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三) (4)
- 格式:doc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11
测量长度和时间一、选择题1.图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链接例2方法指导( )A.A:3.80 cm B:3.80 cmB.A:2.80 cm B:2.8 cmC.A:2.80 cm B:2.80 cmD.A:2.8 cm B:2.8 cm2.小玲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物体,下列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链接例2方法指导( )A.184 cm B.18.4 cmC.1.84 cm D.184.0 cm3.刻度尺的分度值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时( )A.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为它的准确程度高B.选用厘米的最好,在分米和毫米之间,可以兼顾C.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D.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链接例4方法指导(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5.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 B.2.357 cmC.2.35 cm D.2.4 cm6.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4.5 m=4.5 m×100 cm=450 cm B.456 mm=456×11000=0.456 mC.36 cm=36÷100 m=0.36 m D.64 dm=64×110m=6.4 m二、填空题1.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
(1)某同学的身高是15.8________。
(2)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________。
(3)教室的长度是850________。
(4)物理课本的厚度为11.2________。
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含课后习题)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学生一步的距离大约是70()A.mB.dmC.cmD.mm【答案】C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8848.86m=8848.86×100cm=8.84886×105cmB.50μm=50x109m=5×10-10mC.2.4×107nm=2.4×107×10-9nm=2.4×10-2mD.0.5h=50min=500s【答案】A3. 学习长度的测量以后,老师布置了测量物理课本长和宽的任务。
某位同学的测量结果为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这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B.1dmC.1cmD.1mm【答案】D4. 下列事件中最接近1秒的是()A.人心脏跳动一次B.人打一个哈欠C.人正常呼吸一次D.中学生从起跑到10m处【答案】A5.某同学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mm、51.5mm、50.3mm、50.2mm、50.3mm,他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0.48mmB.50.5mmC.50.2mmD.50.225mm【答案】C 解析①51.5mm这个值的倒数第二位与其它值不一致,说明它是错误值,应先把错误值去掉再求平均值。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6.物理课堂上,为了准确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度,同学们对误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 只要测量工具足够精确就不会产生给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数据方面的错误,细心就可以避免C. 再读数时,多估读几位也可以减小误差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答案】D7.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是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cm。
(第7题图)(第8题图)【答案】B 3.40cm 解析①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同步练习本文将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同步练习。
这是一项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在长度和时间方面的测量能力的练习。
通过这个课后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概念。
Part 1:关于长度的测量长度是一种物理量,通常用米来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例如,我们需要知道一张纸的长度、一支笔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等。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我们需要使用长度测量工具,比如尺子、卷尺等。
以下是关于长度测量的一些同步练习:1. 用一支尺子测量一张纸的长度。
答案:A4纸的长度为29.7cm。
2. 用一支卷尺测量一段铅笔的长度。
答案:一支标准铅笔的长度为17.5cm。
3.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
答案:桌子的长度为1.2m,宽度为0.6m。
Part 2:关于时间的测量时间也是一种物理量,通常用秒来表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测量各种时间,比如说我们需要知道一个人运动了多少时间、一节课的时间、一个电影的时间等等。
以下是关于时间测量的一些同步练习:1. 计算一小时有多少秒钟。
答案:一小时有3600秒钟。
2. 计算一分钟有多少毫秒。
答案:一分钟有60000毫秒。
3. 利用表盘测量一节课的时间。
答案:假设一节课开始于9:00,结束于10:00。
那么整节课时间为1小时,或者说3600秒。
Part 3:关于时间和长度的复合练习除了分别练习长度和时间测量之外,还可以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复合练习。
这些练习需要结合时间和长度的概念,通常会包括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时间和长度测量的复合练习:1. 如果一个人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运动了40分钟,那么他运动了多少公里?答案:这个人运动了1.66公里。
2. 一节课始于8:30,结束于10:00,那么整节课时间是多少分钟?答案:这节课的时间为90分钟。
总结通过这些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同步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概念,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尺子、卷尺、表盘等工具进行测量。
初三物理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2分)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值是cm,分度值是mm.【答案】2.80;1.【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分度值为1mm,初端刻度是3.00cm,末端刻度值为5.80cm,物体长度为2.80cm。
