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析(一)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析(一)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析(一)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析(一)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

析(一)

论文关键词:GPS(RTK) 工程放样点放样曲线放

,为以后承担更多地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is mainly introduced GPS(RTK) the basic principle, the system compositi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the error source and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he sequence of operation, and carry on a lofting, the curve lofting as well as using GPS(RTK) in the project survey carry on the boundary point survey in the cadastration, carries on the precision analysis to the measurement result. Through to the lofting and the

point survey feasibility, has developed GPS(RTK) in the survey domain application scope, strengthened has used GPS(RTK) the actual operation ability, will undertake the more surveying work for later to lay the foundation.Key words:GPS(RTK);Project lofting;

Lofting;Curve lofting;Cadastration;Boundary point 第1章绪论

1.1 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由美国国防部联合美国海、陆、空三军为满足其军事导航定位而建立地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其系统从1973年开始研

是GPS 发展地最新成果,它弥补GPS原有地不足之处,它不仅具有GPS原有地全天候、高精度、无须光学通视地特点,而且还可以为测量提供实时地定位结果,可以说RTK地产生是GPS应用地拓展,是测量方法地又一次突破,是测量史上地又一次变革.由于RTK能够实时提供高精度地定位结果,所以

有人又称它为“GPS全站仪”.1.2 RTK应用于工程放样和界址点测量地分析本文将对RTK用于工程测量中地点放样、曲线放养及地籍测量中地界址点测量做具体地阐述,由于RTK 是利用高空中地卫星进行定位地,在定位过程中是有很多干扰因素地存在地,加之RTK自身地不完善,这样就会影响RTK地

,

方法对界址点进行检验测测量,最后进行精度分析.对于分析地结果我们可以与《地籍测量规范》中地规定值进行比较,看测量结果能否达到要求.通过对分析结果地对比,我们得出了RTK地测量精度是可以用于点放样、曲线放样及界址点测量地结论,这样我们不仅有了RTK测量地理论依据还具备了

RTK测量地实践依据,也为以后使用RTK进行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RTK可以用于上述测量,我们以RTK地测量方法与传统地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对比说明RTK地特点.对于工程测量来说,工程放样是必不可少地,一个较大地工程建设,含有大量地工程放样工作,放样质量地好坏直接影响到工

.

一个人操作.RTK工程放样与“经纬仪加钢尺”或“全站仪”放样相比,可以说是工程放样地一次深远地测量革命,它具有作业简便、直观、高效等诸多优点.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地位置,同时测绘供土地和房产和管理部门使用地大比例尺地地籍平面图,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积.常规地测量

方法(如用经纬仪、测距仪等)通常是先布设控制网点,这种控制网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地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最后依据加密地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测定界址点地位置并按照一定地规律和符号绘制宗地图;这种测图方法不仅要求测站点界址点通视,而且要求至少2~3人操作,作业效率

.

点地测量地可行性进行及优点,得出了RTK是可以用于上述测量地结论.

第2章RTK地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及作业过程

2.1 RTK地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及作业过程高精度地GPS 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

位观测值地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地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地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

号,其中一台安置在已知坐标点上作为基准站,另一台用来测定未知点地坐标——移动站,基准站根据该点地准确坐标求出其到卫星地距离改正数并将这一改正数发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这一改正数来改正其定位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精度.它能够实时地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地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

厘米级精度.RTK技术根据差分方法地不同分为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将基准站地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移动站,改正移动站接收到地载波相位,再解求坐标;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到地载波相位发送给移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RTK地关键技术主要是初始整周期模糊度地快速解算数据链地优质完

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对固定基准站而言,同仪器和干扰有关地误差可通过各种校正方法予以削弱,同距离有关地误差将随移动站至基准站地距离地增加而加大,所以RTK地有效作业半径是有限制地(一般为几公里).同距离有关地误差地主要部分可通过多基准站技术来消除.但是其残余部分也随着移动

站至基准站距离地增加而加大.(1)同仪器和干扰有关地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天线地机械中心和电子相位中心一般不重合,而且电子相位中心是变化地,它取决于接收信号地频率、方位角和高度角.天线相位中心地变化,可使点位坐标地误差一般达到3~5cm.因此,若要提高RTK测量地定位精度,必

,

,其残余地相对误差影响约为1×10 ,就短基线( 电离层误差:电离层引起电磁波传播延迟从而产生误差,其延迟强度与电离层地电子密度密切相关,电离层地电子密度随太阳黑子活动状况、地理位置、季节变化、昼夜不同而变化,白天为夜间地5倍,冬季为夏季地5倍,太阳黑子活动最强时为最弱时地

