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结构及特征.
- 格式:pptx
- 大小:362.31 KB
- 文档页数:20
一、撰写文献综述结构(一)摘要、关键词(二)正文(1)正文结构: 前言主题结语三部分前言或简介:包括问题的提出,背景,动机等;主题: 参考文献的由来及主要观点及主要技术路线等;各种观点的评价及技术发展趋势;结语: 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目前本领域的空白;;(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格式与期刊文献引用一致!!总之,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应找准,找全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原理\材料\器件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即可,不要写成说明书!!!二、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如下:a. 普通图书(包括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1] 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9-80.[2]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s of Persons:national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 [M].3rd ed. London:IFLA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1997.[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 U.S. Departe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Guidelines for handling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1[R].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7] 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8] 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9] 张家铨,关景时,程鹏.常用药物手册[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37.b.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3]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情报学报,1999,18(4):1-6[2001-07-08]./periodical/qbxb/qbxb 9904/990407.htm.[4]KANAMORI H.Shaking without quaking[J].Science,1998,279(5359):2063-2064. [5]CAPLAN P. Cataloging internet resources[J]. 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1993,4(2):61-66.c.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2] WEINSTEIN L,SWE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M]//SODEMAN W A,Jr.,SODEMAN W A. 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Philadelphia: Saunders,1974:745-772.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1]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f.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日期/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1]傅刚,赵承,李家路.大风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2005-07-12]./Bqb/20000412/GB/4216%5ED0412B1401.htm.[2]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History of OCLC[EB/OL].[2000-01-08].http///about/history/default.htm.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
题目:文献综述的特点文献综述属于二次性文献,它能较全面地介绍有关研究领域的新知识、新观点或是有争议的问题,能让读者快捷、全面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态.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一、文献综述的特点(1)研究素材的间接性;综述就其本质来看是作者对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通过搜集、分析、归纳、整理,为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写成的专题性或专项性的综合述评文章。
(2)内容叙述的评介性;综述性文献应具备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综合。
指它较全面地介绍一定范围的人员在某一历史阶段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研究状况、已取得的成果.以及各家之间观点的异同。
也就是说它要进行文献横向对比的综合.二是评述。
是指集中地记述某一问题研究的发展概况和作者在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成果所作的恰当评价以及对未来本课题研究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的预测.(3)问题阐述的系统性;综述性文献的篇幅较原始科研论文要长,依篇幅的大小可以分为 3 类:大篇幅者几万字,其围绕某一问题的阐述常系统、全面而详尽,尤其是综述性期刊上发表的综述。
中等篇幅者几千字,一般专业期刊“综述"栏目下所刊载综述性文献的字数均在5000~10000,以中等篇幅为多.也有数百字的短篇综述,即“微型综述"其登载讨论的问题更集中,篇幅较小.在撰写综述之前的选题和酝酿阶段一定要目标明确,是为一般性专业期刊的“综述”性栏目撰写一般性综述,还是为综述性期刊撰写专著式的综述。
这不仅是选题的大小与宽窄问题,更关系到围绕某一论题论证的广度和深度。
二、文献综述的题目(1)选题应是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范畴;综述的选题应与自已所从事或熟悉的专业密切相关,即为本学科的研究内容,这样才能在掌握动态、理解文献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消化,做到综中有述,述中有综;既不是纯粹的文献堆砌,又不是纯经验之谈,才能客观地进行合理的谋篇布局。
