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专题7(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7
45分钟专题基础训练卷(六)(考查范围:专题6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脱氧保鲜剂已广泛用于食品保鲜、粮食及药材防虫、防霉等领域。
含铁脱氧剂利用铁易被氧化的性质,完全吸收包装内的氧,从而对包装内的物品起到防氧化作用。
当脱氧剂变成红棕色时,则失效。
下表是一种含铁脱氧保鲜剂的配方:主要原料用量含碳4%的铸铁粉80 g滑石粉40 g食盐 4 g乙醇适量下列反应式中与铁脱氧原理无关的是( )A.Fe-2e-===Fe2+B.C+O2===CO2C.4Fe(OH)2+O2+2H2O===4Fe(OH)3D.2Fe(OH)3===Fe2O3+3H2O2.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图D6-13.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4.如图D6-2所示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阴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可表示( )①c(Ag+) ②c(NO-3) ③a棒的质量④b棒的质量⑤溶液的 pH图D6-2A.①③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⑤图D6-35.如图D6-3所示装置堪称多功能电化学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B.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C.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铁电极移动6.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ⅰ)I2(s)+H2(g)2HI(g) ΔH1=+26.47 kJ·mol-1(ⅱ)I2(g)+H2(g)2HI(g) ΔH2=-9.48 kJ·mol-1。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K 39 Ca 40 Cr 52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A.氢B.碳C.氮D.氧2.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Cl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B.N2的结构式:N=NC.Na+的结构示意图:D.H2O的电子式: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 .Al 2O 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 −1NaOH 溶液:Na +、K +、23CO -、2AlO -B .0.1 mol·L −1FeCl 2溶液:K +、Mg 2+、24SO -、4MnO -C .0.1 mol·L −1K 2CO 3溶液:Na +、Ba 2+、Cl −、OH −D .0.1 mol·L −1H 2SO 4溶液:K +、4NH +、3NO -、3HSO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经水湿润的pH 试纸测量溶液的pHB .将4.0 g NaOH 固体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 −1NaOH 溶液C .用装置甲蒸干AlCl 3溶液制无水AlCl 3固体D .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 2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 .MnO 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 2C .SO 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 4)2SO 3D .室温下Na 与空气中O 2反应制取Na 2O 2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室温下用稀NaOH 溶液吸收Cl 2:Cl 2+2OH −ClO −+Cl −+H 2OB .用铝粉和NaOH 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 2:Al+2OH −2AlO -+H 2↑C .室温下用稀HNO 3溶解铜:Cu+23NO -+2H +Cu 2++2NO 2↑+H 2O D .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2SiO 3+2H +H 2SiO 3↓+2Na +8.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X 位于同一主族。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1讲化学高三一轮复习建议无第2讲物质的量题一:D解析:国际上规定,12 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A错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为mol-1,B错误;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C错误。
答案为D。
题二:AB解析: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与物质的质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故A 错误;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构成该物质的基本微粒,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可能有多个原子,故B错误;1 mol水中含有2 mol H和1 mol O,C正确;1 mol物质中所含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可能不同,所以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正确,答案为AB。
题三:D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A错误;摩尔质量的数值与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故B 错误;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摩尔质量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才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1,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1,D正确。
答案为D。
题四:A解析:A项1mol氢原子的质量为1 g,故A错误;B项氮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4 g•mol-1,故B 正确;C项1mol水的质量是18 g,故C正确;D项NO3-的摩尔质量是62 g•mol-1,故D正确;答案为A。
题五:C解析:1 mol N2与1 mol CO的分子数相等;原子总数也相等;两者的摩尔质量相等,当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也相等。
故答案为C。
