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软骨鱼纲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6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鱼类是成功地适应了水生生活的低等有颌脊椎动物。
鱼类出现了能咬合的上下颌及成对的附肢(即偶鳍),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头骨,脑和感觉器官较圆口纲发达。
身体呈流线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质鳞片或盾鳞,体表具侧线。
以鳃为呼吸器官,血液循环为单循环,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构。
地球70%以上的咸水和淡水的江河湖海中生活着22000多种鱼类。
除极少数地区外,不论从两极到赤道,或是由海拔6000m的高原山溪到洋面以下的万米深海,都有鱼类生存。
鱼纲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超过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种数的总和,包括硬骨鱼和软骨鱼两大类。
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约占全部总数的58.2%,栖于淡水中的鱼类约占41.2%。
鱼类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鱼是优良的食品,为人类提供数量可观的食物;鱼类可被制成药品、饲料、皮革制品等;观赏鱼类为人类提供娱乐。
为适应水生生活,鱼类有许多特化的结构。
鱼类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最后一对鳃裂是头与躯干的分界,泄殖腔孔为躯干和尾的分界,口位于腹面(软骨鱼)或背面(硬骨鱼),横裂。
躯干部具奇鳍(背鳍、尾鳍、臀鳍各一个)和偶鳍(胸鳍和腹鳍各一对),软骨鱼为歪尾形,硬骨鱼为正尾形。
硬骨鱼躯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管,被侧线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鱼类体形有:流线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可快速而持续地游泳和长距离地迁移;平扁形,运动能力弱,底栖生活的鱼类,如鳐;侧扁形,一般为观赏鱼类;棍棒形,在岩缝中穿梭的鱼类。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和真皮均为多层细胞,且皮肤与肌肉紧密相接,皮下组织极少,使整个身体成为坚实的实体。
表皮内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分泌黏液使体表黏滑,可减少水中游泳的阻力,保护身体免受病菌、寄生物的侵袭。
软骨鱼类有哪些?软骨鱼类是相对于硬骨鱼类而言的,软骨鱼类是由软骨而不是硬骨构成骨骼的鱼类。
软骨鱼类的数量虽然没有硬骨鱼类那么多,但是在偌大的自然界中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虽然对鱼很熟悉,但是大家可能对软骨鱼类没有什么概念。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软骨鱼类的分类有哪些?软骨鱼类有哪些?软骨鱼类一般分为板鳃类和全头类。
板鳃类具板状鳃,头部两侧具鳃裂,无鳃盖,包括有已绝灭的裂口鲨目、侧棘鲨目和有现生代表的鲛目和鳐目。
全头类鳃裂外被一膜质鳃盖,海生,种类远少于板鳃类。
除侧线外,软骨鱼的吻部还有一种特殊的皮肤感受器-----罗伦氏壶腹。
它是一个基部膨大的囊袋,可以探测水流、水压和水温,同时还是电感受器,能检测到低至0.01微伏的电压。
软骨鱼类是鱼形动物中较高等的一类。
体内骨骼全部由软骨组成,体外被盾鳞或无鳞。
具奇鳍或偶鳍。
