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全诗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64 KB
- 文档页数: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使用方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正确使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
原文: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
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小雅·车舝》是一首写新郎新婚之喜的诗。
全诗五章,每章六句。
尾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写婚车越过高山,行走在大路上。
诗人仰望高山,远眺大路,面对佳偶,情满胸怀。
这是叙事、写景,但更多的则是比喻。
新妇那美丽的形体和坚贞的德行,正像高山、大路一样令人敬仰和向往。
诗句意蕴丰厚,气宇轩昂,因而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遂成千古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全诗译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歌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将对该诗进行全译文解读,带领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其中的深邃和精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句开篇便将我们引入了一个氛围神秘而庄严的场景中。
高山俯瞰大地,仰望苍穹,行走于山间沟壑,行止之间,仿佛在感悟生命的律动和宇宙的存在。
作者通过这句话,给读者以一种广袤而深遂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高山之巅,仰望星辰,感受生命的无穷可能。
城邑依依,水长浮止。
在“城邑依依”这句中,作者描绘了人类社会的繁华与拥挤,城市的高楼大厦与熙熙攘攘的人群,给人以一种喧嚣和忙碌的感觉。
而“水长浮止”则表现了水的宁静与流动,它们宛如蓝色的波光,看似静止却又流淌不息。
作者在这两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明。
朝发白明,徙志振止。
这句中的“朝发白明”表现了一个新的开始和光明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憧憬。
而“徙志振止”则强调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我的决心,使得我们不断前行,不停留在原地。
这句话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不断向前。
落鸟枯木,华动复止。
这句中的“落鸟枯木”表现了一种衰朽和枯萎的景象,落叶飘零,枯木凋零,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
而“华动复止”则表达了生命的循环和延续,新花再绽,新叶生长,生命力永不止息。
作者通过这句话,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轮回和无尽的可能性。
诗人通过对高山、城邑、水、朝晨、白昼、落日、鸟、枯木等各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自然界的生命气息和美好瞬间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之中,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和幸福。
这首诗歌让我们对生命和自然产生了更深的思考,激励我们珍惜眼前,感悟人生。
第二篇示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首以高山为主题的诗歌,描述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心灵的触动。
这首诗歌描绘了登山者在攀登高山时所经历的种种景象和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属中性词;作谓语、分句;常与“景行行止”连用。
英文解释admire ... greatly (as one stops looking up at a peak);behold a high mountain [a great man] with awe [admiration]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
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自于】:《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月华。
”【示例】:夫岂不怀,~,愿言敏德,啜菽饮水。
◎唐·王勃《倬彼我系则》典故原诗译文《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间关车之划归兮,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解渴,德音来括。
虽并无好友,式燕且晴。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并无旨酒,式饮庶几;虽并无嘉肴,式食庶几;虽并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月华。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成婚,慰我心。
译:车辖旋转间关响,少女娶妻搞新娘。
不是饥去不是解渴,盼望和美人结鸳鸯。
虽然好友不太多,一起宴饮喜洋洋。
平地树林多茂密,长尾野鸡树上栖。
漂亮姑娘及时嫁,带来美德好教益。
一起宴饮多快乐,永远爱你不厌弃。
虽然酒味不好,期望喝得别太太少。
虽然桌上没有佳肴,期望大家都挨饿。
虽并无美德来配你,找来唱歌把歌舞冲。
登上那座高山腰。
砍下柞树当柴烧。
砍下柞树当柴烧,树上枝繁叶又茂。
今天相遇多美好,了却相思乐陶陶。
高山走跌经平,沿着大道向前奔。
四匹马儿跑不停,六条缰绳谐例如琴。
见到你车上新娘子,宽慰我心冷如春。
景仰产生“高山仰止,景行月华”,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
《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存有之:‘高山仰止,景行月华。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进入词条搜索词条帮助首页分类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特色百科历史上的今天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特色词条法院百科史记·2014用户蝌蚪团燃梦计划百科任务百科商城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合作流程联系方式手机百科客户端网页版个人中心收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编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
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使得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中文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处《诗经·小雅·车辖》类别语句解释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目录1发音2详细解释▪含义▪出处▪释疑1发音编辑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háng xíng zhǐ2详细解释编辑含义大致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象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作为行为准则。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出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赵朴初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赵朴初书[1]原诗《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5)。