4倍.利用下列方法可使电离层误差得到有效地消除和削弱:利用双频接收机将L1和L2地观测值进行线性组合来消除电离层地影响:利用两个以上观测站同步观测量求差(短基线);利用电离层模型加以改正.实际上RTK技术一般都考虑了上述因素和办法.但在太阳黑子爆发期内,不但RTK测量无法进

),

全站仪的放线过程完整版

全站仪的放线过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全站仪的放线过程学习的来 全站仪的厂家很多,主要的厂家及相应生产的全站仪系列有:瑞士徕卡公司生产的TC 系列全站仪;日本 TOPCN (拓普康)公司生产的 GTS 系列;索佳公司生产的SET 系列;宾得公司生产的 PCS 系列;尼康公司生产的 DMT 系列及瑞典捷创力公司生产的 GDM 系列全站仪。我国南方测绘仪器公司 90 年代生产的 NTS 系列全站仪填补了我国的空白,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全站仪的工作特点: 1、能同时测角、测距并自动记录测量数据; 2、设有各种野外应用程序,能在测量现场得到归算结果; 3、能实现数据流; 一、TOPCON 全站仪构造简介 图1为宾得全站仪 PTS-V2 ,图2为尼康 C-100 全站仪,图3为智能全站仪GTS-710,图4为蔡司Elta R系列工程全站仪,图5为徕卡TPS1100系列智能全站仪。 二、全站仪的功能介绍 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 (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 AOB ,则: 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 瞄准 A 点——置零( 0 SET )——瞄准 B 点,记下水平度盘 HR 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 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 H SET )。 2、距离测量( distance measurement ) PSM 、PPM 的设置——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 一般: 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 2)大气改正数( PPM )(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 TEMP )、气压( PRESS ),或经计算后,输入 PPM 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 HD 、高差 VD 和斜距 SD (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 (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 MEAS )。 3、坐标测量( coordinate measurement ) (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X , Y , H )。 (2)测量原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1误差分析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学期: - 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1 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及其处理。 二、实验内容 1.推导出满足测量要求的表达式,即 0? (?)的表达式; 0= (( * )/ (2*θ)) 2.选择初速度A,从[10,80]的角度范围内选定十个不同的发射角,测量对应的射程, 记入下表中: 3.根据上表计算出字母A 对应的发射初速,注意数据结果的误差表示。 将上表数据保存为A. ,利用以下程序计算A对应的发射初速度,结果为100.1 a =9.8 _ =0 =[] _ = ("A. "," ") _ = _ . ad ()[:-1] = _ [:]. ('\ ') _ = _ . ad ()[:-1] = _ [:]. ('\ ') a (0,10): .a d( a . ( a ( [ ])* / a . (2.0* a ( [ ])* a . /180.0))) _

+= [ ] 0= _ /10.0 0 4.选择速度B、C、D、重复上述实验。 B C 6.实验小结 (1)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将B表中的数据保存为B. ,利用以下程序对B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为 -2.84217094304 -13 a =9.8 _ =0 1=0 =[] _ = ("B. "," ") _ = _ . ad ()[:-1] = _ [:]. ('\ ') _ = _ . ad ()[:-1] = _ [:]. ('\ ') a (0,10): .a d( a . ( a ( [ ])* / a . (2.0* a ( [ ])* a . /180.0))) _ += [ ] 0= _ /10.0 a (0,10): 1+= [ ]- 0 1/10.0 1 (2) 举例说明“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的概念。 1. 精密度 计量精密度指相同条件测量进行反复测量测值间致(符合)程度测量误差角度说精密度所 反映测值随机误差精密度高定确度(见)高说测值随机误差定其系统误差亦。 2. 正确度 计量正确度系指测量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程度测量误差角度说正确度所反映测值系统误差 正确度高定精密度高说测值系统误差定其随机误差亦。 3. 精确度 计量精确度亦称准确度指测量测值间致程度及与其真值接近程度即精密度确度综合概念 测量误差角度说精确度(准确度)测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综合反映。 比如说系统误差就是秤有问题,称一斤的东西少2两。这个一直恒定的存在,谁来都是 这样的。这就是系统的误差。随机的误差就是在使用秤的方法。 篇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实验大数据误差分析报告和大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22221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全站仪坐标法测设缓和曲线实验报告