文献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有哪些?一、文献的基本类型(一)按文献的媒体形式划分根据文献的媒体形式不同,文献可分为以下十类:1.图书图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载体,也是人类交流感情、获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至钜。
图书具有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一般给人们以系统、完整、连续的知识和信息。
2.期刊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数量大、信息内容新等特点,是很重要的信息源。
3.报纸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
现代报纸每日出版一次,称为日刊;或者每周出版一次,称为周刊。
报纸的特点是报道及时,受众面广,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
4.会议文献会议文献可分为会前、会中和会后三种。
(1 )会前文献包括征文启事、会议通知书、会议日程表、预印本和会前论文摘要等。
(2)会议期间的会议文献有开幕词、讲话或报告、讨论记录、会议决议和闭幕词等。
(3)会后文献有会议录、汇编、论文集、报告、学术讨论会报告、会议专刊等。
其中,会议记录是会后将论文、报告及讨论记录整理汇编而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文献。
会议文献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并且能较全面、迅速地反映某一技术领域或学科发展水平、动态和趋势。
5.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指记录某一科研项目调查、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报告,又称研究报告、报告文献。
它出现于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成为科技文献中的一大门类。
每份报告自成一册,通常载有主持单位、报告撰写者、密级、报告号、研究项目号和合同号等。
文献信息的主要形式和结构层次一、概述1. 文献信息在学术研究和学科科研中的重要性2. 文献信息的主要形式和结构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二、文献信息的主要形式1. 书籍1) 书名、作者、出版年份2) 出版社、页数、ISBN号码3) 书籍的引用格式和标注方法2. 期刊论文1) 论文题目、作者、期刊名称、年、卷、期2) 文章页码、DOI号码、引文格式3. 学位论文1) 学位论文题目、作者、授予单位2) 学位论文的查询途径和引用规范4. 报告文献1) 报告题目、报告机构、年份2) 报告编号、引用方法和标注规范5. 会议论文1) 论文题目、作者、会议名称、年份2) 会议论文的引用规范和检索途径三、文献信息的结构层次1. 主次关系1) 主题词与关键词2) 主题与内容的对应关系2. 层次结构1) 文献信息的分类和组织方式2) 结构层次的规范和标准化要求3. 内容和形式1) 文献信息的内容要求和形式规范2) 信息结构与表达方式的一致性四、文献信息的管理与利用1. 文献信息的获取途径1) 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源等2) 最新信息的获取渠道和方法2. 文献信息的管理1) 文献索引、标引和分类2) 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3. 文献信息的引用与分析1) 文献引用的规范和方法2) 文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技巧五、结语1. 文献信息的主要形式和结构层次的总结与展望2. 文献信息对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促进作用的评价六、文献信息的结构层次文献信息的结构层次在信息组织和查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检索和利用过程中,正确的结构层次能够为用户提供清晰的信息路径,帮助用户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源。
文献信息的结构层次需要具备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化,以保证信息的分类准确、检索方便、利用高效。
1. 主次关系在文献信息中,主题词与关键词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
主题词是从一篇文献中抽取的代表性词语,是对文献内容进行主题描述的关键词,能够准确反映文献的主题。
高效阅读文献需要文献的基本结构文献的基本结构及高效阅读技巧一、引言在高效阅读文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文献的基本结构。
一篇文献通常由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组成。
下面将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献。
二、方法在文献的方法部分,研究者会详细描述他们进行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这一部分通常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等内容。
通过阅读方法部分,读者可以了解到研究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步骤,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三、结果结果部分是文献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展示了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在阅读结果部分时,读者需要注意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和实际意义。
此外,还应该注意结果是否与引言和方法部分的设定一致。
读者可以通过仔细阅读结果部分来判断研究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四、讨论讨论部分是文献中最富有思考和分析的部分。
在讨论部分,研究者会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
通过阅读讨论部分,读者可以了解到研究的创新点、发现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研究者对该研究的评论和观点,进一步了解该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和重要性。
在高效阅读文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插入网络地址:在阅读文献时,我们应该避免在文章中插入任何网络地址,例如"http"开头的网址。
这样可以避免破坏文章的结构和流畅性。
2. 不包含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为了简化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应该避免在文章中包含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
