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与答辩试行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初探作者:王晓英谭晶刘卫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45期摘要: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既是为提高博士培养质量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又是博士培养国际化的必要举措。
本文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科进行的国际化评审实践出发,深入分析专家的评审重点,通过对比和总结,试图为今后国内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评阅意见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35-02一、国际化评审的重要意义博士培养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和科技水平,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
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即论文采用全英文书写,主要由外籍专家评审,并采用全英文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对博士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有利于比较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评审促进博士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提高,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同时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因此,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探索国际化评审的必要性首先,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高校花大力气建设了一批全英文专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我国攻读全英文博士学位。
有些高校甚至聘请了国际知名外籍教授担任全职教授或兼职博导。
这部分博士生毕业全部撰写英文论文。
采取国际化评审的方式,更符合这些师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众多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了一大批双学位博士生项目。
试行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博士生的培养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优质留学生生源来我国攻读双学位项目。
三、国际化评审的实践背景此前,国内少数高校曾进行过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的尝试[5],但是并未有大范围的实践。
国内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尚待完善和改进。
因此,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实践为借鉴,通过分析和总结,试图为今后国内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探索提供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硕士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
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的要求1.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1) 凡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规定的学制期内,修完符合本人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所规定的总学分和学位课程成绩平均级点要求,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且经导师审阅论文(初稿)认可后,即可向本学科(专业)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由本学科(专业)组织。
(2) 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得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在职硕士生长一年),全日制学生必须在第四学期末(6月初)、业余制学生必须在第五学期末(1月初)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3)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的研究生,经过对论文的修改补充,可于3至6个月后再次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仍通不过答辩的硕士生作结业处理。
(4) 提倡和鼓励学业优异、科研能力强且学位论文质量高的研究生提前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答辩的期限为半年至一年,但学位级点必须2.5以上,且事先经导师、MPAcc办公室、院和研究生院同意。
2. 申请硕士学位要求(1) 凡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向本系(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硕士学位,并提交申请学位材料,送系(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并进行投票表决。
(2) 根据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意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给予审核通过,并授予其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3) 凡作为结业处理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办理。
3.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硕士学位程序(1) 硕士生向导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初稿);(2) 导师审阅并推荐,写出审阅意见;(3) 硕士生向MPAcc办公室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4) MPAcc办公室审查该生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聘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并组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中必须有一名是该生学位论文评阅人);(5)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6) 系(或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7)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是同意授予硕士学位;(8) 授予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抽检暂行规定
沪交研〔2018〕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位论文质量,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学位论文抽检包括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学位办”)、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上海市学位办”)组织的已授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含专业学位论文)抽检,以及学校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以下简称“学校抽检”)。
第二章抽检办法
第三条国务院学位办和上海市学位办每年分别对上一学年已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进行抽检,抽检办法等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规定为准。
第四条学校抽检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与答辩前的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同步进行。
研究生院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专项抽检。
第五条学校抽检采取随机抽检与跟踪抽检相结合的方式。
对超长学习年限、在职攻读、上一年度国务院学位办或上海市学位办抽检“存在问题”论文的导师及学科的学位论文将进行重点抽检。
