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30 MB
- 文档页数:169
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04—0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1∶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资料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与提交成果的要求及方法。
1.2 本《技术要求》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序、设计编写、调查实施、成果编制、质量监控、成果提交、验收与评审的主要依据。
1.3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1∶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开展其它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照。
2 引用标准GB 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T 13727—9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10202—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 14175—93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497—93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文件要求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55—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DZ/T 0133—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81—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3 术语与定义3.1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regi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为调查区域地下水类型、埋藏、分布、形成条件、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环境地质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3.2 环境水文地质学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研究自然环境中地下水与环境及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结果,并对地下水与环境进行保护、控制和改造的学科。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岛屿及周围海域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公布日期】2015.04.07
•【字号】苏国土资函〔2015〕263号
•【施行日期】2015.04.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下达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岛屿及周围海域环境地质调查
与评价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
苏国土资函〔2015〕263号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岛屿及周围海域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系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的2012年度子项目,由你单位承担项目实施任务。
2014年12月31日,我厅在南京组织有关专家(名单附后),对你单位提交的《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岛屿
及周围海域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报告》进行了评审。
现下达评审意见如下:
该项目完成了设计工作任务,工作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同意通过评审。
请你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成果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
附件:《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岛屿及周围海域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报告》评审意见及专家组成员名单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2015年4月7日。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LT审查: 朱锦旗顾阿明余勤总工程师:袁晓军所长:顾阿明院长:袁晓军朱锦旗(副)报告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报告提交日期:2001年3月目录绪言 (1)第一章自然经济地理 (9)第一节自然地理 (9)第二节经济地理 (10)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 (20)第一节地形、地貌 (20)第二节地层 (23)第三节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27)第四节工程地质特征 (24)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 (30)第三章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37)第一节水土污染 (38)第二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地下水资源衰减 (53)第三节地面沉降 (45)第四节地裂缝 (55)第五节地面塌陷 (60)第六节滑坡、崩塌、危岩 (71)第七节水土流失 (86)第八节涝渍 (89)第九节江海岸侵蚀、淤积 (91)第十节海平面上升 (87)第十一节地方病 (89)第十二节地震 (91)第十三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 (91)第十四节特殊不良岩土体的分布 (92)第四章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93)第一节环境地质分区及评价原则 (93)第二节地质灾害专项评价 (97)第三节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112)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27)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方向 (127)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29)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33)第一节结论 (133)第二节建议 (138)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3201 江苏省环境地质图1:50万2 3202 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图1:50万3 3203 江苏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1:50万4 3204 江苏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区预测图1:50万5 3205 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1:50万绪言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都市人口密集,国民经济建设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人民生活水平如日中天。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03-04-03【生效日期】2003-04-03【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国土资源部发布《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03-04-03概述2002年,国土资源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妥善处理国土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提供资源保障和管理服务。