实验11 带缓和曲线的曲线测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缓和曲线测设要素的计算 2.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 3.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的测设方法 4. 掌握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的详细测设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测设要素和主点里程。 2. 测设带缓和曲线的曲线主点。 3. 用切线支距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4. 用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三、实验步骤简要 1.计算 ①按给定的设计数据计算测设要素:T H 、L H 、E H 、D H 、L Y 、q 、p 、T d 、β0 、β ②计算主点ZH 、HY 、QZ 、YH 、HZ 的里程桩号。 ③根据切线支距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④根据偏角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2.测设步骤 1).主点测设 ①ZH 点的测设: 在JD i 上架设仪器完成对中整平,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变换为0o00′00″。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直缓ZH 点,打桩定点。 ②HY 点的测设: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从ZH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垂线,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HY 点,打桩定点。 ③QZ 点测设: 先确定分角线方向。当路线左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 2 180α - ?

时,制动照准部,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分角线方向。当路线右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 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2180α +?时,制动照准部,然后倒转望远镜,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 为分角线方向。 在分角线方向上,从JD i 量取外距E H ,定出QZ 并打桩。 ④HZ 点的测设 转动照准部,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望远镜定向。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缓直点HZ ,打桩定点。 ⑤YH 点的测设: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从HZ 点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向JD i 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线方向,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YH 点,打桩定点。 2)切线支距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①切线支距法先测设缓和曲线上各点,其测设方法与圆曲线切线支距法相同。 ②在切线上由ZH 始量Td ,即可确定HY 或YH 点的切线。利用该切线,按圆曲线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部分。 ③曲中点QZ 测设后和原主点放样所得QZ 位置进行比较,横向误差不大于0.1米,纵向误差不超过± (L 为曲线长度),则满足精度要求 四、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钢尺、皮尺、花杆、木桩、铁锤、测钎、十字架、竹桩、记录板、小红纸。 五、注意事项 1. 测设时注意校核,保证准确性和精度,尤其是主点位置不能错。 2. 切线支距法测设曲线时,为了避免支距过长,一般由ZH 点或HZ 点分别向QZ 点施测。

全站仪实验报告

全站仪实验报告 全站仪综合试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全站仪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 1、测距 综合试验实验报告 熟知全站仪的基本构造、操作原理、操作流程、主要功能等,旨在加强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出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基本原理 (1)光电测距仪发出红外光束到目标点位处调平后的棱镜经反射回来,全站仪计算发出光束的时间点到返回的时间点,从而计算光束运行轨迹的长度,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运行速度的不同,所以要求精确测量时应避免大雾、高温、和空气潮湿的天气,全站仪中有测温度和测气压的装置,测得温度和气压后生成一个改正系数,在全站仪每次测距时都参与计算,尽管如此,全站仪仍然不能把所有气象因素都计算在内,所以在进行要求精度较高的测量时应选在晴朗、空气质量较好的天气进行。 (2)大气折光对测距的影响:光越靠近地面时折光越大,仪器支起应高出地面1m 以上,特别在高温天气,靠近地面处的气浪非常大,造成的折射率也非常大,要避免在这种天气进行高精度 测量。(适用所有仪器)

(3)棱镜常数: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5,1.6,在空气中近似等于1,光在玻璃中传播比空气中慢很多,所以光经过棱镜中所用时间较空气中长,测得距离会比实际增大一定的距离,增大的部分为棱镜常数,这个在说明书中有所标注。 2、测角 3、误差 与经纬仪的原理是一样的仍旧采用度盘,从度盘采用电扫描和电子元件进行自动读数和液晶显示,以便把测得的角度生成电子数据,为全站仪内部计算提供数据。 因为常用全站仪的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5mm左右,(我国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将测距仪划分为两级,即,一级:为中误差小于5mm,二级为中误差大于5mm小于10mm),梭镜对中的高度误差,以及竖直角测量误差等各项因素的影响,所累积的误差是很大的,所以不宜用全站仪进行要求高程精度比较高的测量工作。 4、全站仪内部运算 在进行坐标放样和坐标测量工作中,全站仪在已知点建站后,用另一通视的已知点做为后视,然后测距,测距后全站仪根据这两个已知点自动进行内部运算,计算出这条边的坐标方位角,此时以这条边为起始边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了。(后方交会的原理是一样的) (1) 坐标正算:进入坐标测量模式,照准立于未知点上的棱镜,十字丝竖丝对准对中杆中心,对准棱镜测距,全站仪根据已知点到未知点的距离,以及起始边到未知边的夹角计算未 知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增量,从而求得未知点坐标。 (2)坐标反算:进入到放样测量模式,根据要放样已知点和建站的已知点计算出坐标方位角,再计算所求边与已知边的夹角,和两点的距离进行坐标方样。另外全站仪还可以进行对边测量,悬高测量,面积测量等。 5、竖轴倾斜的自动补偿