【考点】长度的测量2.请将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空格中。
(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 A;(4)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 N。
【答案】(1)3.45;(2)94;(3)0.5;(4)3.4.【解析】(1)由图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故A物体的长度为3.45cm;(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它的读数94℃;(3)由图丙知电流表所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为0.02A,故其读数0.5A;(4)由图丁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N+0.2N×2=3.4N。
【考点】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答案】B 3.45cm【解析】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填B;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3.45cm.答案为:B;3.45cm.【考点】长度的测量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你所在考场的温度约50度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为8g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问约1min D.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答案】 B【解析】A、考场的温度,即室温约30℃,所以选项错误;B、铅笔的质量比较轻,约10g,所以选项正确;C、人正常呼吸时每分钟大约60次,所以选项错误;D、考试的答题卡的长度约30cm,所以选项错误;所以选择B。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能力提高题1.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玲、小红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12-3-5所示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 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s/m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t/s1 20 0.8 0.10 18.0 1.802 20 1.0 0.14 20.0 2.003 20 1.2 0.10 22.0 2.204 30 1.0 0.14 20.2 2.005 30 1.0 0.10 20.0 2.00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有关,与无关.2.意大利的比萨斜塔600多年来“斜而不倒”.300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高呢?图12-3-6为比萨斜塔的正面照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利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测算出斜塔实际高度,并简单说出推断理由.3.(2007·烟台)如图12-3-7所示,圆柱体的直径是.4.(2007·大连)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1.5 m之间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0.5~1.0 kg之间C.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大约在100~150 km/h之间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1.3 m/s之间5.(2007·广州)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12-3-8甲所示.(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m/s.参考答案1.(1)2与4 (2)1与3 (3)4与5 (4)从0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小球质量和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点拨:本题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验人手,延伸到单摆等时性的研究、讨论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只作定性讨论,不作定量研究.2.观察图片,取人的身高1.7 m.选取人的身高为推算的依据,测量图片中某人的高度约为 2.0 mm(实际测量图片塔高64.6 mm)根据比例知识可知:塔高H=64.6 mm×1.7m2.0mm=54.9m.3.4.00 cm 4.D5.(1)0.6000 (2)20 (3)st0.9解析:(1)长度的测量应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应为60.00 cm,化成单位m,应为0.6000 m.(2)时间的测量,题中用的是停表,停表的读数方法是:大表盘的数字为0~60 s,小表盘上的数字为0~30 min.图为20 s.(3)长廊的长度s AB=30×0.6000 nl=18m,v=18m0.9m/s20sABst==.。
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新课导学]1、古代人用日晷、沙漏测量时间,现代人用钟表测量时间。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3、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4、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例1] 单位换算:8um= m,60km= m。
解答:8×10-6 6×104[剖析]:在长度单位换算中,用乘式并采用等量代换的方式。
∵1um=10-6m∴8um=8×1um=8×10-6m∵1km=103m∴60km=60×1km=60×103m=6×104m[例2]测量人的身高时,应当选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1m B.1㎝ C.1㎜ D.1um解答:B[剖析]:测量身高只要求准确到厘米即可。
[例3]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解答:㎜;25.2[剖析]:在长度测量中,由于存在估计位,因此允许估计值不同,但是准确值必须都是相同的,因此明显看出,mm是错误的。
为了减小误差,一般都用测量多次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则物体长度应为l===[例4] 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则此木块的长度是()A.cmB.C.6 7 8cmD.解答:B[剖析]读数时先要注意测量所取的零点位置,以及刻度尺的分度值,在读数时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数必须包括三个部分:测量值、估计值和单位。
所以只有答案B是正确的。