体内受精,卵胎生或卵生,大多为海生种类。
最早出现于泥盆纪,至石炭、二叠纪渐趋繁盛,一直稳定发展,直至现代。
软骨鱼纲或鲨纲所有鱼类的通称,包括鲨、鳐、魟和银鲛。
就在盾皮鱼于泥盆纪逐渐灭绝前,硬骨鱼和软骨鱼兴起了。
虽然软骨鱼成功结为一类,其种数还是比真骨鱼或现代硬骨鱼少得多。
软骨鱼和硬骨鱼在许多方面不同,最明显的是,软骨鱼的骨架是由软骨组成,脊椎虽部分骨化,却缺乏真正的骨骼。
其他特点包括︰5?7对鳃裂;皮上覆有齿样结构的盾状鳞;口中排列数目众多的牙齿。
大部分的软骨鱼在海水生活,但也有一些淡水鲨。
鲨鱼等由软骨而不是硬骨构成骨骼的鱼类,称为软骨鱼。
软骨鱼大约有七百种,几乎全是生活在海水之中的食肉动物。
软骨鱼有流线型的身体和成对的鳍。
它们的表皮上布满盾状的鳞片,质地相当粗糙。
由于它们为流线型,所以游泳速度极快。
鲨约有225种,全为食肉动物,约有27种被视为对人类具有危险性。
食人鲨中最凶猛的是白鲨。
大部分的鲨和魟喜欢待在温度不低於21℃(70℉)的水中。
鲸鲨和姥鲨是最大的种,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软骨鱼类分为板鳃类和全头类。
一、软骨鱼纲的主要特征1.内骨骼完全由软骨构成,有些部位钙化后也有一定的硬度,但不同于经过骨化形成的硬骨组织。
2.体表被楯鳞,在发生上是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共同形成。
楯鳞和牙齿是同源结构。
3.口的位置不在吻端而位于腹面,横裂(故称横口类);偶鳍呈水平位;尾鳍为歪尾型。
4.胃的分化明显,有独立的胰脏和发达的肝脏。
肠内有螺旋瓣。
无鳔。
5.鳃间隔特长,延伸至体表与皮肤相连,因而鳃裂直接开口于体表。
6.心脏具动脉圆锥。
7.雄性的生殖管道借用中肾管。
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8.雄性有交配器,称鳍脚。
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或体内发育。
产卵量小,但成活率高。
9.脑发达,比硬骨鱼还要高级。
大脑体积大,大脑顶部也出现了神经物质。
二、软骨鱼纲的代表动物——白斑星鲨学名:Mustelus manazo英文名:Dog fish分类地位: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鲨目(Selachoidei)星鲨属(Mustelus)白斑星鲨或简称星鲨(图5-1)。
体色灰白,背侧较深,腹侧较浅,间有许多白斑,故名白斑星鲨。
生活在海水中,游泳迅速,性凶猛,肉食性,以鱼、甲壳类等为食。
鲨鱼的体制结构很少特化之处,代表着脊椎动物的模式结构。
它的咽弓、动脉弓、主要的静脉以及泄殖系统的某些方面都和高等脊椎动物的胚胎有类似之处。
正因此,在动物学及比较解剖学上鲨鱼是重要的实验材料。
(一)外形体长约为60cm左右,体呈流线形。
头端扁平,靠近胸鳍处略粗,向后渐细,腹部较平坦,体侧有白线沿体全长纵行,是其侧线。
身体区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最末一鳃裂为头与躯干的分界线;泄殖腔孔为躯干与尾的分界线。
头的前端具吻突(snout),口的位置不在吻端而位于腹面、横裂,因此本亚纲又名横口类(plagiostomi)。
上下颌的边缘有一系列呈覆瓦状排列的同型齿(棘鲨Squalus的齿为尖形)。
口前面有一对鼻孔,鼻孔中央有一皮肤垂瓣将鼻孔分为二,使水自一孔流入,另一孔流出。
---------------------------------------------------------------最新资料推荐------------------------------------------------------如何区分软骨鱼和硬骨鱼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的区别软骨鱼纲硬骨鱼纲如何区分软骨鱼和硬骨鱼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的区别软骨鱼纲硬骨鱼纲骨骼软骨硬骨(至少有)鳞盾鳞硬鳞,骨鳞鼻孔腹位背侧位鳃间隔发达退化鳃孔 5~7 对(银鲛 1 对,假)1 对(鳃盖骨系)鳍条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末端附生鳞质鳍条尾型歪型尾原型尾或正型尾鳔无有(硬鳞类无)肠内螺旋瓣有无(硬鳞类有)生殖导管与生殖腺不直接相连与生殖腺直接相连鳍脚有无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因素:1.种类。
