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 燃 料 电 池 技 术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7
铁碳微电解池是一种用于废水处理和金属腐蚀防护的技术。
它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铁和碳两种材料之间建立电化学反应,通过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铁等物质来实现废水处理或金属防腐的效果。
铁碳微电解池的原理如下:
1. 构成:铁碳微电解池由一个含有铁和碳材料的电解槽组成。
铁通常被用作阳极,而碳则可作为阴极。
2. 反应过程:当外加电流通过电解槽时,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铁(Fe3+)。
同时,碳表面上的水分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H2)和氢氧化铁(Fe(OH)2)。
3. 应用:铁碳微电解池可用于废水处理中的重金属去除、有机物降解等。
在金属腐蚀防护中,它可以通过生成氢氧化铁形成一层保护性的氧化皮,阻止金属进一步腐蚀。
值得注意的是,铁碳微电解池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和操作。
电流密度、反应时间、电解液成分等参数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此外,对于废水处理,还需要考虑处理后的副产物处理和排放符合环境要求的问题。
电解法固碳1.引言1.1 概述电解法固碳是一种新型的碳捕捉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高价值的碳化合物或者储存形式,为应对全球变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寻找有效的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碳捕捉技术主要基于吸收(如化学吸收法、气体吸附法)和分离(如膜分离法、气凝固法)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高能耗、操作成本高、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而电解法固碳则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在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碳捕捉和转化。
电解法固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CO2还原为有机物或者无机化合物。
其主要步骤包括CO2的吸收、电解池的构建、电解反应和产物的收集等。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电解介质和电极材料等参数,可以实现对CO2的高效固碳转化,并产生具有附加值的化学品或者稳定的储存形式。
电解法固碳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工业领域,它可以应用于高含量CO2废气的净化与回收;在能源领域,可以实现CO2的清洁能源转化和储存;在化工领域,可以生产可再生的碳化合物;同时,它还对于改善大气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电解法固碳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需要开发和设计高效的电解池和催化剂,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其次,在大规模应用中,面临着电力供应、资源利用和经济可行性等方面的挑战。
此外,还需要解决产物的利用和处理问题,确保其具有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友好性。
综上所述,电解法固碳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捕捉和转化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电解法固碳技术将能够在未来对于全球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提供本文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电解法固碳进行概述,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北方农村燃池取暖砌筑技术在北方农村冬季采用燃池取暖是个很好的节能措施。
适应于农村民用住宅、商店、旅社、饭店、村委会、会议室等,尤其是在农村的中小学校推广使用,更是最佳的选择。
它以植物的碎料代替煤、电、气等常规能源,这些碎料多为农林业的废弃物,可就地取材。
燃池取暖,方法简便,一次投料,长期受益。
因此,采用燃池取暖是一项利旧兴废、变废为宝、净化环境、方便群众,既节省了大量的取暖资金,又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1 . 什么是燃池取暖燃池也称为地炕。
燃池取暖就是将植物的碎根、茎、叶、壳,以及锯末子、苇花、稻壳、格挠等放在池内,经阴燃(缺氧缓慢燃烧)产生热量,经散热面通过传导、辐射和对流方式,提高室内温度的一种取暖方法。
2.燃池的建筑材料与使用的燃料燃池的建筑材料包括:红砖、水泥、中砂、河卵石、钢筋、铁线等。
燃池使用的燃料包括:植物秸秆及碎末。
比较起来,以碎末为最佳。
实践证明,锯末子、稻壳、格挠、牛马粪类、蓖麻子壳、亚麻子屑、树叶、碎草、麦余子、各种植物根茎、各种籽粒外壳等都可作为燃料。
只要管理得法,一次填料可供热两个月左右。
3.燃池的结构与砌筑技术要求3.1燃池的结构燃池结构包括:池体墙、顶盖散热板、进(出)料口、通风管、调温插板、注水管、烟囱等七个部分3.2燃池砌筑技术要求3.2.1燃池面积的确定确定燃池的面积。
一般情况下可按房屋内面积与室内燃池面积之比为6:1来确定燃池面积。
3.2.2燃池形状的确定在确定好室内燃池供暖面积的前提下,可将燃池设计成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都可,但在挖坑时要求侧面池壁土层垂直、池底层平整夯实。
