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加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5
中药材采收加工及贮运技术一、引言中药材的采收加工及贮运技术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中药材的采收时间、部位、方式进行控制,以及采用科学的清洗、干燥、切割、包装、贮存和运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中药材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保障。
二、采收技术1.采收时间: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对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应选择在药材生长成熟、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进行。
根据药材的生长周期和季节性特点,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
2.采收部位:不同中药材的采收部位不同。
有些药材只需采收部分枝叶,如金银花、银杏叶等;有些药材则需采收全株,如益母草、紫苏等。
应根据药材的具体情况确定采收部位。
3.采收方式:中药材的采收方式包括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
对于一些枝叶类药材,可采用手工采摘;对于一些果实类药材,可采用机械采摘。
应根据药材的特性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收方式。
4.注意事项:在采收过程中,应避免对药材造成损伤,保证药材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同时,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清洗技术1.清洗步骤:中药材的清洗步骤包括浸泡、刷洗、冲洗等。
对于一些根茎类药材,应先浸泡一段时间,待泥土松软后刷洗,最后冲洗干净。
2.清洗方法:应根据药材的特性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
有些药材需用软毛刷轻轻刷洗,有些药材则需用高压水枪冲洗。
3.清洗的重要性:清洗可以去除药材表面的污垢、泥土和杂质,减少药材中的农药残留和细菌含量,提高药材的卫生质量。
四、干燥技术1.干燥方式:中药材的干燥方式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将药材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自然风干;人工干燥是指采用烘干机、烘箱等设备进行烘干。
2.干燥技巧:在干燥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干燥过度或不足。
同时,应注意防止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出现变质现象,如发霉、变色等。
3.避免品质变化:干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药材品质的变化。
例如,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变形或开裂等现象,应采取措施加以避免。
核桃采收后的加工技术
一、简介
桃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水果之一,在全国各地影响广泛,其种类也比
较多,其中以核桃采收后的加工技术尤为重要,核桃采收后的加工技术涉
及到核桃的收获、清理、浸渍、脱脂、焙烤、腌制、烘干、新制品的制作
等多种工序,为保证核桃加工质量,应该根据不同种类的核桃,采取不同
的加工技术和处理方法,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二、加工环节
1、收获:一般用手挖掘的方法采摘核桃,收获时要注意保护好地面,以免土壤的破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并要把树上悬掉的果实及时收集起来,及时清理地面上的杂草和残榴莲,以减少未成熟的果实的腐烂,确保收获
的核桃质量高。
2、清理:收获后核桃要进行清理,先将不同阶段的果实分离,将腐
败的果实淘汰,然后用水清洗,去除外表的残留物,最后用针布蘸腐蚀剂
进行清理,此处可使用碱性清洗剂,以去除果实表面的污垢和杂质,可以
保证果实的表面清洁。
3、浸渍:浸渍是核桃加工的关键环节,浸渍时间和温度是影响果实
品质的关键因素,一般可以在60℃左右的水中浸泡30-40分钟,可以提
高果实的柔软度,提高果实的品质。