与食性类型有关,日粮大小:草食性>浮游动物食性>鱼食性 2 生理状态。
同种鱼,不同年龄、大小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摄食量不同。
年龄和大小:鱼苗>鱼种>成鱼(相对摄食量) 3 饵料。
饵料种类、数量、营养价值和投饵等有关 4 群居。
群居>独居,驯化适应 5 环境条件。
水温、溶氧量、季节:夏、秋>春、冬、水质:污染摄食量鱼类生长的特征:1.不确定性2. 可变性:1 / 7环境条件,种群不同,世代不同。
3. 阶段性。
4. 季节性,快速和慢速生长呈季节性交替。
5. 雌雄相异性。
一般:雌>雄(罗非鱼等例外)。
6.等速和不等速性,鱼体不同部分的生长速率相同(等速性)或不同(不等速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外源因子:环境因子鱼类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
食物,鱼类维持耗能较恒温动物低,故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更大。
生长效率(growth efficiency):衡量鱼类所摄取的食物重量(能量含量)转化为机体组织重量(能量含量)的百分数的指标。
应用:改善供饵条件和调整放养密度。
水温,,影响摄食活动、摄食强度、消化吸收速率。
水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生长速度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变化溶氧,,限制因子生化反应产生和变化速率。
圆口纲和软骨鱼纲鱼类检索圆口纲Cyclostomata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七鳃鳗属Lampetra雷氏七鳃鳗L . reissneri东北七鳃鳗L . morii日本七鳃鳗L . japonica盲鳗目Myxiniformes粘盲鳗科Eptatretidae粘盲鳗属Eptatretus蒲氏粘盲鳗E . burgeri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Clasmobranchii侧孔总目(鲨形总目)六鳃鲨目六鳃鲨亚目六鳃鲨科六鳃鲨属皮六鳃鲨哈那鲨属扁头哈那鲨七鳃鲨属尖吻七鳃鲨达氏七鳃鲨虎鲨目虎鲨亚目虎鲨科虎鲨属宽纹虎鲨狭纹虎鲨鲭鲨目(鼠鲨目)锥齿鲨亚目锥齿鲨科锥齿鲨属欧氏锥齿鲨沙锥齿鲨鲭鲨亚目(鼠鲨亚目)鲭鲨科(鼠鲨科)鲭鲨属灰鲭鲨噬人鲨属噬人鲨姥鲨亚目姥鲨科姥鲨属姥鲨长尾鲨亚目长尾鲨科长尾鲨属浅海长尾鲨狐形长尾鲨深海长尾鲨须鲨目须鲨亚目须鲨科须鲨属日本须鲨斑纹须鲨豹纹须鲨属豹纹鲨斑竹鲨属条纹斑竹鲨灰斑竹鲨长鳍斑竹鲨铰口鲨属锈色铰口鲨光鳞鲨属光鳞鲨橙黄鲨科橙黄鲨属橙黄鲨鲸鲨亚目鲸鲨科鲸鲨属鲸鲨真鲨目猫鲨亚目猫鲨科锯尾鲨属伊氏锯尾鲨日本锯尾鲨沙氏锯尾鲨绒毛鲨属网纹绒毛鲨阴影绒毛鲨猫鲨属虎纹猫鲨梅花鲨属梅花鲨光尾鲨属小眼光尾鲨扁头光尾鲨范氏光尾鲨长头光尾鲨中华光尾鲨大吻光尾鲨斑鲨属斑鲨台湾鲨属哈氏台湾鲨皱唇鲨亚目拟皱唇鲨科拟皱唇鲨属拟皱唇鲨皱唇鲨科光唇鲨属光唇鲨皱唇鲨属斑点皱唇鲨皱唇鲨翅鲨属黑鳍翅鲨日本翅鲨星鲨属白斑星鲨灰星鲨前鳍星鲨真鲨亚目真鲨科三齿鲨属三齿鲨鼬鲨属鼬鲨沙条鲨属小孔沙条鲨短颌沙条鲨鲍氏沙条鲨大孔沙条鲨副沙条鲨属尖鳍副沙条鲨尖头斜齿鲨瓦氏斜齿鲨短鳍斜齿鲨杜氏斜齿鲨柠檬鲨属柠檬鲨真齿鲨属短鳍真齿鲨基齿鲨属长吻基齿鲨黑鳍基齿鲨真鲨属恒河真鲨白边真鲨小眼真鲨侧条真鲨阔口真鲨黑印真鲨杜氏真鲨乌翅真鲨长鳍真鲨暗体真鲨短尾真鲨沙拉真鲨黑背真鲨远鳍真鲨胞齿鲨属墨氏胞齿鲨大青鲨属大青鲨双髻鲨亚目双髻鲨科双髻鲨属窄头双髻鲨锤头双髻鲨路氏双髻鲨无沟双髻鲨丁字双髻鲨角鲨目角鲨亚目角鲨科角鲨属白斑角鲨短吻角