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65.03 KB
- 文档页数:1
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被我校录取的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一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专业必修课9.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外语(英语):3.0学分2.专业必修课:共9.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2.0学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口腔):1.0学分临床通用技能训练与实践(口腔):3.0学分3.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根据专业方向从以下课程中选择:口腔内科专业新理论和新方法:1.0学分口腔颌面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1.5学分口腔修复学新进展:1.0学分当代口腔正畸学:2.0学分(注:当代口腔正畸学为口腔正畸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课程类别请选择“必修”)五、临床实践培养与考核按照《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在所学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轮转培养。
临床轮转在学校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的附属(教学)医院研究生培养点进行。
医大研发〔2018〕29号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的有关规定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14〕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学工作实际,制定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的有关规定。
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条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学术活动讲座。
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行学分制。
必修课程不合格需重修或补考,选修课程不合格可重修或选修其他课程补齐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及考核应在第五学期末完成并通过,第六学期初仍未完全通过者不能进入培养终审及论文答辩环节,需延期毕业。
第二章学位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二条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学位论文答辩前学位课程应修满16学分。
(一)必修课程课程名称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博士生外语 3生命科学进展 2(二)选修课程应修满5学分,由导师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学位要求及研究生本人科研兴趣确定选修科目。
第一外语为日语或俄语的研究生,英语二外为必选选修课程,不计学分。
研究生选修课程包括科学研究理论类课程、实验技术方法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及其他类课程。
选修课程每学年由教研室自主申报,经专家审核批准、研究生选课成功后方可在当学年开设。
部分选修课程如下:1.科学研究理论课程课程名称学分细胞分子生物学 2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 2基因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 1医学生物信息学 2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1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2肿瘤学基础与进展 2生物医学数据库利用 2医学英文论文写作基础 12.实验技术方法类课程课程名称学分分子生物学技术一 2分子生物学技术二 2分子生物学技术三 2细胞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2实验动物学基础与技术 23.人文社科类课程课程名称学分伦理学 1应用心理学前沿专题选讲 24.其他类课程授课内容与上述课程内容不重复或重复较小的课程。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动向;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临床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以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向1. 口腔内科学:1)龋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病因及防治;2)牙周病的病因及防治;3)口腔粘膜病病因及防治2. 口腔颌面外科:1)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2)口腔颌面先天性发育和后天缺损畸形治疗的临床研究;3)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研究与应用;4)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3. 口腔修复科:1)口腔生物材料学;2)牙及牙列磨耗的机制和咬合重建的临床基础研究;3)前牙美学修复的序列化治疗的基础研究;4)牙体粘结材料及抗菌材料的研究;5)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的数字化修复技术研究4. 正畸科:1)错牙合畸形的防治;2)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诊断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5.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1)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头颈部医学中的应用;2)牙科数字成像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三、学习年限3年申请学位要求: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
其中A类: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程,7学分;B类:以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2门,5学分;C类:以口腔医学各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6-8学分;D类: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14-16学分,其中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修的硕士课程不少于4学分。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开设的B、C、D类课程(见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本专业跨一级学科的公共选修课程。
-1-校研字〔2018〕21号南方医科大学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学校机关各部(处、室),各直属单位,各学院、附属医院,资产经营公司,顺德校区管委会:为促进我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经学校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制定南方医科大学关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暂行规定》。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5月6日(联系人:胥超,联系电话:648375)南方医科大学关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暂行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精神,促进我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特制定本规定。
对不适宜继续按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根据研究生本人意愿,由培养单位审核提出,做以下分流处理。
一、延长学习年限培养1.未完成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不可申请毕业答辩,可适当延期补修相关课程,待课程合格后再申请毕业答辩,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5年。
2.未通过学位论文评阅或答辩,其他培养环节达到要求,可适当延期培养,在延期培养期间修改学位论文并申请答辩,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5年。
3.第2学年内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研究生本人不愿意转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并仍按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但最迟须在第4学年内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在最长学习年限5年内,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可对其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
-2-二、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第2学年内、最迟第3学年内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研究生本人愿意并申请退出专业学位的培养,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原则上在原培养单位内,相同三级学科范围内变更培养类型(如果原导师可以指导学术学位研究,导师不变更;如果原导师不能指导学术学位研究生,应在相同三级学科内调整导师)。
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时间:三年二、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具体要求见总则)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外语、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在第二学年内由各学院或附院统一组织考核。
三、临床技能训练(一)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1. 牙体牙髓病学/黏膜病学研究生2. 牙周病学研究生3. 儿童牙病/预防医学研究生以上专业研究生轮转科室为5个科室,总轮转时间为11-13个月。
在导师所在科室训练,总时间为17-19个月。
出科考核按照第三年住院医师水平挑选病例。
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设计、处理方法等;在研究生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参与本专业临床上急需解决的相关课题,实行以问题为中心的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一)轮转学科临床训练要求1、口腔颌面外科轮转要求:(1)学习病种①掌握:冠周炎、间隙感染、颌面部疖痈、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唾液腺炎症、颌骨囊肿、唾液腺囊肿②熟悉:颌骨骨折、颌面部肿瘤、唇腭裂、颞下颌关节疾病③了解:牙颌面畸形、后天缺损畸形、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神经疾病、唾液腺疾病(2)理论知识①掌握:颌面部无菌原则、无瘤原则、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原则、急救处理原则②熟悉:种植外科理念、颌骨骨髓炎、颌面部损伤治疗原则、恶性肿瘤序列治疗、唇腭裂序列治疗③了解:颌骨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功能性外科的原则、计算机辅助外科原理、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治疗方法、微创外科的基本原理(3)基本技能①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历书写、简单牙拔除术、冠周炎冲洗、口腔颌面部小型清创术、牙槽嵴修整术、唇、舌系带修整术、粘液腺囊肿摘除术、颞下颌关节复位术、牙弓夹板结扎技术②熟悉:复杂牙拔除术、口腔颌面部大、中型清创术、颅颌绷带技术③了解:种植体植入术、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4)基本工作量2、口腔正畸科轮转要求:(1)学习病种①掌握: 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和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原则。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要求:
