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969中文版《标记标准和标签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150.71 KB
- 文档页数:9
UL969中文版《标记标准和标签系统》ANSI/UL969 标识和包装标签系统安全标准UL Standard for Safety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UL 969标准最初发布于1978年10月,于2001年9月26日为美国国家标准(ANSI),最近命名为ANSI/UL969。
包装是标签的载体,标签是出口商品的“护照”,包装或产品的标签丢失或损坏,在目标国就不允许销售或交付使用。
据我国海关和商务部等官方的相关统计和媒体的有关报导,我国出口商品的标签不符合要求,包括丢失或损坏,是经常性的,屡见不鲜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首要原因。
鉴于上述理由,考虑到我国尚无等同的标准,本指南采用ANSI/UL 969为本项目正式文本的一部分。
按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惯例和标准本身的规定,ANSI/UL 969是为企业提供的,适用于检验和评价标识和标签的使用性和安全性,由此,企业可以正式的提出符合性声明:“本产品的标签通过ANSI/UL 969 规定的条件和方法的检验,符合安全性准则。
”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发达国家,即使是强制性的合格评定也鼓励企业首先采用生产方(第一方)声明的方式向用户作出质量承诺。
该标准适用于美国和加拿大,美国的标志为“UL”加拿大为“C—UL”。
附:UL Standard for Safety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UL 969 标识和标签系统安全标准Standard for Safety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第四版本,日期1995 年10 月3 日;目录CONTENTS前言FOREWORD绪论INTRODUCTION1 范围 Scope2 概述General.3 术语Glossary执行PERFORMANCE4 通则General5 试验表面Test Surfaces6 表面标贴的应用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Surfaces7 模拟暴露的预处理条件(暴露条件)Exposure Conditions7.1 所有的标识和标签系统All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7.2 标识和标签系统特殊使用环境的模拟(特殊暴露条件的模拟)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exposed to specific agents7.3 危险场所产品标识和标签系统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for hazardous locations products8 粘合试验Adhesion Test标记MARKING9 通则General加拿大要求比较指南 CRG 969CANADIAN REQUIREMENTS COMPARISON GUIDE CRG 969 UL 和加拿大标准的标识和标签系统CRG1UL AND CANADIAN STANDARDS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CRG1前言A.本标准在保险商实验室(UL)的业务范围之内,就其覆盖的产品提出基础的要求,以下的陈述和本标准的条款给出了适用产品种类的范围。
数据机房标识管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1)二、数据机房标识管理的意义 (1)三、标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1)四、现代标识标签的主要技术要求 (2)五、我们的产品 (4)六、数据机房标识管理方案 (7)第一部分:标识部分 (7)(一)施工标识 (8)(二)永久链路标识 (9)(三)日常维护标识 (9)(四)视觉性标识 (13)第二部分:设备部分 (15)(一)4000系列轻巧工业型打印机 (17)(二)KP50智能便携标识打印机 (17)(三)KI100识别管理终端 (18)第四部分:机房资源及标识管理系统 (19)七、成功案例 (21)八、我们业绩中的产品效果一览 (22)公司简介 (29)一、前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都把规范标识的工作提上了专门的议程,并从中体会到规范标识对于提升数据中心的维护水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标识标签专业化”的理念也逐步被更多的用户接受和认可。
而今,通常的数据中心在新建或整改之时,都会不同程度的对自己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专业的标签标识。