实验大数据误差分析报告与大数据处理

第一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一、概述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需要对实验数据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并不是即成事实的消极措施,而是给研究人员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武器,通过误差分析,可以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影响,使我们有可能预先确定导致实验总误差的最大组成因素,并设法排除数据中所包含的无效成分,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实验误差分析也提醒我们注意主要误差来源,精心操作,使研究的准确度得以提高。 二、实验误差的来源 实验误差从总体上讲有实验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等)、实验方法、实验环境、实验人员和被测量五个来源。 1.实验装置误差 测量装置是标准器具、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实验装置误差是指由测量装置产生的测量误差。它来源于: (1)标准器具误差 标准器具是指用以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由于加工的限制,标准器复现的量值单位是有误差的。例如,标准刻线米尺的0刻线和1 000 mm刻线之间的实际长度与1 000 mm单位是有差异的。又如,标称值为 1kg的砝码的实际质量(真值)并不等于1kg等等。 (2)仪器仪表误差 凡是用于被测量和复现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设备,称为仪器或仪表.它们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例如,温度计、电流表、压力表、干涉仪、天平,等等。 由于仪器仪表在加工、装配和调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以致仪器仪表的指示值不等于被测量的真值,造成测量误差。例如,天平的两臂不可能加工、调整到绝对相等,称量时,按天平工作原理,天平平衡被认为两边的质量相等。但是,由于天平的不等臂,虽然天平达到平衡,但两边的质量并不等,即造成测量误差。 (3)附件误差 为测量创造必要条件或使测量方便地进行而采用的各种辅助设备或附件,均属测量附件。如电测量中的转换开关及移动测点、电源、热源和连接导线等均为测量附件,且均产生测量误差。又如,热工计量用的水槽,作为温度测量附件,提供测量水银温度计所需要的温场,由于水槽内各处温度的不均匀,便引起测量误差,等等。 按装置误差具体形成原因,可分为结构性的装置误差、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和变化性的装置误差。结构性的装置误差如:天平的不等臂,线纹尺刻线不均匀,量块工作面的不平行性,光学零件的光学性能缺陷,等等。这些误差大部分是由于制造工艺不完善和长期使用磨损引起的。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如投影仪物镜放大倍数调整不准确,水平仪的零位调整不准确,千分尺的零位调整不准确,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在使用时,未调整到理想状态引起的。变化性的装置误差如:激光波长的长期不稳定性,电阻等元器件的老化,晶体振荡器频率的长期漂移,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随时间的不稳定性和随空间位置变化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2.环境误差 环境误差系指测量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被测量在不同的环境中测量,其结果是不同的。这一客观事实说明,环境对测量是有影响的,是测量的误差来源之一。环境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测量附件同被测对象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 测量环境除了偏离标准环境产生测量误差以外,从而引起测量环境微观变化的测量误差。 3.方法误差

实验报告全站仪精密角度测量实验报告范文_0787

2020 实验报告全站仪精密角度测量实验报告范文_0787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全站仪精密角度测量实验报告范文 _0787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为期四天的综合实验结束了,在这四天里我们主要做了全站仪综合实验,回弹综合实验和钢筋位置及楼板检测实验。在全站仪的综合试验中我们学习了坐标测量,面积测量以及放样,在回弹综合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用回弹法测量混凝土强度,在钢筋位置及楼板检测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用钢筋仪检测板、柱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的检测。虽然只有四天的综合实验,但是我感觉自己收获了不少知识。在暑假认知实习的时候自己也接触到了全站仪,但是没有自己操作过,这次实验自己学会用全站仪。这次的综合实验都是在施工现场最常用了,做好,学好这些实验对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掌握好技术才能进行好管理。这次的实验自己也是用心学习了,虽然只做了三天,可是收益匪浅,在老师和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员一起学习,