1.具备临床口腔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口腔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2.掌握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备临床实践技能;
3.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口腔临床医学相关的科研工作;
4.掌握口腔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
5.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培养内容及学分要求:
1.基础课程:包括口腔医学基础、口腔病理学、口腔生理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学等,共计30学分;
2.专业课程: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共计60学分;
3.临床实践:包括口腔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演练,临床轮转,共计50学分;
4.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科研项目等,共计10学分;。
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第一条培养目标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口腔临床医师。
二、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所在学科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具备较强口腔临床实践能力,具备良好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从事口腔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在学科的科研方向、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临床热点,并有一定的口腔医学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第三条培养方式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第四条课程学习与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总学分要求为20学分,学位课程要求总学分应不少于16学分。
学位课70分合格,选修课60分合格。
一、公共必修课(5学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0学分2、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0学分3、英语综合与听说40学时 2.0学分二、专业基础课(6学分,从以下选)1、口腔临床技能培训(必修) 40学时 2.0学分2、医学统计学(必修) 30 学时 1.5学分3、临床流行病学 30学时 1.5学分4、医学影像学 20学时 1.0学分5、口腔临床解剖学 20学时 1.0学分三、专业课(5学分)各培训医院进行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课教学,开设2门专业理论课程(专业进展课60学时3学分、专业英语30学时2学分),共计5.0学分。
四、选修课(4学分)1、医学科研方法学24学时 1.0学分2、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8学时 1.0学分3、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18学时 1.0学分4、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20学时 1.0学分5、医学法律法规18学时 1.0学分6、循证医学 20 学时 1.0学分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和《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吉卫联发〔2011〕53号)文件要求,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快培养口腔医学高层次应用人才,推进我校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现结合我校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通过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严格的临床能力训练,使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既具备广泛而坚实的临床专业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达到口腔临床能力训练(住院医师临床实践培训)要求从而实现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二)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口腔临床医师准入标准与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相结合。
(三)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六)了解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撰写含文献综述的系列病例分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一)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二)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自愿原则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临床能力训练与住院医师临床实践培训相结合,各学科成立导师组,实施以导师为组长的主副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其中副导师可以是轮转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也可以是优秀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采取以导师为组长的包括轮转科室指导教师在内的临床专业学位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指导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和《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吉卫联发〔2011〕53号)文件要求,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快培养口腔医学高层次应用人才,推进我校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现结合我校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通过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严格的临床能力训练,使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既具备广泛而坚实的临床专业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达到口腔临床能力训练(住院医师临床实践培训)要求从而实现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二)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口腔临床医师准入标准与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相结合。
(三)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六)了解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撰写含文献综述的系列病例分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一)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二)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自愿原则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临床能力训练与住院医师临床实践培训相结合,各学科成立导师组,实施以导师为组长的主副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其中副导师可以是轮转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也可以是优秀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采取以导师为组长的包括轮转科室指导教师在内的临床专业学位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指导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5.05.29
•【文号】学位[2015]9号
•【施行日期】2015.05.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
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
学位[2015]9号有关学位授予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不断完善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适应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特制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现将三个培养方案印发给你们,同时废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9〕36号)中的相关内容。
请有关学位授予单位按照通知精神,制定本单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
伍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附件:1.《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2.《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3.《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15年5月29日。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0年12月修订)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学位(1999)5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9)36号]文件的规定,为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下简称一委两部一局)《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1998)59号]精神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修订本细则,现公布如下:一、为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成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研究生处负责人和各附属医院分管教学和科研的院长组成的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为贯彻有关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由研究生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各科培养方案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各附属医院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情况作定期检查评估,以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一、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一)1、获相应临床(口腔)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获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2年以上;3、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4、已获本专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5、原则上,一般应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第一阶段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6、通过卫生部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符合以上条件者,可申请进入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