如果有必要,可以用文字描述数学关系或计算过程。
3. 确保内容独一性:为了保证文章的独特性和原创性,我们需要避免内容的重复出现。
每个段落和章节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和观点,避免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
4. 结构合理,段落明晰:为了增强阅读的流畅性,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段落。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观点,并与上下文衔接紧密。
5. 不插入任何形式的图片链接:为了遵守文献的基本结构要求,我们应该避免在文章中插入任何形式的图片链接。
列举几种常见的文献类型文献的十种类型有:专著、期刊、图书、报纸、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
具体种类以及特点如下:1、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
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
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2、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刊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
它可分为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技术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
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广、时效性强,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
3、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图书具有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一般给人们以系统、完整、连续的知识和信息。
4、报纸:报纸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
现代报纸每日出版一次,称为日刊;或者每周出版一次,称为周刊。
报纸的特点是报道及时,受众面广,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
5、会议文献:会议文献可分为会前、会中和会后三种。
1)、会前文献包括征文启事、会议通知书、会议日程表、预印本和会前论文摘。
2)、会议期间的会议文献有开幕词、讲话或报告、讨论记录、会议决议和闭幕词等。
3)、会后文献有会议录、汇编、论文集、报告、学术讨论会报告、会议专刊等。
会议文献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并且能较全面、迅速地反映某一技术领域或学科发展水平、动态和趋势。
6、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指记录某一科研项目调查、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报告,又称研究报告、报告文献。
科技报告具有单独成册、出版日期不定、内容专深、报道迅速、多为保密、控制发行等特点。
关于会议文献的特征描述会议文献是指在学术或专业领域中,由专家学者撰写的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研究成果的文章。
它具有以下特征:1. 学术性强:会议文献通常是由经过严格评审的专家学者撰写的,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研究价值。
它们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对特定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见解。
2. 知识更新:会议文献通常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它们反映了学术界对某一领域的最新思考和发展方向。
3. 多样性:会议文献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
它们涉及的主题广泛,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4. 结构规范:会议文献通常采用学术论文的结构,包括引言、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这种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作者的研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5. 可信度高:会议文献通常由知名学术机构或专业学术组织主办,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和审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读者可以根据作者的背景和研究成果来评估其可靠性。
6. 引用参考:会议文献中会引用其他相关研究文献作为参考依据,以支持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这些引用文献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研究的进展,读者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7. 实用性强:会议文献通常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它们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8. 多样的形式:会议文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学术会议演讲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会议文献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
会议文献是具有学术性强、知识更新、多样性、结构规范、可信度高、引用参考、实用性强和多样的形式等特征的研究成果文章。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会议文献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观点,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研究思路。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文献有多种分类方式。
一、按文献的编辑方法和出版特点划分1.图书图书是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阐述或对已有研究成果、技术、经验等进行归纳、概括,是一种比较系统完整而又成熟定型的出版物。
它是迄今为止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占据整个文献系统的主导地位。
图书一般具有完整定型的装帧形式,首尾衔接,结构严谨,积叶成册,自成体系,以单行本、多卷书或丛书等形式出版发行。
