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与妇女的社会地位
- 格式:ppt
- 大小:290.50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若干思考发布时间:2021-09-07T16:00:06.6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作者:柳飞[导读] 男女平等主要指的是男女的尊严和价值平等、男女权利和责任的平等柳飞中共莱西市委党校摘要:男女平等主要指的是男女的尊严和价值平等、男女权利和责任的平等。
男女平等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全面贯彻与落实该政策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人都有享受权利的机会,想要在新时代筑牢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制度根基,通过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性别平等评估机制,补强妇女发展短板,有效地促进男女平等事业的新进程。
本文阐述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意义,并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制度根基的思路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精神支撑思路展开探究。
关键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前言男女平等是依据我国的国情而提出的,强调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
在1995年的联合国第四次世妇会上,江泽民首次提出男女平等,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和党对妇女地位的重视。
男女平等这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了妇女这一较大人力资源的创造热情,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基本概述2、把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对我国成立以来坚持的男女平等原则进行升华,也是政府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的决定。
男女平等这一项基本国策经历了由国家领导人提出,到国务院相关文件规定,并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确认,最终写入全国的党代会报告中,这些都反映出党和国家对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的高度重视。
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是公平正义,而在新时代,人们对于公平公正具有更高的渴望,所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义重大。
从政治层面看,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是党顺应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根据我国的现实需要而做出的决策;从理论层面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党对妇女发展的重要认识;从法律层面看,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也是法治基本要求;从权利层面看,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不管是在政治、经济等公共领域,还是在家庭等私领域,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从文化层面看,男女平等主要目的是建设和谐的性别关系;从道德层面看,男女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涵1. 介绍男女平等是一项基本国策,旨在实现男女在法律、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男女平等的内涵包括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女性权益、推动男女平等发展等方面。
2. 消除性别歧视消除性别歧视是男女平等的首要任务。
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对个人进行不公平对待的现象。
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要求在法律、政策和社会规范中消除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
这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完善,包括劳动就业、教育机会、政治参与等。
2.1 劳动就业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求消除在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
这意味着相同工作相同劳动应该得到相同的报酬和待遇。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性别歧视的行为。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公平的招聘机制和晋升制度,为女性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2.2 教育机会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求消除在教育领域的性别歧视。
这意味着男女学生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男女学生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同时,要倡导性别平等意识,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鼓励男女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2.3 政治参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求消除在政治领域的性别歧视。
这意味着男女应该在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政府应鼓励女性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提供平等的竞选机会和选举权利。
此外,要加强对女性政治参与的支持和培训,提高女性在政治领域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3. 促进性别平等除了消除性别歧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还要促进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指男女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为实现性别平等,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3.1 经济领域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求在经济领域促进性别平等。
这意味着男女应该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政府应加大对女性创业和就业的支持,鼓励女性参与各个行业和领域。
同时,要加强对女性经济权益的保护,确保女性在经济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利益。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再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平等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男女平等 (feminist)旧时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夫妻间男为女主,可随意打骂休弃。
建国以后,随着文化教育和集体生产的发展,女子同男子一样参加学习和劳动,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男女平互助互爱之风大大发扬。
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是朴素而平等的。
私有制和阶级剥削是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
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公然实行男尊女卑、夫权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比古代有显著的改善,男女平等也被奉为一项法律原则。
但是,这种男女平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原则和实践、法律规定和现实生活之间也有很大距离。
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消灭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歧视、束缚妇女的反动法律。
在宪法和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婚姻家庭和继承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中,都鲜明地体现了彻底的男女平等的精神。
男女平等是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男女双方在结婚和离婚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夫妻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权利义务也是平等的。
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男女两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重男轻女,歧视妇女的旧传统、旧思想还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坚持男女平等,要特别注意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从法律上的平等过渡到实际生活中的完全平等,是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长期任务。
为什么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男女平等是我国妇女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男女平等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努
力推动男女平等的发展。
首先,国家加强了对男女平等的立法和政策保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平等权利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依据法律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其次,国家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男女平等的认识,加强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教育,提高社会对男女平等的认知,增强男女平等的道德观念。
此外,国家采取措施,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保障女性权利,努力实现男女平等的经济发展。
社会各界也在为推动男女平等发展而努力。
企业可以利用职业培训帮助女性获得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实现男女平等就业。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关于男女平等的宣传活动,提高
学生对男女平等的认知。
此外,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女性权利问题,反对性别歧视,为实现男女平等而努力。