题六:A解析:A项SO2和SO3的摩尔质量比为64:80=4:5,等物质的量时质量比为4:5,故A错误;B项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等物质的量时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2:3,故B正确;C项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1:1,故C正确;D项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共含有3个原子,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共含有4个原子,则等物质的量时原子数之比为3:4,故D正确。
化学试卷 第1页(共24页) 化学试卷 第2页(共24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省)化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r 52— Fe 56— Cu 64—Ag 108— I 12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 .氢B .碳C .氮D .氧 2.反应4222NH Cl NaNONaCl N 2H O ++↑+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B .N2的结构式:N=NC .+Na 的结构示意图:D .2H O 的电子式: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43NH HCO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 .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 .2SO 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 .23Al O 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1mol L NaOH -⋅溶液:+Na 、+K 、23CO -、2AlO -B .120.1mol L FeCl -⋅溶液:+K 、2+Mg 、24SO -、4MnO - C .1230.1mol L K CO -⋅溶液:+Na 、2+Ba 、Cl -、OH -D .1240.1mol L H SO -⋅溶液:+K 、4NH +、3NO -、3HSO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经水湿润的pH 试纸测量溶液的pHB .将4.0 g NaOH 固体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1.000mol L NaOH -⋅溶液C .用装置甲蒸干3AlCl 溶液制无水3AlCl 固体D .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2SO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 .2MnO 和稀盐酸反应制取2ClC .2SO 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432NH SOD .室温下Na 与空气中2O 反应制取22Na O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用稀NaOH 溶液吸收2Cl :22Cl 2OH ClO Cl H O ---+=++B .用铝粉和NaOH 溶液反应制取少量2H :22Al 2OH AlO H --+=+↑C .室温下用稀3HNO 溶解铜:2322Cu 2NO 2H Cu 2NO H O -+++=+↑+ D .向23Na SiO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323Na SiO 2H H SiO 2Na +++=↓+8.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X 位于同一主族。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 40Cr52Fe56Cu64Ag108I12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丁个选项符合题意。
1.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A.氢B.碳C.氮D.氧2.反^NH4Cl+NaN02^NaCl+N2t+2H20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1B.&的结构式:N=ND.压0的电子式:H:O:H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SO,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AI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1NaOH溶液:Na*、K>CO;、A1O;B.0.1mol•L-1FeCl2溶液:K\Mg2\SO:、MnO;C.0.1mol•LK2CO3溶液:Na\Ba*、C「、OH"D.0.1mol•LH2SO4溶液:K\NH:、NO3、HSO;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将4.0g 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mol-L-1NaOH溶液C.用装置甲蒸干A1CL溶液制无水A1CL固体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12C.S0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2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CL:Cl2+20r^=C10-+Cr+H20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田:A1+20H"A1O;+H2tC.室温下用稀HNO3溶解铜:Cu+2NO;+2H+^=C u2++2N02t+H20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
45分钟滚动提升训练卷(一)(考查范围:专题1、2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③根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④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2的醋酸与pH=1的硫酸溶液中c(H+)之比为2∶1B.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电子数相等C.1 mol离子化合物K3C60中含有3×6.02×1023个离子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6.02×1023个,则阳极质量减小64 g3.对于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1 mol KClO3参加反应,转移6 mol电子C.盐酸的作用是还原剂和酸性作用D.KCl不是还原产物4.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不漏水B.实验室里需要480 mL 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 g,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的步骤进行操作C.25 ℃时,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浓度的NaOH溶液,一小段时间后,NaOH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D.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的硫酸亚铁溶液,其操作是:用天平称27.8 g绿矾,放入500 mL容量瓶,加水溶解、稀释、定容、摇匀5.在甲、乙两个体积不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质量相同的CO、CO2气体时,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的CO分子数比CO2分子数少B.甲容器的体积比乙容器的体积小C.CO的摩尔体积比CO2的摩尔体积小D.甲中CO的密度比乙中CO2的密度小6.某溶液存在较多的H+、SO2-4、NO-3,则该溶液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OO-、Cl-B.Mg2+、Ba2+、Br-C.Mg2+、Cl-、I-D.Na+、NH+4、Cl-7.反应:Cr2O2-7+3SO2-3+aH+===2Cr3++3Y+4H2O。