一般要求燃池深度应保持在1.2-1.4m之间为宜。
3.2.3燃池的底面处理燃池的底面要求平整夯实,并根据下述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一是水位低的地区,可由红砖铺池底;二是水位高的地区,要用水泥混凝土处理池底,特别要作好防水处理,以免池底上水造成熄火。
这样处理过的池底,清灰也方便。
??3.2.4砌池壁围墙??池壁围墙砌筑时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水泥混凝土捣制而成,墙宽为80-100mm;另一种是红砖粘土砂浆砌筑而成,墙宽为240mm。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观察仪器的能量转换过程:电能→电解池→氢能(能量储存)→燃料电池→电能3.测量燃料电池输出特性,作出所测燃料电池的伏安特性(极化)曲线,电池输出功率随输出电压的变化曲线。
计算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及效率4.测量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特性,验证法拉第电解定律二、实验原理: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如上图)在常温下工作,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目前广泛采用的全氟璜酸质子交换膜为固体聚合物薄膜,厚度0.05~0.1mm,它提供氢离子(质子)从阳极到达阴极的通道,而电子或气体不能通过。
膜两边的阳极和阴极由石墨化的碳纸或碳布做成,厚度0.2~0.5mm,导电性能良好,其上的微孔提供气体进入催化层的通道,又称为扩散层。
进入阳极的氢气通过电极上的扩散层到达质子交换膜。
氢分子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为2个氢离子,即质子,并释放出2个电子,阳极反应为:H2 = 2H++2e (1)氢离子以水合质子H+(nH2O)的形式,在质子交换膜中从一个璜酸基转移到另一个璜酸基,最后到达阴极,实现质子导电,质子的这种转移导致阳极带负电。
在电池的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阴极扩散层到达阴极催化层,在阴极催化层的作用下,氧与氢离子和电子反应生成水,阴极反应为:O2+4H++4e = 2H2O (2)阴极反应使阴极缺少电子而带正电,结果在阴阳极间产生电压,在阴阳极间接通外电路,就可以向负载输出电能。
总的化学反应如下:2H2+O2 = 2H2O (3)2、水的电解将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与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互为逆过程。
水电解装置同样因电解质的不同而各异,碱性溶液和质子交换膜是最好的电解质。
若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可在图1右边电极接电源正极形成电解的阳极,在其上产生氧化反应2H2O = O2+4H++4e。
左边电极接电源负极形成电解的阴极,阳极产生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后,产生还原反应2H++2e = H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1.1 DMFC 的工作原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液态甲醇为燃料的一种新型燃料电池。
如图1.1 所示,它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膜三部分组成。
DMFC 工作时,甲醇和水的混合物经扩散层扩散进入催化层,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生成 CO2、6 个电子和 6 个质子。
质子经质子交换膜由阳极迁移到阴极区,而电子经外电路做功后到达阴极区。
氧气(或空气)经扩散层扩散进入催化层并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流入阴极区的电子和质子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
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如式1-1 所示,电子在迁移过程中经外电路做功形成回路产生了电流,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1)、酸性条件下电极反应与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阳极: CH3OH+ H2O→CO2+ 6H+ + 6e- E10 = 0.046 V阴极: 3/2 O2 + 6H+ + 6e-→3H2O E20 = 1.23 V总反应:CH3OH+ 3/2 O2→CO2 + 2H2O E = E20 - E10 =1.18 V (1.1) 从总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DMFC 中甲醇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反应结果与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相同。
由于阳极甲醇氧化反应的可逆电势较氢标准电势高,因此,DMFC 的标准电势较氢氧燃料电池更低。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DMFC的E0=1.183 V,能量转化率为 96.68 %,但电池的实际工作电压远小于此值。
当阳极电势≥0.046 V(可逆氧化电势)时,甲醇将自发进行反应;相同地,当阴极≤1.23 V(可逆还原电势)时,氧也可以自发地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阳极电势比0.046 V 高的多而阴极电势比1.23 V 低得越多时,电极反应速度就越快,而此偏离热力学电势的极化现象使得 DMFC 的实际工作电压比标准电势 E0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