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动物绘画作品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2.58 KB
- 文档页数:2
小班美术贪吃的小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贪吃的小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蛇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形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的形象。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学会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蛇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蛇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蛇的特点,如身体细长、颜色鲜艳等。
2. 讲解小蛇的特点(5分钟)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如小蛇喜欢吃什么食物,如何爬行等。
3. 课堂示范(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的形象,讲解绘画技巧。
4. 幼儿绘画实践(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绘画贪吃的小蛇,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小蛇的轮廓,让幼儿在轮廓内填充颜色,巩固绘画技巧。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贪吃的小蛇2. 板书内容:小蛇的外形特征小蛇的生活习性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运用今天所学的绘画技巧,为家长画一幅“贪吃的小蛇”作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的绘画表现为评价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示范、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小蛇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绘画表现,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特点,尝试用绘画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小白牙》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认知和情感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技能教学资源1.教具:色彩纸、水彩笔、粘贴胶、剪刀、铅笔、橡皮、电脑或其他工具2.教材:《小白牙》图书教学过程第一步:情境营造(15分钟)老师在幼儿园的自然区域找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与幼儿们讲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体态等内容,引导幼儿们认知小动物。
然后老师出示《小白牙》这本童话故事,并向幼儿们介绍故事主人公——小白牙,引导幼儿们热爱小动物。
第二步:创意启迪(20分钟)老师向幼儿们展示小白牙的图片,让幼儿们思考:小白牙是什么样的动物?它的特点是什么?生活习性是怎样的?然后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简单的想象游戏:如果你遇到了小白牙,你会和它做些什么?幼儿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发言。
第三步:美术创作(40分钟)1.设计构思:老师可以给幼儿们提供一些小白牙的图片资料,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小白牙的形象,然后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下这个形象的轮廓线。
2.颜色填充: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不同颜色的色彩纸,剪出与轮廓线相同大小的部分,并粘贴在白纸上。
随后,幼儿们可以沿着轮廓线用水彩笔填充颜色,使小白牙形象更加鲜活,有生动感。
3.个性化装扮:幼儿们可以利用色彩纸和剪刀,剪出不同形状大小的物品,如衣服、帽子、鞋子等,然后粘贴在小白牙的身上,使小白牙更具个性化。
第四步:展示交流(20分钟)幼儿们在完成作品后,可以在教室集体展示并交流,老师可以提问幼儿们所绘制的小白牙有什么特点、小白牙的形象设计是否与故事中的符合等。
教学心得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在热爱小动物的同时,还培养了其艺术素养和想象力,同时激发了幼儿们对创作和分享的兴趣,整体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幼儿园小班教案《动物花花衣》含反思一、教案目标1.1 知识目标•认识不同动物及其特征•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掌握绘画基本技巧1.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对动物世界的兴趣•锻炼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二、教学内容2.1 教材•绘本《动物花花衣》2.2 教学重点•认识和描述动物的特征•学习绘画基本技巧2.3 教学难点•理解和描绘动物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准备绘本《动物花花衣》及相关绘画工具•绘制几种动物模板供幼儿参考3.2 活动安排1.导入:通过画图比赛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讲解:介绍《动物花花衣》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动物之间的关系。
3.绘画:让幼儿根据绘本内容或自由发挥,绘制属于自己的动物花花衣。
4.展示:分享孩子们的作品,鼓励不同想法和创意。
3.3 课堂引导•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和行为,帮助他们展现在绘画中。
•鼓励幼儿交流,分享对动物的理解和感受。
•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提供积极反馈。
四、课后活动4.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继续绘画动物花花衣,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作品。
4.2 教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效果。
•收集幼儿对这堂课的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未来教学计划。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不仅学会了绘画的技巧,还培养了对动物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展示和分享作品,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也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长颈鹿》本篇教案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学生,旨在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让他们了解和了解动物,主题为《美丽的长颈鹿》。
教学目标1.了解长颈鹿的形态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2.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长颈鹿形象;3.培养幼儿们的颜色感受能力和涂色技巧;4.提高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让他们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感受快乐。
教学准备1.准备长颈鹿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长颈鹿的形态和习性;2.准备白纸和彩笔,让幼儿进行绘画实验;3.准备一些教具,手工艺品,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
教学过程第一步:长颈鹿的了解1.展示长颈鹿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它的形态特征;2.讲解长颈鹿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它的体型、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3.让幼儿们模仿长颈鹿的样子,走起两腿,然后上半身向前伸展,看看谁是最好的模仿者。
第二步:创造自己的长颈鹿形象1.让幼儿们自由发挥,用白纸和笔,展示他们对长颈鹿的理解和想象;2.鼓励幼儿们试着画出自己想要的长颈鹿形象,可以通过添加花纹、变换颜色等基本技巧来实现。