(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第二阶段合格证书的在职临床医师;在取得合格证书3年之内,须通过卫生部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修满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可申请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含口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第一条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医德医风;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第二条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第三条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部要求,共计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及学分设置表备注:1、公共必修课包含政治和英语,由研究生学院牵头组织安排教学。
2、英语课程: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实行免修免考制度,凡入学以前CET6成绩达390分(含390)以上者可申请免修英语课程的学习,但须参加英语课程考核;如CET6成绩达425分(含425)以上者可申请免修免考。
3、学位英语: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位外语考试,如CET6考试成绩达到390分以上(含390分),可申请免考。
4、专业外语:建议采用本学科国际上优秀的原版外文教材和全英文教学,要求研究生选读和笔译相关专业外文文献,了解、熟悉外语论文的写作及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报告的要求。
课程结束后由各院系安排统一考试。
5、公共必修课原则上以闭卷的考试方式进行,专业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侧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考核,考试方式可以多样化,成绩以百分制评定,所有必修课成绩必须达70分方可获得学分;60≤选修课<70分只能获得三分之二的学分。
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学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二条研究生院负责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组织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考核评估;组织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督导。
第三条各培养单位负责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制定通科轮转安排,指导和督查科室培养计划落实情况,检查出科考核和相关临床技能考核工作。
第四条各规培科室主任负责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指导教师,统筹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期间的管理、培养和日常考评工作,负责督查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落实各项培养任务;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到导师所在科室时原则上由导师负责指导临床实践。
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集体指导的方式。
导师为第一责任人,临床通科轮转期间实行导师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制,临床实践指导教师一般应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个别规培科室因导师不足的可由具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第六条临床实践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施训。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指导下管理病人,并及时将受训情况填写在培养手册上。
第七条导师除了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选课和学位论文外,还须督导研究生严格执行临床轮转计划、按时完成临床相关科室的轮转任务。
每个月至少安排一次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络,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情况;并与轮转所在科室临床实践指导教师保持沟通联系,了解研究生轮转情况。
第三章培养过程管理第八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涵盖政治思想、专业理论、临床技能、专业外语、医疗文件书写、科研和教学能力等。
培养过程管理主要涉及课程学习、临床轮转学习、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第九条研究生课程学习按照我校培养方案要求完成;选课程序及要求按照《xx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与成绩管理规定》进行。
临床医学“5+3”专业本科阶段转硕士阶段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5】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17】4号)文件精神,学校积极实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培养改革,加强医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好本科教育与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有机衔接,培养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临床医师的合格住院医生。
一、学校统筹制定“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分阶段颁发学历、学位证书。
5年本科阶段合格、达到条件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直接进入我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5年本科培养期间,学生有下列情况者,进入相应专业五年制学习,不继续在“5+3”一体化专业学习,不进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
1. 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2. 考试舞弊;3. 必修课程未获学分累计达到20学分;4. 自行选择五年制学习。
该类学生视为自动放弃研究生阶段学习资格,不能参加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
三、学生由本科阶段转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条件: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学分绩点2.0及以上。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或其他学术不良记录。
4.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5.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22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或者TOFEL成绩90分及以上。
6. 本科培养合格,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四、“5+3”一体化学生转入本校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时,纳入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后,将学籍注册为研究生,同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概况一、学科概况、学科优势与特色口腔内科学建立于1986年,是与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共同构成口腔医学的四大主要临床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基础医学的发展,口腔内科学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已形成完整、独立的6个分支学科,如龋病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预防学和儿童牙病学等。
口腔内科学的研究和治疗对象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而且在治疗方法上较多地采用操作性很强的手术和修复方法。
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宽、内容丰富,除包含生物医学的内容外,还较多的涉及到许多边缘学科领域,对本学科高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口腔内科学教研室具有较完备的医教研学术人才梯队,形成了以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为绝对优势的科研方向。
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的研究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了中华医学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突出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在重建牙周骨缺损的研究领域获得初步进展,其研究课题得到了卫生部和湖南省科技厅等省部级课题资助。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医学分科,也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口腔颌面外科专业成立于1986年,是目前湖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也是中南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所在的一级学科(口腔医学)在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中名列第九位。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近10余年来,随着先进诊疗设备的大量应用,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本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业务内容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颅颌面畸形的诊断与治疗的系列研究,并出版了《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外科学》专著,现已成为中南地区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研究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