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一、中药的采收及加工基础知识介绍1.采收时间:根及根茎一般秋冬季节;茎木类一般秋冬;皮类春末夏初;叶类开花前,果实未熟前;花类花蕾期采收;果实与种子类成熟经霜后采收;2.加工:方法: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3.贮藏: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燃。
气调养护:调整空气的组成,造成低氧环境,抑制病虫害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反应,达到保持中药质量的目的。
二、植物类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6.其他加工方法的药材(1)盐附子:选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晾晒至表面出现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2)(2)黑顺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纵切成5mm的厚片,再用黄糖及菜油调成浓茶色,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3)白附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去外皮,纵切成3mm的薄片,水漂后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4)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去支根晒干;(5)红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及支根,蒸3小时,取出晒干或烘干;(6)白参(糖参):鲜参置沸水中浸烫3~7分钟,用针将参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中,取出晒干;(7)三七: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暴晒至半干,反复搓揉至全干放入麻袋内撞至表面光滑(芦头称“剪口”;侧根称“筋条”;须根称“绒根”);(8)当归: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9)地黄:鲜生地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10)巴戟天: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切段晒干;(11)党参:晒至半干,反复搓揉3~4次,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晒干;(12)川贝母:用矾水擦去粗皮晒干或用硫黄熏后晒干;(13)浙贝母:置木桶内,撞去粗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撞出的浆汁,晒干或烘干;(14)企边桂: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15)石斛:鲜用者采后以湿沙贮藏;干用者用开水略烫,蒸透或以砂炒后,反复搓去叶鞘晒干;“铁皮石斛”:边炒边扭成弹簧状,习称“耳环石斛”。
CATALOGUE目录•天麻采收技术•天麻加工技术•天麻贮藏技术•天麻质量与安全•天麻的用途和价值•相关研究和展望秋季天麻生长旺盛,此时采收的天麻块茎较春季小,但药效成分含量较高。
具体时间为9月至11月。
秋季采收春季采收挖掘法将表土和枯枝落叶清理干净,用竹片或小铲轻轻地将上层土拨开,找到天麻块茎,然后连同土块一起取出。
抽芯法对于较小的天麻块茎,可以用抽芯法。
将枯枝落叶清理干净,用手指或竹签在表土下找到天麻中心,轻轻将芯抽出。
避免损伤清理场地做好标记采收注意事项清洗去杂清洗去杂蒸煮杀青蒸煮杀青晾晒将蒸煮后的天麻放在阳光下晾晒,使其水分逐渐蒸发。
干燥将晾晒后的天麻放入干燥室内进一步干燥,以达到储存要求。
晾晒干燥沙藏窖藏缸藏1 2 3冷库贮藏冰箱贮藏冰柜贮藏真空袋贮藏真空罐贮藏真空箱贮藏长度外观直径麻芯干燥度天麻的质量标准01农药残留02重金属污染03细菌和真菌污染天麻的安全问题尺寸检测干燥度检测外观检测01020304麻芯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细菌和真菌检测药用保健品食材03经济价值01药用价值02保健价值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天然药物的重视,对天麻的需求呈增长趋势。
种植面积增加随着天麻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天麻产品。