工商管理博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00)(201309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旨在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层次工商管理研究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该掌握工商管理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工具,敏锐地发现工商管理实践和研究中的新问题,具有独立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以及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要研究领域✧市场营销与战略✧企业战略管理与跨国经营✧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三、学制和学分学制四年,应修读至少25个学分,修完规定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后可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课程主要由公共课和专业课模块构成。
专业课模块包括:学科必修课,着重于工商管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各研究方向专业课则体现每个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前沿。
工商管理博士生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推荐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课B23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秋Ⅰ留学生免修B140701博士生英语3秋Ⅰ留学生免修必修课G090511 汉语2秋Ⅰ留学生公共必修课G090510 中国文化概论 2 春Ⅰ留学生公共必修课基础课C120784 管理研究方法 2 秋ⅠC120728博弈论 3 秋Ⅰ二选一C120732高级微观经济学 3 春ⅠX120633 多元统计分析 3 秋ⅠS120701 学术报告会 2 春、秋前两年完成市场营销与战略管理类课程C120786 营销前沿精读 2 秋至少选1门C120763 消费者行为前沿精读 2 春C120834 战略管理前沿精读 2 春、秋C120835 战略营销前沿精读 2 春C120787 营销研究方法 2 春C120833 营销(战略)专题:Empirical Modelsin Marketing/Strategy2 春至少选1门C120831 消费者行为专题Ⅰ:InformationProcessing2 春ⅡC120832 消费者行为专题Ⅱ:Judgment andConsumer Choice2 春Ⅱ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类课程C120733运营管理 2 秋BU26007 应用商业建模 2 秋C120770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 2 春F120638 库存管理与生产系统 2 秋至少选1门C120764 物流系统优化模型与算法 3 秋F120640 运营计划与调度 2 春F120637 运营战略 2 秋至少选1门C120827 高级质量管理 2 春C120816 服务运营系统 2 春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C12070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 春C120798 高级组织管理研究方法 2 春必修课C120800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专题研究 2 春C120810 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研究 2 秋Ⅱ会计与财务管理类课程C120811 会计与资本市场研究Ⅰ 2 秋C120743 实证金融 3 秋C120812 会计与资本市场研究Ⅱ 2 春C120813 经济制度与会计信息 3 春选修课公共类选修课(所属方向必修课之外的其他方向必修课均可作为选修课修读)C120727计量经济学 3 秋C120826 预测技术与管理 2 秋两年一次C120769 运输管理 2 秋两年一次C120731高级宏观经济学 3 春F120639 业务流程重组 2 春两年一次C120825 运营管理专题 2 春C120830 组织管理专题 1 春C120841 战略管理专题 1 春B033701信息系统的建模设计 2 春B033702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仿真 2 春B034701神经网络智能系统 2 春B071703应用泛函分析 3 春B071704非线性分析(突变、分叉、混沌) 2 春C120838 网络设计与优化 2 春注:学术报告会须听满20次。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沪学位办[2009]7号【发布部门】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发布日期】2009.10.28【实施日期】2009.10.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的通知(沪学位办〔2009〕7号)各学位授予单位:为了建立与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现决定开展2009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
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原则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评选标准为:选题为本学科前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果或应用前景;材料翔实,分析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二、评选范围(一)参评论文的时限要求。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与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时限要求相同,以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期间在我市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者(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为主。
2003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期间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确属优秀且未被评为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或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也可参评,但博士学位论文需校外3名同行博士生导师联名推荐。
(二)第二军医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由军队学位委员会组织进行,中国科学院在沪各研究所的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组织进行,经军队学位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博士学位论文直接入选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工程博士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的规定
沪交研〔2016〕77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须面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
第二条招收的工程博士生必须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学位论文要反映工程博士生在读期间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的贡献和创造性成果。
第二章招生
第三条工程博士招生的专业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
第四条工程博士考生需符合下列条件:
1. 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的潜质;
2. 主持承担过重大工程技术研究项目,或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
学号:论文编号: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通讯评议意见书
尊敬的专家:您好!
为了提高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我校规定对每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双盲”通讯评议。
鉴于您在本学科的造诣和学术声望,特聘请您为该博士学位论文的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人。
现送上该博士学位论文,请您审阅并填写评语及评分表,于月日前将评议意见书用挂号或特快专递返回,也可请贵校研究生主管部门返回。
您返回的意见书我们将给予保密,请您客观、公正地进行评议。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办公室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人:陆丹联系电话:021- 34206359 传真:021- 34206361
E-mail:dlu@ ………………………………………………………………………………………………………..
