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 格式:ppt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7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中的常见食源性病原体食品中的常见食源性病原体是指引起人们摄入受感染食品后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处理和烹饪,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了解食品中的常见食源性病原体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一、细菌性病原体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常引起食物中毒。
它存在于家禽、牛羊肉、蛋制品、奶制品等食物中。
食用未经煮熟或未充分烹饪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中毒,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某些菌株会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它主要存在于未充分煮熟的肉类、家禽、水产品等食物中。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胃肠道感染,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3. 耐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能够在适宜温度下生长繁殖的细菌,通常存在于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等食物中。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寄生虫性病原体1. 弓形虫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寄生虫,通过食用生或未充分煮熟的肉类(尤其是猪肉和羊肉)感染人体。
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等症状,对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尤其危险。
2. 蛔虫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蔬菜、水果或未充分加热的食物传播。
感染蛔虫后,可能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肠梗阻。
三、病毒性病原体1.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尤其是生鲜水果和蔬菜的食用。
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消化道症状,对婴幼儿和老年人威胁更大。
2.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种通过食物传播的病毒,主要存在于贝类、水产品等食物中。
感染诺如病毒后,可能导致胃肠炎症状,表现为恶心、腹泻、呕吐等。
四、预防食源性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确保食物来源安全:选择有信誉的商家购买食品,尽量选购熟食和经过处理的食品。
•食品污染概述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目
•总结与展望录
来源
生物性污染01
化学性污染02
物理性污染
03
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推广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
规范加强食品检验和风险评估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污染的控制与预防
定义
分类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食物中毒
肠道传染病
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食物中毒的原因可能是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是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食物中毒的定义与原因
原因
定义
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
01020304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食物中毒寄生虫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应急处理
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食品安全,包括
预防
•食品采购
•食品储存
•食品加工
•食品运输
•个人卫生
对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认识与总结
食品污染的认识
食物中毒的总结
未来食品安全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1.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1)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设施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源性疾病源于传统的食物中毒,但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发展,其范畴在不断扩大,它既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还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此外,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也属此范畴。
(2)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和物理性病原物三大类。
1)生物性病原物:污染食物的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卵都可以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
由于生物性病原体种类最多,因其因其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
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比较多,以沙门菌是物业中毒最多。
近年来,国际报道并关注最多的病原菌主要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多重耐药性沙门菌、空肠弯曲菌、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球性寄生虫、弓形虫、口蹄疫病毒等。
真菌毒素是食物链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展青霉毒素等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真菌毒素。
2)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农药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物或雌激素和重金属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并引起人类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3)物理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在郭芳、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时,其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泄露。
中式烹调师——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1.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由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等。
2.食物中毒的概念及特点(1 )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在临床上以急性肠胃炎为主要症状,无直接传染性。
引起中毒的食品称为中毒食品,其外观上一般与正常的食品没有明显差异,人体进食量也与平时相同。
这与以下情况有所区别:食用了明显处于不可食用状态的食品引起的中毒;食用非正常数量食品所致的急性肠胃炎;个别人食用了某些食物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毒物质经非口途径进入机体后产生某些反应;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以上这些都不属于食物中毒。
(2)食物中毒产生的原因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1 )食物被病原微生物(细菌、霉菌)等污染。
2)食物被化学毒物污染,食物起携带毒物的作用。
3)食物发生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的变化而产生或增加了有毒的物质,如反复使用的高温油脂、腐烂的蔬菜等。
4)食物本身含有有毒成分,如河豚等。
(3 )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的基本特点包括:1)潜伏期较短。
从有毒食物进入人体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食物中毒往往是在食用食物后突然发病,短时间内可能有大量病人发病。
2)症状相似。
症状是指发生疾病时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
中毒病人的症状可因吃进有毒食物的多少,以及体质的强弱而有严重程度上的不同,但同种细菌或细菌毒素引起的中毒病人都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为急性肠胃炎,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3)有共同的饮食史。
病人一般都是由于吃了同一种或几种有毒食品或带菌食品而发病的。
往往在一个饭店、一个食堂、一个地区在同一时期内或一餐中吃了有毒食物后,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同时有许多人陆续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