出口潜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麻生产国之一,出口量逐年增加,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天麻的市场前景栽培技术研究采收加工技术研究育种技术生态种植技术采收加工技术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种植技术深加工产品开发。
/1防风的采收及加工技术(一)采收1.种子采收防风播种后当年不开花结实。
秋季选无病害、粗壮的根作种春季栽种后,9月份可采收种子,当大部分种子成熟,色苗绿或淡黄时,即割下地上植株;将带种子植株采收后放于阴凉卜后熟5-7d ,然后晒干、脱粒,贮藏至阴凉干燥处备用。
2.根采收防风一般在栽种第二年开花前或冬季采挖根;育苗移栽的要栽)二第二年(长势好的可在当年)秋季采挖根,均以根长达30cm 以I 、根粗0. 5cm 以上时才采挖。
采收早,产量低,采收过迟则根咭水质化。
收获时宜从畦的一边挖一条深沟,然后一行行掘起,露出根后用手扒出,防止挖断。
挖出后除净残茎、细梢、毛须及泥二晒至九成干时,按粗细长短分别捆成重250g 或50g 的小捆,内晒或烤至全干即成。
一般每亩产干货300 - 400kg 。
(二)加工1.加工防风的产地加工干燥方法为45℃烘干,应注意,在烘干室内由十大量防风鲜品的摆放,空气湿度大,在4 5 0C 的条件下,不易干燥,因此在防风加工过程中,必须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增大通风量,缩短干燥时间。
药材的采收与加工是相互衔接的两个环节,采收后的贮存也是影响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阴干者有效成分含量仅次于45℃烘干者,故在采收后药材若不能及时干燥,宜存放在阴凉处。
2.贮藏防风若为压缩打包件,每件20kg;若麻袋包装,每件30kg 左右。
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处。
防风商品的安全水分为11%~14%,贮藏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
本品易受潮发霉、泛油、虫蛀,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
高温、高湿季节到来之前,可密封抽氧充二氧化碳养护;虫情严重时可施用磷化铝熏蒸3-4d 。
受潮品可进行摊晾或翻垛通风,然后重新包装贮藏。
防风为常用中药,一般可贮存2-3年。
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工艺中药材是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收与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品质和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工艺,包括采收时间、采收方法和加工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中药材的采收时间是确保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采收时间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花材类:大部分花草类中药材以花开时期为采收时间,如菊花、玫瑰花等。
此时的花草品质最佳,所含有效成分最丰富。
2. 叶材类:叶材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植物生长的旺盛期,如春季或夏季的早晨或傍晚。
此时的药材叶片颜色鲜绿,质地柔软,药效最好。
3.根、茎材类:根、茎材类中药材一般在秋季或冬季采收。
此时植物的养分主要储存在根、茎中,所以药效最好。
二、中药材的采收方法中药材的采收方法直接影响到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材采收方法:1. 花材类:花材类中药材的采收时,应选择开放程度最佳的花朵进行采摘,避免过开或未开的花朵。
采摘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花瓣。
2. 叶材类:叶材类中药材的采收时,应选取未受病虫害侵害的叶片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避免将泥土、杂草等杂质带入。
3. 根、茎材类:根、茎材类中药材的采收时,应选取生长健壮的植株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植株。