2019江苏高考真题-化学试题与答案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Cl 35.5 K 39 Cr 52 Fe 56 Cu 64 I 12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是生命之源,2019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8035Br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3.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Na+、K+、MnO4-、CO32-B.c(H+)=1×10-13mol/L的溶液中:Mg2+、Cu2+、SO42-、NO3-C.0.1mol/LNH4HCO3溶液中:K+、Na+、NO3-、Cl-D.0.1mol/LFeCl3溶液中:Fe2+、NH4+、SCN-、SO42-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6.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B.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u溶于稀硝酸HNO3:Cu+2H++NO3-=Cu2++NO2↑+H2O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8.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物质组别甲乙丙A Al HCl NaOHB NH3O2HNO3C SiO2NaOH HF2 8 6+16第 1 页D SO2Ca(OH)2NaHCO3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的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Ca:40Mn:55 Fe:56 Ni:59 Cu:64第I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为80%,普通燃烧过程能量转换率为30%左右(《选修四》教材P77),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产物又是水,对环境无危害性,从能效比及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氢气的确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阳能和氢能全面使用将是新能源领域人类努力的方向。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92U【参考答案】B【解析】有关化学用语常涉及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模型等等,内容比较基础。
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OH还是OH-、-NO2还是NO2-、-CH3还是CH3+等辨析的角度落实教学内容。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C.0.1 mol·L-1AgNO3溶液:H+、K+、SO42-、I-D.0.1 mol·L-1NaAlO2溶液: H+、Na+、Cl-、SO42-【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碱性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碘离子与银离子、偏铝酸根与氢离子等共存问题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类试题是化学试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其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图中曲线上,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
该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偶尔也会在非选择题中出现。
因为图像是用二维坐标表示的,所以该类试题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以及对学科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数形结合的试题将频频出现。
高频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速率——时间图像【例1】25 ℃时,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1)根据上图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A)为________。
(2)在5~7 min内,若K值不变,则此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图: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t2~t3t4~t5t5~t6t7~t8K1K2K3K4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用“>”、“<”或“=”连接)。
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
t3处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5处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t6处改变的条件是减压,因此有K1>K2=K3=K4。
由于整个过程条件的改变均造成转化率减小,所以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为开始建立平衡的t2~t3段。
答案(1)A+2B2C c2c c20.05 mol·L-1·min-1(2)增大压强(3)K1>K2=K3=K4 t2~t3【归纳总结】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此类图像能说明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代表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量的内在联系,即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例关系等情况。