国土资源对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体系在逐步完善。
土地利用规划全面实施,启动了新一轮修编试点工作。
全国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批复实施,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已经开展。
国土规划试点启动。
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土地市场建设全面推进,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取得进展。
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务院发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为全面实现地质资料统一管理,保障汇交人合法权益做了规范。
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新进展。
国土资源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执法监察工作得到加强。
国务院批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以三峡库区和汛期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展开。
国土资源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迈出新步伐,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得到加强。
海洋、测绘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土地资源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为12593万公顷,园地1079万公顷,林地23072万公顷,牧草地26352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65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10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8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5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
与2001年相比,耕地减少1.32%,林地增加0.67%,牧草地减少0.1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1.30%。
建设用地净增加40.9万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9.65万公顷。
生态退耕面积142.55万公顷。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胡红霞;孙喜庆【摘要】文章扼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大调查所取得的地质矿产丰硕科技成果.充分利用了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及各省最新出版的行政区划图反映当前现势情况.阐述了新一代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信息,数字化的途径,探讨了地质图件编图建立数据库等.【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区域地质志;地理地图编绘;建立空间数据库【作者】胡红霞;孙喜庆【作者单位】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10 引言全国第一代《区域地质志》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
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各项科技丰硕成果。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再次启动具有特色新一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纂,旨在将过去几十年来取得的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集成,使之系统化、数字化、理论化、共享化,实现了人类由必然王国不断地走向自由王国,由宏观世界不断地走向微观世界。
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 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编绘理论基础近20余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开发、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中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调查成果。
国家针对大中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各类专题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专题科研成果、高等院校等最新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
以MAPGIS作为输入数据、矢量化、编辑、建库及运行基础平台,采用相关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
利用基础性监测成果,1∶25万、1∶50万、1∶94万、1∶100万,及各省的行政区划图的空间数据信息、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反映当前现势性情况,以及先进的地质编图、制图技术、综合研究与编图相结合,以第一代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志、1∶50万和1∶100万全国数字地质图及数据库等为基础,建立了全国各省(区)编制的新一代数字地质图。
江苏省国土资源工程工程师资格条件(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资格标准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业绩较显著,取得具有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一定效果;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助理工程师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在事业、企业单位及各行业中从事国土资源工程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国土资源行业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国土资源工程设地质矿产专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岩土工程专业,探矿专业,物化探与遥感专业,地质实验测试(选矿)专业,采矿专业,测绘专业,土地专业9个评审专业。
9个评审专业具体适用范围为:(一)地质矿产专业。
适用于从事综合性或专题性区域地质调查或矿产地质调查;对陆地或海洋中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及能源矿产进行勘查评价;对地质基本理论、基础地质、地理问题、应用地质问题等领域的应用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开发、质量检查监督、科技信息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
适用于从事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查、地下水勘查与评价、地下水水源地勘查、矿山(区)水文地质勘查;地下热水、卤水、矿泉水等资源勘查评价;区域工程地质评价、矿山(区)工程地质、工程建设场地及其建筑物、构筑物(如水库、公路、铁路,港口、桥梁、电站、机场、地下工程等)勘查,以及市政建设工程勘查;环境地质(含矿山环境)或工程地质勘查、设计、监测、治理,地下水动态及污染监测和地质灾害等的调查、评估、监测与防治,以及复原工程质量检查监督、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科技信息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三)岩土工程专业。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区域地质调查⽅法区域地质调查⽅法第⼀节区调现状及⽅法概述区域地质调查是指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在充分研究和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现代地质理论和⽅法进⾏全⾯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作。
这是⼀项⼗分重要的基础地质⼯作。
区调⼯作⼀般是按国际分幅的图幅进⾏的。