三、中药材的加工工艺中药材在采收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以保证其药效和保存性。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材加工工艺:1. 先加工:有些中药材需要先进行初步加工,如清洗、去杂、晾晒等。
这些加工步骤可以去除杂质,防止细菌繁殖,并提高药材的干燥度。
2. 后加工:一些中药材需要经过特殊的后加工工艺,如炒制、蒸制、炙烤等。
这些加工步骤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提高药效,并增加药材的保存期限。
3. 制剂加工:有些中药材需要进一步制成中药制剂,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这些制剂加工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材疗效,并方便患者服用。
四、中药材的贮藏与使用中药材的贮藏与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加工技术-黄芩的采收和加工技术
1.种子收获种子田于2 3年生时采种,一般8 9月种子成熟,采取分期分批收获,防止自然落粒。
2.商品收获 1 起收时期:人工栽培黄芩产量高峰期为3年生,质量高峰期于9月份有效成分含量高。
因此,起收年限以3年生为宜,起收时期以9月中、下旬为佳。
2 起收方法:生产上多采用机械起收,也可人工起收。
起收时要深挖起净,去净残茎和泥土。
产地加工起收后运回晾晒场,在晾晒时严防雨淋。
晾晒至九成干时,用滚筒式撞皮机进行撞皮,每分钟21 24转,时间15分钟,撞1次皮,基本将根皮撞净,然后继续晾干即可。
市场前景黄芩应用历史悠久,社会需要量越来越大,除中药配方、中成药原料和出口外,以黄芩为主要原料的双黄连粉针剂和口服液出口量日益增加,国际市场看好,因而需要的原料必将日趋增加,人工栽培黄芩大有可为,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金针菇采摘加工技术
一、采摘:金针菇为无限花序,第一花茎陆续形成花蕾,采收必须在花蕾未开放前数小时内进行,才能保证产量高、品质好。
而且需要每天都进行采收,晴天、阴天均不能间断。
具体标准应掌握以花蕾饱满含苞未放、花蕾中部色泽金黄、两端呈绿色、顶端紫色退去时采摘为最好。
如提早或延迟采摘,产量降低,干制后颜色也较差。
采摘时用中指抵住花梗与花蕾连接离层处,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花蕾,轻轻往下掰压即可分离。
不能直接硬扯。
每一丛自上而下,由外向里,逐一采摘。
这样采收的花蕾才能做到大小整齐,干制后产品均匀一致。
二、蒸制:金针菇花蕾采收后,必须立即进行蒸制,以免消耗养分,降低品质。
蒸制的方法:先将花蕾放在蒸笼中,等锅中水开后,再将蒸笼放在锅上密闭蒸10-12分钟,最初5分钟要大火猛烧,然后用文火。
这样蒸出来的花蕾,可以全部熟透但不过熟。
若蒸制过度,则出干菜率低,成品绵软,形状也不好看。
一般以颜色由原来的鲜黄绿色变为黄色,手捏略带绵软,呈半熟状态,体积约减少1/2时出锅为适度。
三、烘晒:金针菇:蒸好后要先摊晾。
摊晾时不要用手翻捏,以免发酵变酸。
当天下午蒸好后,要摊晾到次日早上。
当晾到表面微白色稍有结皮时用烘干设备烘干。
若无烘干设备,可将蒸好的花蕾放入缸内,放时要装一层花蕾放一层盐,踏实压好,一般可保持6-7天不霉烂。
经盐处理防霉变后所得干品,要另行包装标记。
四、贮藏:干制的金针菇含糖量高,易吸收水分发霉变质,一般用双丝麻袋包装,放在干燥阴凉处。
若保管过程中返潮或受到雨淋,就要及时进行晾晒,以防霉烂变质。
黄精产地采收初加工技术规程
哎,说到黄精这宝贝的采收和初加工啊,其实就跟咱们在家做饭差不多,得一步步来,讲究个细致和干净。
想象一下,你在新化那片山清水秀的地方,手里头正捣鼓着黄精呢。
首先啊,得找个好地方,干净敞亮,就像咱们厨房一样,得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不能脏兮兮的。
到了收获季节,你得挑对时候去摘黄精,就像摘水果,太生不行,太熟也不行,得刚刚好。
摘的时候也得温柔点,别伤了它。
摘回来的黄精,第一步就像洗菜,得洗干净,去掉泥巴什么的。
然后,就像切菜分盘似的,按照大小、好坏给它们分分类。
接着,就像蒸馒头一样,黄精也得蒸一蒸,或者用别的办法预处理一下,让它变得更容易保存。
完了还得晒晒太阳或者用烘干机烘干,就像晾衣服那样,得干透了才能收起来。
质量方面,就像咱们做菜讲色香味俱全,黄精也得长得好看,水分合适,药效成分足。
包装的时候,得用干净的袋子装好,就像咱们打包剩饭剩菜一样,密封好,免得受潮或者串味。
最后,卫生安全是大事,加工时候得戴手套,用的水也得干净,就像自家做饭一样,安全第一。
还有啊,记得每一步都记下来,就像写菜谱一样,这样以后想查哪一步做对了,做错了,都能翻出来看看。
总之,采收和初加工黄精,就是一个细心照料的过程,就像照顾家里的小花园,得用心,得按规矩来。
天麻的采收初加工技术天麻如鲜销,只要收获后保持不碰撞、不摔打、无机械伤痕等,然后用软刷将麻体上的泥沙轻轻刷除,装入软衬木箱或塑料箱即可。