图书的内容系统、论述全面。
一般记录一个中心内容或围绕一个问题,以历史为起点而以现实为重点进行论述。
因此,读者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获得一般性的知识,还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或现实的、理论的或方法的系统知识。
图书反映的知识可靠、观点成熟。
一本书的形成往往经过著者的选择、核对、鉴别和融会贯通,包含着著者本人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总结,是著者长期研究的成果、学识的积累。
因此,对于我们查找各种事实、数据、资料的来源与出处,以及查考变迁沿革等,图书具有无可取代的优越性。
图书的成书过程较长,从写作到出版,要通过核对、鉴别、筛选、提炼、校对等多道工序,由此图书的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传递信息速度慢,内容不便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它反映的知识内容明显滞后,一般不含最新的信息内容。
图书按照内容、著述目的和使用特点,可划分为普通图书和工具书两种类型。
普通图书提供读者具有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的知识,适合读者系统阅读或精读,包括教科书、专著、科普与通俗读物、文学艺术著作等。
工具书是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或资料,按特定体例或方式编排,提供基本知识和文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献,分为参考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书两大类,具体包括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表谱以及索引、目录、…文摘等等。
简述文献的基本特点
1. 信息性:文献传递的是信息,是一种知识积累和传播的手段。
2. 可信性:文献要求内容真实、客观、可靠,是学术研究和学科进步的基础。
3. 科学性:文献包括理论性、实践性,要求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4. 传承性:文献历经漫长的时间积累而成,传承了前辈的成果,也为后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5. 系统性:文献具备一定的系统性,能够体现学科的分类体系和研究内容的层次结构。
6. 规范性:文献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格式、语法、文献引用等,以保证文献的精准和规范。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和句型!太有用了一文献综述特征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1 题目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标题格式a)Effect of (因素)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Progressc)无固定格式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 Progress2 摘要常用句型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3 关键词略4 前言4.1 内容: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深度上)…(广度上)…(有争论的问题)…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5 正文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5.2 纵横结合式写法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常常利用句型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常利用句型1若是文章为结果论文:题目格式:a)Effect of(因素)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研究对象)Progressc)无固定格式若是文章为方式论文:题目格式d)Methods for … Progress2 摘要常常利用句型: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进程机理和描述方式;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3 关键词4 前言内容: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进展动态,有关概念和概念,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常常利用句式:…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辩的问题)… ;祖国壮大,需要咱们每一个人尽力…;鉴于…的工作将对此后…研究意义和…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综述材料来源普遍,因此段落结构格式超级重要,举例如下表;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主题句研究支持1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形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纵横结合式写法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刻前后顺序或专题本身进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方方面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类方式、各自成绩等加以描述和比较。
通过横向对比,既能够分辨出各类观点、观点、方式、功效的好坏利弊,又能够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相关研究没必要全数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常常利用句式: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熟悉…有重要的意义;…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常利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与…有关;…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的影响主要表此刻…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一般为展望结构,若是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论述清楚文献综述的写法摘要论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和步骤。
论文的结构论文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特点。