研究,最终将实验进行好。记忆最深的是我们那天早上用全站仪放样,整整一个上午,然后用钉子打好桩,我们总共放了十二个点,等待着老师下午的验收。可是下午去的时候,只看到操场的跑道上躺着一堆堆的钉子,后来老师说不检查了,其实我们挺失落的,但是我们真的学到了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通过实验,使我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锻炼了我们的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综合性的试验,我了解到综合实验的应用,特别是在两天的全站仪测量试验,刚开始拿到仪器时还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但经过坐标测量、面积测量、点放样,我基本了解一些:全站仪是一种光机电算一体化的高新技术测量仪,测距部分有发射,接受与瞄准组成共轴系统,测角部分由电子测角系统完成,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各种测量功能的外业数据采集设备,大大减轻外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为在实际施工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测量仪器,了解其基本功能,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本次试验,我了解到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和钢筋直径的检测方法,认识到钢筋仪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钢筋仪的基本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在检测过程中使用方便,操作简洁。由于本次试验为提供检测构件的相关施工图纸,故无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也无法对被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通过实际操作和后期试验总结,对工程检测过程有了感性的认识。

误差测量实验报告

误差测量与处理课程实验 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年月

实验一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误差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正态分布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0L ,一系列测量值为i L ,则测量列中的随机误差i δ为 i δ=i L -0L (2-1) 式中i=1,2,…..n. 正态分布的分布密度 ()() 2 2 21 f e δ σδσπ -= (2-2) 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2 2 21 F e d δ δ σδδσπ --∞ =? (2-3) 式中σ-标准差(或均方根误差); 它的数学期望为 ()0 E f d δδδ+∞ -∞ ==? (2-4) 它的方差为 ()22f d σδδδ +∞ -∞ =? (2-5) (2)算术平均值 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由于存在随机误差,其测得值皆不相同,应以全部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1、算术平均值的意义 在系列测量中,被测量所得的值的代数和除以n 而得的值成为算术平均值。

设 1l ,2l ,…,n l 为n 次测量所得的值,则算术平均值 121...n i n i l l l l x n n =++= =∑ 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最为接近,由概率论大数定律可知,若测量次数无限增加,则算术平均值x 必然趋近于真值0L 。 i v = i l -x i l ——第i 个测量值,i =1,2,...,;n i v ——i l 的残余误差(简称残差) 2、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校核 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求得的残余误差代数和性质来校核。 残余误差代数和为: 1 1 n n i i i i v l nx ===-∑∑ 当x 为未经凑整的准确数时,则有 1 n i i v ==∑0 1)残余误差代数和应符合: 当 1n i i l =∑=nx ,求得的x 为非凑整的准确数时,1n i i v =∑为零; 当 1n i i l =∑>nx ,求得的x 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1n i i v =∑为正;其大小为求x 时的余数。 当 1n i i l =∑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报告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 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 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 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 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 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测量放样实训报告

测量放样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练习用全站仪配钢尺测设建筑物的平面位置。 二、实训任务: 根据基础平面图,1:1放样出图纸平面上的点位。作为施工依据。 三、实训基本原理简述: 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设采用全站仪主菜单下前方交会法进行。分为一二级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用全站仪放样测出,其余二级点由极坐标法测出。 四、实训过程: 1、设站。>在控制点上摆设仪器,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参数,输入测站坐标,仪器高。 2、定向。>望远镜瞄准后视方向。 >设置后视参数,输入后视坐标 >完成后视后,可直接测量一下后视点坐标,作为校核。 3、放样。>输入放样点的坐标,确认后仪器会显示距离及角度参数。 >按显示屏提示转动望远镜,当水平角偏差为0时固定。 >指示跑棱镜者走到视线方向,按仪器给出的距离,估计他应该去到的位置。 >测量一次。仪器会显示距离的差值,一般负数表示往仪器方向移动,正数则往相反方向移动。 >再测量一次。重复这个步骤,直到距离差值符合要求为止。 五、仪器及设备: 苏州一光全站仪一套,棱镜一套,5M钢尺一把,记号贴若干,直尺一把。

六、精度要求: 坐标检测误差不得超过±5MM。 七、心得: 这次学习过程中发现,全站仪的智能运算大大缩短了计算的时间,比起用手算来说,全站仪的作用还是挺强大的,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上的效率,所以在施工单位多见是全站仪。在摆正上比起水准仪复杂点,但比经纬仪来说要的时间短。刚开始测量时感觉有点生疏,接触了就慢慢熟悉了,有一句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像这种技术活我想还是那句话: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一切在于多操作 八、人员任务分配: 一级控制点A,B,C,D由尤文祥观测,李若宸辅助。张天怡,朱媛媛架设棱镜,拉尺定点。 一级控制点E、F由李若宸观测并测设三个二级控制点,朱媛媛辅助。张天怡,尤文祥拉尺定点。 六个二级控制点由朱媛媛观测,张天怡辅助。李若宸,尤文祥拉尺定点。 六个二级控制点由张天怡观测,尤文祥辅助。朱媛媛,李若宸拉尺定点。 剩余点位和画轴线由尤文祥完成。 放样实训报告编写:李若宸 组员:李若宸;尤文祥;朱媛媛;张天怡。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