男女平等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是构建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男女平等,推动男女平等的发展,为实现社会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2023版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禁止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第三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保障妇女权益工作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四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国务院制定和组织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和促进妇女在各领域的全面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妇女权益保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第六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七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八条有关机关制定或者修改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权益,必要时开展男女平等评估。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女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走进城镇,从事第一产业之外的劳动,留下妇女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本文中,我们将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等外出谋生的农民工群体的妻子称为留守妇女群体。
在一项对留守妇女专门研究中用统计方法估计出的该群体人数,竟有5000万人之巨!这些农村留守妇女不仅要照顾老人、抚育子女,像以前那样承担全部家务和庭院劳动,而且还承担了原来由男性分担的农业生产活动,她们的劳动负担呈加重的趋势;由于家中无男性劳动力,留守妇女也常常面临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威胁;并且,由于长期两地分居,留守妇女也容易产生性苦闷。
留守妇女权益缺乏保障,现状不容乐观。
一、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尽管留守妇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无以负担之重,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却没有相应地提高,人们越来越发现留守妇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和利益,相反,却被推进了“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城市对于农村人的绝对吸引力,使得进入城市一方的地位必然优于留守一方,于是城市对于农村的优势转化为“涉外”一方对“留守”一方的优势,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本文从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婚姻家庭地位三个方面考察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地位,同时分析在这三个方面体现出的性别不平等现状。
作者认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在农村留守妇女现象中没有得到真正地贯彻。
第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经济地位妇女经济地位是指妇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是妇女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拥有的权利和地位。
它是由一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决定的。
妇女经济地位是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评价妇女社会地位的基础和保障。
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参加社会生产劳动,获得独立的经济收入,是妇女享有和行使各种权利的基础。
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再论中国社会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继阶级平等、民族平等、种族平等之后的又一个政治性话题。
社会和谐当然地包括两性平等及其和谐发展。
因此,性别平等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在加速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中国依然存在着种种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认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性别不平等的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男女平等在一些方面也有所体现。
但与计划改革开放等其他国策相比,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社会上仍存在大量的男女不平等、不能公正对待女性的现象,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1.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
一是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众多妇女从事不稳定、缺保障、不安全的灵活多样的工作;二是由于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平等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贬低女性人力资源价值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2.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
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数据表明,虽然,目前中国适龄女童入学率已达98.8%,但女童失、辍学率仍高于男性,约占失、辍学率的70%。
特别是在农村,大量农村女孩为家人的生计、为哥哥或弟弟的学业,被迫去打工[1] 。
此外,据劳动部的统计显示,在接受各种专业技能的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远远低于男性。
3.政治领域的性别歧视。
中国女性参政比例、升迁比例、从事高级领导职务的比例都远远低于男性。
人大女代表比例长期徘徊,女党员、女干部的比例,特别是在政府高层,部长级领导中的女性比例相对较低,女性决策者比较多地处在副职岗位等等,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村委会直选之后,女村委的比例持续下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挑战之一。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妇女占全国人口的半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发展中维护妇女权益,在维权中促进妇女发展,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内在动力和重要途径。
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男女平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妇女享有社会保障的程度普遍提高,贫困妇女状况进一步改善;妇女参政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妇女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男女受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妇女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妇女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
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制约与影响,妇女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就业性别歧视仍未消除,妇女在资源占有和收入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仍然较低;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妇女的健康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妇女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阶层妇女利益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城乡区域妇女发展不平衡仍未全面解决。
未来十年,经济全球化将深入发展,国际竞争会日趋激烈。
国际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进程中,更加关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2.平等发展原则。
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文明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缩小男女社会地位差距,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4.妇女参与原则。
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本文的概述部分时,我们可以简洁明了地介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宣传的必要性。
男女平等是一项基本国策,旨在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在各个领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行业和领域对于女性来说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壁垒,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仍然限制着人们的发展。
因此,需要通过宣传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认识,加强对男女平等的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的发展。
本文旨在介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背景、社会现状、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宣传措施。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男女平等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体而言,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展示在社会各个层面推动男女平等的积极变化以及取得的成果。