1. 引言部分:引言通常用于引出研究问题,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
首先,要给出背景信息,概括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你的研究问题,并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最后,明确研究目标和本文的结构。
2. 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述。
在这一部分,你需要详细介绍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包括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还需要对这些研究进行比较和评价,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为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 研究方法部分:研究方法应该清楚地描述你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首先,明确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
接下来,详细介绍数据的收集方式、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
最后,说明你将如何分析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
4. 结果与讨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你需要报告和解释你的研究结果。
首先,以客观的方式呈现你的结果,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描述性的统计分析。
然后,解读结果,并与研究问题进行联系。
如果有必要,可以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指出你的研究的新发现和贡献。
5. 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的总结和结论进行概括。
首先,回顾你的研究目标,并总结你的研究结果。
接下来,提出你的研究的局限性,讨论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最后,强调你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6. 参考文献部分:在论文的最后,列出你引用的文献和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引用风格,如APA、MLA或Chicago等。
以上是一篇论文的整体结构,每个部分的长度和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每篇论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逻辑结构,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跟随你的论证过程。
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第6卷第6期上海财经大学2.004年12月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V o1.6No.6Dec.2004中图分类号:F0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50{2004)06—007l—O8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朱迎平(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u—-●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摘要: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有自己独特的部类构成,它广泛分布于传统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和四部以外的丛书,出土文献,档案文献之中.古代经济文献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现实的启迪借鉴作用.古代经济文献的相当部分己经整理编次,尚需进一步汇聚和校订,还有不少未经整理,尤需大力发掘和研究.关键词:古代经济文献;部类构成;中国经济史+一+一+-+"-4.-.+一—-_一--4.-.-4.---4--.-4.---4.-.-4.-一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文献典籍的丰富是其重要标志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流传至今的古典文献的数量尚有8万种之巨,真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在这8万种左右的古典文献中,经济文献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同哲学,历史,地理,军事,医学,文学等专科不同,经济文献从来没有在古典文献中成为独立的一科,传统目录学的分类体系中,也从来没有经济的一席之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作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儒家思想一向轻视物质利益,轻视生产活动,轻视经济发展.但尽管如此,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基本内容的经济活动,作为国家管理重要内容的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经济思想,仍在古典文献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反映,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绝对数量仍是极为可观的.本文拟从文献部类的角度讨论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并进而探讨其总体特点,从而勾画这部分文化遗产的大致轮廓,作为古代经济文献的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一,古代经济文献的部类构成中国古典文献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构成体系,传统目录学将古典文献区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每一部类下又分为若干小类.这一体系最完备的形态见之于清代乾隆年间编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以下即以此为线索对四部中的经济文献进行考察,并略及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一)经部的经济文献经部的主体是儒家的经典着作"十三经",此外还有历代阐述,发挥这些经典而形成的"经收稿日期:2004—08一ZO作者简介:朱迎平(1948一),男,浙江平湖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72上海财经大学学"着述."十三经"正文共约65万字,而历代经学着述约计万种,共3亿字左右,超过经文四五百倍.