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2讲 分子、原子、离子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10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一、爱护水资源1. 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2.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①生活上:a.使用节水器具;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②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
③工业上:循环使用。
(1)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一、水的净化1. 水的净化方法天然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加活性炭→消毒杀菌→自来水【特别提醒】①自然界的水为混合物;②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蒸馏→吸附→过滤→沉淀;③上述净水过程中,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属于物理变化。
3.硬水和软水1. 实验原理:通过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判断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2. 反应原理:[水很难解离,导电能力弱,常加入强电解质(如烧碱或硫酸)增加其导电能力]3. 实验装置:4. 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和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较快。
(2)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和电源负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大约是和电源正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5. 气体的检验:(1)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负极: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6. 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7. 实验拓展(1)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此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3)通过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我们可计算出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
四、化合价1.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位置标出化合价,用“+n”或“-n”表示。
当n为1时,不能省略如+1Na,-1Cl。
2. 化合价规律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鲁教版九上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微粒观点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3、微粒之间有空隙【知识解读】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它们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看不见。
灰尘满天,就不能说微粒在不断运动,原因是灰尘肉眼看得见,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微粒。
2、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如热胀冷缩;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空气加压压缩,体积减小。
3、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是,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知识解读】1、从微观角度把握概念:纯净物里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①自然界中的物质、食品饮料、溶液、合金都是混合物;纯净物一般都是按化学名称命名,即根据名称可知道其组成。
②纯净的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③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只有说“水”“纯净水”“蒸馏水”时才是纯净物。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水的净化方法有: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悬浮在水中颗粒较小的杂质)、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消毒杀菌。
【知识解读】1、沉降包括静置沉降和吸附沉降。
净水过程中先静置自然沉降后,再加明矾进行化学沉降。
2、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的杂质而沉降;活性炭:吸附水中细小的杂质。
氯气、漂白粉:消毒杀菌3、吸附、沉降、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使浑浊的水变清澈,但是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杂质;要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要用蒸馏法。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总结二、专题综合讲解1.分子和原子分子 原子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构成 由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根本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相同处 ①都很小;②都在不断运动;③微粒之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联系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地球上淡水资源并不充足,一些国家和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因此要节约用水,同时对水净化,水的净化方法一般有吸附、过滤、杀菌、蒸馏等方法,不同的净化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不同,综合运用几种净水方法,净化效果会更好。
3.溶液的配制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⑴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量”指质量,如果已知或所求的是其他量,如体积等,必须换算成质量。
⑵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计算时注意: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②质量、密度、体积之间的换算⑶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计算,注意抓住在稀释和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在变化前后的关系。
⑷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水 水分子的运动 水的组成 水的构成→水分子 构成→原子 基本性质:质量、体积小;不停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定义 结构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 质子 中子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是物理变化 原子核 核外电子 水的人工净化→沉淀、吸附、过滤、蒸馏、除菌 电解水 氢气燃烧 电解水实验:产生气体检验方法 结论:证明水的组成、化学变化的实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溶液 (常伴随能量变化) 组成:溶质和溶剂 性质:均一、稳定 溶液组成的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知识体系架构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本节知识体系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分子的获得(失去)能量,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减小),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2.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
3.水分子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
【易错易混点拨】1.分子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体积、质量),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距离和排列方式。
2.物质的三态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属于物理变化。
【基础训练】1.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这是因为()A.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了体内B.酒精吸收了体内的水分C.酒精与皮肤发生化学变化D.酒精吸收热量不断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知识点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由原子构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变化,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质。
【易错易混点拨】1.通过一滴水就有约1021个水分子,体会水分子的小。
2.通过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毫升,体会分子间有间隔。
3.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基础训练】2.“贵州茅台酒,开坛十里香”这句诗说明了()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间有一定间隔C.分子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是最小粒子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4.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单质气体受压后体积缩小的原因是( )A.分子个数减少B.分子体积减小C.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D.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知识点三水的天然循环1.水的循环过程。
2.水循环的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水、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