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作业治疗.pdf
- 格式:pdf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26
骨科康复指南经常有患者骨折术后,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满意,但下肢肌肉萎缩严重,甚至挛缩,软组织缺乏营养,皮肤无光泽,膝关节活动度极差,甚至无活动度。
这一类患者,他们接受了近乎完美的外科手术治疗,其疗效也很好。
但仍抱怨下肢常有疼痛,关节活动度差,跛行或只能在支具辅助下行走,功能恢复不满意,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
手术治疗只是四肢骨关节创伤早期治疗的一部分,合理的物理康复治疗及早期的功能锻炼在整个恢复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文为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些简单有效的康复治疗,并与各位分享。
一、概论1、康复治疗的意义骨折临床愈合一般需要3~6个月,在此期间患肢正常运动受到限制,肌肉失用性菱缩,肌张力降低,骨质脱钙,肌腱挛缩,关节僵硬,严重者导致残疾。
骨折愈合接骨板去除后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等康复方法进一步加强骨折的良好塑形。
而微创治疗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发展,为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福音。
微创的理念和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对软组织的刺激和损伤,不仅有利于保护骨组织的血运,也有利于保护软组织的功能不受影响,显著缩短了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
2、常用的康复治疗措施2.1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技术可有效的恢复所失去的关节内动作而不对关节软骨造成创伤或压迫骨折部位。
开始于温和的牵拉,在可以预见关节反应后逐渐增进强度。
2.2牵拉肌肉:于固定期后使用固定-放松与主动-收缩技术,强度可以视病患的耐受性而控制。
监测收缩力度是很重要的,并且直到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之前,不适合在超出骨折部位应用阻力或牵拉力,以避免在骨折部位形成弯曲力。
一旦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可在骨折范围外执行牵拉力。
但目前的情况发生了明显改变,各种内固定物的应用,患肢在早期进行骨折肌肉牵拉运动。
2.3功能性活动:病患可以谨慎地恢复正常活动。
在固定后初期,不伤害无力肌肉、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是很重要的。
下肢骨折后,必须持续部分承重,达几个星期,直至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方可完全的承重。
康复作业治疗方案简介康复作业治疗是一种通过活动和任务,以促进身体和心理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
其通过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中所需的技能和能力,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主性。
目标康复作业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以下方面的功能:1.姿势和动作控制:通过活动训练和姿势调整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动作协调性,以促进正常的姿势和动作控制。
2.日常生活技能:通过任务和活动,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如独立进食、洗漱、穿衣和自我照顾等。
3.工作能力:通过模拟和实际的工作任务,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工作能力,包括需要手部协调和精细动作的工作。
4.社交参与: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和交流,帮助患者提高交流和社交技能,以促进其社交参与。
治疗方案评估阶段在开始康复作业治疗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身体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动作协调性、姿势控制等。
2.日常生活技能评估:评估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如进食、洗漱、穿衣等。
3.工作能力评估:评估患者的工作能力,包括手部协调和精细动作。
4.社交参与评估:评估患者的社交交流技能和社交参与程度。
评估结果将用于确定治疗方案和目标制定。
治疗计划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活动和任务选择: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活动和任务进行训练。
例如,使用握球练习来增强手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2.治疗频率和时长:确定治疗的频率和时长,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治疗可能需要每天进行,每次持续30分钟至1小时。
3.治疗进度和难度:根据患者的适应能力和康复进展,逐渐增加活动和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
例如,从简单的握球练习逐渐过渡到实际的工作任务。
治疗方法康复作业治疗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实施,包括以下内容:1.功能训练:通过活动和任务训练,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动作协调性和姿势控制。
2.工作模拟:使用模拟的工作任务,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工作能力。
作业治疗作业疗法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肩肘伸取(体操棒治疗作用:维持和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强双上肢的肌力,提高双手的协调及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患儿坐位(立坐),肩肘伸直上举,并保持5-10秒钟。
康复机制:应用关节活动技术,牵伸骨骼周围的肌肉、韧带,健手带动患手,联合反应。
注意事项:维持双上肢的平衡,达到全关节范围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防止代偿。
高位取物治疗作用:扩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范围。
动作要领:患儿取坐位(立坐),治疗师拿物体引导患儿去取各个方向物体。
康复机制:应用关节活动技术。
注意事项:防止头颈躯体等部位的倾斜,前臂旋后,防止异常姿势。
套圈(抛)治疗作用:手眼协调,增强注意力,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动作要领:患儿站立,治疗师站于其后,指导患儿拿套圈,先肩半屈、肘屈、腕屈然后抛出肘伸、腕背屈。
康复机制:注意事项:防止肩部代偿(耸肩)。
手功率车治疗作用:扩大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耐力,提高双手的协同性。
动作要领:抓住手功率车的两侧扳,调节适合自身的抗阻—螺旋以均匀的速度运动。
康复机制:注意事项:均匀速度。
台面推求治疗作用: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健手带动患手。
动作要领:患儿坐或站,单手或双手推台面的球,使球滚动,控制再自身的活动范围。
康复机制:控制能力、注意力、灵活性的能力。
注意事项:防止代偿,防止异常姿势。
擦拭桌面治疗作用:扩大肩的内收外展,肘屈。
健手带动患手。
增强肌力。
动作要领:患儿坐位,一手或两手活动在桌面上,听取治疗师的命令活动,以达到理想效果。
康复机制:应用于日常生活活动,应用于关节活动技术。
注意事项:防止代偿躯干,防止共同运动。
肩外展内收(触摸对侧耳朵、脑后部、前额、对侧髂棘)治疗作用:扩大肩、肘活动范围,前臂的旋前、旋后活动。
动作要领:治疗师教授患儿并帮助患儿完成任务。
康复机制:应用PNF技术,牵伸骨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为日常生活作好准备。
注意事项:防止代偿。
肘伸屈(锤钉子)治疗作用:扩大关节制动范围,锻炼协调性,及手眼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