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治疗低血压36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中药治疗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用口服君山九制黄精饮,一天3次,一次1袋,15天为一个周期,连续服用三个周期。
结果临床观察36例其中治愈13例,显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
结论九制黄精饮治疗症状性低血压疗效满意。
关键词:眩晕;低血压;中医药疗法;九制黄精饮低血压是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小动脉血管收缩力不足,导致血液循环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及二氧化碳、代谢废物的排泄,使机体功能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以肱动脉血压收缩压低于90 mmHg,舒张压低于60 mmHg,就可以诊断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但应注意患者有无其它原因引起的或体位性的。
原发性低血压又可分为无症状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
无症状性低血压一般无临床意义,症状性低血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目眩、精神萎靡、乏力、气短,有时伴失眠健忘,或腰膝酸软,或手足不温,或潮热盗汗,或腹胀纳差,或面色萎黄,重则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西医无理想办法。
笔者近几年在传统医学上采用自拟芪归升压汤加减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在20岁到70岁之间,血压均低于90/60 mmHg,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不能正常工作且卧床不起的占20例。
诊断标准:以测得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且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眩晕诊断标准和《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的原发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服用君山九制黄精饮,组方:黄精、山药、枸杞子、大枣、肉桂、百合等。
服用方法:开水冲服,一天3次,一次1袋15天为一个周期,连续用药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2结果2.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104/70 mmHg;好转:多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90/60mnHg;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90/60 mmHg。
中医食疗方治疗低血压症50例临床观察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中医食疗方治疗低血压症5O例,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O例患者为本院门诊病例,其中男22 例,女28例;年龄21~7O岁,平均42岁。
1.2诊断及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不同时间安静状态下3次测血压:收缩压在90mmHg~60mmHg,舒张压在60mmHg~40n1mHg之问,并做心电图、心脏B超、空腹血糖、血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
2治疗方法自拟中药方九制黄精饮(君山):人参15g,黄精3Og,山药15g,茯苓1Og,枸杞9g,升麻6g,仙鹤草3Og,当归1Og,熟地15g,枳壳1Og,大枣6枚,麻黄6g。
随症加减:头晕者加天麻、半夏、陈皮;畏寒肢冷者加附子、干姜、鹿角胶;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者加生地、黄芩、黄连;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莲子肉;自汗者麻黄根易麻黄,加龙骨、牡蛎。
每日3次,一次一袋,温开水冲服,1O剂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显效: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2On1mHg以上,并且临床症状消失。
有效:收缩压与舒张压提高lOmmHg~2OmmHg。
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
无效:血压升高不到1OmmHg,症状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4体会低血压症往往不如高血压病那样引起人们的重视,长期的低血压状态对人体构成危害。
可使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产生血栓,使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的几率增加,是一种潜在的致病因素。
所以及早治疗低血压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症属中医气血虚证候,九制黄精饮中人参、黄精、炙草、升麻补气升提,熟地、当归、仙鹤草、大枣以养血,气血相生。
山药、茯苓健脾胃以壮气血生化之源。
枳壳有欲升先降,降浊升清之功,更用一味麻黄有升压效用,与熟地相伍可治其辛散耗气之弊。
综合全方有补益气血,升高血压,健脾补肾之功效,可使低血压患者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生理机能恢复正常状态。
一、概述低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血压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低血压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晕厥、休克等严重后果。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以下发生低血压的应急预案。
二、应急流程1. 症状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发现低血压迹象时,立即报告医生。
(2)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出汗、口渴等情况,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2. 立即处理(1)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3)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患者补充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以快速扩充血容量。
(4)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如抬高头部,降低下肢,有助于缓解低血压症状。
3. 生命体征监测(1)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症状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4. 心理护理(1)安慰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2)告知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 救护车转运(1)如患者病情稳定,可由医护人员陪同,乘坐救护车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如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即启动紧急救援程序,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三、应急物资准备1. 氧气、吸氧设备2. 补液用品: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高渗糖、氯化钠、甘露醇、白蛋白等3. 血压计、心电图机、监护仪等监测设备4. 救护车、担架等转运工具5. 急救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四、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低血压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低血压的能力,确保在发生低血压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五、总结发生低血压时,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提高医护人员对低血压的应急处置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低血压抢救流程范文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低血压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器官和组织的血液灌注,导致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
如果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低血压可进一步发展为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血压的抢救流程。
1. 确认患者的低血压病情:低血压的定义是指收缩压低于90mmHg或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
在抢救开始之前,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血压是否符合低血压的标准。
2.建立静脉通路:在确保患者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患者输液和药物。
一般情况下,选择外周静脉通路,并注意消毒和固定穿刺口。
3.各项监测指标:将患者连接至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以便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4.氧供应:给患者输送氧气,以提高组织氧合水平。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患者吸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吸氧浓度。
5. 快速补液:低血压患者往往是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因此给予患者快速补液是抢救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指标来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常用的有晶体液和胶体液。
快速补液一般采用大容量静脉输液,如Ringer's液或生理盐水,以迅速扩充有效循环容量。
6.使用升压药物:如快速补液后患者的血压仍然未回升,可考虑给予升压药物。
常用的升压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在使用升压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速度,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快,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7.血红蛋白维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低血压可以是血红蛋白浓度过低所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低可能导致组织氧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检查血红蛋白浓度,并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治疗。
8.原发病治疗:低血压的原因很多,包括失血、感染、心脏病等。
在抢救低血压的同时,需要鉴别出低血压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原发病治疗。
比如,对于感染引起的低血压患者,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9.密切观察: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监测指标变化。
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与观察作者:纪忠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对中医药治疗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低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中医药方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关键词】中医药;泼尼松;低血压低血压是对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标准值的总称,按照常规测量法测得成人动脉压在以下时,就属于低血压。