第三步:涂色和装点1.培养幼儿的颜色感受能力,让他们掌握如何用彩笔涂出明亮的颜色;2.鼓励幼儿装点他们的长颈鹿,例如添加一些鲜艳的花朵等;3.让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步:分享和评价1.让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分享;2.让孩子们用一些基本词汇评价各自的作品,例如饱满、色彩丰富、朝气蓬勃等;3.鼓励幼儿们分享他们的灵感和讲述自己画画的故事。
教学效果此次美术教案能够带给幼儿们很好的思维引导、逻辑思考,调动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这个课堂能够构建一个宽松、自由、和谐、民主和快乐的氛围,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并体验到艺术带来的乐趣和快乐。
结语美术教学的宗旨是让幼儿们体验到美术的乐趣。
通过这次美术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如何表现长颈鹿的形态特征和魅力,同时也期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美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世界!。
活动背景:今天的纸版画活动是《熊猫》,熊猫虽然小朋友们都没有亲眼看过,但在电视里或者书上看过,所以比较熟悉,绘画的熊猫小朋友都刚画过,这次要来进行纸版画的熊猫,小朋友们都特别感兴趣。
活动目标:1、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过程:一、动物猜谜,导入活动主题教师:脑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
(熊猫) 二、引导幼儿观察熊猫图片,进一步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
提问:1、它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2、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3、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4、它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教师总结:熊猫的头是圆圆的,耳朵像半个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像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像椭圆形,它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赵凌越说:我在书上看见的熊猫身体都是圆圆的,胖乎乎的很可爱的;!.快思.教案网出处!周琦说:我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的;华夏飞说:熊猫我在电视里也看见过的,它不咬人的——)幼儿由于平时在图书、电视里经常能够接触到熊猫,所以对熊猫比较熟悉,对熊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也比较了解,能够把熊猫的样子比较清晰描述出来。
三、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完整示范操作过程1、用一张完整的硬纸板用剪刀依次剪出熊猫的头、耳朵、身体、四肢。
2、把熊猫的各部分进行组合,用胶水贴在纸上。
3、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给熊猫涂色,进行拓印到底版上。
四、幼儿操作1、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帮助个别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剪出熊猫的不同形态。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均匀涂色,保持画面和衣物的整洁。
(沈奕棋拿着纸板说:“老师熊猫的圆圆的头怎么剪呀?”徐振宇说:老师我也不会剪,我剪不圆。
)虽然小朋友们在小班时经常进行剪纸类的手工游戏,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但是我发现我班小朋友的剪纸能力还很弱,连一些简单的圆形都剪起来很吃力,有些新小朋友连剪刀也不会拿)五、结束活动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说说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2、鼓励幼儿要爱护大熊猫。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教案《黑白皮毛的动物》含反思适用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黑白皮毛的动物,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认识黑白皮毛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黑白皮毛的动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黑白皮毛动物的特点。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黑白皮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2. 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黑白皮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观察并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
2.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的皮毛颜色,并讨论为什么它们的皮毛是黑白色的。
Step 2: 观察和表达(10分钟)1.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皮毛,注意它们的纹理、图案等特征。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动物皮毛的观察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Step 3: 手工制作(10分钟)1. 发给学生手工制作材料,教他们如何制作黑白皮毛动物的手工作品。
2.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出独特的黑白皮毛动物。
Step 4: 绘画活动(10分钟)1. 发给学生画纸、画笔和颜料,让他们尝试用颜料画出黑白皮毛动物的图案。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些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Step 5: 展示和分享(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手工和绘画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反思在本教案中,我通过展示黑白皮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这些动物的特点。
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斑点狗,了解斑点狗的特点和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画出斑点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画斑点狗的基本技巧,学会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斑点狗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独特的斑点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斑点狗的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环境:宽敞的绘画空间,充足的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斑点狗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斑点狗的外形特点,如身上的斑点、颜色、表情等。
2. 讲解:简要介绍斑点狗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斑点狗的兴趣。
3. 示范:教师示范画斑点狗的步骤,讲解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斑点狗的特点。
4. 练习:幼儿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自己动手画斑点狗。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 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3. 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情绪和兴趣,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绘画作品,共同分享幼儿的绘画成果。
2. 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动物园观察斑点狗,加深他们对斑点狗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2. 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八、教学延伸:1. 开展关于斑点狗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斑点狗的手工制品、讲述斑点狗的故事等。
