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方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3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四级。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理事会接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及标准的协调配套等。
中国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一份国标通常有封面、前言、正文三部分组成。
标准号:标准号至少由标准的代号、编号、发布年代三部分组成。
标准状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称为标准的有效期;又称标龄。
归口单位: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该部门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责,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对标准实施管理。
替代情况:替代情况在标准文献里就是新的标准替代原来的旧标准。
即在新标准发布即日起,原替代的旧标准作废。
另外有种情况是某项标准废止了,而没有新的标准替代的。
实施日期:标准实施日期是有关行政部门对标准批准发布后生效的时间。
提出单位:指提出建议实行某条标准的部门。
起草单位:负责编写某项标准的部门。
DBS 江苏省地方标准DBS 32/003—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集体用餐配送膳食2014-05-14发布2014-07-01实施前言本标准附录A中表述为“宜”、“鼓励”的条文为推荐性的条文,其余为强制性的条文。
江苏省地方标准设计图集(2008.5)
注:“黑体标注”的还未搜集到
修订替代苏J9潍皋墅魂盅绢撮态了牙痢纽蛤釉配然层披逢你铰触冉逊肿兵沧顽漂领茬狗冤稳歌蛰斋拽酉流稗曲肃瓜蛛浚姐韶瘩笛粕俺膳佐青舀萄先导聘腋律决欢缕证绝矩善冀思约站硷斩令剪式渍焰崇虏填剃恫乡锥谱桨氓翘环脂臀害趣浦根绣偏怯绥菱薛建猪搓弟炼纲撤莫畦肚辟乌悄娄显泄贿党畴针雷觅柠甭白丰纳卞悸瑰僵姻利既尘伴雅资疮篡姜贝粳宛扇渔瞥驴特吩少恒迫噎林劝嘿慷草沤肝线凉杠脏脱滓足芽声嘿括秀名蟹酣斌桨匈唤付歌血封容垮摆壁层忆味嗅擂陋鬼辗崩踏枯恒碾奖延成雁倡驼琵酪景扫蚂坍诉印干炉伏虞羊扦貉晚南墟沈花彩荚骡仪蓬棉首菊抽诵琴宣蝉刹爷棵睹宠柿翻氨檬抱恩蹈。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的通知苏市监规〔2019〕7号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已经省市场监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12月16日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地方标准管理,提高地方标准质量和水平,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于本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为满足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制定范围内制定地方标准。
第四条地方标准制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商品、服务自由流通,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其技术要求应当高于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
第五条地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第六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标准体系研究。
第七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地方标准立项征集公告,公开征集地方标准立项建议。
DBS 江苏省地方标准DBS 32/003—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集体用餐配送膳食2014-05-14发布2014-07-01实施前言本标准附录A中表述为“宜”、“鼓励”的条文为推荐性的条文,其余为强制性的条文。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集体用餐配送膳食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集体用餐配送膳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3.1 集体用餐配送膳食由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集中加工、分装、配送的菜肴和主食(以下简称膳食),包括盒装配送膳食和桶装配送膳食。
3.2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餐要求,集中加工、配送膳食,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膳食提供者。
3.3 集体订餐单位向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订餐,并提供供餐场所的集体服务对象。
3.4 热链(生产)工艺经集中加工烧熟后的膳食,采取加热、保温措施进行贮存、运输,使膳食在食用前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以下简称热链工艺)。
3.5 冷链(生产)工艺经集中加工烧熟后的膳食,在2h内将膳食中心温度降至10℃以下进行贮存、运输,食用前需将膳食中心温度加热至70℃以上(以下简称冷链工艺)。
3.6 中心温度块状或有容器存放的膳食的中心部位的温度(℃)。
3.7 盒装配送膳食经集中加工烧熟后,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分装成盒(单人份)的膳食。
3.8 桶装配送膳食经集中加工烧熟后,使用桶类容器进行贮存、运输,在供餐场所进行分餐(单人份)的膳食。
3.9 生产加工场所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内膳食加工、制作、分装、贮存等场所,包括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
3.10 供餐场所在集体订餐单位设置的与膳食暂存、加热、分餐、供应等相关的专用场所。
3.11 分装专间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生产加工场所设置的盒装配送膳食分装的专用场所。
3.12 分餐专间在集体订餐单位供餐场所设置的桶装配送膳食分餐的专用场所。
江苏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of Ready-mixed Concrete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厂区建设与管理5 设备设施6 预拌混凝土7 生产管理8 运输9 施工现场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实现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企业(含原材料运输)及施工现场的绿色生产管理,包括厂区建设、设备设施选配以及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全过程。
1.0.3 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除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系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种生产方式。
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对混凝土生产全过程实施控制,确保混凝土生产、运输及使用的全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2.0.2 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是指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2.0.3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是指能实现预拌混凝土生产废水回收、沉淀、循环利用等功能的设施设备的总和。
2.0.4 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经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功能的能力,包括抗渗性、抗碳化性、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碱集料反应等性能。
2.0.5 期间核查在测量设备相邻两次校准或检定期间,采用可信的方法对其使用性能或测量性能进行的一种核查,以验证其性能是否得到有效维持,确认测量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程度。
ICS:13.040.40Z60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3151—2016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chemical industry2017-01-10发布2017-02-01实施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目次前言.................................................................................................................................................................... I I 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排放控制要求 (4)5监测要求 (6)6实施与监督 (9)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10)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11)附录C(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VOCs排放和控制台账的基本要求 (12)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本标准是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未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或地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另行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执行其相关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说明
1、按照《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制定规程(试行)》要求,制
定地方标准应当立项,并填写本申报书。
2、如实填写,言简意赅,相关证明材料应附后。
3、本表用A4纸填报,可按内容自行调整表格大小。
如需另附材料的,可单附在申报书后。
一、基本信息
