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之皇家园林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8.65 MB
- 文档页数:20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 造园手法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3. 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2.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教学辅助工具(如园林模型、图片卡片等)3. 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美丽风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请简要介绍。
二、课堂讲授1. 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 从先秦时期的囿、汉代的苑、唐代的园、宋代的园、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历程。
- 分析各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造园手法。
- 介绍叠山理水、亭台楼阁、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
- 分析造园手法中所体现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案例分析1. 以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观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堂讲授1. 介绍园林意境的营造。
- 讲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意境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园林审美特点。
- 分析园林的对称美、比例美、线条美、色彩美等审美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制作一份考察报告,包括园林概况、造园手法、意境营造、审美特点等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龙美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色(2)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3)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2、能力目标:提高鉴赏我国古典园林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美学思想教学重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要素2、整个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教学难点:园林构景手段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我国的四大石窟,民居的主要类型新课导入: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构景手法丰富,且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走进古典园林,了解它的类型、特色,基本构景手段,欣赏它的美景,感受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新授内容: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与特色(一)基本类型:1、按占有者身份分:皇家园林:帝王私家园林:皇家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文人2、按地理位置分:北方园林: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江南园林: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岭南园林:广东四大名园(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1、筑山2、理池古代园林的理水之法,一般有3种:一为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二为隔。
以堤、浮廊、石板小桥间隔空间,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为破。
水面小时,乱石为岸,打破视觉上的局促感。
3、植物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4、动物5、建筑一方面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可点景、隔景。
6、漏景: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漏景。
7、借景: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巩固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特色,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构景手法。
《古典园林》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课前系统部分【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的原则。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并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论升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写意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教材分析】在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古典园林占重要地位。
因为在国内各大旅游区中古典园林类景观比比皆是,所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掌握其整体风格,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篇幅有限、内容单一,学生很难理解掌握。
但作为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文化与内涵应得到继承与发扬。
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中西园林的特点以及对留园和太阳岛公园的具体分析,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并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本课程是针对旅游专业高二学生开设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领悟性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背景知识有限,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艺术造诣感悟不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并掌握其整体风格;尝试利用古典园林的特征,对园林进行鉴赏;尝试介绍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2、自主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3、对比归纳,建立感官认识 4、讲述历史故事,知识拓展 5、实例分析,巩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学习、帮助的团队精神。
多媒体辅助,加强学生的感观意识,提高学生的旅游审美情趣,和鉴赏古典园林的能力。
【重点、难点的分析策略】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依据:掌握本课内容可使学生尝试鉴赏和分析古典园林,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建立知识构架突破:1、利用多媒体欣赏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2、填写表格,自主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奠定知识基础3、利用中西园林特征对比,分组讨论,达成共识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及内涵,感受古典园林的意境和及艺术成就依据:鉴赏古典园林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过程,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感受意境需要亲身体验及情感的内化突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鉴赏图片、对比分析、观看视频、实例分析等方式,去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神韵是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口【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教法分析:1、情境教学法搜集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图片,使学生感受美的意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对比分析教学法利用中西园林的对比,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两种园林的不同3、案例分析法利用苏州留园及太阳岛公园具体的实例分析,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使抽象的文化艺术更赋感染力,并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法分析1、合作式学习观赏图片,分组讨论中外园林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学习机会,并培养团体协作精神,最后达成共识。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国古典园林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国古典园林教案的全部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设计方玲丽一、[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二、[重点和难点]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三、[课前知识准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 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本课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主要园林介绍:私家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内容结构]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
中国古典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 按占有者身份分 (1) 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了封 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代表: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2) 私家园林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且居住和游览合一。
园林色彩淡雅 素净,表现主人悠游林下,寄情于山水Z 中的心态。
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
2、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 北方类型 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不足。
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 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
(3) 岭南类型特点:具冇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代表: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3、 按园林的艺术风格分 (1) 规则式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代表: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人连斯人林公园、南京屮山陵。
(2) 口然式特点:我国自冇园林以来,无论是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都以自然 式园林为主。
代表:现存苦名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河北承徳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利用影视 资料和图 片,结合讲 授、实地考 察让学生 赏析、认识 园林的组 成耍索和构景手段。
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例子:唐代王维在個川别业养鹿放鸽;宋徽宗的艮岳,集天下的奇珍异兽数以万计。
明清时的园中有白鹤、鸳鸯、金角、天然的鸟蝉等。
5、建筑(1)厅堂(主体建筑):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2)廊:“引”且“观”的建筑,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构景手法一、章节名称:《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二、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构景手法,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构景手法的不同,进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添景、夹景、框景、漏景四、教学难点:添景与夹景的区别;框景与漏景的区别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举例讨论法六、学时分配:20分钟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点、分类及组成要素2、提问:我们在游览一些古典园林时,有时在园林入口经常会看到一些假山,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的空旷之处,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这样的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属于什么构景手段呢?(二)讲授新课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2、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3、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5、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学习颐和园——教案探讨教案探讨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达到了293公顷,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学习颐和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及中国古代皇家文化,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做出贡献。
本篇文章将探讨学习颐和园的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学实践与评价等方面,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而教学颐和园主要涵盖以下课程内容:1.颐和园概述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王朝建造的著名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郊,南秀山、长寿山之间,占地面积达到了293公顷。
颐和园历经清朝乾隆、光绪、宣统三朝的修建,历时相当长,设计精细,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闻名之作。
2.颐和园的文化特点颐和园除了具有园林的自然美景之外,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
比如说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就是由17个桥洞组成的,这样的桥洞连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的圆形图案,寓意着“如意圆满”;颐和园最壮观的霞光宝殿,是为纪念乾隆六十大寿而建造的,有着独特的建筑构造和精美的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代表之一。
3.颐和园的建筑风格颐和园在修建过程中,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多种元素,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包括中国式建筑、西方式建筑、中西结合式建筑等等。
4.颐和园的历史价值颐和园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园林,它还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它是清朝乾隆皇帝为表达他对母亲恩情的感激之情而建造的,也见证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兴盛和衰落。
颐和园的建筑和文化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授课方法颐和园的授课涉及到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
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授课方法供参考:1.视听教学法视听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比如说,可以通过播放颐和园的图片、视频、讲解音频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且这样的方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方面也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