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9
11、李斯特对音乐的贡献
(1)他首创交响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
(3)他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
(4)他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5)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6)作为魏玛乐派的带头人,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倡导标题音乐,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掀起了新的艺术潮流。
12、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在《猫和老鼠》中出现过。
13、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新俄罗斯乐派”、“巴拉基列夫小组”。
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与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组成的作曲家社团。
“五人团”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
强力集团成员的艺术思想受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影响较大。
强力集团继格林卡之后,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李斯特舒伯特肖邦柏辽兹交响乐团。
西⽅古典⾳乐:浪漫主义时期(⼀)西⽅古典⾳乐: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乐奠基⼈卡尔·马利亚·冯·韦伯韦伯的歌剧《魔弹射⼿》剧照舒伯特塑像演绎中的舒伯特艺术歌曲舒曼肖像创作中的舒曼德国莱⽐锡孟德尔松的塑像孟德尔松的⽔彩画《海⽛市场》童年时的肖邦在演奏矗⽴在华沙的肖邦纪念碑-结构树下的肖邦演奏中的李斯特西⽅古典⾳乐:浪漫主义时期(⼀)西⽅古典⾳乐:公元前1100年⾄今、西⽅主流⽂化背景下的经典⾳乐。
西⽅浪漫主义时期⾳乐简述(1790-1910年)⼀. 西⽅浪漫主义时期⾳乐简述1790-1910年期间,西⽅的主流⾳乐盛⾏浪漫主义风格,它以特有的强烈、⾃由、奔放的风格与西⽅古典主义时期⾳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
若将古典主义时期的⾳乐⽐喻成⿊⽩电影或版画,那么浪漫主义时期的主流⾳乐作品则像绚丽缤纷的⽔彩画。
贝多芬的⾳乐不仅铸造了古典主义⾳乐的最⾼峰,也开启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先河,这个时期产⽣了两个不同风格的浪漫主义⾳乐流派:⼀个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流派,另⼀个是以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乐时期也是西⽅⾳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丰富和发展了西⽅⾳乐。
西⽅浪漫主义时期⾳乐源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学:倡导⽂艺复兴时期⼈⽂主义的理念。
西⽅古典主义时期⾳乐简述(1750—1820年)⼆. 西⽅古典主义时期⾳乐简述包含了两⼤时期:“前古典主义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
其⾳乐特点是:追求完美的艺术规范、典雅的艺术内涵、理智和情感、内容与形式的均衡。
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推进主调⾳乐,并确⽴了近代奏鸣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为西⽅⾳乐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这⼀时期作出巨⼤贡献的是以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0-1827)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如下: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在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十分强调个人主义的身心体验,以强烈、自由、奔放风格的音乐与当时严谨、典雅的古典主义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通常都是一些不满现状的忧郁者和孤独者创造的,这些人热衷于反映内心深处的爱情亲情主题,带有浓厚的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具有很明显的自传性。
浪漫主义乐派诞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音乐流派,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在创造音乐时会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世界的幻想,作品富有幻想性。
浪漫主义乐派在诞生初期,还带有一些古典音乐主义的传统,在十九世纪中叶达到全盛,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就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个时期诞生的许多音乐作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浪漫主义钢琴曲
浪漫主义钢琴曲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的音乐流派之一,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人情感表达,注重音乐的旋律和音色,以及运用丰富的和声和音乐形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曲:
1. 莫扎特 K545 第一乐章:这是莫扎特最著名的钢琴曲之一,
也是浪漫主义钢琴曲的代表作之一。
2. 贝多芬第 9 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一乐章被视为浪漫主义钢琴曲的代表作之一,其充满感性和激情的音乐风格吸引了众多音乐家的演绎。
3. 勃拉姆斯交响乐第四乐章:勃拉姆斯的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
浪漫音乐的双重性,其交响乐第四乐章展现了丰富的和声和音乐形式,同时也充满感性和情感。
4. 肖邦夜曲:肖邦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夜
