村地区的资金供求状况。陈锋、董旭操(2004)认为,中等利率在民间金融中占有主要地位,实际上代表了民间资金的真正价格。陈瑛(2007)在研究民间金融的利率效应时指出,中等利率的融资主体主要是个体及民营中小企业,以关系、信誉为基础,多用于生意周转需要,融资利率水平主要依据信用情况商定或随行就市。张凤(2009)在《中国农村民间借贷的路径依赖与发展趋势分析》认为中等利率主要发生在非亲友之间的私人借贷活动中,以盈利为目的,利率一般达到银行同档次利率的3至4倍。由此可见,对于中等利率的水平和适用范围,国内学术界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报告1

————————————————————————————————作者:————————————————————————————————日期: 2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调查内容:机构类型现状主要业务趋势存在问题 为了培育一批运行良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银监会计划2011年设立192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1月份全国已有13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1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2家。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类型 (一)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投资人的要求,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作了相关规定:企业入股,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上一年度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境内自然人入股,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良好信用记录,企业和自然人的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村镇银行应该是未来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趋势,自开展以来

已有118家试点分布全国各地,是新型金融机构中比重最大的。它有着商业银行的性质,在经营过程中较农村信用社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担子较轻;较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存款,后续资金有保证。但是,由于刚刚涉足农村市场村镇银行运行起来会感到经验不足,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准入政策的放宽,村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数量将逐渐增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二)贷款公司 贷款公司作为新型金融机构,它是由有限股东的自有资金和来自一个机构的批发性融资开展相关业务。按照央行的规定它只能办理贷款业务以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目前我国已有7家设立,如下图: 中国人民银行小额贷款首批试点列表 公司名称公司所在 地 成立日 期 注册资金 (万元) 晋原泰小额贷款公司山西平遥 2005.12. 17 1600 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山西平遥 2005.12. 17 1700 全力小额贷款公 司四川广元 2006.04. 10 2000 江口华地贷款公 司贵州江口 2006.08. 15 3000 信昌小额贷款公 司陕西户县 2006.09. 18 2200 4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9657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榆林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突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制约因素。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已经迫在眉睫。最近,根据省政协的通知精神,我市政协财农委组织人员,对全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通报,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并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企业界人士和农村,了解我市

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金融业的现状 (一)榆林金融业机构建设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类21家,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4家大型股份(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榆林分行、中国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榆林分行;3家银行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榆阳农村合作银行、神木农村合作银行、府谷农村合作银行;9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榆林分行、交通银行榆林分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以农信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农村金融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农村金融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农村金融正在“服务三农、扩大内需”等方面扮演主力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而供需间的非均衡表现,服务水平较低,监管存在的问题更激化了农村金融所存在的矛盾。而我国扩大内需、实现外需型经济转型,其落脚点,还是在我国庞大的农村市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将选取杭州联合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杭州联合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了解需求及供给。通过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发展改革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 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把金融相关比率(FIR,未清偿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国民财富)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单一特征,用金融机构资产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代表金融发展水平。 近些年,有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的(demand-following)地位。如罗宾逊(Robinson,1952)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依此观点,金融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而金融体系会自动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另外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换言之,内生的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不是金融。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

中国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 (1) 1.1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1) 1.2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 (2) 1.3民间借贷的制度优势 (2) 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2) 2.1农村非正式金融的需求 (2) 2.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3) 3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和引导 (4) 3.1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正确引导 (4) 3.2 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对策 (4) 3.3建立特色鲜明的监管制度 (5) 参考文献 (5)