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 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 1 2222 21 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2 1212 121ln ln ln x x x x x x x x x -=--=对 (2-4) 应指出,变量的对数平均值总小于算术平均值。当1x /2x ≤2时,可以用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 当1x /2x =2,对x =, =x , (对x -x )/对x =%, 即1x /2x ≤2,引起的误差不超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docx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力学习题 误差及数据处理 一、指出下列原因引起的误差属于哪种类型的误差? 1.米尺的刻度有误差。 2.利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未做初读数校正。 3.两个实验者对同一安培计所指示的值读数不同。 4.天平测量质量时,多次测量结果略有不同。 5.天平的两臂不完全相等。 6.用伏特表多次测量某一稳定电压时,各次读数略有不同。 7.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摆角过大。 二、区分下列概念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3.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4.真值与算术平均值。 5.测量列的标准误差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三、理解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这三个不同的概念;说明它们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关系。 四、试说明在多次等精度测量中,把结果表示为 x? (单位)的物理意义。 五、推导下列函数表达式的误差传递公式和标准误差传递公式。 1.v? 2. g?432s t2?r 3 2d?11? a3. ?2s?t2t1 六、按有效数字要求,指出下列数据中,哪些有错误。

1.用米尺(最小分度为1mm)测量物体长度。 3.2cm50cm78.86cm6.00cm16.175cm 2.用温度计(最小分度为0.5℃)测温度。 68.50℃ 31.4℃ 100℃ 14.73℃ 七、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99.3÷2.0003=? 2.?6.87?8.93?133.75?21.073?=? 3.?252?943.0479.0 ?1.362?8.75?480.062.69?4.1864.?751.2?23.25?14.781 八、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米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l=12.10cm(单次测量),若估计米尺的极限误差为1mm,试把结果表示成l?l?的形式。 九、有n组?x,y?测量值,x的变化范围为2.13 ~ 3.25,y的变化范围为0.1325 ~0.2105,采用毫米方格纸绘图,试问采用多大面积的方格纸合适;原点取在何处,比例取多少? 十、并排挂起一弹簧和米尺,测出弹簧下的负载m和弹簧下端在米尺上的读数x如下表: 长度测量 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是如何读数?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 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的正、负如何判断?待测长度如何确定? 3、被测量分别为1mm,10mm,10cm时,欲使单次测量的百分误差小于0.5%,各应选取什么长度测量仪器最恰当?为什么? 物理天平侧质量与密度 1、在使用天平测量前应进行哪些调节?如何消除天平的不等臂误差? 2、测定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时,若被测物体进入水中时表面吸有气泡,则实验所得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1、本实验的各个长度量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测量仪器测量 ? 2、料相同,但粗细、长度不同的两根金属丝,它们的杨氏模量是否相同?

全站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全站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篇一:全站仪综合试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全站仪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 1、测距 综合试验实验报告 熟知全站仪的基本构造、操作原理、操作流程、主要功能等,旨在加强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出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基本原理 (1)光电测距仪发出红外光束到目标点位处调平后的棱镜经反射回来,全站仪计算发出光束的时间点到返回的时间点,从而计算光束运行轨迹的长度,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运行速度的不同,所以要求精确测量时应避免大雾、高温、和空气潮湿的天气,全站仪中有测温度和测气压的装置,测得温度和气压后生成一个改正系数,在全站仪每次测距时都参与计算,尽管如此,全站仪仍然不能把所有气象因素都计算在内,所以在进行要求精度较高的测量时应选在晴朗、空气质量较好的天气进行。 (2)大气折光对测距的影响:光越靠近地面时折光越

大,仪器支起应高出地面1m以上,特别在高温天气,靠近地面处的气浪非常大,造成的折射率也非常大,要避免在这种天气进行高精度测量。(适用所有仪器) (3)棱镜常数: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5-1.6,在空气中近似等于1,光在玻璃中传播比空气中慢很多,所以光经过棱镜中所用时间较空气中长,测得距离会比实际增大一定的距离,增大的部分为棱镜常数,这个在说明书中有所标注。 2、测角 3、误差 与经纬仪的原理是一样的仍旧采用度盘,从度盘采用电扫描和电子元件进行自动读数和液晶显示,以便把测得的角度生成电子数据,为全站仪内部计算提供数据。 因为常用全站仪的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5mm左右,(我国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将测距仪划分为两级,即,一级:为中误差小于5mm,二级为中误差大于5mm小于10mm),梭镜对中的高度误差,以及竖直角测量误差等各项因素的影响,所累积的误差是很大的,所以不宜用全站仪进行要求高程精度比较高的测量工作。 4、全站仪内部运算 在进行坐标放样和坐标测量工作中,全站仪在已知点建站后,用另一通视的已知点做为后视,然后测距,测距后全