根据⽐例尺的⼤⼩,可分为⼩⽐例尺区调(1∶100万、1∶50万)、中⽐例尺区调(1∶20万)和⼤⽐例尺区调(1∶5万)。
同⼀地区⼀般先进⾏⼩⽐例尺区调,然后再进⾏中、⼤⽐例尺区调。
我国⼩、中⽐例尺区调除少数地区外,已基本完成,现已全⾯开展1∶5万的⼤⽐例尺区调。
⼀、国内外区调现状区域地质调查⼀直是地质领域中基础的和长期不间断开展的⼯作,受到所有国家政府和地质学家的⾼度重视,成为国家重要公益性的⼯作。
全世界各国的⼩⽐例尺(1:500万、1:250万、1:100万、1:50万)地质填图已基本完成。
发达国家中⼤⽐例尺(1∶25万、1∶20万、1∶10万、1∶6.336万、1∶5万)的地质填图,除国⼟⾯积⽐较⼤的⼏个国家以外,也⼤部分完成,部分国家正朝更⼤(1∶2.5万)⽐例尺地质填图发展。
由于地质理论的发展,⼈们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少发达国家开始进⾏第⼆轮、第三轮的地质填图及修编⼯作,并向社会提供了第⼆版、第三版等多版地质图及相关图件。
进⼊九⼗年代以来,各国更加重视地质填图⼯作,并设⽴“国家地质填图计划”。
如美国的国家合作填图计划、加拿⼤的国家地质科学填图计划、澳⼤利亚的国家地质科学填图计划、英国的新系列填图计划、印度的陆地地质填图计划、俄罗斯的国⼟资源调查计划。
各国填图战略也发⽣了重⼤改变,⾼度重视海域地质填图,海洋地质填图成为⼀个新领域。
我国⾃1916年前中央地质调查所成⽴以后,少数中外地质学家在我国⼀些著名⼭系,如秦岭、南岭、祁连⼭、天⼭以及云贵⾼原、青藏⾼原等地,做过⼀些零星的路线地质调查⼯作。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二○○一年三月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996年5月—2001年3月编写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项目负责:徐玉琳报告编制:徐玉琳伍洲云蔡则健陶云主要参加人员:陆美兰黄敬军赵祥周爱国王文庆单卫华王孝汉营兆端皇莆啊富顾雪良王茂亭张兵张小平张于薛宁菊陈福春季国兴钱夏中张舜葆郑丽春高梅审查: 朱锦旗顾阿明余勤总工程师:袁晓军所长:顾阿明院长:袁晓军朱锦旗(副)报告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报告提交日期:2001年3月目录绪言 (1)第一章自然经济地理 (8)第一节自然地理 (8)第二节经济地理 (10)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 (18)第一节地形、地貌 (18)第二节地层 (19)第三节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22)第四节工程地质特征 (24)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 (27)第三章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32)第一节水土污染 (32)第二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地下水资源衰减 (41)第三节地面沉降 (45)第四节地裂缝 (54)第五节地面塌陷 (59)第六节滑坡、崩塌、危岩 (66)第七节水土流失 (76)第八节涝渍 (78)第九节江海岸侵蚀、淤积 (79)第十节海平面上升 (86)第十一节地方病 (88)第十二节地震 (89)第十三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 (90)第十四节特殊不良岩土体的分布 (91)第四章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93)第一节环境地质分区及评价原则 (93)第二节地质灾害专项评价 (97)第三节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108)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17)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方向 (117)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18)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21)第一节结论 (121)第二节建议 (124)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3201 江苏省环境地质图1:50万2 3202 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图1:50万3 3203 江苏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1:50万4 3204 江苏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区预测图1:50万5 3205 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1:50万绪言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都市人口密集,国民经济建设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人民生活水平如日中天。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一、目的任务整合集成1999年以来本区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建立全省(市、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全面开展综合研究,分析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发育分布规律,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及危害程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客观分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果,结合政府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工作内容1、编写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报告(1)基本原则综合分析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近年来地质灾害数据,阐明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及危害,预测发灾条件和主要区域;全面分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益,针对本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
(2)报告编写提纲序言本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基本情况(工作部署、完成的工作量、质量评述);概念界定(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等);主要成果等。
第一章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植被生态;人类工程活动等。
第二章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规模、特征、灾情、险情、稳定性等。
第一节地质灾害总体特征一、地质灾害概述二、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概述1、滑坡崩塌2、泥石流3、地面塌陷4、地裂缝5、不稳定斜坡第二节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特征第三章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阐明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的地质环境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灾条件(如降雨临界值等)。
第一节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第二节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第三节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第四节地质灾害与地震第五节地质灾害与水系第六节地质灾害与降水第七节地质灾害与植被第八节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第四章典型地质灾害本章重点介绍规模在大型以上、灾情险情在大型以上的灾害点的发育分布情况。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 000)DZ/T 0001—91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958 区域地质图例(1:50000)ZB/T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 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