低血压常见症状有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四肢不温、心悸心慌、畏寒畏冷等。
低血压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原发性、继发性和暂时性高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而本文所研究的也属于这一类型低血压。
以中医学观点来讲,低血压属于“眩晕”范畴,是明显的气血两亏,肾精不足。
临床多以眩晕、易疲劳和乏力为多见症状,对患者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
西医通常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加强锻炼,没有针对性治疗方案和手段,临床疗效也不是很理想。
笔者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0例低血压患者进行自拟中医药方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低血压患者的动脉压全部低于正常值,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为男性,有4例为女性,年龄分布在30-41岁,平均年龄为35.4岁,病程在1-10年;观察组患者中有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年龄分布在32-40岁,平均年龄36.7岁,病程在1-12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1.2.1 患者总是感到眩晕,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1.2.2 大部分患者病程较长,长者甚至在10年以上,严重者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神疲倦怠,唇颊色淡,自汗等;1.2.3 面色皖白,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中医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九制黄精饮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3年6O例原发性低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惠者加用九制黄精饮,连续治疗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项目包括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O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九制黄精饮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九制黄精饮;老年原发性低血压;临床疗效:老年低血压在我国研究的相对较少,实际上与高血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其常常没有太多症状,部分学者认为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患者表现为易疲劳、乏力、轻度头晕、失眠等⋯,没有典型表现。
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低血压者占10%-20%,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低血压人群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人群,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及时进行干预,目前西医对低血压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针对老年低血压患者采取扶养阳气的方法,本文介绍我院应用九制黄精饮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2012年收治60例老年原发性低血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O例,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在60-77岁,平均(68.4±3.5)岁,病程在4~15年,平均(6.4±1.3)年;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61~74岁,平均(67.2±3.7)岁,病程在5~13年,平均(6.2±1.5)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突发性低血压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医疗救治处理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
一般来说,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 90/60mmHg 即为低血压。
突发性低血压是指在短时间内血压突然下降,可能导致头晕、昏厥、心悸、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那么,当遇到突发性低血压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医疗救治处理呢?一、迅速判断病情当患者出现突发性低血压的症状时,首先要迅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心率、皮肤颜色和温度等。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呼吸急促或微弱、心率异常、皮肤湿冷或苍白,说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二、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立即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 20-30 度,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供血。
如果患者伴有呼吸困难,可以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但要确保其身体得到充分的支撑,避免摔倒。
三、监测生命体征使用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糖、呼吸等生命体征。
每隔 5-10 分钟测量一次血压,直到血压稳定或病情好转。
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缓解。
四、补充血容量如果低血压是由于失血、脱水等原因导致的,应迅速补充血容量。
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或血浆等液体,以增加血容量,提升血压。
但在补充液体时,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五、查找病因并治疗在进行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尽快查找低血压的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常见的病因包括:1、失血:如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对于严重的出血,需要立即止血,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2、过敏反应:如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
应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3、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需要针对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如溶栓、抗心律失常等。
4、感染:严重的感染可导致低血压。
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进行支持治疗。
5、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低血压患者调钠曲线的临床观察案例病例介绍:这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他因为长期感到头晕和乏力而就诊。
他描述说,这些症状尤其在站立或劳累后更加明显,而在平卧休息后会得到缓解。
他没有心脏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病史,也没有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患者的血压是90/60毫米汞柱,脉搏是每分钟70次,呼吸是每分钟16次。
他的身高是175厘米,体重是65公斤。
全身皮肤和黏膜没有黄染、出血或瘀斑等情况。
双肺呼吸音清晰,没有干湿性啰音。
心脏音有力,没有杂音。
腹部没有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
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发现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是4.5×10^9/L,红细胞计数是4.2×10^12/L,血红蛋白浓度是130克/升,血小板计数是120×10^9/L。
尿常规显示尿蛋白阴性,尿糖阴性。
肝功能检查显示总蛋白浓度是70克/升,白蛋白是45克/升,球蛋白是25克/升。
肾功能检查显示血肌酐浓度是80微摩尔/升,血尿素氮是6.5毫摩尔/升。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有偶尔的室性早搏。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诊断他为低血压。
治疗过程:1. 初步治疗:患者住院后,医生开始给他补充钠盐并提高他的血压。
他开始口服氯化钠片1.5克,每天三次。
同时,医生还给了他硝苯地平片10毫克,每天三次,以扩张血管并提高血压。
2. 临床观察:在治疗期间,医生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头晕、乏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医生还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调整: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血压开始逐渐升高,头晕和乏力等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患者开始出现水肿和头痛等不适症状,医生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过量摄入钠盐导致的水钠潴留。
因此,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将氯化钠片的剂量减少到1.0克,每天三次,并继续观察患者的血压和症状变化。
龙源期刊网
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作者:纪忠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07期
【摘要】对中医药治疗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低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中医药方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中医药;泼尼松;低血压
低血压是对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标准值的总称,按照常规测量法测得成人动脉压在以下时,就属于低血压。
低血压常见症状有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四肢不温、心悸心慌、畏寒畏冷等。
低血压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原发性、继发性和暂时性高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而本文所研究的也属于这一类型低血压。
以中医学观点来讲,低血压属于“眩晕”范畴,是明显的气血两亏,肾精不足。
临床多以眩晕、易疲劳和乏力为多见症状,对患者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
西医通常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加强锻炼,没有针对性治疗方案和手段,临床疗效也不是很理想。
笔者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0例低血压患者进行自拟中医药方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低血压患者的动脉压全部低于正常值,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为男性,有4例为女性,年龄分布在30-41岁,平均年龄为35.4岁,病程在1-10年;观察组患者中有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年龄分布在32-40岁,平均年龄36.7岁,病程在1-12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