如加工干麻,则方法较为复杂,一般先用水煮法或笼蒸法进行熟制,然后烘干或晒干。
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笼蒸、炕烘法制干,其操作工艺流程为:选级―洗净―蒸熟―炕烘。
1.选级按天麻重量进行50克差度分级,即分别以50克以下、50―99克、100―150克、151―200克、201克以上分别置放和处理,并同时剔出病麻、烂麻等不合格品。
2.水洗用清水洗去麻体表面泥沙。
3.笼蒸将洗净的天麻入笼蒸熟。
一般做法是:大火将水烧开后,先放入个头最大的天麻,大火蒸约5―6分钟后,再放入次大个头的天麻继续蒸,5―6分钟后放入个头稍小的天麻,再蒸约5―6分钟,最后放入小天麻,再蒸约5―6分钟后,一般可全部蒸熟。
蒸制过程中应注意:每放入一屉生麻时,须将原笼屉抬起,把新笼屉置于最下层。
检查蒸熟度以熟透、无硬心为准。
4.炕烘大火烧至炕表温度50℃,将熟麻单层排列,每30分钟翻转一次,每60分钟提高温度10℃,最高温度80℃时不再升温,维持该温度至烘干为止。
炕烘过程的工作要点:当烘至半干时,麻体十分柔软,用洁净平滑木板轻压麻体,目的是使其呈扁状平直,有更高的透明度,且在使用时更易打碎,同时也便于计量,该工作可在烘制过程中翻转麻体时进行。
要提高天麻的商品价值,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分级。
每次熟制、烘干,只用一个规格的天麻,以便于掌握火候。
第二,麻体洗净后,用滚皮机将天麻的粗糙外表、斑点等脱掉。
第三,烘制过程中,麻体皮下会有气泡突起,可使用极细的竹针扎破放气,并将表皮抚压平整。
杜仲的采收与加工技术杜仲(Scientific name: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中国特有的植物资源,具有广泛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作为中国古老的药材之一,杜仲以其独特的药用效果和高营养价值而备受关注。
杜仲的采收与加工技术对于保护资源和发挥药用价值至关重要。
一、杜仲的采收技术1. 采收时机:杜仲的适宜采收时机是在春季萌发期间,即从春季3月份开始至夏季6月份结束。
这个时期的杜仲树体具有较高的生长活力,植株中的有效成分丰富。
2. 采收方法:杜仲的采收应选择生长良好、五年以上的树木。
在采摘时,先利用斧头修整树冠,确保采摘的杜仲叶片无明显疤痕或损伤。
然后使用手工或割草机等工具,将树枝采摘下来。
3. 采收量控制:根据每棵杜仲树的生长情况和叶片大小,应控制每棵树采收的叶片数量,一般控制在1/3至1/2的比例。
这样可以保证杜仲的生长和再生,避免对植株造成过度损伤。
二、杜仲的加工技术1. 晾晒处理:采摘回来的杜仲树枝应该立即进行晾晒处理。
可将杜仲树枝摆放在通风良好、避光的地方,注意防止水分损失过快。
晾晒至杜仲树枝变干,水分含量降至15%左右为宜,晾晒时间根据气候条件而定。
2. 破碎和筛选:晾干后的杜仲树枝需进行破碎和筛选,以获得合适尺寸的杜仲片。
常见的破碎方式有人工研磨、机械破碎等方法。
筛选时,可以使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将杜仲碎片分级,去除杂质。
3. 粉碎和提取:通过破碎和筛选得到的杜仲片可继续进行粉碎,得到细小的粉末。
然后可以使用合适的溶剂(如乙醇、水)进行提取,提取出杜仲的有效成分。
提取过程可以通过浸泡、浸渍、超声波提取等方法进行。
4. 干燥和包装:提取后的药材需要进行干燥,除去余留的溶剂和水分。
干燥的方法可以采用自然风干、烘箱等方式。
待杜仲药材完全干燥后,应注意避光、防潮,储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并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以上是关于杜仲的采收与加工技术的简要介绍。
杜仲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农作物采收与加工流程农作物采收与加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一般农作物采收与加工的一般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
一、农作物采收阶段农作物采收是指从田间将农作物收割下来的过程。
农作物采收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采收前,农民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农田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确定采收时间,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2. 收割收割是采收过程的核心环节。
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收割方式。