四牡鲱鲱(16),六辔如琴(17)。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译文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
四匹公马并排走,六根僵绳如琴弦。
如今新婚遇见你,我心从此得安慰“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就读xíng。
景行(道路)行(行走)止。
释疑【释疑】这句话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舝》。
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国学宝典诗经《小雅·车舝》译文和注释赏析车舝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
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注释⑴间关:车行时发出的声响。
舝(xiá):同“辖”,车轴头的铁键。
⑵娈:妩媚可爱。
季女:少女。
逝:往,指出嫁。
⑶饥、渴:《诗经》多以饥渴隐喻男女性事。
⑷括:犹“佸”,会合。
⑸式:发语词。
燕:通“宴”,宴饮。
⑹.依:茂盛的样子。
⑺鷮(jiāo):长尾野鸡。
⑻辰:通“珍”,美好。
或训为善,亦通。
⑼誉:通“豫”,安乐。
⑽无射(yì):不厌。
亦可作“无斁”。
⑾庶几:此犹言“一些”。
⑿湑(xǔ):茂盛。
⒀鲜:犹“斯”,此时。
觏(gòu):遇合。
⒁写:通“泻”,宣泄,指欢悦、舒畅。
⒂景行:大路。
⒃騑(fēi)騑:马行不止貌。
译文车轮转动车辖响,妩媚少女要出阁。
不再饥渴慰我心,有德淑女来会合。
虽然没有好朋友,宴饮相庆自快乐。
丛林茂密满平野,长尾锦鸡栖树上。
那位女娃健又美,德行良好有教养。
宴饮相庆真愉悦,爱意不绝情绵长。
虽然没有那好酒,但愿你能喝一盏。
虽然没有那好菜,但愿你能吃一点。
虽然德行难配你,且来欢歌舞翩跹。
登上高高那山冈,柞枝劈来当柴烧。
柞枝劈来当柴烧,柞叶茂盛满树梢。
此时我能接到你,心中烦恼全消掉。
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
驾起四马快快行,挽缰如调琴弦丝。
今遇新婚好娘子,满怀欣慰称美事。
鉴赏这首诗的主题,影响较大者有二说。
《毛诗序》云:“《车舝》,大夫刺幽王也。
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
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
”邹肇敏驳之云:“思得娈女以间其宠,则是张仪倾郑袖,陈平绐阏氏之计耳。
高山仰止诗经选读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巍峨的高山向天空仰望,仿佛在向上苍表达崇敬之情。
这种壮丽景色常常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在这个过程中引发的思考也是诗经中多篇诗歌的主旨之一。
《郑风·出其东门》中写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骊犹非故,岂敢常自息?如彼雨雪霜,害我戎兵。
”诗中的高山,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作为象征的内在意义。
人们面对高山,会产生一种仰慕和尊敬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一种对尊贵和高尚品质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激励。
高山仰止也可以引申为个人的奋斗和追求。
在青春追求时,我们仿佛站在雄伟的高山之巅,仰望着无尽的可能性和美好的希望。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力量和成功的追逐。
正如《出其东门》中的诗句,我们不敢停下脚步,因为我们知道停下脚步意味着停滞不前,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
高山仰止也与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有关。
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重要思想。
其中,“格物致知”这一观念,强调通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深思熟虑,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以求达到真理和至善。
高山引人仰视,正是启示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最佳源泉。
高山仰止的意义也在于提醒人们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诗经中多次提到山,并赋予其崇高的象征意义,通过对大山的怀抱、山川的包容,诗歌表达了家园、社会和国家的守护之义。
在《卫风·木瓜》中,就有“山有木瓜”之句,以表达山林的包容和庇护之意。
人们仰望高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无私,同时也发现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和谦逊之美。
综上所述,高山仰止是诗经中重要的意象之一,体现了人们面对壮丽自然景色时的内心追求和超越意识。
它与个人的奋斗追求、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以及谦虚谨慎的态度密切相关。
通过对高山仰止的解读和体悟,我们可以获得人生的力量和启迪,不断向上、进取,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追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及出处哎,你听说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没?听起来是不是特有文化范儿,感觉像是从哪个古诗文里头蹦出来的?没错,这确实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讲的是做人做事的高尚境界。
“高山仰止”,说的是咱们得抬头看那些高高的山峰,心里头那份敬畏和向往啊,就像是对着那些品德高尚、成就卓越的人一样。
你想啊,山那么高,咱得使劲儿仰头才看得见山顶,这不就是告诉我们,那些牛人、大神,他们的高度咱们得仰望嘛!咱们得学习他们的精神,往高处走,别整天低头哈腰的,得有点儿追求,有点儿梦想。
“景行行止”,这个“景行”啊,可不是咱们平时说的风景,它是指正道、大路。
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说咱们得照着那正道儿走,别歪七扭八的。
你看那大路,平平整整,宽宽敞敞,虽然有时候笔直得让人觉得累,但走起来心里踏实啊。
咱们做人做事,就得这样,走正道,别想着抄近道,也别走歪门邪道。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这才叫生活嘛。
这句话啊,出自《诗经》里头,具体是哪一篇我也记不太清了,反正是老早老早以前的事儿了。
这说明咱们的老祖宗啊,早就懂得了这些做人的道理,而且用这么文艺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说实话,每次想到这句话,我就觉得自己得加把劲儿,别整天浑浑噩噩的。
咱们都是普通人,但也得有点儿追求,有点儿目标。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山顶离咱们远着呢,但只要咱们一步一步地爬,总有一天能站上去,看看那不一样的风景。
所以啊,朋友们,咱们一起加油吧!别管前方路有多远,多难走,只要咱们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正道,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咱们一起向着更高的山峰,更宽的大路,前进吧!。