讲义参考答案第1讲化学高三一轮复习建议本讲无例题第2讲物质的量重难点易错点解析题一:C 题二:AD 题三:C题四:BD 题五:B 题六:B金题精讲题一:D 题二:D第3讲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金题精讲题一:D 题二:A 题三:A题四:C 题五:A 题六:D第4讲化学反应与能量重难点易错点解析题一:D 题二:D 题三:AC 题四:C 金题精讲题一:A 题二:C 题三:A 题四:BC 题五:AC题六:(1)H-H键和O-O键断裂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反应H2 ( g ) + 12O2 ( g ) = H2O ( g )放出的热量(2)放热< 0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金题精讲题一:(1)单质游离态720 g/mol 澄清石灰水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酸性氧化物化合态氧化物CO2+H2O=H2CO3碱CO2+2NaOH=Na2CO3+H2O(3)0价石墨,金刚石,C60等+2价CO +4价CO2,碳酸盐,碳酸等(4)石墨,金刚石,C60属于单质;CO、CO2属于氧化物;碳酸属于酸;碳酸盐属于盐。
题二:按物质类别分:单质:(4)(5)(6)(9)(10)氧化物:(2)(11)(12)(14)酸:(8)碱:(7)盐:(1)(3)(13)按状态分:气态:(5)(6)(12)液态:(8)(11)固态:(1)(2)(3)(4)(7)(9)(10)(13)(14)按溶解性分:溶:(1)(7)(8)(12)(13)微溶:(5)难溶:(3)(6)(9)(10)(14)与水反应:(2)(4)题三:A 题四:B 题五:D 题六:B题七:(1)碱性氧化物(2)CaO+H2O=Ca(OH)2、(3)酸CaO+2HCl=CaCl2+H2O氧化物CaO+CO2=CaCO3(4)不能,当CaO全部被水反应完变质为Ca(OH)2后将不能再继续吸水(5)CaCl2或硅胶第6讲分散系金题精讲题一:D 题二:C 题三:AC 题四:B 题五:C 题六:D题七:Fe2O3+6HCl=2FeCl3+3H2O 棕黄(1)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2)红褐(3)乙胶体与溶液第7讲离子反应易错小题考考你:题一:电解质:②④⑧⑩,非电解质:⑤⑨题二:(1)④⑥(2)①②④⑦⑧⑨⑩(3)①②③④⑧⑨⑤⑦金题精讲题一:B 题二:C 题三:B 题四:(1)K+、Cl-、OH-(2)铁粉,Ag (3)Ag+、Fe3+、Cl-、OH-;KNO3题五:(1)OH-,酚酞(2)CO32-,HNO3,2H++ CO32-=H2O+CO2↑(3)SO42-,Ba(NO3)2,Ba2++ SO42-=BaSO4↓(4)Cl-,AgNO3,Ag++ Cl-=AgCl ↓题六:(1)2H++2OH-+Ba2++ SO42-=2H2O+BaSO4↓(2)H++OH-+Ba2++ SO42-=H2O+BaSO4↓第8讲氧化还原反应金题精讲题一:B 题二:D 题三:AD 题四:D 题五:AD 总结与启迪:A 题六:D第9讲原子结构金题精讲题一:CD 题二:B 题三:B 题四:C 题五:D 题六:BC 题七:A第10讲元素周期表(一)金题精讲题一:D 题二:D题三:题四:D题五:14 3或19 H、Be、Al C、SLi、Ca题六:N、O、S第11讲元素周期表(二)金题精讲题一:B 题二:D 题三:C 题四:C题五:C第12讲元素周期律(一) 金题精讲题一:B 题二:C 题三:C 题四:B 题五:A 题六:C 题七:(1)碳C 硅Si 氯Cl(2)第13讲元素周期律(二)新知新讲题一:AC金题精讲题一:B 题二:C 题三:AD题四:B 题五:AC 题六:C第14讲元素周期律(三)金题精讲题一:A 题二:B 题三:AC 题四:D第15讲电子式(一)题一:①②③题二:D第16讲电子式(二) 题一:D第17讲化学键金题精讲题一:D 题二:B 题三:D 题四:BD题五:A第18讲化学反应速率重难点易错点解析题一:A 题二:D 题三:C 题四:B金题精讲题一:D 题二:A 题三:C 题四:D题五:BD题六:Zn与稀H2SO4溶液的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开始时随着温度的积累,化学反应速率不断增大;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稀H2SO4溶液的浓度不断减小,此时浓度的影响起到主导作用,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不断减小。
45分钟专题基础训练卷(七)(考查范围:专题7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可逆反应:2NO 2(g)2NO(g)+O 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B .②③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2.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c (CO )·c (H 2O )c (CO 2)·c (H 2),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g)+H 2O(g)CO 2(g)+H 2(g)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D7-1A .图D7-1Ⅰ表示的是t 1时刻增大O 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Ⅱ表示的是t 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Ⅲ表示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 .图Ⅲ表示的压强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4.在2 L 容器中发生3A +B 2C 的反应,最初加入的A 、B 都是4 mol ,A 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 -1·s -1,10 s 后容器内的B 物质的量为( )A .1.6 molB .2.8 molC .3.2 molD .3.6 mol5.下列图像能正确地表达可逆反应3A(g)+B(g)2C(g)(ΔH<0)的是( )图D7-2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2C(g)(ΔH<0),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D7-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D7-3A.第Ⅰ阶段用C表示的平衡前的反应速率v(C)=0.1 mol/(L·s)B.第Ⅱ阶段中B的平衡转化率αⅡ(B)为0.62C.第Ⅰ阶段的平衡常数KⅠ与第Ⅱ阶段平衡常数KⅡ的大小关系是:KⅠ<KⅡD.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4分)7.(16分)为了探究硫酸铜对硫酸与锌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测量在不同试剂用量的反应条件下获得相同量气体所用的时间。
(1)请完成下表(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处)(假设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实验编号①②③所加0.4 mol/L H2SO4溶液的体积30 mL所加0.2 mol/L CuSO4溶液的体积0 0.5 mL 5 mL所加蒸馏水的体积 5 mL探究硫酸铜对硫酸与锌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2)实验③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的锌粒表面呈______色。
