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就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原则ppt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08.50 KB
- 文档页数:5
2023急诊分诊演示课件•急诊分诊流程介绍•常见急诊症状与分类•急诊仪器设备与药品目录•急诊护理流程与规范•特殊人群的急诊处理•急诊分诊的改进与建议01急诊分诊流程介绍分诊台应设立在急诊大厅入口附近,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咨询和接受分诊服务设立分诊台应设立在显眼易见的地方,以便患者及其家属在进入急诊大厅后能够快速找到位置分诊台的设立与位置分诊流程患者及其家属到达急诊大厅后,分诊台护士应热情接待,询问病情及症状接待患者初步评估信息登记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分诊台护士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并给患者安排相应的就诊区域分诊台护士应登记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地址等,并记录患者的主诉和初步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诊台护士应通知相应的急诊医生前来接诊,并为患者安排就诊区域1分诊的优先次序23对于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分诊台护士应立即安排进入急诊抢救室,通知相关医生迅速救治危重患者对于病情较重、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分诊台护士应安排进入急诊诊室,通知相关医生进行诊治急诊患者对于病情较轻、不需紧急处理的患者,分诊台护士应安排在急诊候诊区域等候,按顺序就诊普通患者02常见急诊症状与分类常见急诊症状急性疼痛疼痛部位和性质是判断病因的重要依据。
急性发热发热是急诊的常见症状,需仔细鉴别其病因。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能由多种病因导致,需尽快诊断和治疗。
意识障碍意识状态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需注意区分意识障碍的病因。
急性出血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对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急诊疾病分类急性儿科疾病如小儿高热、小儿腹泻等。
急性妇科疾病如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急性外科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等。
急性创伤包括骨折、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
急性内科疾病如急性胃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
分级救治制度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一级救治诊断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二级救治进一步观察治疗,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三级救治康复治疗,如功能锻炼、心理疏导等。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为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制定我院急诊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一、采取分区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抢救区、危重病就诊区”(红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黄区)、“普通区[新~*^#版%]即非急症病人诊疗区”(绿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
并且为每一个功能区均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这样减少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中间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1、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2、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制度。
3、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
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确保[新*新&版@~]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
4、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5、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每周都安排业务学习,以及急诊应知应会医疗技术操作演练,交流工作中的心得,提出意见,推动医技科室医疗技术稳步向前发展。
二、分级依据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理的优先次序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新^版%*@新]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分区原则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四、分级标准1、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