[例5] 在测量学生用课桌的高度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A.3m长的厘米皮卷尺B.20cm长的毫米直尺C.3m长的毫米钢卷尺D.10cm长的游标卡尺解答:A[剖析] 在测量长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九年级人教版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课课解析与练习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12.3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智能提要问: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五个字加以概括,即“认、放、看、读、记”.(1)认,就是认识刻度尺.首先,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其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线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2)放,即尺的位置应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三是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3)看,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读,即读数,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5)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问:答:第一次按下按钮是启动,停表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按钮是停表,停表停止计时,正确读出时间,第三次按下按钮是回零.问:用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答:1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测长度的测时间的测误差长度的单位及换正确使用刻度特殊方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钟表测时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问:什么叫误差它跟错误有什么不同答:(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跟其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的错误有区别.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并且必须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中考撷要最近三年,中考题中对测量的知识中的知识点考得较少,主要考查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与读数、特殊的长度测量、误差的性质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常见长度的认识、单位换算等.多出现在填空与选择题中,其他题型较少.智能拓展国际米原器什么是国际公认的长度单位呢1790年法国科学院规定: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由北极到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叫Metre,译成汉语叫“米”。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2.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最好选用()
A.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B.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C.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D.分度值为1cm的1.5 m长的直尺3.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 ___,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计到____________,测量结果由数据和______组成。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_______。
4.(1)250mm= m;100nm= cm;20km=______µm。
(2)360min= h ;2h= s。
(3)课桌的高度约为80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5 ;晚上七点
的新闻联播历时0.5 。
5.测量值和__ 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_____
___的方法。
误差只能尽量减少,但不能。
参考答案:
1.B
2. B
3.刻度尺、米(m)、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读值、秒(s)、2.70cm 4.(1)0.25 0.001 10
2 (2)6 7200 (3)cm m h
10
5.真实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避免。
初三物理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中学生的大姆指指甲面积约为A.1mm2B.1cm2C.1dm2D.1m2【答案】B【解析】估测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对长度进行估测时,可与身边的尺进行比较,由题意可知,本题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考点】长度的估测2.(4分)(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2)如图乙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Ω.【答案】2.10;622.【解析】(1)由图知:木块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因此木块的长度为2.10cm。
(2)该电阻箱的示数为:0×1000Ω+6×100Ω+2×10Ω+2×1Ω=622Ω。
【考点】刻度尺的读数电阻箱的读数3.某校组织学生体检,做了一些测量。
其中记录错误的数据是A.体温37℃B.身高16m C.质量40kg D.1min心跳75次【答案】B【解析】人体温度在37℃左右,A选项数据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初中生的身高约1.6m左右,16m明显记录错误,B选项符合题意,选填B;初中生质量通常约50kg左右,部分同学质量较小为40kg是符合实际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1min心跳75次符合实际,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与初中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4.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卷尺B.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D.挂钟【答案】D【解析】A选项,卷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选项错误,B选项,游标卡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选项错误,C选项,螺旋测微器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选项错误,D选项,挂钟是测量时间的仪器,选项符合题意。
正确的选择是D。
【考点】测量仪器5.(2分)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值是cm,分度值是mm.【答案】2.80;1.【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分度值为1mm,初端刻度是3.00cm,末端刻度值为5.80cm,物体长度为2.80cm。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米m km dm cm mm μm nm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秒s h min3.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
