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垂径定理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12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垂径定理逆定理:平分弦(不就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一、如何运用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反映了圆的重要性质,就是在圆中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及判定两直线的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
在解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作为辅助线,以构成垂径定理的基本图形(而实际中,往往只需要从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即弦心距就可以)。
在运用垂径定理时,涉及弦长a、弦心距d、半径r及弓形高(弦所对的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h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的关系就是:222)2(adr+=,hdr+=,根据这两个公式,在a,d,r,h四个量中,知道任意两个量便可求出其她两个量。
典型中考题讲解:1、(2014•盘锦三模)如图,CD为⊙O的直径,CD⊥AB,垂足为点F,AO⊥BC,垂足为E,,(1)求AB的长;(2)求⊙O的半径.2、(2014•浦东新区二模)已知:如图,∠PAQ=30°,在边AP上顺次截取AB=3cm,BC=10cm,以BC为直径作⊙O交射线AQ于E、F两点,求:(1)圆心O到AQ的距离;(2)线段EF的长.3、(2014•金山区一模)如图,已知AB就是⊙O的弦,点C在线段AB上,OC=AC=4,CB=8.求⊙O的半径.4、(2014•槐荫区一模)如图,在⊙O中,点C就是的中点,弦AB与半径OC相交于点D,AB=12,CD=2.求⊙O半径的长.5、.(2014•天河区二模)如图,AB就是⊙O的弦,半径OA=20cm,∠AOB=120°,求线段AB的长.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相等关系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3.3 垂径定理1. 引言垂径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涉及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线的特点。
通过研究垂径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这个定理来简化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中的3.3节垂径定理。
2. 垂径定理的表述垂径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垂线分别与两个直角边相交,那么这条垂线与两个直角边的交点分别构成的两条线段的乘积相等。
具体地说,设直角三角形ABC中,∠B是直角,BD是BC边上的高,垂足为D,AD称为锐角边上的垂线,CD称为直角边上的垂线。
根据垂径定理可知:AD * CD = BD^2(即锐角边上的垂线与直角边上的垂线之积等于高的平方)。
3. 垂径定理的证明为了证明垂径定理,我们可以利用几何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性质来进行推导。
首先,我们假设直角三角形ABC中∠B是直角,BD是BC边上的高,垂足为D,AD为锐角边上的垂线,CD为直角边上的垂线。
由于∠B是直角,所以四边形ABCD是一个矩形,即∠A = ∠C = 90°。
根据几何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三个相似三角形:△ADB与△CDB相似,△ABC与△ADC相似,△ABD与△CBD相似。
由于△ADB与△CDB相似,所以有:AD/BD = BD/CD,即AD * CD = BD^2。
由于△ABC与△ADC相似,所以有:AB/AD = AD/CD,即AB * CD = AD^2。
由于△ABD与△CBD相似,所以有:AB/BD = BD/CD,即AB * CD = BD^2。
通过以上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发现:AD * CD = BD^2 = AB * CD = AD^2。
综上所述,根据垂径定理的证明,我们得出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垂线分别与两个直角边相交,那么这条垂线与两个直角边的交点分别构成的两条线段的乘积相等。
4. 垂径定理的应用垂径定理在解题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