曲作品体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5. 舒伯特即兴曲:舒伯特的即兴曲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钢琴音
乐的特点,其中即兴曲 D. 897 更是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曲的代表作之一”。
除了以上作品,还有很多其他的浪漫主义钢琴曲,例如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等。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指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段音乐历史,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与之前的古典主义时期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个时期,音乐家们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的表达,同时也受到了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们对传统的古典主义音乐进行了很多的创新和改革。
他们尝试着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音乐形式。
比如,他们开始使用更加自由的旋律线条和更加复杂的和声结构,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表现力。
同时,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也受到了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
很多音乐家都是文学家或画家出身,他们将这些艺术形式的元素融入到了自己的音乐中。
比如,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就将自己的戏剧理想融入到了歌剧中,创造出了更加庞大、复杂的音乐形式。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也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的表达。
音乐家们开始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作品更加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比如,法国作曲家肖邦的钢琴作品就充满了情感和激情,表达了他对祖国和爱情的感受。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变革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与之前的古典主义时期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的表达,同时也受到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浪漫主义时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极大地影响了后世音乐的发展。
本文将选取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创新的音乐手法,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运用了大量的力度对比、速度变化和音色对比,使得音乐具有了强烈的情感表现力。
同时,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个人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由的追求。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的《降E大调夜曲》是其最广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①风格的个性化,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②曲式结构得到更大的扩展,变得更加自由③注重音乐的民族性,促进了民族乐派的产生④强调音乐和文学等姐妹艺术的紧密联系,在标题音乐和艺术歌曲中得到重要的体现⑤追求富有表情的音色以及色彩化的和声⑥力度、音高和速度范围的扩展第一节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㈠艺术歌曲:600多首歌曲特征:①旋律与诗歌的融合②将钢伴提高到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烘托了歌曲的气氛,表现了诗歌内容,并塑造音乐形象③在和声方面,使用大小调交替,并且使用半音和声,来反映歌词的情绪转变④歌曲通常分为四类:分节歌、变化分节歌、通谱体歌曲、声乐套曲㈡他的声乐套曲有《美丽的磨坊女》(包括23首)、《冬之旅》,套曲的主人公都是流浪者㈢交响曲他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包括《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㈣室内乐他写有36部室内乐,其中15首弦乐四重奏以最后三首最为著名,流行的是《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第二节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㈠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的体裁,采用单声部,代表作品《仲夏夜之梦》、《赫步里群岛》、《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㈡他的创作他的音乐闪耀着独具风韵的优雅和平衡,轻快透明的管弦乐织体富有特色地表现了精灵般的风格㈢对钢琴的贡献《无词歌》㈣代表性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㈤标题性序曲:是专门为音乐会独立演奏而创作的管弦乐曲,也叫音乐会序曲㈥《无词歌》代表作:《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纺织歌》《猎歌》第三节舒曼与克拉拉㈠舒曼 --→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⑴他的创作: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幻想,也是他的音乐的主导。
他以情感的,文学的和自传的观念来思考音乐,他的创作涉及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声乐作品、钢琴作品等,其中钢琴和声乐作品是他的主要创作领域。
⑵钢琴作品他主要喜欢吧一首首的钢琴小品按照一定的构思组合成套,并冠以各种富有诗意和文学性的标题。
音乐欣赏: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作品一、引言•浪漫主义是19世纪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乐派,它强调个人情感,追求自由与激情。