鲨拟刺鲨属同齿拟刺鲨田氏鲨属田氏鲨刺鲨属尖鳍刺鲨乌鲨属乌鲨铠鲨科铠鲨属铠鲨棘鲨科棘鲨属棘鲨扁鲨目扁鲨亚目扁鲨科扁鲨属日本扁鲨星云扁鲨锯鲨目锯鲨亚目锯鲨科锯鲨属日本锯鲨下孔总目(鳐形总目)锯鳐目锯鳐亚目锯鳐科锯鳐属坚齿锯鳐小齿锯鳐鳐形目犁头鳐亚目圆犁头鳐科圆犁头鳐属圆犁头鳐尖犁头鳐科尖犁头鳐属及达尖犁头鳐犁头鳐科颗粒犁头鳐属颗粒犁头鳐哈氏颗粒犁头鳐犁头鳐属斑纹犁头鳐台湾犁头鳐许氏犁头鳐团扇鳐科团扇鳐属中国团扇鳐林氏团扇鳐鳐亚目鳐科鳐属斑鳐何氏鳐美鳐华鳐广东鳐孔鳐网纹鳐短鳐属短鳐无鳍鳐科(无刺鳐科)无鳍鳐属加里曼丹无鳍鳐施氏鳐属南海施氏鳐黑体施氏鳐鲼形目魟亚目六鳃魟科六鳃魟属六鳃魟扁魟科扁魟属褐黄扁魟斑纹扁魟魟科沙粒魟属非洲沙粒魟条尾魟属黑斑条尾魟魟属黑魟花点魟齐氏魟瓦魟黄魟小眼魟尖嘴魟古氏魟光魟奈氏魟赤魟中国魟燕魟科燕魟属双斑燕魟花尾燕魟日本燕魟鸢魟属条尾鸢魟鲼亚目鲼科鲼属鸢鲼无刺鲼属花点无刺鲼蝠状无刺鲼聂氏无刺鲼鹰状无刺鲼鹞鲼科鹞鲼属斑点鹞鲼无斑鹞鲼牛鼻鲼亚目牛鼻鲼科牛鼻鲼属海南牛鼻鲼爪哇牛鼻鲼蝠鲼亚目蝠鲼科蝠鲼属日本蝠鲼无刺蝠鲼前口蝠鲼属双吻前口蝠鲼电鳐目电鳐亚目电鳐科双鳍电鳐属黑斑双鳍电鳐丁氏双鳍电鳐舌形双鳍电鳐深海电鳐属深海电鳐电鳐属麦氏电鳐单鳍电鳐科单鳍电鳐属日本单鳍电鳐坚皮单鳍电鳐属坚皮单鳍电鳐全头亚纲银鲛目银鲛亚目银鲛科银鲛属黑线银鲛兔银鲛属曾氏兔银鲛长吻银鲛科长吻银鲛属长吻银鲛。
特征:鳃孔5对,背鳍2个,前方各具1有毒线相附的棘;无吻软骨,具鼻口沟;上下颌牙齿前后方异性(异齿类)前牙尖细,后牙平扁食性:蟹、海胆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繁殖:卵生,卵具螺旋形外壳,两端有细丝用于固定在附着物上,年产卵一次,产卵2枚二、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分类:只1科虎鲨科Heterodontidae,1属Heterodontus,8种。
我国只产2种宽纹虎鲨 Heterodontus japonicus Dumeril狭纹虎鲨 H.zebra(Gray)比较-暗色横纹多于或少于20条分布-东海和南海三、鲭鲨目Isuriformes特征:鳃孔5对,背鳍2个无硬棘,具臀鳍。
锥体具辐状钙化区域,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辐条侵入分类:4亚目,4科,7属,约14种。
我国有5属8种检索特征(一)锥齿鲨亚目Carcharioidei我国仅1科锥齿鲨科Carchariidae,1属锥齿鲨属Carcharias,2种沙锥齿鲨C.arinarius Ogilby,分布于南海欧氏锥齿鲨C.owstoni Garman 分布黄海和东海亚目特征-尾柄无侧嵴,上方具一凹陷。
牙大,锥状。
欧氏锥齿鲨具有目的特征,第一二背鳍与腹鳍几乎等大,上颌第四齿很小,与第五牙齿有一孔隙相隔,达到6米长卵胎生(二)鲭鲨亚目Isurioidei仅有鲭鲨科Isuridae1科,2属2种;第二背鳍和臀鳍很小,尾鳍叉形;尾柄具侧突,体近纺锤形鲭鲨属Isurus,灰鲭鲨I.glaucus(Muller et Henle)噬人鲨属Carcharodon,噬人鲨C.carcharias(L.)仅有姥鲨科Cetorhinidae,姥鲨属Cetorhinus,姥鲨C.maximus(Gunner)(四)长尾鲨亚目Alopioidei仅有长尾鲨科Alopiidae,长尾鲨属Aloipias 有3种特征弧形长尾鲨Alopiasvulpinus(Bonnaterre)长尾鲨的特点是尾长,大于全长之半,稍上翘,口弧形,具唇褶,喜群居围猎捕食。
一、软骨鱼纲的主要特征...........1..内骨骼完全由软骨构成,有些部位钙化后也有一定的硬度,但不同于经过骨化形成.....................................的硬骨组织。
......2..体表被楯鳞,在发生上是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共同形成。
楯鳞和牙齿是同源结构。
....................................3..口的位置不在吻端而位于腹面,横裂(故称横口类);偶鳍呈水平位;尾鳍为歪尾.....................................型。