钢板尺:量程25 cm,分度值是mm;钢卷尺:量程2 m,分度值是mm;皮卷尺:量程20 m,分度值是cm。
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_________;(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__________;(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__________。
思路解析:应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一般来说,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被测长度;分度值也并非越小越好,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测量越精确,要求分度值越小。
答案:(1)钢卷尺(2)皮卷尺(3)钢板尺4. 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测量值真实值测量工具测量者5.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思路解析:对于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其他刻度量起,为了计算方便,最好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
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2010上海模拟)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A.1 mB.2 mC.5 mD.8 m 思路解析: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估计。
初三物理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新学期开学,八年级学生领到了新的物理课本.(l)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课本的宽度是 cm.(2)一本书的质量为240g,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80c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帕?(g取10N/kg)(3)将书由平放改为立放,如图乙所示,它对桌面的压强如何变化?写出判断的依据,【答案】(1)18.50 (2)50Pa (3)它对桌面的压强增大,因为书由平放改为立放,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减小。
【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读数是18.50cm。
(2)书对桌面的压力,它对桌面的压强。
(3)将书由平放改为立放,它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桌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它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考点】长度的测量压强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你所在考场的温度约50度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为8g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问约1min D.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答案】 B【解析】A、考场的温度,即室温约30℃,所以选项错误;B、铅笔的质量比较轻,约10g,所以选项正确;C、人正常呼吸时每分钟大约60次,所以选项错误;D、考试的答题卡的长度约30cm,所以选项错误;所以选择B。
【考点】估测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是.【答案】A ;2.21cm【解析】为了减小误差,放置刻度尺时,要把刻度贴近被测物体,所以A的方法是正确的;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尺的分度值是1mm,所以要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记为2.21cm。
【考点】长度的测量4.碳纳米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清华大学魏飞团队近日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长的、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其直径只有1.4nm,5万个这种碳纳米管并排起来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粗,则每根这种碳纳米管的直径约等于 m。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同步检测一、填空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它的符号是____,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它的符号是____,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____.2.现有10 m,2 m,1 cm,1 mm,1μm 共5个长度值,请选择其中一个对号入座.壹角硬币的厚度接近于____,小手指的宽度接近于____,教室门的高度接近于____.3.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____,但是误差是____避免(填“可以”或“不可” 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____作为测量结果.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则刻度尺所显示的木块的长度为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估计值为____.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量程为____.5.,min .6.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8.2(7.图11-30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
8.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A .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B .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C .人高度为1.7×103mm D .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E .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F .课桌长为1m9.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型五)A .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B .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C .到距离家3km 的学校上学D .眨一下眼睛10.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11-33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 ,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
