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男子激光级力量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帆船OP级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探析作者:章祥锋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6年第7期章祥锋(青岛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山东青岛266071)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7-063-02收稿日期:2016-05-26作者简介:章祥锋(1981~),初级教练,本科。
研究方向:青少年OP 帆船初级训练。
OP 级帆船运动是帆船运动项目中唯一的少年帆船项目,对运动员的年龄要求是15 岁以下,我国的OP 级帆船运动员通常在9 岁之后开始参加帆船运动。
目前,我国的OP 级帆船运动员的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先列。
由于OP 级帆船运动员可以为成年人的帆船运动输送后备力量,因此,如何更好地对帆船OP 级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成了目前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 OP 级帆船运动的简介和发展的相关研究1.1 OP 级帆船运动的简介OP 级帆船就是Optimist 帆船。
OP 级帆船是设计师Clark Mills 在1947 年的美国弗罗里达设计出来的。
它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
OP 级帆船的船重达35kg,船长2.10m,船宽1.13m,其面积则达到了3.25m2。
OP 级帆船是一项智力型的运动项目,它对运动员的腹部、腿部、臂部以及腰部等部位的要求标准比较高。
当帆船进入水中之后,运动员需要对帆船的越浪以及受风状态做出一个良好的把控。
OP 级帆船运动员需要根据时刻变化的水面情况做出最佳航线的选择,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航行过程。
相对于其他以体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而言,OP级帆船运动对运动员的智力水平有更高标准的要求。
因为在帆船行驶的过程中,运动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1.2 OP 级帆船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1978 年,我国才开始进行帆船运动。
相对于其他帆船运动强国而言,我国的帆船运动起步太晚。
直到2012 年伦敦第30 届奥运会,徐莉佳才获得我国帆船运动项目中的第1 块金牌。
对帆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式的探讨作者:任天煜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7期摘要:帆船运动作为一项讲究技巧和策略的运动,不同于其他陆地运动项目,不仅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对运动员意志力、自信心以及操作能力也有着较高的标准。
对此,加强帆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
帆船运动训练通常以增强运动员身体魄力和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为目的,本文主要就帆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式进行以下分析。
关键词:帆船运动;帆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式一、前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帆船运动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在我国,帆船教练对帆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经常忽略了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培养运动员技术的必要性,发生此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对于帆船运动存在极大的认识误区。
大多数教练认为:帆船运动主要是借助风的力量,运动员都依赖于风产生的动力完成运动项目,不需要具备爆发力和核心力量。
但是从本质上看,在帆船比赛中想要取得好成绩,必备条件之一便是运动员具备较熟练的帆船操作技术,而对于帆船运动员来讲,要想提高帆船的操作技术,就需要掌握核心力量的正确训练方式。
二、帆船运动技术分析帆船运动中有转向、绕标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动作,要求运动员将身体从船体中探出,从头部直到下肢均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全身的肌肉要共同用力控制住帆船的平衡,由于风速和风向的不稳定,运动员要长时间控制帆船是需要肌肉力量支持的,因此运动员学会协调及平衡各肌肉群是提高帆船操作技术质量的最主要环节[1]。
三、帆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式帆船运动员在掌控帆船时需要耗费大量体力,但是对于运动员身体力量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项目逐渐过渡到困难项目。
在训练时借助一些专业的训练器械进行,例如健身球、实心球、平衡板等,基于此还需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一)初级阶段在帆船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初级阶段中,主要内容是让运动员初步感受到肌肉力量的训练,此时运动的频率和训练的强度较小。
帆船训练小结_军事训练考核反思总结为期八天的青岛青少年帆船训练营终于结束了!今年这个营跟以往的营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任务特殊,此次活动是青岛体育局策划和组织的,目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当天的帆船展示,领导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
第二,训练地点不同,这次活动的地点是第一海浴场不同于奥帆中心,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水文条件给这次训练营学生训练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这次活动改变以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的路线,而是偏向团体辅导,达到千帆竟发这一目的,造成了工作难度大,任务重。
最后安全、圆满、顺利的完成培训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生活(1)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
每天开会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定点检查学生的内务。
(2)在理论学习中,理论水平是驾驶技能的基础。
因此,除了积极学习统一的理论学习外,我还结合实践向学生讲解。
二、训练生活(一)在陆地训练中,在积极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的紧张和被动心理状态后,首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是精心指导,耐心讲解,努力控制他们渴望成功,恨铁不恨钢的心理。
在训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二)海上训练中,针对各学生心理、动作、接受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采取了应对方法,因人施教,精心讲解,先理论后实践,先容易后难,先讲解示范后逐个练习等运用,使训练效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有一个过渡式的适应期,这只是一个过程,若不善于总结,难于发现,就会导致在训练中情绪激动,训练方法偏向,妨碍后期的效果,因此在训练中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把握了这一切变化,保证了后期的效果。
三、露营者管理学生都是第一次自己一人出门在外,什么事情都很新鲜,而且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父母,因此我注重了安全工作和思想工作双管齐下,采取了经常性的谈心交心,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采取简单方法,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感情。
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汇报人:文小库2023-11-15•引言•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实证案例分析引言01背景介绍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运动的发展历程当前全球和国内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运动的现状和趋势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探讨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我国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的整体水平。