•这篇文档将介绍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作品,包括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
二、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芭蕾音乐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描绘了一个关于爱情和永恒选择的故事,以其梦幻般的音乐风格和优美旋律而闻名。
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被广泛认为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以其豪放磅礴的音乐语言和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歌唱声部而著称。
四、舒伯特:《冬之旅》•舒伯特的《冬之旅》是一部由24首歌曲组成的歌曲循环,深情地描绘了爱患和失落。
•这部作品以其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使人们感受到浪漫主义音乐的魅力。
五、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是他最后一部完成的交响曲,也是他最具挑战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以其复杂而深刻的音乐结构和情感上的丰富度而著名。
六、肖邦:《夜曲》•肖邦的《夜曲》是他最著名、最爱听也最常被演奏的作品之一。
•这首钢琴独奏曲以其抒情性和浪漫氛围而闻名于世。
七、总结•浪漫主义乐派通过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舒伯特的《冬之旅》、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和肖邦的《夜曲》都是浪漫主义音乐不可忽视的代表作品。
以上就是浪漫主义乐派的一些代表作品,每个作品都独具特色,值得音乐爱好者们去欣赏和探索。
它们不仅展示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对音乐情感和创造力的无限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特点和风格的窗口。
音乐欣赏: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作品推荐在音乐历史上,浪漫主义时期(约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被认为是最具感情表达力和个性化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创作了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古典音乐作品。
本文将为你推荐一些值得欣赏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作品。
1. 贝多芬 - 第九交响曲贝多芬是一个标志性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他的第九交响曲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以其庄严而壮观的声乐合唱结束,传达出了关于团结与和平的强烈信息。
2. 勃拉姆斯 - 第四交响曲勃拉姆斯是19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写了许多优雅而富有激情的音乐作品。
第四交响曲是他最著名且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作品之一,它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细腻的音乐构思。
3. 柴可夫斯基 - 第五交响曲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以其激情四溢和壮观的乐章结构而闻名,展现了柴可夫斯基优雅但又富有戏剧性的创作风格。
4. 肖邦 - 夜曲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着名且最重要的钢琴家与作曲家之一。
他的夜曲系列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和动人心弦的钢琴作品之一。
这些作品充满了深情和细腻,在浪漫时期中占据了特殊地位。
5. 罗西尼 - 威廉·退尔第序曲罗西尼是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且富有活力的意大利作曲家之一。
威廉·退尔第序曲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展示了他擅长创作欢快而活泼的音乐。
这个序曲是一段奔放的旋律和节奏感十足的管弦乐作品,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范之一。
6. 拉赫玛尼诺夫 - 第二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初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其浓郁的旋律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技巧而著名。
这部协奏曲展示了他对于情感表达和华丽编曲的独特天赋,是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以上推荐只是浪漫主义时期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冰山一角。
每位作曲家都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风格与创作理念,对于喜爱音乐与古典音乐着迷者来说,探索更多这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将会给你带来更加丰富多样且令人陶醉的听觉体验。
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特点浪漫主义时期是19世纪的一段时间,大约在1800年至1900年之间。
在这一时期,音乐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变化,这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
这种音乐风格穿越了所有音乐流派、风格和国家。
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有一些独特的特点,本文将对这些特点进行阐述。
前奏和后奏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注重钢琴曲的整体构思和沉浸式的体验。
前奏和后奏是钢琴曲在浪漫主义时期中很重要的元素。
这些附属部分通常用来建立和呈现音乐的主要主题和情绪。
前奏的主要目的是引入主题或思想,它可以为后面的曲子提供一个表现性的铺垫。
后奏则用于结束整个曲目,对整曲进行总结和提出问题。
运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十分富有活力和激情。