中国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金融专业 200*级) 摘要:我国的民间金融由来已久,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民间金融市场逐渐的发展壮大。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农村比较普遍,规模较大,且形式多样。因此,民间借贷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民间借贷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又大大的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所以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与引导以及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农村金融需求构成分析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利率管制;金融监管;制度优势;非正规金融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农村金融体制与农村金融需求还不相适应,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缺位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市场以其产权优势、信息优势、交易成本优势以及内生性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据了主要份额,因此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会对农村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引导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本文从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出发,了解民间借贷市场产生的背景,以及当前主要的民间借贷形式。从民间借贷市场的特点及制度优势来研究民间借贷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农村金融需求的构成分析,以及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从政府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为民间借贷市场营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对民间借贷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 经历了50多年的改革、发展、探索,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与“三农”经济发展的互动下,可把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分为正规金融体系和非正规金融体系两个部分。其中非正规金融体系在目前还占据着主要位置,常以多种民间融资形式构成,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民间借贷融资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 需求诱致民间借贷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对农村金融的旺盛需求[1],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户替代集体成为独立的财产所有者或生产经营者,农民的生成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旺盛,但是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为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国家对金融的垄断控制是我国民间借贷产生的基本制度性原因。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孕育出一批新的资金需求主体,是民间借贷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2]。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民间的资金供给

民间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学院:广东警官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12级法学六班 学号:20123301140649 姓名:钟伯毅 民间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而2011年3月到目前为止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更是将中小企业融资推向了风口浪尖。在目前国家实行货币紧缩的大宏观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劣,贷款无门而致使资金链断裂,引发了一系列的中小企业倒闭潮;而另一方面,民间资本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但是高额的利息压力却使温州企业频现“跑路”老板。面对这些异常活跃的民间融资行为,相关部门在其运行规则、利率标准、风险防范等方面却往往监管不能到位,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面对接连不断的跑路风潮,我们该做哪些反思,民间资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一、中国民间融资的现状: 中国民间融资的形式多种多样,百花齐放,主要形式有:1、个人之间民间借贷行为:农村和城镇居民为解决住房、子女上学、购买大件消费品等具有消费性质的民间融资。2、个体户及私营企业主间的民间借贷行为:此种借贷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少至几十万,多至上千万,其借款原因一般是流动资金短缺或是投资资金的缺少。3、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此种形式一般借款人和企业主有着熟人朋友或亲戚关系,利率要比银行高。 温州的民间融资风波。从2011年3月份到现在,江南皮革、三旗集团等温州当地的一些知名民营企业突然就人去楼空,之后媒体公开报道的失踪的温州业

主就达到了10多位。这一连串“跑路”事件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民企资金链断裂问题。温州素有民间资本晴雨表之称,此次接二连三地出现企业主失踪不禁引发一系列的思考,一直被猜测的民间高息借贷会不会因此出现崩盘?温州政府又将如何应对?中国的金融机制又将面临怎么样的发展与改革? 二、中国民间融资盛行的原因: 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下,一方面,大型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较高,且往往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或者有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有着天然的偏爱,大部分的信贷资源给了他们。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企,由于受到规模、产权、信息、管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绝大部分根本无法指望从正规的银行机构中获得任何信贷额度。此外,由于官方对金融的严格监管,使得小型的、地区性的金融机构又有着诸多的政策限制,许多急需资金救命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合法的主流金融体系获得资金。 三、民间借贷错综复杂,危险环生: 温州民间融资历来存在,而随着近年国家控制通胀、流动性不断收紧的影响下,民间借贷空前活跃,借贷利息一路疯涨。同时,民间借贷规模相比以前也明显增加;此外,民间融资涉及行业广泛,随着大量融资机构的产生,非法金融现象有所“抬头”,导致融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借贷险象环生。 第一,民间借贷规模庞大。民间借贷由于过高的利润,这个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各路资金。总体来说,温州民间借贷资金来源涉及温州几乎每一个家庭和个人。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 100亿元。庞大的民间资金客观上为温州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但错综复杂的资金关系同时也埋下了高风险的隐患。 第二,民间借贷利率高。民间借贷市场利率差比较大,一般来说,普通社会主体之间的借贷利率可达到18%,小额贷款公司的放款利率为20%左右,而社会融资中介的利率则可达到40%左右。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份,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3-6分,有的则高达1角,甚至1角5分,折合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折合月息超过2分,比2010年6月上升了3.4个百分点。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在该体系中存在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抑制、农业保险越来越萎缩、相关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改革建议“三农”问题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也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培育和完善农村的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正式金融。在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中,这样的金融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其主要特点就是除邮政储蓄受到国家邮电局的监管外,其他的金融组织都受到国家金融当局的监管。在正规的金融组织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及农业的业务很少;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而设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所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目前只有张家港、常熟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而成;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储蓄,它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第二,非正式金融。该体系主要泛指存在于个体、家庭、企业之间,在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外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包括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其主要的运作形式有合会、私人钱庄、当铺、集资、贸易商放款和商业信用、民间票据机构等。这些金融组织通常建立在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它们既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又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监管,所以归入非正式金融。部分以农村扶贫为中心的小额信贷活动也可归入。非正式金融的运作嵌入于社会网络和传统型制度环境中,基于社会网络中的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即信任关系。从知识论角度看,非正式金融比任何正式金融更能发现和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局部知识,而且许多局部知识不能通过正式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操作所发现和利用。加上非正式金融都建立在明晰的私人产权和无限责任基础上,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金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业务涉及到农业。其中,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才是一家真正和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但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无法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作用。目前,农业新增贷款8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仅仅靠农村信用社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中国农业银行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实际上农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它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户,而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它的支援农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吸收储蓄,而不进行放贷,其结果是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进而从农村流向了城市,直接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受到抑制正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阵地,农村金融市场中正