二、数据机房标识管理的意义综合布线本身是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不同的部分都需要有相应的标识来体现,从而达到不同的目的。
换而言之,标识管理渗透于综合布线工作的每个细节,并且承接其前之施工,后继其后之应用等绝大部分工作。
当然,这之中所涉及的标签都应按照ANSI/TIA/EIA 606(CSA T528),即《商用建筑电信技术设施管理标准》进行应用,材料通过UL969认证以达到相对时间的永久标识之能效;同时,为保证用户工作环境的环保程度,材料应符合RoHS指令要求。
我们今天再来谈标识标签,其实符合标准的标识标签很容易找到,大多数很多用户也已经认可其重要性。
但是,标识体系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不在于标签本身,而在于透过一张小小的标签之后所折射的管理思路。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单靠几张小小的标签只能维持短暂的工作周期,一旦经过大量不合理的线路变动之后,之前所做的标识工作就变得没有意义。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线缆标识做法有哪些?在一个线路系统中,运行维护人员不可能对繁多的设备和线路做到一一熟记,为了在巡视检查中做到不遗漏,对线路的标识管理必不可少。
应在对每条线路做好标识后,进行整理汇总,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今后进行巡视检查时,只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逐一检查就可以做到不遗漏。
一、线缆标识的特点线缆标识系统不仅可以为运行检修人员进行正确的日常维护和异常事故处理提供正确保证,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帮助,即使新上岗人员,只要按照标识就不会产生误操作。
二、如何选择线缆标签在端子做好以前还是做好以后做标识线缆标识卡:1、可在终端连接之前或者之后使用2、内容清晰。
标签完全缠绕在线缆上。
热缩线缆标识管:1、只能在终端连接之前使用,通过电线的开口端套在电线上。
2、在热缩或者套接之前可以随便更换标识,具有灵活性3、套接端子后,套管就成为能耐恶劣环境的永久标识。
并且成本低。
线缆的直径是多少线缆的直径决定了所需标识的类型、长度或者套管的直径。
线缆标识卡普遍用于大平方线缆、大对数电缆、户外光缆上。
而热缩标识管普遍应用于小平方二次小线上面。
标识卡可适用各种不同直径的线缆。
三、线缆标签将放置于什么样的环境中选择一种最佳的线缆标识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是否会接触到油、水、化学物品或者溶剂?2、是否需要阻燃?3、国家对此是否有特殊规定或其他规定?4、是否用在洁净或其他环境中?即使是在恶劣环境下,热转移式的打印,工业级的打印质量,具有强抗污性,实际上打印内容也同样“抗油污”。
四、打算自己打印还是购买加工好的标识购买线缆标识:1、有多种各样的预印内容可供选择;2、若需求量比较大,可提供定制预印内容;3、有做标识卡和套管式,等各种各样的标记可供选择,使用方便,运输便利;4、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
自行打印标识:1、根据需要打印各种内容(即使您打印的量很少);2、有可供便携式打印机、热转移打印机、电脑式打印机的各种标签标牌套管材料;3、适合打印较长字符;4、并有适合不同应用场合的标签尺寸。
总则1.范围1.1 本标准的这些要求,适用于荧光灯用的电阻、电抗和电子(固态)型镇流器,其电压包括按国家电气规范NFPA70所规定的2500V及以下之规格。
1.2 荧光灯镇流器可以在支架或其它装置上,用荧光灯以外的放电灯来审核确定其是否适用。
1.3 包含有性能、特性、元件、材料或当标准发展后,在使用上就成为新的或有差别的系统上的产品,以及包括那些有着火、触电或对人体伤害危险的产品,须用相应附件经贸终端产品的要求进行评价,来确定必需保持的由本标准原来所预期的对产品使用权用者的安全水平。
第1.3条于1990年7月17日增加2.术语2.1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A 镇流器——利用电抗或电阻,以单个或组合的方式,为了适当的工作而限制灯管电流至规定值,并且,如有需要,提供足够的启动电压的装置。
此外,对于快速启动线路的场合,还提供用于低压灯丝加热的装置。
第2.1A条于1990年7月17日增加2.1B 小型荧光灯——所有接线触头集中在承担全部机械支承作用的单个底座上的一种外型细小(例如折叠结构)的一种荧光灯。
第2.1B条于1991年12月12日增加2.2 处理过的灯管——至少经过100h工作的新灯管2.3 不激活灯管——由于灯丝发射物质耗尽,因而灯管不能被电离而造成寿命终结的灯管。
2.4 电子镇流器——一种包含受纯功元件(晶体管、可控硅及类似元件)控制的高频转换装置的,并且由串联容抗或感抗与灯一起,为适应高的转换频率而提供稳定阻抗的一种镇流器。
第2.4条于1990年7月17日修改2.5 固定式镇流器——被定作永久性电气连接的镇流器。
2.6 瞬时启动电路——利用高的开路电压来启动灯管的电路,通常,此种灯管每端有一个单触头。