有条件时,在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
4.7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底图。
没有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象片并辅以一比五万地形图进行填图;也可用大于一比二万五千地形图缩以及用精度符合要求且现势性好的一比五万地形图放大编绘成为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做底图。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24总则34.3任务44。
4工作部署基本原则45基本要求5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86。
1设计书编制原则86。
2设计书内容要求86。
3设计书审批97图幅调查97.1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97.2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117。
2。
1平原地区117.2.2丘陵山地地区127。
2.3岩溶地区137.2。
4滨海地区147。
2。
5内陆盆地区147。
2。
6黄土地区157.2。
7红层地区167。
2。
8冻土地区16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177.3.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77.3。
2遥感调查187。
3。
3水文地质测绘197.3。
4地球物理勘探207。
3。
5水文地质钻探247.3。
6水文地质试验257.3。
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267。
3。
8地下水动态监测288综合评价298。
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298.1.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298。
1.2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308。
1。
3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31 8。
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358.2。
1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358。
2。
2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378.2.3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398。
2。
4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42 8.2。
5供水安全论证448。
2.6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448。
2.7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459图件编制469.1编图基本原则469。
2单幅图4611。
3综合评价图4710数据库建设4710。
1基本要求4710.2数据库内容4710.3数据库建设的组织4810。
4数据库格式4811成果4811。
1单幅图成果4811。
2区域成果5012成果验收5012.1野外验收5012。
2报告审查51前言本规范是结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起草.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标准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试行)1.总则1.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1.主题内容本标准明确规定了以数字图形形式表达的“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附图”的地理底图简化原则和专业图的编图要求、空间数据库图形分层标准与图元属性、数字制图标准以及适用于MapGis格式的数据存储标准。
1.1.2.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立“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和数字成果图的编制,并为相关专业的空间数据库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工作提供参照标准。
1.2. 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GB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 14498 工程地质术语GB/T 1392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2328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1.3. 编制依据与标准内容依据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编制的《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试行)》中对建立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同时考虑数字制图的需求,制定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
2.编图要求2.1. 编图总则2.1.1.成果图件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要求提交下列成果图件:⑴环境地质图;⑵地质灾害分布图;⑶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⑷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预测图;⑸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
2.1.2.比例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调查区域,成果附图以1:50万比例尺为宜,对直辖市和重要经济开发区可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2.2. 地理(地质)底图以各省(自治区)地质图为基础,经过调整比例尺,编制与环境地质调查比例尺相应的地理(地质)底图,基本保持地质图中地质界线、断裂构造,同时标明地质年代。
对挽近期活动性断层(或断裂)用专用图例区分,用于反映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形成的地质条件。
对编制地理地质底图有困难的省份,亦可利用国家正式出版的等比例尺地形图,对地形各要素进行选绘或用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作为编绘基本资料,经过综合取舍,编绘地理底图。
《江阴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研究专题之一:江阴市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可行性调查江阴市水利农机局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二〇一〇年八月前言江阴市地处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为发育,天然河流、人工河道和湖塘纵横交织,随着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污染负荷量逐步超出水体纳污能力,大部分水体丧失了饮用水供水功能,江阴市的饮用水源逐步集中到长江,目前长江已成为江阴市城乡唯一饮用水源,饮用水源结构较单一。
然而,长江作为开放型饮用水源,水质影响因素众多,加之江阴市高度集中的区域供水方式,决定了其饮用水源地保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根据《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第七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饮用水源建设,保证应急用水。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饮用水源地”的规定,江阴市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地十分必要。
根据江阴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江阴市水利农机局联合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开展了《江阴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