中国的民间金融问题

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能的逐步完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内资金供需矛盾日益显现,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融资呈现多渠道、多元化发展趋势,日趋活跃,民间融资已成为地方中小企业及“三农”经济取得流动资金和建设资金重要的融资方式。因此了解掌握民间融资的发展状况,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督、管理、和引导,对促进我国经济、金融健康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民间融资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阶段我国民间融资出现的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由于存在很大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农村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合格的抵押物,很难向从银行获得所需贷款;而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存在诸多缺点,具体表现为:单一化、垄断化、服务覆盖面窄等,难以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现象严重。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农村中小企业更多地依赖于民间金融。然而,由于国家政策的各种限制,民间金融发展滞后。所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大金融支柱之一,民间金融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姜旭朝(1996)在他的《中国民间金融研究》一书中定义民间金融为民间经济融通人数和地域后,其贷款成本便开始急剧上升,难堪重负被迫采用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模式和组织形式来降低成本变成正规金融;有的将保持其原有的互助合作性质;有的则演化成非法的地下金融。 傅祖宏(2003)认为,导致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现价段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农村资金需求量明显大增。 孟凡杰,张扬(2007)认为,农村民间金融是相对于政府金融或国有金融而言的,是农村经济主体为满足融资需求,自发形成的、游离于政府金融监管之外的非官方资金融通的活动和组织,具有内生性和非正式性的特质。 Braverman和Stigiitz(1986)认为,民间金融市场具有信息优势,这是正规金融市场难以比拟的。民间金融的信息优势主要反映在贷款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甄别上,民间金融市场上的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以及收入状况等相对比较了解,并且信息的成本较

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摘要:民间金融是指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它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民间金融虽具有一定消极作用,但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对民间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管理,达到一定标准的民间金融机构必须合法化。 近期,民间金融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这绝非偶然。民间金融问题升温,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民间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当然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其二是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内开放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对外要实行国民待遇,对内更要实行国民待遇;其三是国有金融机构改革面临窘境,金融改革需要更新思路。本文拟对我国民间金融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一、民间金融的概念 迄今为止,对于民间金融这一概念尚未形成大家公认的定义。

姜旭朝在其《中国民间金融研究》一书中对民间金融的定义为:“民间金融,就是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运动”。这一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与国际接轨。按照该定义,在西方国家金融系统中居主体地位的是民间金融,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对民间金融的定义为:“一个非正规的部门,是指相对于官方的正规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的 信用部分”。这一定义指明了民间金融的非正规性,但是并未明确给出“民间”的含义,同时“官方”的含义也很模糊,致使整个定义相当含糊。 吉利斯(《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译本))认为民间金融是指未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的非正规金融组织。该定义对民间金融的界定以是否纳入了国家的金融管理体系为标准,明确了民间金融的非监管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存在问题,许多金融组织获得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审批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但并未纳入国家金融织织管理体系的管理之下,将其归入民间金融显然不合适。 笔者在前述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比较而言的,指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合会等。这一定义兼顾了国