高山仰止,景行(hang)行(xing)止这句话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舝》。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四牡鲱鲱(fei),
六辔(pei)如琴。
觏(gou)尔新婚,
以慰我心。
“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旧读háng。
宋朱熹解释:“仰,瞻望也。
景行,大道也。
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结合诗经通篇,就是喜气洋洋的新郎官在快乐地吟唱娶亲之事,所以这句话的本来意思就是——
抬头仰望高高山,
快快奔行在大道。
四匹公马并排走,
六根缰绳如琴弦。
如今新婚遇见你,
我心从此得安慰。
直到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这就与道德品行挂起钩来了。
正如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行之。
” 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这样,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悟: 这样的话,人间已经久违。
千年已经过去,读起依旧太美。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译: 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
悟: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译:荻花扬,苇叶长,莽莽又苍苍。
露珠白,霜粒凉,白露结成霜。
心中想把伊人访,伊人啊,身在秋水一曲水弯旁。
悟:从前的思念,哪怕关山远。
心中的人,也住在心尖上。
想一想,便醉一旁。
4、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睢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悟: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你就是我的那一位。
人间最美的季节,是情思萌动时。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悟:越喜欢一个人,就记得他越多细节,相思就填得越满。
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译: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悟:君子如玉,温润精致。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悟: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正好可以用来做更好的自己。
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译:一天不见她,如同三秋长。
悟: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思念。
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译:有人赠我一只桃,回报他用一只李。
悟:人间最暖的事,叫做知恩图报。
1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译: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国学经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原句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古诗中生僻字比较多,这里注释一下。
止是语气词。
古代驾车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旁的叫騑,也叫骖。
在《诗经·小雅·四牡》中也有“四牡騑騑”之句,形容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
辔: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觏[gòu]:意思是遇见;看见。
原诗有五章,每章六句,这是最后一章。
大意为:仰望着高山啊,行驶在大路啊,四匹骏马飞奔啊,六根缰绳如琴弦。
新婚之时遇见你,我的心里很欢喜。
秦兵马俑博物馆铜车马全诗描写了主人公在迎娶途中的场景。
驾着豪华的马车,奔驰在幸福的大路上,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好,有载歌载舞的感觉。
满心欢喜的新郎同时想到了自己的德行能否和新娘般配的问题,这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男子。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引用这句诗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使得高山、景行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和圣人的品德联系起来了。
宋代大儒朱熹则解释说:“仰,瞻望也。
景行,大道也。
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朱老先生学问高,名气大,后来人就采用了他的说法。
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是大路,比喻光明正大的行为。
“行”字最早的含义是十字路口,在金文和甲骨文的字形里,这一点很明显,后来才有了行走、行动的含义。
那么在路口的时候,什么是方向?我们应该往哪里去?如果有一座高山,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榜样,那么选择就变得简单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可以向他走去。
孔子是司马迁的一座高山,司马迁也是历史学家的高山。
见贤思齐,古今之贤者形成了一座座高山。
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小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孔夫子的境界),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
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诗经·小雅· 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译文德如高山人敬仰,德如大道人遵循。
四匹公马并排走,六根缰绳如琴弦。
如今新婚遇见你,我心从此得安慰“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旧读háng。
景行(道路)行(行走)止。
景行行止的读音是什么?景行行止的正确读音:【jǐng háng xíng zhǐ】诗经中这几句的意思是: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
驾起四马快快行,挽缰如调琴弦丝。
所以这里的第一个行读háng(二声),第二个为xíng (二声)。
赞美道德高尚的句子1.情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2.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3.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4.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5.不论将来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辉煌的顶点,决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当成商品。
6.道德应该是科学的指路明灯。
7.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