作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课题研究组对江阴市开展了专题研究,以探讨江阴市建设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可行性,解决江阴市饮用水源结构单一的问题,提高江阴市饮用水源战略储备能力,有效应对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
在本专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无锡市水利局和江阴市发改委、建设局、环保局、园林局、统计局、农林局、江南水务公司、无锡锡澄水厂、常州西石桥水厂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为本报告的编制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
在此一并向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所有领导、专家、同行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可行性调查是一项要求较为细致、全面的工作,由于受时间、资料以及分析水平的限制,本报告尚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惠予指正。
江阴市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可行性调查编写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项目负责:黄晓燕报告编写: 黄晓燕李朗刘晓铃杨丽娟审核:顾阿明院总工程师:张登明分管副院长:朱兴贤院长:袁晓军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时间:二○一○年八月目录1 概论 (1)1.1 项目意义 (1)1.2 工作目的和任务 (2)1.3 工作区范围及交通位置 (2)1.4 地质研究程度 (3)1.5 本次工作概况 (5)1.5.1 工作方法及实施方案 (5)1.5.2 工作质量评述 (7)2 江阴市概况 (9)2.1 自然地理概况 (9)2.1.1 地形地貌 (9)2.1.2 气象水文 (9)2.1.3 区域地质概况 (10)2.2 社会经济概况 (12)2.2.1 行政区划 (12)2.2.2 人口及其自然增长 (12)2.2.3 社会经济 (13)2.3 地质环境概况 (14)2.3.1 地下水开采历史及现状 (14)2.3.2 地下水水位动态 (16)2.3.3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19)2.4 市政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23)2.4.1 市政供水现状 (23)2.4.2 供水规划 (24)2.4.3 存在问题 (25)3 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 (26)3.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6)3.1.1 地下水类型 (26)3.1.2 水文地质分区 (26)3.1.3 各区水文地质特征 (27)3.1.4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35)3.2 地下水水质 (37)3.3 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分析 (39)3.3.1 澄南区 (39)3.3.2 澄西区 (39)3.3.3 澄中区 (49)4 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可行性分析 (51)4.1 应急供水需水量分析 (51)4.1.1 人口预测 (51)4.1.2 用水定额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项目概况简要叙述所属工程、项目名称、组织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任务书要求,调查区范围及面积,项目工作起止时间填图科学家、主要填图人员及单位第二节自然经济地理和交通情况第三节地质地貌特征第二章目标任务第一节总体目标任务第二节年度目标任务第三章预研究与设计第一节前人调查概况第二节资料收集分析利用前人各类地、矿、物、化、遥等资料的收集、建库、评价,对前人资料收集列表,可利用程度评价,可利用资料建库。
编制工作程度图。
第三节遥感地质解译不同时间、空间及波谱分辨率遥感数据收集与地质解译,DEM数字处理。
第四节野外踏勘野外踏勘概况,实测地质剖面(或标准钻),主干地质路线,方法试验。
第四章区域地质概况及填图单位厘定第一节地质地貌及地理概况根据前人及野外踏勘资料,全面系统概述调查区交通、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及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对工作区地质地理条件进行评述。
第二节工作程度和研究现状对调查区工作程度进行全面系统列述,并对其成果资料和地质认识进行评估,对本次工作可收集利用的地质资料和成果要具体说明第三节存在问题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预研究及野外踏勘,梳理调查区存在的地质、资源、环境及古气候相关的基础地质问题,对需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地质、资源、环境及古气候等)要提出有针对性举措。
第四节填图单位划分初步方案在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和野外踏勘成果及标准孔岩芯初步研究基础上,按岩石(或松散沉积物)特征与组合、结构构造、沉积环境特征等,以及重要事件沉积层、火山岩夹层等标志层,初步划分及区域地层单位划分对比方案。
第五章调查内容及方法第一节调查内容简述区域地质的基本调查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技术路线与调查方法简述区域地质调查精度要求、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地质地貌单元选择不同的填图技术方法,特别是针对性地选择地表调查、钻探、物探、化探等技术方法组合。
第六章数据库建设简述区域地质、重点调查(根据需要开展的)野外原始数据库、国际分幅地质图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初步方案。
目录0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由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查工作的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查时间、勘查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查完成工作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洪泽湖成子湖段砂矿成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湖泽湖成子湖段勘探工程取样分析结果,参考洪泽湖洪泽县境内砂矿、新沂河砂矿、骆马湖砂矿的矿物成分、颜色、埋深、颗粒度等分析,结合晚近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形成的地形地貌分析,确定洪泽湖成子湖段砂矿系第四系豆冲组,物质来源于东、西侧的岗地和北侧地台基底古隆起区,北侧古隆起区片麻岩风化物是主要来源,搬运动力为冲洪积,为河流冲积而成。
关键词:洪泽湖,成子湖段,砂矿,成因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HuZe lake lake into the son of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ample analysis for the results, the reference HongZeXian hongze lake territory placers, new YiHe placers, the purpose of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color placers, buried depth, particle degre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recent tectonic movement and modern tectonic movement form of landform analysis, confirmed the hongze lake lake into the son of quaternary system beans for placers blunt group, the source material of eastern and west side GangDe and platform base to the north of the ancient uplift area, north uplift areas the gneiss weathering is the main source, carry momentum for blunt flood product, for river alluvial and into.Key words: the hongze lake, into the son lake section, placers, cause洪泽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淮河中游、江苏省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