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专业健美操专选生专项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3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能力结构研究摘要:本文以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能力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能力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能力结构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能力结构,同时选取了8所高等院校的(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主要从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书籍,其中包括体育人才方面、体育教师学、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模式等。
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的归纳与分析,了解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研究不足以及相关的前沿动态,为本课题提供借鉴。
2、调查法专家调查法: 选定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能力结构指标,编制成问卷请专家进行评定、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专家的评分对各级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和权重分析。
专家问卷发放15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为100%。
学生调查法:设计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在全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8所高等院校2007级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为87.5%。
3、数理统计法对有关的问卷调查,咨询材料进行统计处理,运用spss在计算机上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一)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的现状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了:专项理论知识,健美操运动技能,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四部分。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师素质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 高校健美操运动规模和水平要科学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提高健美操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结合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探讨和研究健美操教师素质能力,分析影响素质培养的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健美操教师素质能力培养现状对策一、高校健美操教师素质能力的内涵与要求1.科学认识健美操教师的素质能力高校健美操教师是指主要从事健美操教育的体育教师或教练,包括健美操教学、训练、科研、裁判、编写教材及组织比赛活动。
高校健美操教师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健美操教学、训练、比赛中体现出来的知识结构运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管理能力、编排创新能力、音乐艺术素养、裁判竞赛能力、科研能力及学习能力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素质能力不仅反映在知识技能的创造与传播,而且也是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高校健美操教师的素质能力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2.高校健美操教师素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1)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所谓体育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这就要求高校健美操教师素质能力培养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原则、内容、手段、方法、重点、评价等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美操运动规模和水平的发展提高。
(2)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时期高校教师不再是作为一个学者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必须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指导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创造和发展的认识成果。
应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现代教师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全方位的素质能力。
3.高校健美操教师素质能力培养的可行性首先,高等院校有较好的体育场馆设施,健美操训练基本条件比较齐备,为健美操训练提供了硬件支持;其次,高校具有优秀的学术气氛和学习环境,对于培养教师的理论科研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最后,高校具有的良好学生资源,天然的成为培养教师教学、训练、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
洛阳师范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研究摘要: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了健美操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各方面的不足,分析了影响其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因素,并对提高健美操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在培养上并提出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洛阳师范;健美操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57-01一、现状健美操融健身、健美、健心和自娱于一体,受到广大青少年及在校学生的欢迎,优美的动作和表现力;健美操已经逐步成为学校的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
体育院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学的各类学校,他们将来要担负开展中小学乃至社会上的各种体育活动,其中也包括开展健美操活动,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因此,通过健美操必修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示范讲解能力,使学生清晰明白讲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结果与分析1.健美操专项学生讲解示范能力老师针对专项学生举行的讲解示范能力比赛,比赛结束之后给予的评价得知:学生讲解示范的能力绝大多数处于及格水平占50%,优秀占10%,良好占36%,不及格占4%。
学生在带操,示范讲解中主要存在:讲解的目的不明确,时机不合适,顺序不太合理,口令不清楚,语言单调,缺乏感染力;示范时动作不到位,不清晰,示范目的不明确,在示范面的选择上不太合适,简单示范重点示范分配不合理,示范时也没强调姿势的熟练,准确,轻松,优美显著特点,示范讲解中分不清主次,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不够突出。
(1)健美操专项学生运用教学组织的能力大多数健美操专项学生运用教学组织的能力一般,优秀占16%,良好占30%,及格占52%,不及格率占2%,可见,学生运用教学组织的能力大都在及格水平,这跟学生平常的训练有关,平常带操时直接教动作,没有进行健美操系统的讲课,很多基本动作学员都不清楚,导致学员很多动作不到位。
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研究摘要:本文采用运用文献资料作为理论参考、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洛阳市金手指健身中心会员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研究改进该健身中心的不足,提高周边群众健身积极性,以达到消费者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健身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金手指;健身;现状中图分类号:r1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69-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体育消费成为当今的流行时尚,多数居民朋友都积极参与,但对于洛阳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尚未有明确的数据表示。
本文通过对洛阳市金手指健身中心会员健身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为健身中心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广大健身参与者提供科学的健身方法,使其真正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真正推动洛阳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居民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一、会员参与健身基本情况女性会员健身参与情况明显高于男性会员,健身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之间,这些年龄段的人群多为已婚且收入稳定的工薪阶层,由于工作和生活渐趋于稳定,对健康的要求提高,所以逐步将注意力转向健身。