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8.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9.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音义辨析新课程苏教版高中语文《选读》第四单元“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中,选用了《孔子世家》中的一句话,“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其中的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谓千古传诵,众人皆知。
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特别是“行” 字的意义和读音,各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高中教材《孔子世家》课下的注释为:“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比喻人如果品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就会受到人们的景仰和效法。
景行,大道。
我们去看一看古人的观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
郑玄注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朱熹、郑玄注解说:“仰,瞻望也。
景行,大道也。
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
以高山为本体, 景行为喻体,讲出了品行的高尚。
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是以高山和景行整体为喻,也是说了品行的高尚。
高中教材《孔子世家》课文的注释,显然也是采用了朱熹的说法。
再看一看字典的解释。
《现代汉语辞典》中的解释:高山,比做道德高尚;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后用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读音为(jǐng xíng)。
《中国成语大辞典》的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
景行,大路。
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读音为(jǐng háng)。
一说, 景行(xíng),尚高的德行。
后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解释后,并举了例子:魏文帝《与钟大理书》“德非君子,义无诗人, 高山景行,思所仰慕。
”又如杨万里的《与余丞相》“若夫清风明月,必思玄度,高山景行,独仰仲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读音: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háng xíng zhǐ。
前半句“高山仰止”读作“gāo shān yǎng zhǐ”,比喻高尚的品德。
后半句“景行行止”则是“jǐng háng xíng zhǐ”,意思是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
“景行行止”中的“行”为多音字,第一个“行”读háng,是因为“景行”指的是上古时代的大道。
而“行止”,则是指马车在大道上的行进,因此第二个“行”读xíng,表示沿着道路前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出处及解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原句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大意为:仰望着高山啊,行驶在大路上,四匹骏马飞奔啊,六根缰绳如琴弦。
新婚之时遇见你,我的心里很欢喜。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引用这句诗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使得高山、景行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和圣人的品德联系起来了,用来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山仰止见贤思齐古文句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是出自《论语》中的一句古文,意思是说看到高山就停下来,看到贤人就想要效法。
虽然可能无法实现,但心中仍向往着。
这句话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
远大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高尚品质的崇敬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对学识、品德
和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当代社会,这句
话也可以理解为对优秀人才和精神境界的尊重和追求,以及对美好
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这句古文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美好事物
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和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全诗赏析!
诗经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小雅·车辖
间关车之辖兮,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
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译文:
车轮转动车辖响,妩媚少女要出阁。
不再饥渴慰我心,有德淑女来会合。
虽然没有好朋友,宴饮相庆自快乐。
丛林茂密满平野,长尾锦鸡栖树上。
那位女娃健又美,德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行良好有教养。
宴饮相庆真愉悦,爱意不绝情绵长。
虽然没有那好酒,但愿你能喝一盏。
虽然没有那好菜,但愿你能吃一点。
虽然德行难配你,且来欢歌舞翩跹。
登上高高那山冈,柞枝劈来当柴烧。
柞枝劈来当柴烧,柞叶茂盛满树梢。
此时我能接到你,心中烦恼全消掉。
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
驾起四马快快行,挽缰如调琴弦丝。
今遇新婚好娘子,满怀欣慰称美事。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影响较大者有二说。
《毛诗序》云:“《车舝》,大夫刺幽王也。
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
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
”邹肇敏驳之云:“思得娈女以间其宠,则是张仪倾郑袖,陈平绐阏氏之计耳。
以嬖易嬖,其何能淑?且赋《白华》者安在?岂真以不贤见黜?诗不讽王复故后,而讽以别选新昏,无论艳妻骄扇,宠不再移,其为倍义而伤教,亦已甚矣。
”(姚际恒《诗经通义》引)邹氏的批评可谓激切有力。
但自《楚茨》到此篇共十篇,《诗序》皆以为刺幽王,恐怕也是有所本的。
《诗序》之意,不过以为此篇亦《关雎》歌后妃之德之类,为借古讽今之作。
邹氏抓住“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一句大作文章,也非通达之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朱熹《诗集传》则说:“此宴乐新昏之诗。
”方玉润《诗经原始》以道学家之眼光,驳朱熹之说曰:“夫乐新昏,则德音燕誉无非贤淑,而高山景行,亦属闺门。
试思女子无仪是式,而何德音之可誉?闺门以贞静是修,更何仰止之堪思?”方氏以当时的价值观规范数千年前人们的思想感情,故扞格难入。
诚哉,知人论世之难也。
然则朱熹之说,确为不刊之论,所以今人多从之。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