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所谓经典其实是流存至今最早的一批典籍,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是认识先秦社会的珍贵史料.《四库全书总目》的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以下择要述之.1.五经,四书中的经济文献儒学元典中的经济文献绝对数量不多,且大都较为零碎,不成体系,但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重大变革,并折射出原始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子,是时代最早的一批经济文献,特别值得珍视.如《周易》卦,爻辞广泛反映了西周初年的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工艺等经济活动;《尚书》,《禹贡》篇记载了各地区的物产和贡赋情况;《洪范》篇"八政"首列"食,货"表现出古代对经济的重视;《诗经》的许多诗篇反映了当时的土地制度,耕作制度,赋税制度,以及农事活动,作物种类等;《周礼》则广泛涉及到土地制度,社会组织,农业生产,工商业等方面,并有丰富的经济思想;《春秋》及其"三传"中保存了各国重要经济活动的记录;《论语》,《孟子》中阐发的对社会财富,社会分工,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等一系列观点,则代表了原始儒家的经济思想.2.历代经学着述中的经济文献卷帙浩繁的历代经学着述所包含的经济文献,特别值得注意的有:对经文中经济文献字句的注释,训解,对经文中经济史料的考证,辨析,对经文中经济思想的笺疏,阐发.其中,群经的早期笺注本,唐代的《五经正义》和清代经学家的研究成果尤其值得重视.3.小学中的经济文献"十三经"中的《尔雅》是古代经典的语词训释之书,此后,古代语言文字类着作都附于《尔雅》之下而被列人经部,并总称为"小学",包括训诂,字书,韵书三类.他们记录了古代语言,文字的发展状况,其中常有古代经济活动情况的折射,可视为一类间接的经济文献.如《尔雅》中《释器》,《释草》,《释鱼》,《释畜》诸篇反映了战国时期手工业,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说文解字》对"纸,澈,落"等字的说解表明造纸术的发明早于东汉蔡伦,后来西安灞桥西汉墓出土的残片提供了实物证据.(二)史部的经济文献中国有悠久的修史传统,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行政开始,中国历史就有了持续不断的记载.中国的各类历史文献尤为丰富,并自成体系,据估计总数约有5千余部,1O万卷左右.由于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经济文献在史部就特别丰富而集中,并在某些类别中形成了系列.《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为15类,即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和史评.其中,正史中的食货志,政书中的典志,会要,地理类中的方志,都集中了大量系统的经济文献,其他各类中也都有经济文献的载录.1.正史食货志自司马迁《史记》在记载典章制度的"八书"中首设《平准书》以专述经济发展之史多沿此体例,设专篇记载社会经济,只是从《汉书》起改称《食货志》."二十四史"中撰有《食货志》的共13种,《新元史》和《清史稿》也都有此篇.这15种《食货志》首尾相连,大致相当于一部简明的古代经济发展史.它们集中了大量的经济文献,勾画出历代经济发展的概况,经济制度的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思想的演变,从而成为古代经济文献的主干. 2.政书中的经济文献第6期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73史部政书类专记历代典章制度,它实际上是纪传体书志部分的扩大和贯通,其中尤以贯穿数代的"十通"和专记一代的"会要"为重要,其中的经济文献都自成系列."十通"即《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合称"续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清三通")和《清朝续文献通考》共10部政书.其中的经济文献占有重要地位,如《通典》首列《食货典》16卷,《文献通考》扩大为8门27卷,至《清朝续文献通考》更达83卷,保存了大量近代工业,航运,铁路,矿山,银行等经济资料.《四库全书总目》评价《通典》"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原原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非徒资记问者可比"(卷81),大致概括了这类文献的特点,可见它较之正史食货志更全面,更详尽,更"会要"性质同"十通",只是专记一代典章制度.它始于宋初王溥辑成的《唐会要》,此后陆续撰成的历代会要亦自成系列,共10余种.每朝会要均有食货部分,如《唐会要》有食货11卷,《宋会要辑稿》有食货70卷,都辑存了大量的经济文献,其中有些文献价值极高,如《宋会要辑稿》.3.方志中的经济文献方志指以行政区域为范围,分门别类地记载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文献.据国际着名地理学家陈正祥估计,"全世界现存的中国方志约达11000种"(《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年).各种方志都记载有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资料,如乾隆元年所修的《江南通志》有《食货志》20卷,包括田赋,户口,徭役,漕运,关税,芦课,盐法,钱法,蠲赈,积贮,物产j道光四年所修的《苏州府志》有《田赋》10卷,《物产》1卷等.方志中的这些经济文献,是各地经济发展的具体记录,为研究区域经济史和区域经济地理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具有食货志,十通,会要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这部分文献数量极其浩繁,材料极其详尽,但开发得极为有限.4.史部其他经济文献除了上述自成系统的几大类外,史部的经济文献还十分丰富,重要的尚有:"正史类"本纪,列传中历朝重要经济政策的酝酿策划及颁布实施情况,主要经济职官的任免,重要经济人物的传记资料;"编年类"中的编年经济资料及明,清两代《实录》中的原始文献;"纪事本末类"中的经济史事专题;"诏令奏议类"中的经济文件;"职官类"中经济职官的设置,演变;"政书类"中有关荒政,钱法,盐法等"邦计之书";"史评类"中对有关经济史料的考订,辨析等等.总之,史部是经济文献的渊薮,其数量之丰富据四部之首,且多经历代史家整理排比,自成体系,反映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研究古代经济的基本文献.(三)子部的经济文献子部文献是以先秦诸子为主体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后,子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军事,科技,医学,宗教等文献都归人子部,使子部成为四部中最为庞杂的一个部类.今存子部文献约在6000种左右.《四库全书总目》分子部为十三类,即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和道家.其中历代子书,农书,类书和笔记小说中的经济文献都十分集中而重要.1_子书中的经济文献子书是以阐发一家之言为宗旨的论述性文献,所谓"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四库74上海财经大学全书总目》子部总序).