18岁以下的会员男女比例相当且相对较少,这些会员一般为在校学生,尚没有收入,对健身消费没有自主能力。
另外,他们在学校里有体育课,且对自己的健康状态相当自信,认为不需要额外的体育锻炼。
18~25岁的会员多数刚刚走入工作行列中,往往对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无力顾及健身,所以在健身行列中参与比例相对较低。
在访谈中得知55岁以上的健身人群多数由于思想尚未转变,生活较为简朴,很少会选择花钱买健康,而是选择在免费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锻炼,认为一样可以起到健身效果。
男女会员健身项目比较分散,男会员项目多集中于器械、跑步、动感单车,这些项目以锻炼耐力、力量为主,往往会消耗较大体力,这与男性对肌肉的热爱相符,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
女性会员锻炼项目比较丰富,如有氧操、瑜伽、舞蹈类等,这些项目主要是柔韧性和形体美的结合,不仅可以起到健身的效果还可以使体型更加完美,很受女性的青睐。
体教专业健美操专选生专项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马晶晶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23期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成都体育学院院体教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实践与专项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并结合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中小学教师需要出发,提出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和体系需加以完善,课程需加强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等对策,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体教专业健美操专项专项教学能力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8(b)-0024-02
教学改革的浪潮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明确指出:“要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教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优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成都体育学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加强对健美操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既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1 该校体教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健美操教学能力培养是学生通过健美操课程有目的、有计划、长期训练所获得的。
该文所指健美操专项教学能力,是结合健美操项目特点,在专项教学活动中综合体现教师全面素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2]。
1.1 该校体教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该院秉承的一流人才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对该校健美操专项教学及教学大纲研究发现,多年来该校健美操专项侧重技术教学,考试内容多以规定成套动作为主;总体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不足,存在“高分低能”现象,造成与现代教育改革、社会需要及中小学实际所需人才类型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根据不同角度进行相关调查表明:在教师对学生能力评价方面,主要集中在一般上;根据对09、10、11共3个年级学生的随机调查访问中,约为76%的同学在实习或在职期间参与了课间操、运动会等校园活动组织项目内容编排,大多表示对真正胜任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社会实践与工作参与中,近年参加工作的毕
业生有近五成的教学能力处于一般和较差的水平。
主要表现在教学教案的设计编写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编能力、示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等方面欠佳。
1.2 影响该校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因素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调查表明(表1):主要影响健美操专选生专项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教师培养不够、学校课程设置、环境因素、以及学生的心理、性格等自身因素等。
其中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技术知识、课程设置与评价考核标准等因素对学生专项教学能力的培养影响较大,比例在八成以上,教师培养与性格等自身因素也占据半数以上。
如表1所示,85.2%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因素是对教学能力影响较大。
究其原因这和该校的教学大纲有关。
09、10、11级教学所使用的是该校08版教学大纲,相较于其他体育院校,体教专业学生专修课是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大三修一学年;大三下学期选第二专修,上课共计96个学时两个月八周的学习时间。
略晚半学年到一个半学年不等,访谈中多数学生认为专修时间太短,所学知识有限,满足不了对学生健美操专项教学能力的较好培养。
因此在对体教健美操专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制定相应完善的课程体系。
2 建议
2.1 完善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以培养复合型一流体育教育人才为目标
在构建健美操教学体系中,秉承“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即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手段实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控制化、考试内容综合化[3]。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健美操教学理论培养,加强健美操教学的实践能力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综合实力。
此外,以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把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2.2 课程设置中加强对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2.1 加强健美操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能力的培养
(1)结合实际社会需要,采用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新形式,理论结合实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专项教学能力。
(2)培养学生钻研教材的能力,获取知识经验,进行模拟实践,以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
积极参与科研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全面发展自身素质。
2.2.2 加强学生健美操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
(1)在比赛实践中,培养学生竞赛组织编排能力,掌握健美操教学方法、创编、裁判和竞赛组织等技能,使其胜任专项训练工作及竞赛的组织裁判工作。
(2)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安排,为学生安排尽可能多的教学机会,相互促进,相互交流;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高效率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3)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培养社会指导适应能力及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更好地契合社会需求。
2.3 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健美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能力,针对健美操专项的特点,设计系统的教学大纲和进度,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健美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如“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螺旋递进,即基本技能培养与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初步设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
3 结语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社会需要的不断增加,对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怎样提升教学水平,行之有效的进行教育改革?国家与社会都在为之努力。
笔者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09、10、11共3个年级学生教学实践与专项教学能力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借鉴相应的先进理论模式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13-17.
[2] 张晓莹,王立红,马鸿滔,等.在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04-106.
[3] 李娟,周亚琴.创新型多维体系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5(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