11.某校探究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一条蚯蚓在相同条件的外界下,分别让它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为了准确测出蚯蚓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因蚯蚓爬行的路程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的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分。
1h= 60 min= 3600 s.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基础训练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长度的主单位是.2.在测量时,记录结果必须包括和.3.(2006·昆明)图12-3-1中物体的长度是mm.4.小明步行到学校用时大约20 min,合s,合h.5.测量跳远长度时,应选用最小刻度是的刻度尺,安装窗户的玻璃时,应选用最小刻度是的刻度尺.6.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 .7.单位换算:3.6 km= m= dm= cm,3.2 mm= m= μm.8.(2006·河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都是带刻度的测量工具,使用前都要观察刻度上每大格和每小格表示的数值,以便在测量过程中能够.9.如图12-3-2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两块木板的长度,木板的长度应分别记为c m、cm.10.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都有可能11.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书的宽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A.184毫米B.18.4厘米C.1.84分米D.184.0毫米12.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在图12-3-3所示的各种情况中,正确的是()13.王冲同学为了更好地记忆长度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他设计了一个阶梯图,如图12-3-4所示,两个相邻阶梯(即单位)间倍率为1 000.请你帮他把图填完整.参考答案1.秒米2.数字单位3.31.0 4.1200 0.335.厘米毫米解析: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但测量所要的准确程度由实际的需要决定,而不是越准确越好.测量跳远的长度,精确到厘米就够了.安装窗户的玻璃就要精确到毫米.6.dm cm 7.3600 36000 360000 0.0032 32008.尽快准确地读取数据9.2.4 2.20 l0.B11.D 解析:最小刻度值为l毫米的刻度尺所测出的数据,倒数第二位应是毫米位,最后一位是估读值.12.C 解析:A图被测物的测量起点没有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对齐, B图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D图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13.①千米(km) ②dm ③微米(μm)。
资料来源:由新世纪教育网会员interesting14原创并上传,请勿转载到其他网站,谢谢支持。
人教版九年级同步练习(近三年中考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 (2009新疆)1、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一枚硬币的直径是______cm 。
(2009河池)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 nm .(2009南昌)3、 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2008长沙)4、我市望城县丁字湾盛产麻石,小明在麻石加工厂看到一块标明密度为2.5×lO 3kg /m 3。
的正方体样品,他用刻度尺测得其边长 (如右图所示)为 cm ,则其质量为 。
kg 。
把它放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Pa 。
(2008蚌埠)5、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______________。
(2008北京丰台)7、图所示的是一辆小轿车上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km/h,按照这个速度,行驶完255km的路程需要 h。
(2007常德)8、图c中物块的长度为cm(2007芜湖)9、图3中手表所示时刻为点分秒。
(2007内江)10、在学校运动会男子100m比赛时,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到达距离起点20m、80m和100m处的时间。
其中前三名运动员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那么,由下表中不同阶段运动员跑步的数据可知,在跑20~80m的过程中,最慢的运动员是_______,第一名运动员跑前20m(0~2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二、选择题(2009上海模拟)11、下列数据中和你现在所做试卷的宽度最接近的是()A 15厘米。
B 27厘米。
2021学年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四)含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共9题) 1、小明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 41cm、2. 43cm、2. 40cm、2. 42cm,这个球的直径是。
2、如图所示,这个木块的长度AB=cm,这个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读值是,木块的长度合km。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如图所示,该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4、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记录结果为0.7698m。
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5、如下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的直径,由图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硬币的直径是 cm。
6、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8. 24厘米、18. 23厘米、18. 25厘米、18. 23厘米,则接近该物体真实长度的是毫米7、小丽同学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精确测量,记录结果为185. 2mm,在这个测量数据中,准确值是,估计值为。
8、下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要求估读)。
9、如下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物体A重 _______________ N o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1、(1)图中,木块A的长度为 cm。
(2)图表示一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C 。