(3)实验表明②号实验最快,③号实验最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4分)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
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ΔS=+133.7 J·(K·mol)-1①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________有关。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b.1 mol H-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c.v正(CO)=v逆(H2O)d.c(CO)=c(H2)(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3)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H2、CO的量),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D7-4所示。
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
图D7-49.(16分)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N2(g)+3H2(g)2NH3(g) ΔH=-92.20 kJ·mol-1。
(1)在绝热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能说明上述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H3的同时生成3n mol H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6n mol N—H的同时生成2n mol H—H③用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④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⑤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2)已知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如下数据:物质的量/mol时间/h 0 1 2 3 4N2 1.50 n1 1.20 n3 1.00H2 4.50 4.20 3.60 n4 3.00NH30 0.20 1.00 1.0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①反应进行到2小时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②0~1小时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mol·L-1·h-1;③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④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N2、H2和NH3各1.00 mol,化学平衡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逆反应”或“不移动”)。
10.(18分)碳单质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
(1)焦炭可用于制取水煤气。
测得12 g 碳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煤气时,吸收了131.3 kJ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无杂质),生成气体E和F。
当温度分别在T1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如下表:T/℃n/mol物质活性炭NO E F初始 2.030 0.100 0 0T1 2.000 0.040 0.030 0.030T2 2.005 0.050 0.025 0.025①请结合上表数据,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T1℃时的平衡常数为K1,T2℃时的平衡常数为K2。
Ⅰ.计算K1=________。
Ⅱ.根据上述信息判断,温度T1和T2的关系是(填序号)________。
a.T1>T2b.T1<T2c.无法比较③在T1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改变NO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增大c(NO) b.增大压强c.移去部分F(3)工业上可用焦炭冶炼金属。
若0.5 mol碳完全与赤铁矿反应,得到0.6 mol铁,同时生成两种常见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解析] ①中可换算成“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消耗n mol O 2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已达平衡;②、③指的是同一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④为变量,变量不变时,反应已达平衡;该反应体系中全部为气体,且体积不变,其密度为恒量,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2.D [解析] A 项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位置颠倒,错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均增大,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 项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正反应的焓变为正值,D 项正确。
3.B [解析] t 1时刻增大c(O 2),v 逆不变,A 项错;加入催化剂,v 正、v 逆同时增大相同的倍数,B 项正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限度,C 项错;D 中乙平衡先达到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快,乙中压强大,但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乙中SO 2转化率应增大,D 项错。
4.C [解析] v(B)=13v(A)=13×0.12 mol ·L -1·s -1=0.04 mol·L -1·s -1,Δc(B)=v (B)·Δt =0.04 mol·L -1·s -1×10 s =0.4 mol·L -1,Δn(B)=Δc (B)·V =0.4 mol·L -1×2 L =0.8 mol ,故10 s 后容器内的B 物质的量为4 mol -0.8 mol =3.2 mol 。
5.D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应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的限度减小,A 的转化率以及C 的百分含量应减小,但A 的百分含量应增大,A 、B 、C 项错误,D 项正确。
6.D [解析] A 项将时间单位min 看成了s ,错误;第Ⅱ阶段中B 的平衡转化率αⅡ(B)=3.0 mol ·L -1-1.86 mol·L -13.0 mol ·L-1×100%=38%,B 项错误;由图中曲线看出,第Ⅰ阶段结束,第Ⅱ阶段开始时B 、C 的浓度均没有突变,而此时C 的浓度变为0,说明不是改变温度或压强导致平衡被破坏,而是从体系中移出产物C 所致,故D 项正确;温度没变,平衡常数不变,C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