..4..胃的分化明显,有独立的胰脏和发达的肝脏。
肠内有螺旋瓣。
无鳔。
...............................5..鳃间隔特长,延伸至体表与皮肤相连,因而鳃裂直接开口于体表。
..............................6..心脏具动脉圆锥。
.........7..雄性的生殖管道借用中肾管。
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8..雄性有交配器,称鳍脚。
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或体内发育。
......................................产卵量小,但成活率高。
...........9..脑发达,比硬骨鱼还要高级。
大脑体积大,大脑顶部也出现了神经物质。
.................................二、软骨鱼纲的代表动物......白斑星鲨...........——学名:.................Mustelus manazo英文名:...........Dog fish分类地位: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鲨目(...........)....Selachoidei星鲨属(........).....Mustelus白斑星鲨或简称星鲨(图...........5.-.1.)。
鱼类学实验下载- 样例.doc实验六软骨鱼纲的分类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软骨鱼纲的总目、目、主要科、属和种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实验材料: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 ( Martnes) 扁头哈那鲨Notorhynchusplat yce phallus (Tenore) 狭纹虎鲨Heterodontus zebra (Gray) 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qiosum (Bennett) 皱唇鲨Triakis scyllium Muller etHenle 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 尖头斜齿鲨Scoliodonsorrahowah(Cuvier) 黑印真鲨Carcharhinus menisorrah(muller et Henle)阔口真鲨Carcharhinus lat:slomus Fang et Wang 路氏双髻鲨S phyrnaiewini Griffith 短吻角鲨S qualus breuirostris Tanaka 日本扁鲨S quatinajaponica Bleeker 斑纹犁头鳐Rhinobatos hynnice phalus Richaudson 中国团扇鳐plat yrhina sinensis Bloch et Schneider 何氏鳐Raja hollandiJordan et Richardson 光Dasyatis laeuigatus Chu 聂氏无刺鲼Aetomylaeus nichofi (Bloch et Schneider) 日本单鳍电鳐Narke Japonica(Temminck et Schlegel) 黑线银鲛Chimaera phantasma Jordan2、实验工具:解部盘大镊子圆头镊子分规直尺三、实验方法根据特征,对照检索表,逐步进行目→科→属→种检索:软骨鱼纲亚纲、总目和目的检索表1(24)鳃孔5-7 个,无膜状鳃盖;上颌上头颅不愈合;雄性除鳍脚外,无腹鳍脚及额鳍脚(板鳃亚纳Elasmobranchii )。
15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在志留纪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先,进而产生出现生的适应水生生活的形形色色的鱼类。