请您填写以下信息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自评表(本页由博士生本人填写)。
院字[2005]9号签发人:丁汉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规定为了与国际化办学要求相适应,加强和规范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参照研究生院相关文件,经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决定,对我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作如下规定。
一.对博士生的要求1、2001年春及以前入学者,按原规定办,即:在其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除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2篇论文外,还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均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1)用英文在国内外SC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
若用中文在国内SCI源刊物发表或录用一篇,需同时用英文向国外SCI、EI源刊物上投寄一篇论文。
2)用英文在国外E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
3)用英文在国内E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一篇,同时用英文向国外SCI、EI源刊物上投寄一篇论文。
2、2001年秋及以后入学者,在其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除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2篇论文外,还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均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1) 用英文在国内外SC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若用中文在国内SCI源刊物发表或录用一篇,需同时用英文向国外SCI、EI源刊物上投寄一篇论文。
2) 用英文在国外E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
3〕用英文在国内一级学报上(该学报必须是E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一篇论文,同时用英文向国外EI、SCI源刊物上投寄一篇论文。
3、2003年春季以后入学者,在其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除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2篇论文外,还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均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1) 用英文在国内外SC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若用中文在国内SCI源刊物发表或录用一篇,需同时用英文向国外SCI、EI源刊物上投寄一篇论文。
2) 用英文在国外E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
3)用英文在国内一级学报(该学报必须是EI源刊物,一级学报指国内一级学会主办的英文会刊,不包括各大学学报)上发表或录用一篇论文,同时用英文向国外EI、SCI源刊物上投寄一篇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硕士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
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的要求1。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1) 凡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规定的学制期内,修完符合本人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所规定的总学分和学位课程成绩平均级点要求,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且经导师审阅论文(初稿)认可后,即可向本学科(专业)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由本学科(专业)组织。
(2)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得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在职硕士生长一年),全日制学生必须在第四学期末(6月初)、业余制学生必须在第五学期末(1月初)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的研究生,经过对论文的修改补充,可于3至6个月后再次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仍通不过答辩的硕士生作结业处理.(4) 提倡和鼓励学业优异、科研能力强且学位论文质量高的研究生提前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答辩的期限为半年至一年,但学位级点必须2。
5以上,且事先经导师、MPAcc办公室、院和研究生院同意。
2. 申请硕士学位要求(1) 凡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向本系(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硕士学位,并提交申请学位材料,送系(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并进行投票表决。
(2) 根据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意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给予审核通过,并授予其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3) 凡作为结业处理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办理。
3.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硕士学位程序(1) 硕士生向导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初稿);(2) 导师审阅并推荐,写出审阅意见;(3) 硕士生向MPAcc办公室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4) MPAcc办公室审查该生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聘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并组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中必须有一名是该生学位论文评阅人);(5)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6)系(或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7)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是同意授予硕士学位;(8)授予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是评判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授予其学位的主要依据,是科研领域重要的文献资料。
为规范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根据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提出以下要求: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通畅。
学位论文应使用中文撰写(外语专业除外),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4~5万(医学院:3~4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2~5万(医学院:1~3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8~10万(医学院:学术型4~5万;专业学位2~4万)。
学位论文中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全文统一并符合规范化要求。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二、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12部分,依次为: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学位论文封面。
2、题名页包括中文题名页和英文题名页。
题名页除封面上的内容外,还应添加资助基金项目、研究方向、申请学位级别、培养单位等内容。
3、扉页包括论文原创性声明、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和论文答辩决议书。
有关人员需按规定签名。
原创性声明、版权使用授权书可在研究生院主页下载,答辩决议书可使用复印件。
4、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应突出学位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简明扼要地陈述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
摘要页的下方注明本文的关键词(4~6个)。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一般不超过500字(硕士学位论文)或800字(博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5、目录目录是论文的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分别依次列出并注明页码。
各级标题分别以1、1.1、1.1.1等数字依次标出。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与答辩试行办法
沪交研〔2017〕9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更好地推进我校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与答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鼓励条件成熟的学院按照本办法开展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与答辩。
我校与国(境)外高校签署协议的双学位或联授学位项目博士生,其学位论文均按照本办法进行国际评审与答辩。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
第三条学院的国际评审与答辩采取分管院长负责制,由各学院或论文指导委员会负责实施并指定具体操作人员。
第四条国际评审与答辩流程:
(一)聘请评审专家。
导师或论文指导委员会提名至少5位同行专家、学科负责人审核确定评审专家。
每篇论文需聘请至少3位海外专家评审,聘请的专家必须为Tenure-track或Senior lecturer(英制)以上人员,其中至少1位Tenured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