乡村金融国内案例及解决方案

乡村金融国内案例及解决方案

1 乡村金融需求与痛点2 乡村金融国内案例3 乡村金融产品设计4 总结与提问

一、乡村金融的需求与痛点

乡村金融市场痛点——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 ?国办发〔2014〕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文件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需求侧 ?便捷的小额贷款支持种植、养殖 ?种粮能手、养殖大户实现规模化生产,需要大笔收购资金,大规模农机农资投入 ?农民最大财产为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缺乏商品化流动渠道 ?城市资本尝试乡村投资,回报周期长 供给侧 ?乡村金融网点少,单笔金额少,传统银行审批流程需要抵押,信审、担保、还款证明等系列文件?传统亲友间借款,经营贷加历年经营留存不足以支持快速扩张 ?集体产权用地的抵押、估值贷款需要政策和法律突破 ?缺乏有效的资本退出途径,融资难

二、乡村金融国内案例

一、普惠金融案例——河北易农科技 ?国家政策:2013年11月12日,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年1月,《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印发。2017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市场数据:截至2016年末,全国累计为1.72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已有近9248万农户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2.7万亿元。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家家有账户、补贴能到户 ?具体案例: ?乡邻小站是宜农科技在全国打造的村一级电商、金融、便民服务平台,在各个行政村引入网络购物,与银行合作在农村建立惠农金融服务站,提供便民支付、代缴费、物流快递等综合服务内容,致力于让中国亿万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各类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化服务 ?站点业务首先依托国家一系列金融助农政策,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在农村网点开展便民服务,向农民提供取、汇、转、贷等普惠金融支持。进而以金融的刚性需求作为粘着农民客户群的核心手段,丰富服务体系,叠加便民缴费、网络代购、团购订制、收发快递等新业务。 ?公司实行“轻”运营模式,各项业务合作以平台模式为主,引导各行业知名服务商提供产品和服务进村,宜农站点负责落地引流和营销。宜农科技在河北省农村为某国有银行全年揽储达到300亿元,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延伸到乡村的金融产品超市和引流平台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浅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是面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政府要对农村金融改革给与政策扶持,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形成健康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改革 一、农村金融的概念 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资金的融通。它是以资金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农村的货币投放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支取、货币的发放与收回、汇兑、转账结算、保险、信托、租赁、债权的发行、票据贴现、证券交易等都属于农村金融活动。 二、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1.引导城市金融进入农村市场,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覆盖 当前,我国整体上存在着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资金在城乡的分布上却存在严重的不均。城市流动性严重过剩,推动着各种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却存在着严重的信贷供给不足和资金短缺。城乡之间这种资金分布的严重不均,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城市金融进入农村市场的有效机制。 2.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放开了准入

资本范围,支持并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鼓励真正按照信用合作原则新组建农村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专营货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支持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内部管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些措施有助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总量。 3.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实际上是一个“分工严格、竞争不足”的残缺不全的体系。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实行的是严格的银行、证券、保险分工制度。证券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农村基本上是空白。农村银行类机构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涉农贷款外,其他金融机构很少发放支农贷款,邮政储蓄又形成了事实上的农村金融“抽水机”,农村金融的“贫血”现象愈益凸显。农村金融必须有适度的市场竞争。多种资本和各类机构的进入,进而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最终形成多元化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三、当前农村金融改革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始终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多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今后农村金融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建立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实