2. 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画其他动物,如小猫、小兔子等。
2.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如透视、阴影等。
十、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不仅认识了斑点狗,还学会了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斑点狗的特点。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小狮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狮子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作品具有个性。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狮子图片、手工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美术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狮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狮子的外形特征,如头、身体、四肢、尾巴等。
2. 讲解:简单讲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让幼儿了解狮子。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制作小狮子,步骤包括剪裁、拼接、上色等。
4. 幼儿制作:幼儿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自己动手制作小狮子。
5. 创意发挥: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狮子的表情、装饰等。
6. 作品展示:将幼儿制作的小狮子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狮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基本的了解,达到了认知目标。
2. 大部分幼儿能够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完成小狮子的制作,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3. 部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作品具有个性。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针对教学难点,可以在future activities 中增加更多关于创意发挥的环节,如让幼儿为自己制作的小狮子设计故事背景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的制作作品,从作品中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需求。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狮子的纪录片或动画片,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育《有趣的鳄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鳄鱼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手工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鳄鱼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难点: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手工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鳄鱼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鳄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鳄鱼的外形特征,如身躯、四肢、尾巴等。
2. 讲解:教师讲解鳄鱼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鳄鱼。
3. 示范:教师在画纸上示范绘画鳄鱼的方法和步骤,讲解绘画技巧。
4. 幼儿绘画:幼儿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步骤,自主选择颜色,绘画出自己喜欢的鳄鱼。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绘画鳄鱼,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作品评价:以鼓励为主,关注幼儿作品的创意、色彩搭配、线条表现等方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八、教学内容拓展:1. 鳄鱼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结合绘画活动,向幼儿介绍鳄鱼的生活习性,如饮食、栖息地、繁殖等。
幼儿美术课件幼儿美术课件1活动目标:1、欣赏并讲述大公鸡的外形、色彩和各种不同的姿态,感受神态各异的造型变化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2、大胆表现大公鸡的生动造型,在教师的提示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转版、制版和拓印的方法进行创作。
3、能与同伴合作共用操作材料,保持共用材料的干净和整齐。
活动准备:1、课件:各种大公鸡的图片或欣赏资料。
2、白板纸两张,复写纸,笔,油墨,胶滚,宣纸等。
活动过程:◎第一步:创作并转版1、回忆并讲述自己看过的大公鸡的造型、色彩。
教师:你见过的大公鸡是什么样的?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2、欣赏各种动态的大公鸡形象,发现变化规律。
(l)教师:你喜欢哪一只大公鸡?它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做了什么样的动作? (用动作模仿)(2)教师:观察一下大公鸡动态的变化主要与哪一部分有关。
(3)演示身体和头部的位置变化,了解动态的表现方法。
3、幼儿创作并进行转版。
4、作品评价。
互相交流、评价,积累有益的经验。
◎第二步:制版1、观察自己设计的丽稿,讨论制作方法。
(l)教师:你觉得应该怎么设计公鸡?鸡冠、眼睛、肉垂……怎么做? (剪灰版、贴白版)(2)教师:怎么做才能不遗漏? (从上到下有序剪,剪一块贴一块)尾巳怎么剪?怎么贴?(间隔法或三层拼贴)翅膀怎么剪?怎么贴?2、幼儿进行制作活动。
(l)提醒幼儿有序地制作。
(2)连续纹样用间隔的方法拼贴,第三层作为背景存在,将主体做好后贴在背景上。
3、集体欣赏、交流、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制作的独特之处以及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拓印1、欣赏、评价幼儿的上次作品,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教师:你是怎么印的?你能做给大家看看吗?怎样保持画面的干净?2、指导幼儿进行小组拓印活动。
活动建议:☆活动延伸学习一些有关公鸡的歌曲和舞蹈,领会公鸡傲然挺立的神气。
☆家园共育扮演“鸡宝宝的一家”进行表演活动。
【评析】创作中要注意公鸡的主要特点、基本结构和比例,更重要的是公鸡的“精气神”。
幼儿园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小熊的一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小熊的一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小熊一家的快乐生活,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颜色进行绘画表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线条、颜色进行绘画表现,注意画面的和谐与美观。
教学重点:观察小熊的外形特征,了解小熊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熊玩偶、图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课件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熊玩偶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外形特征,了解小熊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结合课件,讲解小熊一家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家庭成员的外形特征,让幼儿了解小熊一家的快乐生活。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用线条、颜色描绘小熊的一家,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4. 练习: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绘制自己心中的小熊一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评价: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重点表扬有创意、色彩和谐的作品,同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熊的一家》2. 板书内容:(1)小熊的外形特征:圆滚滚的身材、黑白相间的毛色、短小的四肢等。