因此,诸子着述是探讨古代经济思想的基本文献.如先秦诸子各家几乎都有经济思想的阐述,儒家的《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商君书》,《韩非子》等,无一例外,列入法家的《管子》一书,尤有卓越而自成体系的经济思想,历来备受重视.两汉子书中,陆贾《新语》,贾谊《新书》,王符《潜夫论》,王充《论衡》,桓谭《新论》,苟悦《申鉴》等,都有讨论经济问题的篇章,桓宽《盐铁论》更是集中辩论经济政策的专着.汉武帝罢黜百家后,诸子日衰,而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之学兴起,西风东渐,专论经济的子书多有涌现,如汤鹏《浮邱子》,陈炽《庸书》,《续富国策》,陈虬《治平通议》,郑观应《盛世危言》等,成为研讨近代经济思想的重要文献.2.农书中的经济文献农家原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家,由于封建经济以农为本,故历代农书不断发展,并自成体系,成为子部中的专类.据《中国农书目录汇编》记载,历代农书有3000余种之多.这些文献总结了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许多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着名的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等.这部分文献已有专科目录着录.3.类书中的经济文献类书是采辑各种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加以分门别类地整理,编次排比于从属类目之下的专供查检的一种特殊工具书,由于它包罗万象,被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今存古代类书尚有200种左右,其中多有经济文献的辑录,有的还占有相当的比重;部分文献的原本已佚,仅赖类书的辑录才得以传世.如宋代三大类书之一的《册府元龟))1000卷,分为31部1104门,专辑上古至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尤详于唐五代史料,且多出原始文献,可补史籍之不足.其中邦计部39门共28卷,专录经济文献,历来受到重视.又如清代康熙年间编成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体例最为完备的一部,全书10000卷,分为6编32典6119部.其中经济编食货典专门辑录经济文献,又分为户口,农桑,田制,蚕桑,荒政,赋役,漕运,贡献,盐法,杂税,平准,国用等83部,总共360卷之多,成为古代经济文献的渊薮.4.笔记小说中的经济文献在被称为野史稗乘的笔记中,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社会经济状况的资料,由于这些笔记的作者一般较少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又是随笔记录,少有拘束,所以往往留下了正史中失载或故意不载的真实史料.如南宋《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武林旧事》五部着名笔记,追述和记录了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都城临安商业发达,都市繁荣的景象,其中有关经济生活的记载,远较史书具体而生动.又如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当时的笔记如《松窗梦语》,《云间据目钞》,《野获编》,《五杂俎》,《名山藏》中都有广泛而具体的记载.(四)集部的经济文献集部主要汇集历代作家的单篇诗文作品,单收一人的称别集,汇聚众人的称总集.集部文献是古代文学的基本文献,但其中也有大量的经济文献.这是因为古代作家大都有人仕为宦,参与国家管理包括经济管理的经历,他们的议政论事之文,一般都收入文集;同时,许多作家将反映社会现实作为自己的职责,即使记事,抒情之作也不例外.这样,集部就保存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文献,有的还十分珍贵.《四库全书总目》分集部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和词曲五类,有关经济的文献多出于别集和总集两类.1.别集中的经济文献古人在编次文集时,往往将各种体裁的诗文以类相从.与经济相关的诗文常见于论辨,奏第6期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75议,书说,诏令(以上为议论之体),传状,碑志,杂记(以上为记叙之体),古体诗(叙事抒情)等类体裁.如王安石是北宋着名政治家,他领导的变法中有许多经济改革措施,在他的文集中都有反映.其《临川集》古体诗中的《河北民》,《歌元丰》,奏议类中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上时政疏》,杂着类中的《乞制置三司条例》,《茶商十二说》,书类中的《答司马谏议书》,《上执政书》,杂记类中的《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等,都直接关涉经济变法.历代别集中经济资料较为丰富的为数不少,难以一一备举.2.总集中的经济文献总集荟萃众家诗文,历代各类总集保存了大量单篇文献包括经济文献,有的别集亡佚的作者的一些文章仅赖有关总集才得以流传.历代重要的总集现存《文选》,《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鉴》,《金文最》,《元文类》,《明文衡》,《清文汇》等,都足资检阅.总集中又有一类专门辑录有关经世之文的,一般称之为经世文编.此类总集的编集始于宋代,至明清蔚然成风,如明代有《皇明经世文编》,《经济文辑》,《经济类编》等近1o种,清代则有《皇清经世文编》及补编,续编,新编等lO余种.这类总集广泛收集了有关经济,政治,法制等方面的文章,分类集中编排,省却了许多翻检之劳,颇便利用.(五)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在传统目录学四部着录之外的文献,主要还有丛书文献,出土文献,档案文献等类,其中也有丰富的经济文献.1.丛书中的经济文献汇聚若干单本书籍成为一部并题以总名的文献称为丛书,它对保存古典文献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利用文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中国丛书综录》着录全国主要图书馆所藏丛书近2800种,子目达70000多种,可见数量之巨.如《四库全书》共收录四部书3461种,而《丛书集成初编》则汇聚了4100余种之多.上述所述四部中的各种经济文献大都能在丛书中找到,因此,丛书是查检古代经济文献的重要途径.2.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出土文献指历代埋藏地下而经考古发掘面世着录的各种文献,主要有:(1)甲骨文献.1899年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共约l5万件,《甲骨文合集》分类着录了4万余片,反映经济活动的专类有农业,渔猎,畜牧,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它们是研究商代社会经济的原始文献.(2)金石文献.指青铜器和石碑上铸刻的铭文,据统计,已发现有铭文的青铜器共7000余件,历代碑刻更难以数计,仅唐代墓志就达l5000件,其中许多经济文献可供利用.(3)简帛文献.竹简,木牍,帛书是纸张发明之前的主要文献载体,是研究秦汉史的可靠文献,历年出土的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湖北云梦睡地虎秦简,长沙马王堆帛书等,都包含有丰富的经济文献.