2.7 超前——滞后电路——一个灯串联感而另一个串联电容来提高功率因数的一种双灯电路。
通常,这种电路既可以是瞬时启动、也可以是预热电路的一部分。
2.8 电力电容器——被连接成(1)与一个或数个灯管串联,并对灯管电流提供稳流阻抗,或(2)为了校正功率因数而跨接镇流器的输入引线或跨接原边绕组抽头的一种电容器。
NFPA1901 消防车标准2003版第一章总纲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计用于在危险情况下输送人员、设备并扑救火灾和消除其它危险状态的新型消防车辆的要求。
1.2 目的本标准为新型消防车辆的最低要求。
1.3 用途1.3.1* 本标准适用于符合下列条件的新型消防车辆:(1)总质量大于等于10000磅(4500kg)的消防车辆;(2)设计用于在危险情况下输送人员、设备并扑救火灾和消除其它危险状况的新型消防车;(3)本标准2004年1月1日生效。
1.3.2若买卖双方同意,也可以在2004年1月1日前使用本标准。
1.3.3本标准不适用于森林消防车。
森林消防车标准是NFPA1906。
1.4* 召回本标准不得用于召回。
1.5 相容本标准不限制在系统、方法、装置、质量、强度、阻燃、效率、寿命和安全等方面采用与标准要求相似或高于本标准的要求。
使用这些要求前,应向有判断能力的政府机构提交拟采用要求的技术报告。
1.6* 单位和公式本标准采用“吋-磅”制单位和“米”制单位,标注时,“吋-磅”制在前,“米”制在后,两者相等。
第二章参考文献2.1 总则本章所列出的文献是本标准的参考文献。
它们构成标准要求的一部分。
2.2 NFPA出版物美国国家防火协会,1 Batterymarch Park,P.O.Box 9101,Quincy,MA 02269-9101。
NFPA 70-2002 国家电气规范;NFPA 1002-2003 消防设备驾驶/操作人员等级标准;NFPA 1500-2002 消防员安全和健康;NFPA1914-2002 消防队举高装置试验;NFPA1931-1999 消防梯的设计和验收;NFPA1961-2002 消防水带;NFPA1963-2003 消防水带接口;NFPA1981-2002 火灾或救灾用空气呼吸器;NFPA1983-2001 消防员防坠落装置;NFPA1989-2003 火灾或救灾用呼吸道防护的空气质量。
QC/T 659-2000(2000-11-06发布,2001-04-01实施)前 言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SAE J 1660-1993,SAE J 639-1994中关于汽车空调系统的标识的规定。
附录A为等同采用ANSI/UL 969。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力、黄国强、周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空调(HFC-134a)用标识 QC/T 659-2000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系统用标识标签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系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522-1993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QC/T 665-2000 汽车空调(HFC-134a)用充注接口3 要求3.1 汽车空调系统的标识应是一个字迹清晰可读且耐久的标牌或标签。
标签的试验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
3.2空调系统标识标牌或标签应固定在发动机舱内或靠近空调系统充注口的部位,比如在车身构件上或空调元件上,在维修或车辆因意外损坏而需要更换部件时一般不更换。
标牌或标签上应包括对制冷剂的类型和润滑油牌号的说明,以及推荐的制冷剂充注量。
3.3 制冷剂类型和推荐的系统充注装置、润滑油牌号还应在车辆的用户手册中说明。
3.4 当汽车空调系统是在CFC-12制冷剂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适用于HFC-134a制冷剂时,制冷剂充注接口应符合QC/T 665的要求。
并在改造完成后,按以下所述标示一个标签,以说明改型。
3.4.1 改型的标签上应有标题:“注意:已改造用于HFC-134a”。
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配线架标识篇一、参考标准1.TIA/EIA-606-A(1)平面上的标签-TIA/EIA-606 8.2.2.2使用的粘性标签在很多格式上都是被广泛利用。
(例如,预处理,点积,或一些材料的激光可打。
)当选择粘性标签时,注意应以应用来选择为特殊表面使用而设计的材料/底层。
设备和其它元件的标签在本质上看都是差不多的,但选择时要小心,因为不同的粘性适合于不同的表面。
(2)配线架/110块标识-TIA/EIA-606 6.2.4 端接硬件标识每一个端接硬件或它的标签都应该标记一个标识符。
位于工作区域的连结硬件的重复的标签是可选的。
例如,如果一个连接器的标识符被电缆使用的话,那么面板或箱子就不需要用一个分开的标识符。
四类情况分类一类单一设备间,通常在一层,可能包括折叠的主干链路ν电信间/水平线缆标识fs-anS=一个字母代表的26个数据机房电信间F=楼层数ν线缆标识符标识面板和连接端口,与2类系统类似。
