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将心比心》
- 格式:ppt
- 大小:8.61 MB
- 文档页数:12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将心比心》课文通过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课文原文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
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
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课文同步练习题学什么学习本课新词,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会将新心比心,学会宽容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怎样学一、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将心比心不禁果然紧张鼓励温暖宽容尊重关爱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课文哪句话让你最受感动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测一测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选一个词语来造句。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将心比心》教案篇一《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
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
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
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
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
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
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
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
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
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原文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听了这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
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
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教材解读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
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
《将心比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心比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真诚待人”,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关爱,学会在生活中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
这篇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将心比心”这一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阿姨为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奶奶通过才松手,让奶奶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第二个故事叙述了母亲在输液时宽容并鼓励实习护士扎针,使实习护士深受感动。
两个故事情节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刻,能够引发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的思考。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对于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和道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样的课文,有助于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中的两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懂得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将心比心”的理念,学会关爱和尊重他人。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其在朗读中感悟文中的情感和道理。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版第8课《将心比心》教案第一篇:语文四年级下人教版第8课《将心比心》教案语文四年级下人教版第8课《将心比心》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故事是这样的:(其实它也是一则公益广告,或许好多同学都在电视里看过。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
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辛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
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她的习惯,也称了这个家里一道温馨而又美丽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
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
”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暖的,流下了感动的泪。
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心中。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生:……二、品读感悟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1)出示句子一: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①说说这句话为什么感动了你?(这位阿姨很善良。
重点词:“沉重”、“一直等到……才松开”。
面对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②推开商店沉重的大门,阿姨看到谁?(“我”年迈的奶奶)想到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所以她这样做?(一直等到我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③所以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她这样说:(2)出示句子二: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读读句子,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
(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
将心比心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课型:略读课学习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
学习准备: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看视频:《妈妈,洗脚》看了这个视频你想说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
今天学习第八课,请学生读课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词。
4、找学生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怎么样)5、快速地浏览课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
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品读句子: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沉重、一直、才)(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
)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你想对阿姨说些什么?(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导语:阿姨为什么这样做?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材简析《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八课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一位妇女为我母亲开门和我母亲鼓励护士为自己扎针的两件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小小的两件事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语言文字揭示的道理,联系课外阅读材料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1.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涵义。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学生书写要点,注意“将”的多音字读法。
2. 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对文题的理解。
3. 检查字词,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注意“重”,“扎”的读音。
沉重道谢鼓励尊重关爱理解扎针温暖3. 读通句子。
请同学们自选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或文中的几句话来读一读,要求字音准确、语句流畅。
然后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1.自学第一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温暖?阿姨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学生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温暖?在书上做些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