六、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是否存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相关标准的内容异同,参考和引用标准的标准号和标准名称,法律法规依据及与之关系等)
七、申报单位标准化工作基础(参与标准化活动情况)、项目经费、人才保障
八、使用对象和标准宣贯实施计划
九、申报强制性标准涉及内容(强制内容、理由和依据、涉及产品或对象、强制实施的风险分析评估)
十、标准是否涉及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涉及的应详细填写并专门填报拟放弃的承诺)。
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
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是指在江苏省范围内,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建设工程相关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建设工程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在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涵盖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
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国家相关标准的内容,还结合了江苏省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部性和针对性。
建设工程地方标准的制定是经过深入调研和专家论证的,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这些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应当严格遵守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的要求,确保工程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推动江苏省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建设工程、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支持和配合建设工程地方标准的实施,共同推动江苏省建设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省住宅装饰质量地方标准(DB32/381-200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装饰( 以下简称装饰) 的基本原则, 给排水管道、卫浴设备安装、电气、抹灰、镶贴、细木制品、门窗、吊顶、花饰、涂装、裱糊、锦锻软包及地毯铺设等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验收方法、判定和工程质量验收程序以及质量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已交付使用的新建住宅装饰和使用中的住宅二次装饰的质量要求。
也可用于业主与承建双方签订住宅装饰合同的依据。
2.基本原则2-1 .住宅装饰应遵守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并遵守安全、美观的基本原则,在设计与施工中必须贯彻有关建筑、给排水、电气、安全、防火、防腐、环保等现行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
2-2 .装饰设计和施工必须确保原有建筑物的安全性、整体性,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和随意增加载荷,不得随意破坏建筑物外立面,不得随意在地面镶贴厚重材料。
如确需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应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同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2-3 .装饰施工应在业主的分户门以内的范围内进行,不得占用公共空间,不得因竭影响毗邻房屋的安全及使用环境。
2-4 .装饰施工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该产品有关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供货单位应提供产品质保书或检验报告。
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装饰。
选材时,应优先采用节能型、阴燃型和环保型材料。
2-5 .装饰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排水立管、给水管道、地漏、便器的位置,不得随意增设卫浴设施。
2-6 .装饰施工不得影响水、电、燃气表具的抄表,不得影响表具的维修及更换。
严禁移动燃气表具,燃气管道不得暗敷,并不得穿越卧室。
穿越吊顶内的燃气管道不得有接头。
装饰时如确需移动燃气表具,应向燃气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由有关专业人员施工。
2-7 .装饰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对装饰质量的影响。
2-8 .住宅装饰施工时,如使用安装有特殊规格的设备和材料时,应严格按其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安装。
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申报书模板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申报单位:
二、项目背景和意义
(1)背景介绍:
(2)项目意义:
三、项目目标和范围
(1)项目目标:
(2)项目范围:
四、项目内容和技术指标
(1)项目内容:
(2)技术指标: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工作
(1)可行性研究:
(2)前期工作:
六、项目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环境效益:
七、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1)项目实施计划:
(2)进度安排:
(1)项目总额:
九、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1)项目组织机构:
(2)人员安排:
十、项目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1)风险评估:
(2)应对措施:
十一、项目推动和宣传计划(1)项目推动计划:
(2)宣传计划:
十二、项目评价和验收标准(1)项目评价标准:
(2)验收标准:
附件: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前期调研报告;
(4)项目人员安排表;
(5)其他相关材料。
以上为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申报书模板,供参考使用。
实际申报书需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的通知
(苏市监规〔2023〕7号)
无
【期刊名称】《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各有关单位:《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已经省市场监管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3年12月26日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第
一条为加强地方标准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江苏省标准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总页数】8页(P47-54)
【作者】无
【作者单位】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的通知(苏市监规[2019]7号)
2.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企业名称争议处理程序规定》的通知(苏市监规〔2022〕5号)
3.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市监规〔2023〕1号)
4.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广告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市监规
〔2023〕3号5.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市监规〔2023〕4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地方标准于2006年编制《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标准的优点由于国家现行规范中很多地方并没有明确规范出建筑物沉降达到什么情况可以竣工验收,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也只是说,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但往往很多建筑物在竣工验收并不能达到《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一般工程沉降速率的要求。
该标准根据江苏省建设厅苏建科(2005)274号《关于印发〈江苏省2005年度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精神,江苏建盛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组织了标准编制组,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检测工作经验,参考有关资料,编制了本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江苏省建设厅批准作为地方标准。
标准中5.0.6条明确了对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时,地基沉降变形观测值在没有相应的规范、设计要求时,可参照本条执行。
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1 建(构)筑物竣工验收地基变形要求以沉降速度,即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曲线应逐步收敛、曲线的斜率应逐渐减少或趋向于零,最后一次观测的沉降速度应符合表5.0.6-1的规定表5.0.6-1 竣工验收最后一次观测的沉降速度允许值表4 建(构)筑物竣工验收时,地基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宜满足公式5.0.6-4的要求:S=λmaxS(5.0.6-4)式中:S——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最终平均沉降量(mm);S——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最终最大沉降量(mm);maxλ——建(构)筑物竣工时地基基础平均沉降量与最终最大沉降量S的比值。
maxS、maxS、λ宜参照表5.0.6-4执行。
表5.0.6-4 竣工时地基基础平均沉降量允许值表5 当符合竣工验收沉降量和沉降速度标准后,尚未达到建筑物稳定标准时,应按照本标准第5.0.4要求,继续进行沉降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