如1CA23 表示1楼,C机房,A配线架23端口二类在一栋建筑中,有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的机房ν电信间/水平链路标识机房标识fs-anS=可用单一字母标识到第26个字母的电信间标识F=楼层ν线缆标识可区分机架和符合连接器端口,与1类系统类似。
1C-A-23 例:1楼C间A架23端口1C 电信间标识A 配线架23 端口号三和四类通常为拥有多楼层、每层多个房间的多栋建筑的结构每一个配线架由1-2个字符标识,从上至下顺序如A/B/C…Z或1/2/3等。
不包括字母I/O/Q。
确定配线架位置时不包括水平链路配线架。
ν标识内容无阴影,字体居上,标签颜色应与面板表面颜色形成反差。
ν Fs.x1y1-a1pν例:1A.AJ05-B121A-数据中心;AJ-X轴;05-Y轴;B-配线架;12-端口位置1层A电信间AJ05配线架B层12端口2.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4.7.4.2配线架的编号方法应当包括机架和机柜的编号和该配线架在机架和机柜中的位置来标示。
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线缆标识篇一、参考标准1.TIA/EIA—606-A(1)线缆标识的要求- TIA/EIA-606 6。
2.2水平和主干子系统电缆在每一端都要标识。
推荐用标签贴于电缆的每一端而优于只是给电缆作标志.作为适当的管理,额外的电缆标识可以被要求在中间的位置,像管道的末端,主干的接合处,检修口和牵引盒。
(2)应用要求-TIA/EIA-606 8.2。
2.3电缆标签要有一个耐用的底层,像乙烯基,适合于缠绕。
乙烯基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很适合于缠绕,并且能够经受弯曲.推荐使用带白色打印区域和透明尾部的标签,这样当包裹电缆时可以用透明尾部覆盖打印的区域,起到保护作用。
透明的尾部应该有足够的长度以包裹电缆一圈和一圈半。
(3)连接的线缆上需要在两端都贴上标签标注其远端和近端的地址。
2.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1)所有需要标识的设施都要有标签。
建议按照“永久标识"的概念选择材料,标签寿命应能与布线系统设计的寿命相对应;建议标签材料符合通过UL969(或对应标准)认证以达到永久标识的保证;同时建议标签能达到环保RoHS指令要求;标签应打印,应保持清晰、完整,并能满足环境的要求。
(2)线缆标签分为三类:a。
单根线缆最常用的是覆盖保护膜标签,这种标签带有粘性并且在打印部分之外带有一层透明保护薄膜,可以保护标签打印字体免受磨损;b。
单根线缆也可以使用非覆盖保护膜标签-—旗形标签,热伸缩套管式标签;c.对于成捆的线缆,建议使用标识卡来进行标识。
这种标识卡可以通过尼龙扎带或毛毡带与线缆捆固定,可以水平或者垂直放置.二、规范要求1.材质:乙烯覆盖保护膜,聚丙烯(旗型标签),尼龙布(吊牌)。
2.背胶:丙烯酸基粘胶。
3。
使用年限:8年以上。
4.所有材质必须通过UL969认证(美国保险商试验所)(产品包装必须有UL认证标志),拥有相应测试报告TDS数据技术表。
5。
为保护网络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所有材质必须符合环保RoHS指令要求(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EIA/TIA-606标准EIA/TIA-606标准简介《商业及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的管理标准》,布线管理布线标准全称:商业及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的管理标准目的:提供与应用无关的统一管理方案。
为使用者,最终用户、生产厂家、咨询者、承包人、设计者、安装人和参与电信基础结构或有关管理系统设施的人员建立了准则。
用途:对电信设备、布线系统、终端产品和通路/空间部件等电信基础结构进行管理。
其中完整有效的标识系统是上述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标识位置1.电缆标识—水平和主干子系统电缆在每一端都要标识。
2.跳接面板/110块标识—每一个端接硬件都应该标记一个标识符。
3.插座/面板标识—每一个端接位置都要被标记一个标识符。
4.路径标识—路径要在所有位于通信柜、设备间或设备入口的末端进行标识。
5.空间标识—所有的空间都要求被标识。
6.结合标识—每一个结合终止出要进行标识。
标识类型1.粘贴型—粘贴标签应满足UL969中规定的清晰、磨损和附着力的要求。
还应满足UL969中规定的室内一般外露使用的要求。
厂房外使用的标签应满足UL969中规定的室内室外外露要求。
2.插入型—插入标签应满足UL969中规定的清晰、磨损性和一般外露要求。
设备外的标签应满足UL969中列出的室内和室外的要求。
插入标签根据标记单元,在正常操作和使用情况下应牢固地放置到位。
3.其它—其它标签包括不同方法粘贴的特殊用途的标签。
国内应用:建筑群:标识标签要清晰,耐腐蚀。
邮电部数据所中心对导线及面板标识要求较严格,占100分中的8-10分。