运动是其中一个标志性的特点。
在这个印象派时代,钢琴家们常常将快速技术和演奏速度与大量的和弦转换相结合,以营造强烈的情感和迅猛的氛围。
在浪漫音乐中,运动不仅用于技术上的需要,还可以传达更深刻的情感。
例如,一些曲子的快速和紧张的运动可能象征一种恐惧或焦虑。
家族关系在浪漫时期,钢琴音乐带有家族的特色,调用和弦进行或旋律的衍变,代表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主题和音乐家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音乐语言的使用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观众与音乐产生连接。
民间音乐和舞曲在浪漫主义时期,《古老曲调集》成为了流行的书籍,这其中收录了许多民间唱歌和舞曲。
这些歌曲和舞曲的样式对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提取了许多民族舞蹈和曲调,进行了改编和重新构思,从而给钢琴曲和其他音乐体裁注入独特风格和情感元素。
色彩和音效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曲倾向于通过音乐充满活力地表现出大自然和世界的景象。
这种表现方式可以通过色彩感和音效来表现。
音乐家通过使用和弦和音乐元素来描绘或表达自然或其他元素的各个方面。
常常可以听到钢琴家演奏时模仿自然界声音,如鸟儿、水流、风声等。
这种表现方式作用广泛,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钢琴曲中所表达的含义。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9世纪)浪漫主义一词(Romance)原指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19世纪初被用来称呼当时兴起的文学运动,后又运用到音乐中来。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 Music)是欧洲音乐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潮流,用于描述约1820至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大陆封建复辟,在随后兴起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运动中,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拜伦、司各特、华兹华斯、歌德、雨果、戈蒂埃、巴尔扎克等为核心的浪漫主义运动。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最初始于德、奥,而后波及整个欧洲。
这一特定时期的音乐流派与文学领域的浪漫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所不同。
它没有前者那种统一的思想纲领和理论化的美学主张,但却有音乐艺术所独有的特征。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抒情性的形象在作品中占主要地位,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偏重于幻想性的题材和着意抒发内心的感受。
如果说古典音乐倾向表现共性,浪漫主义音乐则是更多地表现个性;它重视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通过客观的抒情题材,用音乐艺术手法描写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主观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进而抒发心中的理念和幻想;它追求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内容,本民族或其它民族的传说、故事和质朴民间音乐素材,使浪漫主义音乐获得了清新、纯净的气质和格调;它对古典乐派一些严格规范的题材、体裁、风格、表现手法与形式做了大胆的革新,丰富和发展了古典的传统文化。
标题性音乐的发展,更体现了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相互融合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
【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标题音乐是指创作时按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按标题提示欣赏的器乐作品。
常取材于历史、文学、戏剧、童话、民间传说或现实生活。
欧洲的标题音乐从16世纪就开始逐渐在音乐创作中取得重要地位,19世纪以来又有较大的发展,如:李斯特的《塔索》、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莫索尔斯基的组曲《图画展览会》、德彪西的前奏曲《牧神午后》等。
而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更是较早的典型例子。
我国标题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在古典和民间乐曲中,绝大部分是标题音乐,如:琴曲《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吹打乐《百鸟朝凤》等。
现代作品也大都是标题音乐,如:交响诗《嘎达梅林》、交响曲《长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标题音乐是“无标题音乐”(亦称绝对音乐)的对称。
无标题音乐即指用曲式、体裁、调名、速度等来命名的一种器乐曲。
如《g小调小赋格曲》、《C大调交响曲》、《e小调协奏曲》、《快板》、《慢板》等。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时期代表人物及其音乐作品1、韦伯(C.M.Weber 1786─1826)赏析:《自由射手》歌剧《魔弹射手》也译《自由射手》。
韦伯从1819年开始创作这部歌剧,1821年6月在柏林首演。
剧情取材于德国民间古老的传说:青年射手马克斯为能与美丽的姑娘阿加特成婚,动摇于善与恶之间,为了在比赛中取胜,屈从于小人卡斯帕尔的诱惑,到狼谷与魔鬼萨密耶尔定约制造“百发百中”的魔弹。
在比赛时,马克斯射出的魔弹六发六中,第七发魔弹的牺牲品按约将归魔鬼,马克斯竟将这发魔弹射向心上人阿加特化身的白鸽,正当大家万分惊讶之时,魔弹受隐士法力改变方向,射中躲在树上的小人卡斯帕尔。
最后,善良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
序曲采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风格蕴涵着德国民间风韵。
引子有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主题由四支圆号奏出朴素的民间风格音调,以模仿猎人的号角音调,类似男声四部合唱,旋律悠缓、轻柔,充满了宁静的气氛,描绘出德国大森林的形象。
第二主题是表现魔鬼萨密耶尔的音乐主题,弦乐战栗的碎弓和低音提琴神秘的拨弦形成了令人不安的气氛。
序曲的呈示部是相互对照的两个主题,首先强音奏出了黑暗、邪恶的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有两个旋律明朗、宽广的曲调,一个是马克斯在第一幕中的咏叹调;另一个是阿加特的主导动机,下面是后者。