15.1 主要特征●(1)出现了上下颌(有颌类)●(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3)体表常覆盖保护性的鳞片●(4)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5)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椎体双凹●(6)大多具有鳔●(7)多数具2对外鼻孔,内耳具3个半规管15.2 成体15.2.1 外部形态● 1.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2.四种主要体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体型如箱型、比目鱼型、海马型、带型等。
● 3.头部口:口上位、口端位、口下位眼:无眼睑。
● 4.皮肤与腺体表皮层:含各种单细胞腺,如粘液腺和毒腺真皮层:含血管、神经和感觉细胞皮下层:含色素层和脂肪细胞● 5.鳞片盾鳞:真皮+表皮,棘突状,呈对角线排列。
软骨鱼类硬鳞:真皮,坚厚,菱形,成行排列。
软骨硬鳞鱼类骨鳞:真皮,较薄,大致圆形,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鳞囊中,后端游离。
真骨鱼类(1)圆鳞:游离端光滑,低等真骨鱼(2)栉鳞:游离端有锯齿,高等真骨鱼侧线鳞与鳞式有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的数目和侧线在体侧的位置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
用鳞式表示。
5~638——403~4-V● 6.鳍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臀鳍、尾鳍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腹鳍。
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水平位。
鳍的结构:鳍担骨、鳍条、鳍膜软骨鱼的鳍,外面都覆盖有皮肤,内面由角质鳍条支持。
角质鳍条为一种纤维状的角质物,细长而不分节。
硬骨鱼的鳍条为骨质鳍条(鳞质鳍条),系由鳞片衍生而成。
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鳍条两种类型。
鳍棘:不分节不分支,坚硬软鳍条:分节,不分支或者分支硬刺(假棘):软鳍条钙化形成的硬刺。
鳍的形状、位置,鳍棘和鳍条的数目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7.尾型原尾型:尾鳍内部骨骼和外部形态均对称歪尾型:脊柱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尾鳍的内部骨骼和外部形态均不对称正尾型:脊柱末端上翘,但仅大尾鳍基部,尾鳍内部骨骼不对称,但外形对称。
15.2.2 消化—觅食与营养● 1.觅食方式主动觅食被动等待● 2.食性分化肉食性:凶猛性鱼类草食性:以水生植物为食杂食性:食物变动范围大底栖生物食性:以底栖动物为食浮游生物食性:以长而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细菌腐屑食性:主要取食泥土中的有机物● 3.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管:口、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消化腺:肝脏、胰脏、肝胰脏软骨鱼类的肠具螺旋瓣● 4.消化系统的生态适应齿:着生于上下颌、腭骨、犁骨或咽骨上鳃耙:着生于鳃弓内缘,滤食器官胃肠分化:● 5.生长与年轮骨鳞由许多同心圆的环片(sclerite)组成。
环片因季节不同而表现出生长速度的差异,在形态上就形成了年轮。
15.2.3 排泄—渗透调节● 1.泌尿系统胚胎期为前肾,按体节排列成体为中肾,位于腹腔背部,1对狭长的紫红色器官。
其功能单位为肾小体和肾小管。