商业建筑电信基础结构的标签标识参考指南目录I. 介绍II. TIA/EIA-606 1.1 综述III.TIA/EIA-606 1.2的目的IV. 标识的要求(i) 户内和户外的使用 -TIA/EIA-606 8.2.2.1(ii) 平面上的标签 -TIA/EIA-606 8.2.2.2(iii) 电缆标识 -TIA/EIA-606 8.2.2.3V. 应用的标识(i) 电缆标识 -TIA/EIA-606 6.2.2(ii) 配线面板/110标识 -TIA/EIA-606 6.2.4(iii) 出口/面板的标识 -TIA/EIA-606 6.2.6(iv) 路径的标识 -TIA/EIA-606 5.2.2(v) 空间标识 -TIA/EIA-606 5.2.4(vi) 接合的标识 -TIA/EIA-606 6.2.8VI. TIA/EIA-606标准针对标识管理的例子VII. UL969 标准VIII. 技术数据表IX. 技术数据表事例I. 介绍在目前的智能建筑中,连结点经常移动,增加和变化。
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目录一、概述................................................................................................................................................................. .. (3)二、线缆标识................................................................................................................................................................. (4)2.1、相关标 (4)2.2、规范要求 (5)2.3、示例................................................................................................................................................................. (6)三、配线架标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相关标准.................................................................................................................. 错.. 误!未定义书签。
QC/T 659-2000(2000-11-06发布,2001-04-01实施)前言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SAE J 1660-1993,SAE J 639-1994中关于汽车空调系统的标识的规定。
附录A为等同采用ANSI/UL 969。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力、黄国强、周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空调(HFC-134a)用标识 QC/T 659-2000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系统用标识标签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系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522-1993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QC/T 665-2000 汽车空调(HFC-134a)用充注接口3 要求3.1 汽车空调系统的标识应是一个字迹清晰可读且耐久的标牌或标签。
标签的试验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
3.2空调系统标识标牌或标签应固定在发动机舱内或靠近空调系统充注口的部位,比如在车身构件上或空调元件上,在维修或车辆因意外损坏而需要更换部件时一般不更换。
标牌或标签上应包括对制冷剂的类型和润滑油牌号的说明,以及推荐的制冷剂充注量。
3.3 制冷剂类型和推荐的系统充注装置、润滑油牌号还应在车辆的用户手册中说明。
3.4 当汽车空调系统是在CFC-12制冷剂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适用于HFC-134a制冷剂时,制冷剂充注接口应符合QC/T 665的要求。
并在改造完成后,按以下所述标示一个标签,以说明改型。
3.4.1 改型的标签上应有标题:“注意:已改造用于HFC-134a”。
ANSI/UL969 标识和包装标签系统安全标准 UL Standard for Safety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UL 969标准最初发布于1978年10月,于2001年9月26日为美国国家标准(ANSI),最近命名为ANSI/UL969。
包装是标签的载体,标签是出口商品的“护照”,包装或产品的标签丢失或损坏,在目标国就不允许销售或交付使用。