实验报告误差

实验报告误差 篇一:误差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 问题与解题思路:假定该测量列不存在固定的系统误差,则可按下列步骤求测量结果 1、算术平均值 2、求残余误差 3、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 4、判断系统误差 5、求测量列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6、判别粗大误差 7、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8、求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9、写出最后测量结果 (二) 在matlab中求解过程: a = [24.674,24.675,24.673,24.676,24.671,24.678,24.672,2 4.674] ;%试验测得数据 x1 = mean(a) %算术平均值 b = a -x1 %残差 c = sum(b) %残差和 c1 = abs(c) %残差和的绝对值

bd = (8/2) *0.0001 %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误差,利用c1(残差和的绝对值)% 3.5527e-015(c1) xt = sum(b(1:4)) - sum(b(5:8)) %判断系统误差,算的xt= 0.0030.由于xt较小,不存在系统误差 dc = sqrt(sum(b.^2)/(8-1)) %求测量列单次的标准差dc = 0.0022 sx = sort(a) %根据格罗布斯判断准则,先将测得数据按大小排序,进而判断粗大误差。 g0 = 2.03 %查表g(8,0.05)的值 g1 = (x1 - sx(1))/dc %解得g1 = 1.4000 g8 = (sx(8) - x1)/dc %解得g8 = 1.7361 由于g1和g8都小于g0,故判断暂不存在粗大误差 sc = dc/sqrt(8) %算术平均值得标准差 sc = 7.8916e-004 t=2.36; %查表t(7,0.05)值 jx = t*sc %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jx = 0.0019 l1 = x1 - jx %测量的极限误差 l1 = 24.6723 l2 = x1 + jx %测量的极限误差 l2 = 24.6760 (三)在matlab中的运行结果 实验二测量不确定度 一、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步骤: 1. 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列出对测量结果影响显著的不确定度分量;

实验一 基本电工仪表使用及测量误差分析

实验一 基本电工仪表使用及测量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等使用方法。 2. 会测定电压表、电流表准确度。 3. 学会减少电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测量误差的计祘。 二、实验原理 用电工测量仪表测量一个电量时,仪表的指示值Ax 与被测量的实际值Ao 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它可用两种形式表示: 绝对误差:△=Ax -Ao 相对误差:ν= o A ? ×100% 用仪表测量会影响测量误差的因素很多(可参阅“附录一”或相关书籍),下面仅讨论其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及处理方法。 1. 仪表准确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仪表准确度关系到测量误差的大小。目前,我国直读式电工测量仪表准确度分为0.1,0.2,0.5,1.0,1.5,2.5和5.0七个等级。这些数字表示仪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测量时产生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数。 仪表准确度等级通常标在仪表面板上。仪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校验,最简单的校验方法是比较法。按仪表校验规定,必须选取比被校表的准确度等级至少高2级的仪表作为标准表,校验可用图1-1所示电路。 图1-1 比较法校验电路 在仪表的整个刻度范围内,逐点比较被校表与标准表的差值△,根据△最大值的绝对值 m ?与被校表量程Am 之比的百分数%100m m m A ?= ν,可以确定被校表的准确度等级。如 测得结果 %1.2=ν m ,则被校表的准确度等级νn 为2.5级。 例:有一准确度为2.5级的电压表,其量程为100V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即:由于仪表本身结构的不精确所产生的基本误差)为: m n U U ?=?ν=±2.5%×100=±2.5(V ) 对于量程相同的仪表, ν n 越小,所产生的U ?就越小。 恒压源 被测 表 恒压源被测 表 (a)校验电压表 (b)校验电流表