● 2.肾脏和鳃的泌尿及排泄功能肾:排泄物主要是尿酸、肌酸等鳃:排泄氨和尿素,同时可分泌钾、钠和氯离子3.渗透压调节淡水鱼类调节机制淡水鱼类面临的问题:1)体内盐分的流失2)水分进入体内调节机制:1)全身被鳞,可减少水分渗入2)从不饮水3)肾脏排尿量多,尿液很稀4)鳃上的泌盐细胞可主动吸收盐分海洋鱼类调节机制海洋鱼类面临的问题:1)体内水分的流失2)盐离子进入体内调节机制:1)全身被鳞,可减少水分渗出2)不断喝海水补充水分3)鳃上的泌盐细胞可主动排出盐分和含氮废物(NH3)4)肾脏排尿量少河口性或洄游性鱼类调节机制复杂,可以变化15.2.4 运动● 1.运动力的主要来源1)肌肉的收缩力2)各鳍运动的作用力尾鳍:击水前进+ 舵的作用胸鳍:保持身体平衡+ 改变运动方向+推动身体前行背、臀、腹鳍:维持身体平衡3)鳃孔喷水的推动力● 2.运动方式1)波浪式运动,或称游泳.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的游泳速度可达75km/h。
2)跳跃或飞翔. 是鱼类另一种很突出的运动方式。
如水温的突变,受到某种刺激,追捕食物,越过障碍等,常能引起跳跃运动3)爬行.也是鱼类运动方式之一,不过比较罕见。
3.肌肉系统骨骼肌:躯干部和附肢肌肉平滑肌:消化道壁肌肉心肌:心脏肌肉肌肉或皮肤可特化成发电器官● 4.骨骼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等类型:软骨,硬骨脊柱:双凹椎体,躯椎+尾椎中轴骨骼脑颅:包围脑和感官头骨咽颅:包围口腔食道两侧带骨:肩带、腰带鳍担骨、尾杆骨鳍棘、鳍条15.2.5 呼吸● 1.呼吸的基本器官是鳃,来源于外胚层软骨鱼类的鳃比较原始:鳃裂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gill septum)发达。
硬骨鱼类的鳃裂,不直接开口于体表而在外侧另有鳃盖(operculum)保护,鳃隔已退化。
软骨鱼类的鳃瓣是由上皮折叠形成栅板状平行附着在鳃隔上,称板鳃;硬骨鱼类的鳃丝直接着生在鳃弓上,称梳鳃。
● 2.辅助呼吸器官皮肤:鳗鲡、鲇鱼、弹涂鱼肠:泥鳅口咽腔:黄鳝鳃上器官:乌鳢、攀鲈、胡子鲇鳔:肺鱼、雀鳝●鳔的生理功能1)比重调节2)呼吸作用3)感觉作用4)发声作用15.2.6 循环1.循环系统结构心脏:心室、心房、静脉窦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为单循环)。
3.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可主动收缩,为软骨鱼类所具有;动脉球是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无收缩能力,为硬骨鱼类所具有。
4.血液红色。
血量少,仅占体重的1.6%-5.8%15.2.7 神经系统—协调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脑明显分为5部分,即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
其中软骨鱼类的大脑较硬骨鱼类发达,脑顶部已出现神经物质。
⏹脑神经10对,脊髓在每1体节发出1对脊神经。
感觉器官嗅觉: 发达,有1对外鼻孔与1对嗅囊相连。
鲨鱼的嗅觉尤为发达,可在海水中嗅出稀释到百万分之一浓度的血液。
味觉: 味蕾分布范围很广,除了唇、口、咽、鳃等部位外,还有头部、须、鳍、体侧和尾部等。
听觉:听觉器官仅有内耳(inner ear)。
体表不见耳痕。
内耳由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状囊组成,主要是平衡觉。
内耳中有耳石,耳石上可留下生长年轮,可用于年龄鉴定。
视觉: 鱼眼具有脊椎动物眼的基本模式,即3套膜(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和1套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
侧线器官(1ateral line organ)●鱼类的侧线器官是它们适应水生生活的一种重要感觉装置(水生的两栖动物也具有)。
这种装置一般认为能察知低频率的振动,所以可以判断水波的动态、水流的方向、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以及游泳途中的固定障碍物(如河岸、礁石)等等。