据我国海关和商务部等官方的相关统计和媒体的有关报导,我国出口商品的标签不符合要求,包括丢失或损坏,是经常性的,屡见不鲜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首要原因。
鉴于上述理由,考虑到我国尚无等同的标准,本指南采用ANSI/UL 969为本项目正式文本的一部分。
按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惯例和标准本身的规定,ANSI/UL 969是为企业提供的,适用于检验和评价标识和标签的使用性和安全性,由此,企业可以正式的提出符合性声明:“本产品的标签通过ANSI/UL 969 规定的条件和方法的检验,符合安全性准则。
”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发达国家,即使是强制性的合格评定也鼓励企业首先采用生产方(第一方)声明的方式向用户作出质量承诺。
该标准适用于美国和加拿大,美国的标志为“UL”加拿大为“C—UL”。
附:UL Standard for Safety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UL 969 标识和标签系统安全标准Standard for Safety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第四版本,日期1995 年10 月3 日;目录CONTENTS前言FOREWORD绪论INTRODUCTION1 范围 Scope2 概述General.3 术语Glossary执行PERFORMANCE4 通则General5 试验表面Test Surfaces6 表面标贴的应用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Surfaces7 模拟暴露的预处理条件(暴露条件)Exposure Conditions7.1 所有的标识和标签系统All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7.2 标识和标签系统特殊使用环境的模拟(特殊暴露条件的模拟)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exposed to specific agents7.3 危险场所产品标识和标签系统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for hazardous locations products8 粘合试验Adhesion Test标记MARKING9 通则General加拿大要求比较指南 CRG 969CANADIAN REQUIREMENTS COMPARISON GUIDE CRG 969UL 和加拿大标准的标识和标签系统CRG1UL AND CANADIAN STANDARDS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CRG1前言A.本标准在保险商实验室(UL)的业务范围之内,就其覆盖的产品提出基础的要求,以下的陈述和本标准的条款给出了适用产品种类的范围。
要求基于合理的工 程原理、研究、实验报告和现场经验;生产过程使用的设备及正确的评价;有价值的咨询。
资料的获得来自于企业、使用者、权威的调查和其它所有的专业经验。
修 订取决于较进一步的经验和研究,这显然是必要的或值得的。
B 企业依据本标准的要求是其产品延续保险总额的条件之一。
C 产品符合本标准的正文无需必然地判定,当检查和测试时,会发现那些需要关注的削弱安全水平的其它缺陷。
D. 本标准的要求覆盖了包括新的或不同特征、性状、成分、原料或系统的产品,并且涉及火灾、电击或对人的伤害风险应进行的评估,利用适当的附加内容和终端产品 的要求符合本标准主旨的预期的维持安全的水平。
某些特殊的性状,成分,原料或系统的产品明显的与本标准的要求或规定冲突,不适用本标准。
必要的修订应顺从 业内人员的提议和采用,适应于发展、改进和本标准的执行。
E. UL 的执行功能与其目标一致,不设想或许诺推卸任何企业或任何其他的当事人的责任。
在执行标准时,UL 的意见和裁决表现为专业的判断,在允许的范围内,给出与正当的考虑一致的实际操作和技术陈述。
UL 对其使用不应负有任何责任或任何人对本标准的任何依赖。
UL 应不招致任何的债务或对损害赔偿的责任,包括间接的损害。
对于相关的使用或出现的问题,依据或解释在于本标准。
F.多数必需的测试按照UL 的标准是存在危险的,应有足够的保护措施,由专业人员操作。
绪论1 范围Scope1.1 本标准适用于铭牌或标识需要使用附带粘性的标签,其作用在于表达信息、使用说明或鉴定证明。
附带粘性的标签可能是压敏的、热溶的或溶剂型的。
标签是制造商为其产品的设置,在生产地有意使用的。
1.2 本标准同样适用于未经印刷的材料如,涂层原料、表面覆膜、双面胶(贴)和用于产品标签印刷的油墨。
1.3 本标准适用于完成标识和标签系统的操作设备、用具或装置。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适用于判定特定条件下的标识和标签的可接收性及为此适用的设备、用具或装置。
1.4 本质的光滑是评价用于标识和标签系统的表面材料的适用性的特征,除非制造商规定另外的表面品质。
2 概述General2.1 涵义确切的要求陈述不在圆括号内,圆括号内是解释或附加信息。
(2.1 修订于2001 年11 月30 日。