对于谷物类作物,一般使用割刀或者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割;对于蔬菜和水果类作物,采用手工或机械化的方法进行收割。
3. 筛选和分类采收后,农民需要对农作物进行筛选和分类。
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去除受损或病虫害感染的农作物,并将农作物按照品质和大小进行分类。
4. 包装和储存筛选和分类后的农作物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包装可以保持农作物的新鲜度和质量,并方便运输和销售。
储存则是为了在需求季节外保存农作物,避免浪费和损失。
二、农作物加工阶段农作物采收后,需要进行一系列加工过程,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适应市场需求。
农作物加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清洗和去皮农作物在采收后需要进行清洗,以去除土壤、杂质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
对于带有外皮的农作物,还需要进行去皮处理。
2. 分类和分级清洗后的农作物需要进行再次分类和分级。
这一过程主要是按照农产品的品质、大小和形状等特征,将其分成不同等级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3. 加工和包装加工是将原始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成加工品或者方便食品的过程。
常见的农产品加工方式包括脱水、浸泡、烘干、研磨、发酵等。
加工后的产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4. 储存和运输加工和包装后的产品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
储存是为了在非生长季节供应市场需求,运输则是将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销售点。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采收与加工技巧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之一,农作物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采收与加工是农民必须要面对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向您介绍农作物采收与加工的一些常见技巧和方法。
一、农作物采收技巧农作物的采收时间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农作物的采收技巧:1.粮食作物的采收:粮食作物一般在果实成熟时进行采收,如小麦要等到籽粒充分饱满,并且麦茎的水分含量降到一定程度时才进行采收。
此外,在进行粮食作物的采收时,要避免过早或过迟,以免影响谷物的品质。
2.蔬菜的采收:蔬菜的采收时间和方法不尽相同。
叶菜类一般在菜叶茂盛、嫩叶较多时采收,如菠菜、油菜等;根茎类植物一般要等到植株生长到一定大小后采收,如胡萝卜、薯类等;而如番茄、辣椒等果实类蔬菜则要在果实饱满、颜色变红时采收。
3.水果的采摘:水果的采摘往往需要注意果实的成熟度和储运适宜度。
例如,苹果应该在果皮颜色变红且果肉酸度适中时采摘;香蕉则要等到果皮变黄,并且味道逐渐转甜才能采摘。
二、农作物加工技巧在农作物采收后,适当的加工处理可以延长农作物的保鲜期,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下是几种常见农作物的加工技巧:1.粮食的加工:粮食的加工主要包括去壳、研磨、碾米等。
不同粮食有不同的加工方法,例如小麦一般需要经过清洗、去杂、脱粒、研磨等工序;稻谷则需要经过脱壳、砻谷、碾米等加工过程。
2.蔬菜的加工:蔬菜的加工可以包括切片、切丝、切块等。
此外,蔬菜还可以进行腌制、烘干、冷冻等加工方法,以便储存和运输。
3.水果的加工:水果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制作果酱、果脯、果汁、果酒等。
比如苹果可以制作苹果干、苹果酱;柑橘类水果可以制作果汁等。
农作物的采收和加工技巧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降低损耗,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采收和加工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正确的采收技巧和合适的加工方法能够保证农作物的品质和价值。
药材采收后的加工方法白术。