●躯体两旁的侧线受迷走神经的支配;头部也有侧线分布,受面神经分支的支配。
15.3 幼体前期仔鱼仔鱼幼鱼15.4 生殖1.生殖器官结构●软骨鱼类:雄鱼的输精管由中肾管转变而来,雌鱼的输卵管则由一部分前肾管形成硬骨鱼类:不利用肾管而是利用腹膜所围成的管道来充作生殖腺的输导管。
这样的输导管在雌体中直接与卵巢连接,成熟的卵细胞不经过体腔就进入输卵管。
这种结构在其它脊椎动物中是没有的。
2.生殖细胞●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螺旋形、栓塞形、圆形●卵子:端黄卵,大小形态变化较大浮性卵:卵小,透明,具油球沉性卵:卵大,无油球,无粘性粘性卵:卵大,无油球,卵膜具粘性3.生殖行为和生殖方式生殖行为大多数鱼类都是雌雄异体。
部分种类还表现出两性异形(sexual dimorphism)。
第一性征:与繁殖活动直接相关的特征第二性征:与繁殖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特征●在雌雄同体的鱼中,鲔属(Serranus)的许多种为永久性的雌雄同体,而且能自体受精。
黄鳝的生殖腺,从胚胎到成体都是卵巢,只能产卵。
产卵过后,卵巢逐渐转化为精巢,育成精子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称为性逆转(sex reversal)。
●在生殖方式上,软骨鱼类较硬骨鱼类进化。
●软骨鱼类为体内受精,受精卵的发育有3种方式。
卵生:(体外发育,如虎头鲨),卵胎生:(卵滞留在子宫内靠自身卵黄发育完全后产出,如棘鲨Echinorhinus brucus),假胎生:(卵在子宫内靠自身的卵黄发育,但发育后期,卵黄囊与母体子宫壁相连形成卵黄囊胎盘,由母体供给后期营养,如星鲨Mustelus mustelus)。
软骨鱼类对后代有较好的保护,产卵量少但后代成活率较高。
●硬骨鱼类绝大部分为体外受精和发育,雌鱼产卵时雄鱼在一旁同时排精。
产卵量大,但成活率低。
●多数硬骨鱼产卵受精后就各自分离。
但有少数鱼类交配前有筑巢习性,并对受精卵和幼鱼加以保护,甚至将受精卵含在口中、鳃腔中或身体上的特化囊袋中进行孵化。
15. 5 发育1.胚胎期:受精卵在在卵膜内发育2.仔鱼前期:从孵化出膜到卵黄囊全部消失,浮游生活3.仔鱼期:从卵黄囊消失到变态完成,从浮游生活转变为自主游泳4.幼鱼期:变态完成,各鳍发育完善,鳞片完全,但性腺尚未发育成熟5.成鱼期:第一次性成熟开始15.6 鱼类的洄游洄游的定义:一些鱼类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定时期会沿一定路线进行集群性的迁移活动,以寻求对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需求。
这种迁移活动称为洄游。
洄游的类型:●生殖洄游因产卵活动需要而引发的洄游称为生殖洄游或产卵洄游。
溯河洄游:从海洋到江河的洄游。
如大麻哈鱼在生殖期从海洋到达江河出生地产卵。
降河洄游:从江河到海洋的洄游。
如鳗鲡从淡水游向深海进行产卵。
●索饵洄游为寻找食物为主而进行的洄游。
●越冬洄游为寻找适宜的越冬场所而进行的洄游。
洄游的定向鱼类识别洄游路线有自身的遗传因素,并靠识别沿途的水流气味、温度梯度、食物构成、地球磁场等综合因素来进行洄游。
15.7 化石记录●奥陶纪:最早的鱼类化石—甲胄鱼●泥盆纪:大量各种鱼类化石出现,初生时代●中生代:现代鱼类的各个类群多已出现,中兴时代●新生代:全盛时代15.9 经济重要性●食物来源●提取化工原料、药物●制革●饲料添加剂(鱼粉)●仿生学研究的对象●寄生虫的中间寄主15.10 分类分类依据:骨骼的类型:软骨,硬骨鳞片的类型:尾型:鳍的位置,鳍条类型:生殖系统结构:纲和亚纲:(1)软骨鱼纲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鲨目(Squaliformes)鳐目(Rajiformes)全头亚纲(Holocephali)(2)硬骨鱼纲(Osteichthves)肌鳍亚纲(Sarcopterygii):肺鱼亚纲(Dipnoi):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