(2)小熊的生活习性:喜欢吃蜂蜜、住在森林里、喜欢和家人一起玩耍等。
(3)绘画技巧:线条流畅、颜色搭配和谐、注意画面布局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为小熊的一家设计一幅快乐的生活场景。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示范、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小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绵羊》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绵羊》。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绵羊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绵羊的可爱之处,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绵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知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绘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绵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绵羊的可爱和温馨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绵羊玩偶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绵羊玩偶,让幼儿说出绵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讲解教材内容:通过PPT展示绵羊的相关图片,详细讲解绵羊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示范绘画: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绘制绵羊,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4. 绘画实践:让幼儿动手绘画绵羊,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绵羊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有关绵羊的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表现绵羊的可爱和温馨氛围,色彩搭配合理,画面饱满。
3. 答案:无固定答案,注重幼儿个人创意和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绵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绘画技能得到提高。
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色彩搭配和画面布局尚有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真实绵羊,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幼儿园小班主题公开课精品教案《小花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可爱的小动物》中的第三章《我会画小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花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花猫的特点,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小花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知小花猫的特点,如毛色、眼睛、尾巴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小花猫的绘画作品。
3. 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猫的特点,用线条和颜色进行表现。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创造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花猫图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范例作品。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讲述小花猫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展示小花猫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花猫的特点。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小花猫的特点,如毛色、眼睛、嘴巴、耳朵、尾巴等。
(2)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小花猫,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步骤。
3. 幼儿实践(10分钟)(1)分发画纸、画笔、颜料等材料。
(2)幼儿按照示范步骤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4. 评价与展示(5分钟)(1)让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
(2)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2)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小花猫,还可以画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花猫》2. 板书内容:(1)小花猫的特点:毛色、眼睛、嘴巴、耳朵、尾巴。
(2)绘画步骤:画轮廓、填色、修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为小花猫画一个美丽的家园。
2. 答案:家园中可以画上小花猫喜欢的食物、玩具等,也可以画上小花猫的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充分了解小花猫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进行绘画。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小兔子的胡萝卜》教案
教案名称:《小兔子的胡萝卜》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胡萝卜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的认知能力。
2. 通过绘画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真实的胡萝卜,让幼儿可以触摸并观察。
2. 准备好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教师拿出真实的胡萝卜,引导幼儿观察胡萝卜的颜色、形状,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操作环节:教师演示如何画出胡萝卜,然后让幼儿尝试自己画。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模板。
3. 展示环节: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
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找找看还有哪些蔬菜是红色的,或者让他们尝试画出其他动物喜欢的食物,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五、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作品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分享,来评价他们对活动的理解程度和创作能力。
六、注意事项:
在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避免他们在使用画笔和颜料时误伤自己。
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作品,无论他们画得如何,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上就是《小兔子的胡萝卜》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欣赏黑白皮毛的动物图片,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2.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欣赏黑白皮毛的动物图片,如黑猫、白兔、熊猫等。
2. 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如勾线、填充等。