(4)敦煌吐鲁番文献.本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4万余件文书卷子,多为北朝至唐末的写本文献,其中有数量可观的方志,户籍,帐册,契据等经济文书;新疆吐鲁番出土的经济文书也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3.档案文献中的经济文献明清封建官府留存的档案材料分散各地,数量巨大,仅故宫博物馆明清大库档案部收藏的清代档案就有900多万件(册),全是官方文书,是研究清史的珍贵原始资料,其开发利用才刚刚开始.76上海财经大学2004芷二,古代经济文献的总体特点通过上述对古代经济文献部类构成的全面考察.可以发现其总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古代经济文献涵盖全,分布广,体式多,不间断,它们详尽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古代经济文献虽然在古典文献体系中未成专科.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其特色有下述四点:一日涵盖全.土地,赋税,贸易,货币,财政等各类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等各类产业,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举凡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无不留下了详略不等的记,载,经济文献涵盖了古代经济的方方面面.二日分布广.数量巨大的经济文献,分布在古典文献的各个部类,经,史,子,集的各个类别中,几乎都有关涉经济的文献,甚至如宋代数学家秦九韶所着《数学九章》(属子部天文算法类)中,也有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市易六类直接研讨经济问题,可谓经济数学的滥觞.举此一例,可概其余.三日体式多.古代经济文献既有正史食货志,政书食货部,类书食货部等较为规整的体式,也有奏议,专着,单篇文章,笔记小说,统计资料等灵活多变的体裁,更有档案,文书,账册,契据等弥足珍贵的原始文献.丰富多样的文献体式,全方位展示出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四日不问断.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历史自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开始,至1911年清朝灭亡,历2700多年而从未间断,而古代经济文献对经济活动的记载,也基本与此同步,无论王朝的更替,民族的兴衰,其间的经济消长都得到了连续的记录,而甲骨,金石等出土文献,更将这种记录的起始点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基本经济活动,都呈现于这绵绵不断的经济文献长河之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而它的近三千年从未间断的历史记载,更是在各文明古国中首屈一指.记载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数千年经济活动发生,发展,演变历程的这批文献,无疑是整个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给世界各国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其次,古代经济文献留存的历代经济发展记录,不仅仅具有保存历史的价值,它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着现实的启迪借鉴作用.中国历来重视历史的借鉴作用,"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今日的中国,是历史中国发展演进的结果;今日的中国经济,与中国昨日经济发展的历史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经济文献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解决的"三农"问题,就是极好的例证.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三农"问题并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它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农"问题解决之日,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中国历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教训,历代思想家也做过不少总结和阐发,从古代经济文献中发掘此类资料,就能给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启迪和借鉴.如2003年初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黄宗羲定律",即是经济史学者研究历代农民赋税问题时受黄宗羲论述的启发而提出的,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参加人大湖北团讨论时引用了相关研究成果,指出:"历史上税费改革进行过不只一次.像唐朝时的'两税法',明朝时的'一条鞭法',清代时的'摊丁人亩'等等.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第6期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77害,,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上有名的'黄宗羲定律'."他要求:"共产党人是彻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我们一定能够把乡镇机构精简下来,一定能够把过多供养的人减下来,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参见《"黄宗羲定律"与走出治乱循环》,中国经济史论坛2003年3月21日发布)这是古代经济文献"古为今用"的一个典型例子,这方面开发和研究的天地还十分广阔.其他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土地问题,市场问题,财政问题等,都可以从古代经济文献的发掘研究中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借鉴.古代经济文献以及以之为基础的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指导现实的品格.第三,古代经济文献相当部分已经整理编次,尚需进一步汇聚校订;还有不少未经整理,尤需大力发掘研究.两部分文献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二者互相结合,将能发挥更大的功效.从文献的生成形态看,古代文献可分为已经整理和未经整理两大部分.由于中国有悠久的修史传统,古代经济文献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历代史家和相关学者的整理编次.如正史中所撰《食货志》共计15种64卷,历代会要类政书的食货部分(有的还包括民政部分)共计15种120余卷,十通类政书的食货部分共计1O种289卷,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