)3 术语 Glossary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2 标贴片材 FACE STOCK以塑料、金属、纸、纺织物为原材料并且可印刷的薄片。
3.3 标贴 LABEL表面经过印刷的,背面附带粘合剂的标识或标签。
3.4 标贴材料LABEL STOCK表面覆膜、粘合剂和转移贴的总称。
3.5 双面胶贴LAMINATING ADHESIVE可剥离的薄膜覆盖在粘合剂薄层上,粘合剂薄层如同衬垫,施加压力后粘合剂可预期的留驻在需要贴附标识或标签的产品表面上。
3.6 标识和标签系统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特指表面覆膜、印刷程序和胶粘的总称,同时可包括表面覆膜或表面涂层。
3.7 表面覆膜OVERLAMINATION为保护印刷层表面覆加的透明的薄膜3.8 表面涂层OVERPRINT COATING为保护印刷层表面施加的透明的涂料3.9 印刷程序 PRINTING PROCESS用油墨印制标贴膜的过程和方法。
3.10 转移贴RELEASE LINER附有粘合剂并预先加保护膜,可转移的标签或标签材料。
3.11 额定最高温度TEMPERATURE RATING, MAXIMUM标签或标签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预计能够承受的最高表面温度。
3.12 额定最低温度TEMPERATURE RATING, MINIMUM标签或标签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预计能够承受的最低表面温度。
3.13 面层涂料TOP COATING为改善标签片材的油墨附着性施用的涂料。
执行4 通则General4.1 标签或未印刷的材料适用的典型的表面测试和无遮蔽环境的描述见4.1—7.3.4,。
4.2 试验样品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标识和标签系统或未印刷的材料构成。
有意义的推断判定要依据如,标贴片材的厚度范围,相似标贴片材的不同类型或粘合剂(如:透明、带颜色、金属镀膜)。
选择的印刷方法应在抽取的样品中推断判定。
刀刃圆角半径R1.00 吋(25.4 mm)——接触面板和应用的标签5 试验表面Test Surfaces5.1 试验面板为每个不同材料的试验样品。
面板要平滑,尺寸约为3×11 吋(76.2×279.4 毫米)。
较大的面板可以切割,较小的面板,如果面积足够就可以使用。
如果样品为曲线表面,以曲线表面或以该曲线半径相同的管型材料代替。
(5.1 修订于1999 年11 月17 日。
)5.2 当执行本标准5.3—5.5 时,预先应对样品的试验表面进行清理。
5.3 试验面板,除木材外,用粗棉布(漂白的棉纱)吸附普通酒精(乙醇)重复地擦拭到清洁为止,如此再重复一次,用吸附乙醇的粗棉布在暴露的清洁范围内旋转擦拭,然后在空气中至少干燥5 分钟。
5.4 如果乙醇溶解表面:a) 用不溶解表面或与薄膜不相溶的溶剂;或b) 用洗涤剂和水溶液,然后用无矿物质的水彻底地冲洗,再用清洁干燥的粗棉布擦拭干净,并且允许在空气中干燥1 小时。
5.5 无涂层的木表面可以用400 目砂纸轻轻的打磨后,用吸尘器清除松散的剩余的灰尘。
6 表面标贴的应用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Surfaces6.1 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定构造的样品,应用一个或一个以上试验面板的表面材料,应适合于每个标贴。
面板分类用于适合的标贴。
依据样品的尺寸和面板的尺寸,一个面板采用样品的数量可以变化,6.2 样品是在厂商通知之后清理试验表面。
如果没有特定的说明,转移贴已经贴在试验面板的表面,应保持样品边缘完好,注意避免翘曲和进入空气。
为样品的质量一致 性,包括边缘和角落,用一个手动的圆柱形滚筒在样品的表面前后左右充分地滚压。
圆柱形滚筒可用木、塑料或硬质橡胶制作,直径约1-1/4吋(31.8 mm)宽约1-1/4 吋(31.8 mm)。
(6.2 修订于1999 年11 月17 日。
)7 模拟暴露的预处理条件(暴露条件)Exposure Conditions7.1 全部的标识和标签系统7.1.1 标识和标签系统预计在室内使用,暴露于高的湿气或偶尔遇水和环境温度在0℃(32℉),或更高的、受控的预处理条件详见本标准表7.1。
7.1.2 标识和标签系统预计在室内使用,暴露于比0℃(32℉)更低的环境温度。
7.1.3 标识和标签系统仅在室内干燥位置使用的,预期受控的每个预处理条件在表7.1 中规定。
不包括水的浸渍,用调温调湿箱预处理代替,在温度32±2℃(90±4℉),相对湿度85±5﹪的条件下预处理72 小时后,样品评价应立刻进行,在不超过1/2 小时的时间内,粘合强度测试应尽快进行。
7.1.4 标识和标签系统预期在室内和室外均使用,暴露到高度潮湿或时而淋雨的条件下,受控的每个预处理条件在表7.1 和表7.2 中给出。
7.1.5 适用于高温试验的额定温度。
7.1.6 暴露试验样品使用以下任何一个紫外线灯和水喷雾仪器:a) 双封闭碳弧光灯应符合ASTM G151《实验室光源—用于暴露非金属材料的加速实验设备》和ASTM G153《用于暴露非金属材料的封闭碳弧光灯设备操作规程》的规定。
封闭碳弧光灯的光辐射功率应符合ASTM G153 中硼硅酸盐玻璃罩封闭碳弧光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