南方全站仪的放样具体操作步骤

南方全站仪的放样的具体操作步骤: 1、南方全站仪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2、按电源键开机。屏幕显示垂直角过零。 3、转动望远镜,屏幕显示V,HR,进入角度测量界面。 4、按南方全站仪S.O键,进入放样程序,屏幕提示:选择一个文件。 5、按F3选择跳过,屏幕进入坐标放样1/2菜单。 6、按F1选择输入测站点,屏幕显示测站点。 7、按F3选择坐标,屏幕进入测站点的N,E,Z坐标输入界面。 8、按F1输入,进入集体坐标输入状态,在输入位置显示----,再按数字键输入具体坐标。每输完一个坐标后按F4回车确认输入。重复此项操作依次输入N,E,Z的坐标值。当输入完Z数据并回车后,屏幕显示输入仪器高。 9、按F1输入,进入具体数据输入状态,在输入位置显示----,再按数字键输入具体仪高值。完成后按F4回车,仪器确认对点器所对坐标值,屏幕返回坐标放样1/2菜单。 10、按F2输入后视点,屏幕显示后视点界面。 11、按F3坐标,屏幕进入后视点的N,E坐标输入界面。 12、按F1输入,分别输入后视点的N,E坐标(方法同第8步),然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照准后视点。此时,松开水平和垂直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瞄准后视点。(当南方全站仪测站点仪器望远镜与后视点棱镜杆尖满足互相通视,尽可能照准后视点棱镜杆尖位置,使测量结果更。) 13、按F4是,仪器确认现场方位角,屏幕返回坐标放样1/2菜单。 14、按F3输入放样点,屏幕显示放样点。 15、按F3坐标,屏幕进入放样点的N,E,Z坐标输入界面。分别输入放样点的N,E,Z坐标(方法同第8步)。输入完毕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输入棱镜高度。 16、按F1输入棱镜高,完成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放样参数计算。 17、按F4继续,屏幕显示角度差调为零。 18、松开仪器水平制动螺旋调整水平读数直到dHR值为0。指挥跑棱镜杆者,把棱镜杆放置到望远镜十字丝竖线的方向上。

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密度”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社会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中密度知识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对未知物质密度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为物理的探究式教学,自主参与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和挖掘。 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下面就从误差的分类和来源两各方面来分析常见的几种实验方法中的误差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误差及其种类和产生原因: 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可能准确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两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较低;2、实验原理和方法不完善等。 (二)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1、环境因素的影响;2、实验者自身条件等。 二、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2、完善实验原理和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测量固体密度 (一)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圆柱体铝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铝块的质量m; 2、根据固体的形状测出相关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 由相应公式(V=Sh=πD2h/4)计算出体积V。 3、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铝块密度。 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刻度尺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4)测量长度时估读和测量方法环节; (5)计算时常数“π”的取值等。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如果可以选择其他测量工具,则在测量体积时可以选 择量筒来测量体积。 (3)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热 胀冷缩”对不同材料的体积影响。 (4)对于同一长度的测量,要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读数

实 验 二 长度测量及误差分析

实验二长度测量及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游标尺的结构及规格, 掌握使用方法 2了解螺旋测微计的结构及规格, 掌握使用方法 3 掌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计算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千分尺) 被测物(轴承园柱金属垫片) 三实验原理 1 游标尺上共有n个分格, 而n个分格的总长度和主刻度尺上的(n-1) 分格的总长度相等. 设主刻度尺上每个等分格的长度为y, 游标刻度尺上每个等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y, 主刻度尺与游标刻度尺每个分格之差△X=y-x=y/n, 为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值, 即最小刻度的分度数值. 常用卡尺分格数n有10 20 50三种,主尺最小分度是毫米, 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为1/n毫米.

读数可分为两部分, 从游标刻度上0线的位置读出整数部分(毫米位); 其次, 根据游标刻度尺上与主刻度尺对齐的刻度线读出不足毫米分格的小数部分, 二者相加为测量值. 2 螺旋测微计(千分尺) 的结构原理及读数

千分尺是利用螺旋进退装置把测微丝杆沿轴线方向的微小位移通过微分套筒上间隔较大的弧长放大后来提高测量准确度. 丝杆螺距为0.5mm. 因此微分筒每旋转一周, 丝杆同时前进或后退0.5mm, 而套筒刻度50格. 每旋转一格测微螺丝杆沿轴线方向移位0.01mm 即为最小分度值. 在读数时可估计到最小分度的1/10 即0.001mm故称千分尺. 使用时要注意0点误差即微分筒0和主刻度尺0线所对应的位置.

使用中一般对不齐, 要分清正负误差, 如果零点误差为正, 测量结果应减去零点误差; 为负, 则应加上零点误差. 四实验内容步骤 1 用游标尺测轴承内外径和厚度各五次, 计算平均值,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用完整式表示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