'llll|llll llll|llll llll|llll llll|llll llll|llll/|2 3 45 6 cm | 图14 三、多项选择(共2题)1、下面关于实验误差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由于测量中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的;误差是绝对不能避免的。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B.测量工具越精密,可以消除误差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四、综合题(共1题)1、如图1-15是一只缩小了的脚印,图上小方格的实际边长是2.5cm,试求脚印的实际面积。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三)(4)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刻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刻的测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刻智能提要咨询:如何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五个字加以概括,即〝认、放、看、读、记〞.〔1〕认,确实是认识刻度尺.第一,观看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其次,观看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假设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线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实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2〕放,即尺的位置应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三是关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3〕看,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读,即读数,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量值〕.〔5〕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咨询:通过你对停表的观看和使用,你能总结一下停表的正确使用步骤吗?答:第一次按下按钮是启动,停表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按钮是停表,停表停止计时,正确读出时刻,第三次按下按钮是回零.咨询:用哪些专门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答:1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测量长度的测量时刻的测量误差长度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刻度尺专门方法时刻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钟表测时刻度尺量出长度,确实是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咨询:什么叫误差?它跟错误有什么不同?答:〔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跟事实上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测量中不可幸免的,它跟测量的错误有区不.测量错误是能够幸免同时必须幸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够减小测量误差.中考撷要最近三年,中考题中对测量的知识中的知识点考得较少,要紧考查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与读数、专门的长度测量、误差的性质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常见长度的认识、单位换算等.多显现在填空与选择题中,其他题型较少.智能拓展国际米原器什么是国际公认的长度单位呢?1790年法国科学院规定: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由北极到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叫Metre,译成汉语叫〝米〞。
那个标准在当时被认为是科学的。
因此,1891年在国际计量大会上一致通过它作为国际标准米。
为了把那个标准国际化,会议通过制作一个标准米原器,米原器是用铂铱合金制造的,它的截面成X形,全长1.02m,在距离两端各1cm处刻上一条极细的横断条纹,在温度为0℃时,两条细纹间距离恰好是1m,不要小看那个〝米〞,它不仅是长度的基准,面积和体积也要以它为基准,确实是物质质量的标准也是由米而来。
因此,〝米〞便决定着各种计量,米原器自然成了掌上明珠.米原器储存在法国巴黎近郊一个恒温无尘的地点,精度达到了0.1μm,比有的尘埃直径还要小。
然而,专门不幸,人们后来发觉从北极到赤道通过巴黎的这根子午线,它的一千万分之一实际并不是1m,而是相差0.2mm,加上两端细刻纹也要占去一部分空间,这就发生了标准米原器不是专门标准的咨询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稳固、更精确的标准尺?科技工作者发觉了一个专门好的候选者——光波波长,因此在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以氪86同位素灯在规定条件下发出的橘红色光波波长的l 650 763.73倍作为一个标准米.我国在1977年也采纳了那个标准.1983年10月,国际上又以〝光在真空中的1/299 792 458s 的时刻间隔内走过的长度〞定义为米.如何样测定这1/299 792 458s呢?这就需要极其周密的钟表了.可见,要了解我们生存的物质世界,不光要有一把尺来量度空间,还要有一座钟来量度时刻。
长度单位多次修改,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进展的需要,米的新规定之因此能实行,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展提供了更加精确的、能够重复实现的实验手段。
那个规定的进展过程,表达了测量在物理学以至其他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追踪时刻早上8点,自远东的海参威起飞,能否在同一天早上8点到达莫斯科呢?有人会讲:〝不开玩笑!〞事实上,答案是确信的。
什么缘故呢?因为海参崴和莫斯科有9小时的时差。
换而言之,只要飞机能用9小时从海参崴飞到莫斯科,就会发生如此的趣事。
海参崴和莫斯科两个都市的距离约为9000千米,以9000千米除以9等于1000千米得时速为1000千米,只要用喷气式飞机,就可实现预期的目标。
在北极圈内,你甚至能够用比上述更慢的速度来和太阳(应该讲是地球自转的速度)竞争。
就拿位于北纬77度的新地岛(Nouaya Zemlya)为例,时速约450千米的飞机,凭借地球的自转,仅仅在地球表面作一点轻微的移动,就能和太阳在同一时刻中飞行了。
这时,机舱内旅客眼中的太阳就会静止在空中,纹丝不动,而且始终可不能没人西方(因此,飞机必须保持同太阳一致的方向飞行)。
月球也围绕地球公转,假如想〝追逐月球〞,就更简单了。
因为月球是以地球自转角速度的1/29来绕着地球运动的,因此你无需跑到极地,只要到地球中纬度的地点,用时速25-30千米的汽船,便可与月球同步了。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著作«欧洲见闻录——庄稼汉外游记»中,曾就这一点作过简略的描述。
在他从纽约至亚速尔群岛的航程中,有如下的一段记载:〝此刻正值炎夏,夜晚的天气比白昼清凉……这时,我发觉了一个奇异的现象,确实是在每晚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只要你仰望夜空,都可望见一轮满月。
这轮月亮为何如此怪异呢?起初,我左思右想都不得其解。
最后,我终于发觉了缘故的所在。
因为船在海上由西向东航行。
平均每小时在经线上前进20分,换句话讲,轮船和月亮正以相等的速度,朝着同一方向前进。
