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水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40.39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爱护水资源一、水资源现状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二节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
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爱护水资源查字典化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仔细阅读,并祝各位同学在新学期中快乐。
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___________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
1.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就是________________水的利用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中,超过水体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的__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工业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排放;②生活污染: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排放;③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________________使用。
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我们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持续发展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答案:提高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改变习惯2.答案:自净生态平衡废渣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过度①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②对已经污染的水体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④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行集中处理和排放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可以帮助到大家。
努力哦!。
(人教版)武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成分“硫化丙烯”(C3H6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价值。
下列有关硫化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化丙烯中含有单质硫B.硫化丙烯分子由碳、氢、硫三种元素构成C.硫化丙烯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D.硫化丙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2.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A.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
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含钙、镁的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B.用等体积6%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试剂,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相同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多少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往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3.中成药莲花清温胶囊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作用显著,其成分中含有﹣种名为绿原酸的物质,下列有关绿原酸(C16H18O9)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原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6:9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氯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A B.B C.C D.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微粒B.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可能是单质C.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6.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保护水资源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生活中,加热后易产生水垢的水是硬水C.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明矾消毒杀菌 D.任何物质都能溶于水7.有一种KHCO3粉末混入了另一种物质,经测定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12%,则混入的另一种物质是A.MgCO3B.BaCO3C.Na2CO3D.不能确定8.三氯生(C12H7ClO2)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广泛用于制造牙膏、药皂、空气清新剂。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Ne②Mg③Mg2+④H2O2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解析: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Mg2+表示镁离子,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或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A、①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②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④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故A不正确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正确;C、④表示1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不正确;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不正确。
故选B。
2、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A.KClO4B.KClO3C.CaCl2D.C12O答案:D解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1=0,x=+1,同理可计算出KClO4中氯元素显+7价,KClO3中氯元素显+5价;CaCl2中氯元素显-1价;C12O中氯元素显+1价,故选D。
3、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部分氧气溶于水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答案:D解析:A、在室温下,1L水中能溶解约30mL氧气,而氢气难溶于水,室温下,溶解的比氧气少,故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不符合题意;B、碳能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C、碳棒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能会吸附一部分氧气,不符合题意;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气在正极生成,氢气在负极生成,故氧气与氢气不可能重新生成水,符合题意。
水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3.掌握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并学会对点燃氢气前的验纯方法。
一、水的电解实验:(1)反应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2)实验现象: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的体积不一样。
(3)正、负极气体的检验:①带火星的木条放到正极方试管口,木条复燃,结论:氧气②用大拇指盖住负极所对试管口,对准酒精灯火焰放开,有“噗”的一声。
结论:氢气③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4)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氢气燃烧的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水。
不纯氢气点燃将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大拇指。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中又包含氧化物。
①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③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⑤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当然里面有一种是氧元素了)。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比较的对象是元素。
知识点一:水的电解实验例1. (双选)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的净化1. 教材P75演示实验实验4-1向浑浊的水中加入明矾粉末【实验目的】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吸附沉淀【实验用品】烧杯、药匙、浑浊的天然水、明矾【实验步骤】取2个烧杯,各盛大半杯浑浊的天然水,向其中1个烧杯中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察现象。
明矾【实验现象】加了明矾的水样,比未加明矾的水样要澄清些。
【实验结论】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2. 教材P75演示实验实验4-2过滤【实验目的】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实验用品】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同堂实验4-1中用明矾净化处理过的液体滤纸的折叠三层滤纸的一边【注意事项】1. 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烧杯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漏斗中)、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溅到烧杯外)。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
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2. 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下面的烧杯未洗干净,内壁附有不溶物。
【中考练兵场】(1)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加明矾的作用是__ ____,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___ ___.(2)过滤时静置一会儿再过滤,这是为了__ ____.(3)经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混浊,原因可能是__ ____.(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该同学说“我终于制成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简述你的理由____ __.3. 教材P76演示实验实验4-3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实验目的】学习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实验用品】试管、蒸馏水、氯化钙的水溶液、肥皂水【实验步骤】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1.水资源现状(1)地球上总水量很多,但能够利用的淡水却很少,只占总储量的0.7%。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2.水污染(1)生活污染: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渗透;(2)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3)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原油对海水的污染;(4)水体富营养化:含氮、磷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在淡水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