展开部将主部第一主题加以发展,第二主题的时而出现使乐曲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弦乐器急速的音乐,表现出令人恐惧的黑暗,阿加特、马克斯的爱情主题完全被包围在妖雾之中。
再现部开始,仍是黑暗势力占优势,仿佛魔鬼在张牙舞爪。
突然,乐队以强奏奏响了进行曲式的阿加特主题并多次重复。
最后,乐队以强有力的和弦结束全曲,表现爱与善的力量最终获得胜利。
2、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弗朗兹·舒柏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
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划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
赏析:《鳟鱼五重奏》舒伯特这首A大调五重奏与通常的钢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种钢琴加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而是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四件弦乐器的组合,亦即比标准形式少了第二小提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
再者,这首曲子有五个乐章,这一点也与众不同。
因为第四乐章是采用舒伯特本人的歌曲《鳟鱼》的旋律而作主题与变奏,所以此曲俗称《鳟鱼五重奏》。
第四乐章,小行板,D大调,主题与6段变奏。
主题为歌曲《鳟鱼》,先以第一小提琴奏主题,弦乐陪衬。
第一变奏把旋律分配给钢琴,弦乐琶音为衬托。
第二变奏中提琴主奏,小提琴衬托,旋律移到低音提琴,钢琴奏复杂的快速经过句。
第四变奏转调到三连音节奏,第五变奏也有转调,第六变奏和结尾使用原歌曲伴奏中钢琴的波浪音型。
3、门德尔松(F.Mendelssohn 1809─1847)门德尔松是位十分幸运的作曲家,在世时就获得很高的声誉。
不像贝多芬和舒伯特那样一生同贫困作着顽强的斗争,而是在舒适、平静和愉快的环境中渡过一生,所以在他音乐作品中,处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恬静幽雅、无冲突的气质,给人一种轻松清澈的感觉。
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以管弦乐为主,他的管弦乐序曲在结构上既保持着与古典奏鸣曲的联系,又根据内容的需要而自由处理,开辟了独立的标题性交响序曲的天地。
他的钢琴曲集《无词歌》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47首高雅纯静的钢琴小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表现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亦有描绘优美自然风光的风景画,还有抒发作曲家思想感情、生活体验的抒情诗。
每首小曲都能给人一种新鲜和独特的情趣,就像镶嵌在宝石上的颗颗明珠,五光十色,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春之歌》(op.62-6)乐曲是一首典型的《无词歌》,是《无词歌曲集》中的一首著名的小曲。
除了钢琴独奏之外,还被改编为其它器乐独奏曲,流行甚广。
乐曲开始是优美的小快板,高声部流畅、欢快,富于歌唱性,表现了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春天景色。
乐曲的中低声部伴奏部分,从头到尾贯穿着琶音音型的和弦,烘托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音乐形象。
中段音乐在前面的基础上旋律起伏较大,显得更为热情奔放。
伴奏色彩较为柔和,仿佛从春景的描绘进入对春天的热情歌颂。
经过一段华彩乐段后,乐曲进入第三段音乐。
钢琴很轻地奏出第一段音乐主题,接着,乐曲掀起新的波澜,旋律拉开、力度增强、音量加大,达到全曲的高潮,营造出情绪高涨、朝气蓬勃的氛围。
最后响起一连串自低而高清脆悦耳的琶音,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赏析:《仲夏夜之梦》序曲(op.21)这首序曲不是用概括剧情的手法写成,而是将剧中故事所产生的印象和富于幻想的情趣,通过音乐加以表述。
所以,从音乐角度讲,它是一部带幻想性质的序曲,一部写作技巧高超、艺术性完美的杰作,用奏鸣曲式写成。
引子由木管乐器轻柔地奏出自由延长的四个持续和弦,那漂渺的音响、营造出朦胧月夜的背景,令人虚幻,如置身于寂静,神秘的树林。
随后,小提琴在高音区用轻盈的跳弓以快速的断音奏出主部的第一主题,这轻盈灵巧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奇妙的音乐,描绘出森林仙境中的一群小仙灵们愉快的追逐、嬉戏的情景,这个小仙灵主题在序曲中多次出现。
接着,乐队以强奏奏出一段威严有力的旋律,它是主部的第二主题,代表仙王和仙后的形象,音乐与前面两个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副部抒情的旋律从弦乐上歌唱出来,先由小提琴奏出,再由乐队全奏,是非常柔美的爱情主题,给人柔情似水、缠绵甜美之感。
主部的小结尾中,出现了粗犷有力的舞蹈性音乐,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仙灵群舞的场面。
展开部以小仙灵主题为主,表现迷蒙月夜的寂静林中小仙人跳着轮舞的神奇境界,并使人联想起因小仙灵的捉弄而发生在林中的各种趣事。
随后,开始的持续和弦又重响起。
再现部中音乐有所减缩,小仙灵的轮舞又一次出现,爱情主题和谐地发展着,音色、音调比以前更加迷人,一连串轻盈、快速的乐句,把乐曲引向高潮。
结尾是主部和副部主题再现,象征青年恋人的爱情得到完满解决。
主部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并把原来威严有力的第二主题延伸开来,使旋律抒情、柔和,乐曲消失在开始的持续和弦中。
这个结尾表现仙王和仙后在祝贺年青人终成眷属之后,返回了神妙的王国,小仙灵们的轮舞也消失在迷雾仙境中,人们向奥布朗王国告别,仲夏夜的一场梦幻结束了4、肖邦(F.F.Chopin 1810─1849)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赏析: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作品18号)本曲作于1831年,是肖邦在世时最早出版的圆舞曲。
《华丽大圆舞曲》之名,给予一般音乐爱好者很亲切的印象。
正如曲名所示,这首曲子是肖邦的所有圆舞曲中,最华丽、最轻快的一首。
所以舒曼才会说:“这是肖邦的肉体和心灵同时在舞蹈的圆舞曲”以及“把舞者卷入波心,越来越深”等类话语。
乐曲的构成极为简洁,全曲在明朗的低音部圆舞曲节奏上,歌唱出华美的主旋律。
全曲共分为五段:第一段为降E大调,第一主题明快、奔放,第二主题利用急促的顿音表现出仙境般的飘逸感觉;第二段降D大调;第三段降D大调;第四段降G大调;第五段与第一段的旋律相同,在四小节序奏后进入尾声。
赏析:《小狗圆舞曲》降D大调圆舞曲作品64号共有三首圆舞曲,是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