2014中国民间金融报告解析

中国民间金融发展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2014年1月

摘要: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2.3%的中国家庭有民间金融负债。亲友关系是民间金融的基础。中国家庭民间金融市场规模为5.28万亿。相比2011年的4.47万亿,规模上升18%。与此同时,民间借款中的有息借款占比显著上升,有息借入款占比由9.3%增至14.8%,有息借出款占比也有所上升。这与近年来我国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不谋而合。数据显示民间借款拥有率随收入上升而显著下降,而正规银行贷款拥有率随收入上升而上升。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因此尤其存在的合理性。关于高利贷——民间金融备受质疑的地带,我们的数据显示,其借入利率达36%以上。同时,家庭以低息借入高息借出的现象也存在,其借贷风险值得我们重视。通过构建风险指数,我们还发现,民间金融风险略大于正规金融风险;城市民间金融的潜在风险较大;高财务风险家庭比例较高。 一、民间金融市场基本描述 总体来讲,中国家庭22.3%的家庭有民间借款,农村家庭的民间金融负债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家庭。相比于2011城镇家庭以及农村家庭的民间金融参与率基本维持不变。 表1借款拥有率 2011 2013 城市地区16.4%16.5% 农村地区29.9%30.0%农村地区拥有汽车的家庭,其汽车负债比例也很高。拥有工商业的家庭,其民间负债的比例较高。不论城市与农村均达到了14%以上。其次是农业经营负债。数据显示,其他负债中,50%以上的负债为因为看病而产生,20%的负债因为婚丧嫁娶产生。

图1 分项民间负债持有率 总体而言,但民间借款中的有息借款占比显著上升,由9.3%增至14.8%。这与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不谋而合。2013年,拥有民间借款的家庭中15%的家庭拥有有息借款。工商业借款中28%以上的民间借款都为有息借款,其次是其他负债,近20%的其他负债为有息负债。购房购车的民间借款有息借款占比仅为10%左右。教育借款的有息借款比例是最低的。 表2有息借款占比 2011 2013 城市地区7.4%14.8% 农村地区10.6%14.7% 图2 分项有息负债占比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9030-89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榆林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突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制约因素。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已经迫在眉睫。最近,根据省政协的通知精神,我市政协财农委组织人员,对全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通报,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并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企业界人士和农村,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金融业的现状

(一)榆林金融业机构建设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类21家,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4家大型股份(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榆林分行、中国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榆林分行;3家银行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榆阳农村合作银行、神木农村合作银行、府谷农村合作银行;9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榆林分行、交通银行榆林分行、招商银行榆林分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榆林分行,构成榆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本框架。其中法人机构12家(1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9家。从业人数5064人,营业网点544个,其中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325个,邮政储蓄银行79个,农业银行61个,占营业网点的85.4%;从分县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榆阳区、神木、府谷、定边、靖边和横山县,分别为106、60、72、52、48、40个,占营业网点的69.4%。当然全市仍有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2019年关于农村金融体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性金融为补 充的体系结构,下面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农村金融体系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根基稳定问题,是国家民生的基本保障.今年的农业 农村发展形势持续良好,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趋势,各方面都取得了较 好的成绩,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发展目标.在经济日 益金融化的今天,结合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 体系就成了今后保证”三农”发展高效率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什么是农村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 性金融为补充的体系结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互为补充,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九种,分别是 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农业领域的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主 要面向粮食收储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而不对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都属于商业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按照商业原则依据监管部门核定的业务范围为“三农”提供各类农村金融服务.其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贷款公司不能吸收社会公众存款.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按照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组建的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为入股的社员提供金融服务.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表面上似乎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履行政策性功能、农村信用社承担合作性功能、农业银行承担商业化功能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由于缺乏法律规范约束以及法律制度的滞后,使得农村现有的各金融机构之间法律属性不明、职责不清,由此导致它们之间的功能或者重叠、或者空缺、又相互隔离的状态,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因此,农村金融体制虽屡经变革,但农村金融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转变,具体表现在:第一,政府控制农村金融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金融机构的商业化仍然面临政策性贷款和低利率的双重制约;第二,农村金融市场的构成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农业银行和信用社仍然垄断着农村信贷市场;第三,金融机构的绩效没有根本好转,这与过去20多年整个社会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极不相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