2.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②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③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④“一水多用”,如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③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④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⑤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3.水的净化方法(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2)吸附沉降:利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属于物理变化)。
a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b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杂质,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A.KClO4B.KClO3C.CaCl2D.C12O答案:D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1=0,x=+1,同理可计算出KClO4中氯元素显+7价,KClO3中氯元素显+5价;CaCl2中氯元素显-1价;C12O中氯元素显+1价,故选D。
2、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答案:B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答案:AA、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煮沸,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特性为抗腐蚀,则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通电 通电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B.电源种类---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现象: 、 、F.检验:O 2--- ----现象H 2--- ----现象 (2)结论: ① 。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 H 2O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 2H 2O=== 2H 2↑+O 2↑(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以上2个性质本学期可以不掌握)3、水的污染:(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A 、水污染物来源: 、 、 。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4、水的净化(1)工厂净水的步骤: 取 水 → → → → →絮凝剂是: 作用: 。
活性炭的作用: 。
消毒剂是: 、 。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
实验室净水:沉淀、过滤。
蒸馏。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软水是。
B.鉴别方法:C.硬水软化的方法: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爱护水资源一、水资源现状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二节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
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第四章自然界中的水第2节水的净化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水的净化流程2、掌握过滤操作的方法及所用仪器3、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4、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5、硬水软法的方法知识集结知识元软硬水知识讲解一.硬水和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2区分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3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蒸馏.煮沸。
例题精讲软硬水A.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B.蒸馏可除掉水中所有杂质C.肥皂水可区分硬水软水D.重庆地区也存在缺水问题【解析】题干解析: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除去色素和异味等,不能减少钙镁离子化合物的量,不能使其软化,故A错误;B、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故B正确;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C正确;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到全球水储量的l%,而且分布极不均匀,重庆地区也存在缺水问题,故D正确.例2.2016年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与就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C.地球表面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D.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除去所有杂质【解析】题干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B正确;C、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故C错误;D、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除去水中难溶性的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故D错误.例3.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蒸馏水和硬水的是()A.加热蒸发B.加肥皂水C.测导电性D.观察颜色【答案】D【解析】题干解析:A.加热蒸发,无变化的是蒸馏水,有白色固体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蒸馏水不导电,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和硬水都无色,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水的净化知识讲解二.水的净化(1)步骤: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消毒(2)过滤: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保护水资源一、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物质是 H2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2 水的净化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④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沉淀√过滤√吸附√√蒸馏√√√二、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开水,雨水。
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化学方程式:2H 2O通电2H 2↑+ O 2↑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通电2H 2↑+O 2↑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2H 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一、 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通电通电点燃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b+a +2-22、含义: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③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如:H 2O :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表示一个水分子;④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 2 ; 4H 2O :表示4个水分子。
4、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 2O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⑴单质:①氢气、氮气、氧气、氯气、溴、碘等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H 2、氧气:O 2②其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Fe ;红磷:P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四氧化三铁:Fe 3O 4; 氯化镁:Mg +2Cl -12; 硫酸钠:Na +12SO 4三、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例如:N 2O :一氧化二氮;MgCl 2:氯化镁;Mg(OH)2:氢氧化镁;Al(NO 3)3:硝酸铝。
四、化合价1、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 2。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镁离子:Mg 2+ 与+2价的镁元素:Mg +2五、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 m B n 为例,即(+a)×m +(-b)×n =0 六、、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 (2)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附: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 3 氢氧根:OH 碳酸根:CO 3 硫酸根:SO 4 磷酸根:PO 4 铵根:NH 4七、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K + Ca 2+ Na + Mg 2+ Zn 2+ Al 3+ Fe 3+ Fe 2+Ag +H + NH 4+ Cl - O 2- S 2- SO 42- CO 32- NO 3- OH - PO 43-等 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以A m B n 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Mr(A m B n )=Ar(A)×m +Ar(B)×n2、各元素的质量比 A 元素质量与B 元素质量的比=[Ar(A)×m] :[Ar(B)×n]3.元素质量分数拓展性课题 氢气(H 2)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点燃2H 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 + 氧化铜 △铜 + 水化学方程式:H 2 + CuOCu + H 2O 氢气“早出晚归” 点燃△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3、氢能源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4、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氧化物H 2O CuO CO2酸 HCl H2SO4HNO3无机化合物碱 NaOHCa(OH)2KOH盐NaCl CuSO4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