同时,也将提出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的宣传,我们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们对男女平等的关注和参与,共同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1. 历史背景:首先介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背景,探讨男女平等观念在社会发展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引入男女平等作为一个基本国策的起源和意义,为后续的正文做铺垫。
2. 社会现状:详细分析当前社会男女平等的现状,通过数据和案例展示性别差距存在的领域、程度和影响。
重点讨论女性在经济、教育、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不平等待遇,凸显男女平等的重要性。
3. 政策法规:介绍国家在推动男女平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法规,重点分析男女平等相关的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
对比国内外相关法律的差异和差距,展示国家积极推动男女平等的举措和政府的责任。
4. 宣传措施:重点探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媒体宣传、教育宣传、社会组织宣传等方面。
我国当代社会分层研究的性别视角作者:白鹭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08期摘要:我国对于社会分层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将性别视角纳入到社会分层的研究中还是凤毛麟角。
考量分层中的性别差异,对于描述当前妇女群体的生存现状,探究女性地位不断边缘化的成因,进一步提高我国女性群体社会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性别妇女分层社会地位一、我国当代社会分层的现状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时期决定人们社会经济状态的政治性、制度性或行政性标准(如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档案身份等)逐渐为一些新的因素所取代,职业分化、收入差距扩大和资产私有形式的出现促使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晰。
尽管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还在持续,并未完全定型,但其基本的分化形态和规则正在形成。
陆学艺课题组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在当代中国社会,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是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其占有量决定着人们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着他人对某一个人的社会性评价,同时也决定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性评价。
由此,本文根据陆学艺等提出的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拥有状况为指标,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划分出三大类十大社会阶层:上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领导干部,拥有政治资本);2、经理人员阶层(大中型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拥有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自办);3、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本);中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本);5、办事人员阶层(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的办事人员,拥有少量政治资本或文化资本);6、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本);底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基本不拥有资本);8、产业工人阶层(基本不拥有资本);9、农业劳动者阶层(基本不拥有资本);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除在校学生外的无固定职业劳动年龄人群,基本不拥有资本)(陆学艺)。
关于农村妇女的社会作用和地位问题的思考工程学院艺术工业设计081 200817040606 楼湘鸿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东阳市某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工作、业余生活以及娱乐活动等社会现象的调查,思考分析社会农村妇女在所在地方的地位、对于本村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并从农村发展角度出发,对如何完善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留守妇女社会作用地位农村建设正文:农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待规划和建设的开发区。
农村老龄化问题、农民工大批涌入城市问题、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始终都是社会热门话题,更是新农村建设实现质的飞越所必需跨越的门坎。
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城,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调,农村老人和妇女几乎成为维持农村生机的主力军。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农村妇女的力量来建设农村呢?近年来,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进一步贯彻,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农村妇女素质在不断提高。
但是,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中,农村妇女普遍缺乏自主意识,传统保守的思想仍然影响着她们的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科学文化素质、文明习惯、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相对偏远、经济落后的村,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
绝大多数妇女缺乏知识培训,缺乏好的引导带动和扶持,致富没有门路。
有的妇女思想保守、僵化,有的对生活缺乏信心。
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可以分成这么几类:最常见的情况是,夫妻二人,丈夫出门打工,因此作为贤内助的妻子不得不留在家里赡养年迈的老人和照顾幼小的小孩同时从事农业活动或者手工业活动。
这些妇女在留守妇女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另一种情况是,家庭以务农为收入来源,夫妻二人都呆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来维持生计。
还有一种就是老年妇女的情况,老年妇女绝大部分完全丧失或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基本上是在农村度过晚年生活。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今天讲这个课有个愿望:让女人更幸福,让家庭更和谐,让社会更美好。
一、什么是女人?要想真正把女人搞清楚,是不容易的。
为什么不容易搞清楚?女人自己不容易,男人更不容易。
主要可能存在三个原因:一是社会偏见。
由于长期男权社会形成的。
二是个人经验。
比如母亲和自己恋爱的经验。
尼采认为:每个男人都从母亲获得女人图像,由此决定敬慕、蔑视或无所谓。
对异性评价,接触前最易受幻想支配,接触后最易受遭遇支配。
三是性别视角。
男性视角决定了看女性不一定会客观。
女人是男人永恒的话题,男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话题往往落到女人身上。
但女人究竟是是什么?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是女人本身是什么?二是男人眼中的女人是什么?今天如果由我来说女人是什么,实际上是第二个问题,即男人眼中的女人是什么?男人眼中的女人究竟是什么,每人男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算同一个男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感受也可能存在差别。
而且女人从个体来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对女人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敬慕,二是蔑视,三是无所谓。
对女人抱敬慕态度的:中国以老子为代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司马光曰:“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
”严复曰:“以其虚,故曰谷;以其因应无穷,故称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
三者皆道之德也。
”是知“谷”“神”二字连读者误。
)歌德说:伟大的女性,领导我们向前进。
席勒所说,女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天性纯正。
一个女人愈是赋有活泼的直觉,未受污染的感性,就愈具女性智慧的魅力。
焦易:若无女人,我们的降世将不堪设想、中年将失去欢乐、暮年将没有慰藉。
拜伦《萨那培拉斯》:人类的生命,/在女人胸腔里孕育,/从她的柔唇上你吚呀学语,/她拭去你最初的泪滴,/当生命摆脱羁绊,/当弥留尘世之际,/往往也是在女人面前,你倾吐出临终的叹息。
妇女的命运,是同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技进步让生产和战斗不再靠力气,或者说不再仅仅只靠力气,这样使得女人地位有了改善只是生理上的差别,但是智力和情商都是一样的。
男女平等要靠女生的努力男女平等,只是体现的领域不一样。
穆桂英、武则天、慈禧、乌兰诺娃、撒切尔夫人、江青、吴仪、希拉里、张海迪女性关注家庭的传统美德使得她们在同男性竞争是更多的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孩子。
被着家庭包袱的女性与轻装上阵的男性赛跑,最终导致竞争条件的不平等女人享受的社会福利很多,有很多照顾来弥补了不平等的事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omen are looked down upon.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m to get some work than men. In order to get a job, they sometimes have to tell a lie. That's unfair. In fact, women can work no worse than men. There's nothing that women can't do.Perhaps, they are better at their work than men. For example, in making telephones and computers, many companies would rather employ women, for men can't pick up the small pieces with their fingers. Like , they can also become excellent engineers, doctors and teachers. So I am sure the day will come soon when women can really get equal rights.九个方面展现中国“男女平等”(组图) 2005-08-29 39健康网妇女权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改善368名女市长、州长、专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说,我国女干部人数近年来逐年上升,截至2004年底,全国女正、副市长(专员、州长)已达3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