3. 制作属于自己的黑白皮毛动物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黑白皮毛动物的图片、绘画纸、画笔、颜料等材料。
2. 准备一些关于黑白皮毛动物的故事或视频,以供幼儿观看和欣赏。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幼儿观看黑白皮毛动物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和描述这些动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讲解和示范简单的绘画技巧,如勾线、填充等,并让幼儿进行实践。
3. 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用颜料和画笔制作属于自己的黑白皮毛动物作品。
4. 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黑白皮毛动物的图片非常感兴趣,他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这些动物的特点。
在手工制作环节,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个性的作品。
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对颜料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些幼儿的作品颜色搭配不够和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进步和快乐。
我也会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欣赏黑白皮毛动物图片时的反应,看他们是否能积极参与并描述出动物的特点。
2. 在手工制作环节,观察幼儿是否能熟练掌握绘画技巧,并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3. 收集幼儿的作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看他们的颜色搭配、构图等方面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美术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黑白皮毛动物的作品。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欣赏黑白皮毛的动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黑白皮毛特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让幼儿尝试用黑白色彩创作动物画作。
二、教学内容:1. 欣赏黑白皮毛的动物图片,如黑猫、白兔、熊猫等。
2. 观察动物的黑白皮毛特点,讨论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的皮毛。
3. 幼儿动手创作,用黑白色彩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黑白皮毛动物的图片资料。
2. 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欣赏黑白皮毛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黑白皮毛特点,讨论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的皮毛。
3. 教师出示空白画纸,引导幼儿动手用黑白色彩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4.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
5. 作品展示,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黑白皮毛动物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创作。
2. 在观察动物皮毛特点时,幼儿能够发现黑白的对比美感。
3. 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黑白色彩的运用较为局限,需要进一步引导。
4. 下次活动可以尝试引入其他动物,让幼儿更加丰富地体验黑白皮毛的美。
5.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欣赏动物图片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黑白皮毛动物的兴趣。
2. 评价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评价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黑白皮毛动物。
3. 开展动物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特点。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安全使用绘画材料。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3.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美术优秀精品教案《小熊一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可爱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熊一家》。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运用简单线条和色彩,描绘出小熊一家温馨画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小熊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孩子们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描绘出小熊一家温馨场景。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基本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熊玩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课件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熊玩偶,向孩子们介绍小熊一家故事,引导他们观察小熊外貌特征,解小熊生活习性。
2. 知识讲解与示范(5分钟)讲解小熊外貌特征,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小熊一家温馨画面。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课件,展示一幅已完成小熊一家画作,引导孩子们分析画面中线条和色彩运用,理解绘画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根据示范和讲解,动手绘制自己心目中小熊一家。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问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孩子们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看法,提高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熊外貌特征:圆脸、大眼睛、黑鼻子、棕色毛发等。
2. 绘画步骤:起稿、勾线、上色、修饰。
3. 线条和色彩运用: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运用今天学到绘画技巧,为自己家中宠物或喜爱玩具画一幅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小熊一家绘画表现出较高兴趣,但在线条和色彩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绘画技巧讲解和示范,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
幼儿园小班动物绘画作品有哪些
小动物
动物世界多姿多彩。
每一只小动物都灵巧、可爱。
童真童趣的孩子们都有自己及其喜欢的小动物,喜欢它们的眼神,喜欢他们俏皮
可爱的滑稽表演。
我,当然也不例外啦!
我喜欢的小动物它姓“黄”,哦,不要误会,不是“黄飞鸿”,而是小鸟“黄鹂”。
它从头到脚一身黄,从远处看特显眼!一双小眼
睛炯炯有神的东望西望,好像在说:我还要熟悉熟悉环境呢!毛绒绒
的羽毛下面,缩着两个小红爪子。
它呀,连睡觉都跟别的鸟两样儿。
嘿!真可爱!
黄色的羽毛最令人惊奇。
一般的鸟羽毛的颜色都是咖啡色的,显的很普通。
可黄鹂的羽毛的颜色却是金黄色的,真奇怪!我想,它可
能是去染过毛赶流行吧!
一双黑色的小眼睛嵌在那小小的头里,一眨一眨的。
好像在说:“你们不要再伤害鸟类了!”说的那么凄惨与肯定!
黄鹂鸟儿连睡觉都不跟别的鸟儿一样。
每当夜幕到来时,黄鹂就飞到杆子上,把它那金黄色的毛绒绒的身子卷成一个大圆球。
这个
时候,你就会看到一个“小毛球”立在杆子上,我不说,你还真不知道那是小鸟黄鹂在睡觉呢!啊,贼可爱了!
黄鹂鸟的歌声也是远近驰名的。
每天早晨,人家从不睡懒觉,早早的起床,还“叽叽喳喳”的把我也叫了起来。
“叽叽喳喳”好像是在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呢!每当我放广播的时候,小鸟也争着说、唱,把整个家都搞得鸡飞狗跳的。
我喜欢的小动物—黄鹂鸟儿有特点吧!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动物都有它的特点和可爱之处。
要保护动物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