立冬后待茎秆由绿色转为枯黄色可褐色时采收。
将挖回的白术去净泥土,铺至炕上烘烤。
开始火力要大,但要均匀,火温80℃左右,以炕面不烫手为宜。
炕1小时左右,待蒸汽上升,白术表皮已热,便可压低火力,降低温度。
约2小时后,将白术上下翻动使须根脱落,继续炕5—6小时后,将白术全部倒出,不断耙动,至须根全部脱落,并修除芦茎。
此法叫“退毛术”。
再按大小分档,大个放底层,小个放上层,再炕8—12小时,温度60—70℃,约6小时翻一次,达7—8成干时全部出炕。
然后按大小分开,在室内放6—7天,不宜堆高,使体内水分渗出至外表皮。
再用文火(60℃左右)烘烤,约6小时翻一次,视白术大小分别烘烤24—36小时,直到干透心为度。
为保持炕灶温度,可在白术上面覆盖麻布。
烘烤白术时,要根据干度,灵活掌握火候,防止炕泡炕焦、泛油。
鲜白术不宜堆放太久,一般3—5天就要上炕烘烤,否则内质易变黄。
川牛膝。
播种后3—4年收获。
于10—11月植株枯萎后挖掘根部,去掉泥土、芦头和须根,割下侧根,使根成单支。
扎成小把用微火烘炕或曝晒,半干时堆积回润后,再烘干或晒干。
桔梗。
可在秋季9—10月或次年发芽前收获,依次将根全部刨出,用水将根洗净,掐去须根和小侧根,浸泡在水中。
用竹刀刮去根的外皮,洗净皮屑,置阳光下曝晒至全干。
刮皮要趁鲜,刮干净。
刮皮不净干燥慢,不刮皮更难晒干。
天气不好,可用无烟火烘干。
射干。
以根状茎入药,于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翌春地上部分未出土前,选晴天采收。
挖取地下部分,洗净泥土,晒干,揉去须根,晒至全干。
也可将根状茎晒至半干时,放在铁丝筛内吊起,用火烧掉须毛,晒至全干。
半夏。
9月下旬,叶片发黄,是半夏的收获季节。
过早影响产量,过晚难以去皮烘晒。
收刨时从床的一端用铁鍬将半夏挖出,翻在一边随即细栋,将半夏按大中小分开。
收获后需加工的鲜半夏放在筐内或麻袋内,穿胶鞋用脚踩去外皮,洗净晒干或烘干,即为生半夏。
半夏收刨后要及时加工,不能存放,否则难以去皮。
金针菇采收与加工方法
1、采收:
一般当菌柄长15厘米、菇盖直径0.5厘米时采收最为适宜。
采收时,一手按住栽培袋口,一手轻轻抓住子实体拔下。
剪去菌柄基部所带的培养料部分。
采收后要把培养料上散乱的小菇、死菇、腐根及老化的菌块全部清理干净。
如袋内失水,要进行补水,经过10-15天便可采收第二潮菇。
2、加工
(1)金针菇以鲜菇的风味最佳,一般以鲜食为主。
包装有两种规格:一是 2.5公斤包装,采用保鲜薄膜袋,在15℃以下能保存5-7天,二是0.5公斤包装,采用保鲜薄膜抽真气,在15℃以下能保存15天左右。
(2)金针菇盐渍法:先将金针菇倒入15%-10%的食盐中预煮5分钟左右,捞出沥去水分,按每100公斤加食盐25 -30公斤进行搅拌,然后装入缸内,缸口用食盐封口。
- 1 -。
榛子采收、贮存和加工技术采收榛子总苞开始变黄时,为采收适期。
采收过早,种仁不充实,产量低,质量差。
采收过晚,坚果落地,不易检收。
采收后,在通风蔽阴处晾干,去果壳,干后装袋贮藏。
2贮存榛子贮存时,湿度应从采收时的高含水率降低到6%-7.5%,方可送库贮存。
因此,榛子采收后,要经过清除杂质、干燥、贮藏的过程。
贮藏仓库要保持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下,气温在15Co 以下,库房光线要较暗。
3加工技术榛子分级按榛子大小分为4个等级,以便于进一步加工。
采用分级机进行分级,其主要设备是圆筒形的带有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旋转分级。
脱壳用脱壳机将榛子壳脱掉,脱壳后的榛仁与壳分离,榛仁破损率不超过1%,脱壳机由电脑控制,一台机器2人操作6小时,可加工15t坚果。
干燥干燥的方法有2种:第一,自然干燥,使坚果直接受阳光暴晒,即选择比较干燥、通风良好、阳光充分、不积水、不反潮的地方作为晒场,利用光照来干燥。
或把榛子放入通风良好的室内用热风吹干。
第二,人工干燥,有2种方法:一是用烤房,烤房一般为土木结构,长方形,长为6-10m,宽3-4m,高2m左右。
烤房的方位,应根据当地的风向而定。
如以东风为主,则烤房宜南北长;如以西北风为主,则烤房宜东西长。
烤房的升温设备包括火坑、灰门、炉膛、主火道、烟囱等6个主要部分。
烤房内设烤架{固定式或移动式},架高8-9层,层间距离20-25cm。
二是干燥机,干燥机的种类狠多,但主要是隧道式干燥机和滚筒式干燥机。
榛仁烘烤用烘烤机将榛仁烤熟,一般最好是采用德国产的烤榛子机,每次可烤25kg榛仁,温度和时间由电脑控制。
烤熟后的榛仁通过搅拌拌脱掉仁皮,最后白色的榛仁放进不锈钢容器存贮。
4榛仁食品加工我国还没有榛仁食品加工。
意大利的榛仁食品加工非常发达,加工的榛仁食品种类非常多,质量上乘,销往世界各地,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值得我们借鉴。
意大利榛仁糖果的工艺:原料准备烤熟、脱皮的榛仁,榛仁的破粒,把榛仁破成大小不等的颗粒,榛仁磨粉,榛仁制成榛子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