〞百万分之一秒的用途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精确到秒差不多足够了.我们从未发觉哪所学校会把学生上课的时刻定为几时几分几秒点几几.即使是最新款式的电子手表,它给出的时刻也只到秒为止.那么,科学家们什么缘故要把时刻测得那样准,要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百万分之一秒,甚至亿分之一秒呢?一样讲来,人的反应时刻大约为十分之几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关于秒的时刻,要求并不迫切.然而,在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中,情形那么完全不同.最简单的例子是百米赛跑,有时准确到十分之一秒还专门难决雌雄,必须精确到百分之一秒才能选出优胜者.人们研究雷电时,发觉每次雷电都有一个〝主雷区〞,它发出沉闷的先导雷声,然后在云层中分叉、放电,划出闪光传向地面,每一过程所经历的时刻不到万分之一秒.假如时刻测量精确不到万分之一秒,人们就专门难研究雷电的全过程,也不可能找到今天如此幸免雷击的方法.再如研究爆炸过程,炸药爆炸发生在百万分之一秒〔微秒〕的短时刻里.现代鱼雷用一种高速炸药引爆,从引爆到爆炸只有二十几个微秒.化学家和国防技术人员要试验和记录各种物质的爆炸速度,没有精确到万分之一秒的时刻测量,他们不仅不能找到有效的爆炸物质,而且有时连他们的生命也难以保全.宇宙航行对时刻的要求更高.飞船或卫星的发射、入轨、制导、重返大气层、安全回收着陆,每一过程都需要周密的时刻测量.从发射场、飞行操纵中心,到回收监视区域,都需要有专门操纵时刻的系统,给各个部位提供高精度的时刻信号,以保证发射成功.在核物理学领域,有的微粒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其寿命只有几亿分之一秒.能够设想,假如没有高精度的原子钟,人们便难以研究物质的微观变化特性,也可不能发觉新元素.智能归例题型一 本组题要紧考查你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长度单位的换算咨询题例1 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不记得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A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B .一名同学的高度:1.64C .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0.24D .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知识点 关于长度的单位的具体概念,能估测一些常见长度闯关点拨 本组题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估测长度的能力第一应对1m 、1dm 、1cm 、1mm 等形成具体的模型,然后依照时刻情形将相应的长度与长度单位进行比较.解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0~20cm,0.175m=17.5cm,因而A 选项是正确的:B 、C 、D 假设以m 为单位,明显是不符合生活常识,是错误的. 答 选A例2 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1〕5.2m=5.2m ×100cm=520cm〔2〕6.5×106μm=6.5×106×10-6=6.5m〔3〕36μm=36μm ×1000=36000nm〔4〕480mm=480÷1000m=0.48知识点 单位换算闯关点拨 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 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解 四个算式最后的结果差不多上正确的,但中间的格式都不对.〔1〕式中用〝100cm 〞代换了前面的〝m 〞,因此中间的〝m 〞就不应该有了;〔2〕式中中间没写单位;〔3〕式中前面的等式明显是不成立的;〔4〕式用了除法.正确的算式应为:〔1〕5.2m=5.2×100cm=520cm〔2〕6.5×106μm=6.5×106×10-6m=6.5m〔3〕36μm=36×1000nm=36000nm〔4〕480mm=480×10001m=0.48m 题型二 本组题要紧考查你能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例1 如图11-23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 、B 两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那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知识点 考查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技能及读数、记录的能力.闯关点拨 在读数前,要认清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解 使用刻度尺 时,应将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因此对A 的测量是不正确的,对B 的测量 图11-23是正确的.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因此读数要准确到mm,B的起始端对准刻度尺的11.00cm处,末端对准13.58cm处,因此长度L=13.58cm-11.00cm=2.58cm.例 2 某同学测量一块木块的长度,将一把木质刻度尺如图11-24放置,其错误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刻度尺的正确放置与读数闯关点拨注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①对准零刻线;②尺要放正;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被测物体边缘所队的刻度线.答〔1〕被测物体边缘没有对准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3〕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例3 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_,假如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____cm.知识点长度测量中的读数环节与记录闯关点拨此题考查了如何样正确读数和记录实验结果,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因此最后一位是估读数.解倒数第二位数2是表示2cm,因此分度值是1cm,准确值是1.72m,假设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172.4cm.题型三明白什么叫误差,明白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误差例某同学用1cm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不是1.24dm,1.25dm,2.24dn,1.242dm,求该物体的长度.知识点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能够减小误差闯关点拨〔1〕同一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中的准确值应该是相同的.〔2〕用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物体的长度,能够减小误差.解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能准确到厘米位,估量到毫米位,因此题中1.242dm 是错误读数,应去掉,2.24dm比其他三个数据大1dm,明显是测量错误或读数错误,也要去掉.最后三个正确的读数求平均值,即为测量的结果,因此物体的长度为:-L =324.125.124.1dmdmdm++=1.24dm.答该物体的长度为1.24dm.题型四会用一些专门方法测量长度例1 现有一卷粗细平均的细铜丝,要求测出它的直径.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知识点微小长度的测量方法闯关点拨细铜丝的直径专门小,而常用的测量工具达不到如此的准确程度,不能直截了当测量,只能用累积法〔积多求少法〕间接地测量.图11-24解 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 圈,如图11-25所示,用分度值为mm 的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为L ,那么细铜丝的直径n Ld =.[拓展题] 现有只有两支相同的铅笔,一卷直径为1mm 细铜丝,请设法测出另一卷细铁丝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