研究意义为我国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为其他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目的和意义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现状02国内外现状国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广泛的青少年俱乐部、提供专业的教练培训、举办各级别比赛和活动等方式,为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国内我国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其中,沿海发达城市如青岛、上海等地的青少年帆船帆板运动发展较为迅速。
人才选拔目前,我国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的选拔主要依靠各省市的体育局和相关协会组织,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教练水平和训练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人才选拔的质量参差不齐。
存在的主要问题培养模式虽然我国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导致部分有潜力的运动员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资金投入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场地建设、器材购置、教练培训、比赛费用等。
由于部分地区和单位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模式03培养具有高度竞技素质、技能突出、作风顽强的青少年帆船帆板运动员,为我国帆船帆板运动提供后备人才支撑。
帆船帆板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作者:经细阳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34期摘要:帆船帆板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并且呈现出全新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全新的理论与训练方法甚至是技战术都被广泛运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帆船帆板运动的快速进步。
文章将帆船帆板运动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在注重后备运动人才的培养,推进训练基地的建设的前提下,希望对这一运动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帆船帆板运动现状发展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196-021978年帆船帆板运动被传入我国,随后组建了国家队,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致使运动处于中止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帆船帆板运动发展趋势明显改善,并且参与到国际与国内比赛当中,成绩可观。
为进一步推动此项运动的发展,有必要深入探究帆船帆板运动的现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发展对策。
1 现阶段我国帆船帆板运动现状分析1.1 运动战略思想有待明确帆船帆板的开展与全国运动会的举办对于省市而言都十分重要,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省市会采取地方主义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省市内部的队员身上,对于没能选拔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的队员重视程度不高,影响了帆船帆板运动的战略性发展[1]。
1.2 难以发挥地方积极性自成立国家集训队伍以后,这几年积极主动参加国际大赛,成绩也不断刷新。
各省在备战全国运动会是比较积极备战奥运会与地方为主积极性明显下降。
难以充分体现举国体制所具备的优势。
1.3 运动理论基础亟待巩固帆船帆板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始终未形成成熟且专业的理论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不具备现代化科学理论作为重要基础,所以在运动训练方面经常会出现走弯路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具备较强的实力参与国际比赛,不利于帆船帆板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帆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式探讨作者:钱红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19期摘要:帆船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强化自身的帆船专项技术操作质量。
帆船运动不同于其他的运动项目,它对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需要帆船运动员身体核心肌肉群力量的支撑。
对此,以“有效增强运动主体的体能和技术操作水平”为主要目的,该文着重对“帆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式”进行探讨。
首先,文章简单分析了帆船运动员训练核心力量的效用;接着,着眼于不同的训练阶段,进一步探索了帆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帆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式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a)-0044-02我国帆船教练员在对帆船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核心力量训练环节的重要性,这种现象的持续与帆船教练员对帆船运动特点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
长期以来,帆船教练员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鉴于风是帆船运动的动力,帆船前进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依靠的是“风在帆上产生的动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帆船运动员要想在帆船运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其需要满足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拥有熟练的帆船操作技术”,但是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认识,仅仅看到了帆船运动的表象。
而从帆船运动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多数学者着眼的是帆船技战术分析、帆船器材及其模拟训练设备的探讨等方面,鲜有涉及到“帆船专项力量训练”层面。
对帆船运动员而言,有效提升自身的帆船专项技术操作水平,就要把握核心力量的训练,因为在不稳定的船上发挥自身的技能,需要依靠核心力量。
1 帆船运动员训练核心力量的效用帆船运动员之所以训练核心力量,是因为训练核心力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帆船专项技术操作水平,这样训练的优点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最大程度地提高帆船运动员的帆船专项技术操作质量。
结合帆船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可以发现,帆船运动员参与运动的肌肉群的协调能力是制约帆船专项技术操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帆船运动员能否有效控制自身在高速运动中的身体重心也切实影响着对帆船运动的操作。
浅谈青少年帆船训练方法与手段阮仕其玉环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青少年帆船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探讨,为专项帆船训练人员给予借鉴和参考。
研究表明:青少年帆船进行力量训练之前,要求教练必须明晰“次数多、力量轻”的训练原则。
青少年帆船运动员要在训练进行前做好有氧跑、行进操或游戏方式等一系列热身运动,热身一般持续在10分钟,就可以把青少年帆船运动员的身体引入到训练状态。
同时要抓好力量、放松、专项训练等环节。
关键词:帆船训练;青少年;帆船运动一、前言在运动项目中帆船具有娱乐、竞技和观赏性,是一项热度很高的水上项目,OP 帆船在所有的帆船项目中级别最小,适合青少年初级训练。
OP级帆船被我国体育总局的水上运动中心正式列入第八届全运会比赛项目之后,更加引起我国众多省、市的关注与重视,此后中国 OP 级帆船在世界上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如今我国 OP 级的帆船运动其实际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8 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在青岛成功举办,使得国内帆船运动项目步入发展的快道。
若想提升帆船运动员成绩,科学有效的训练至关重要,而青少年帆船运动员训练的方法种类繁多,OP级不单单是青少年帆船唯一的运动项目,同时还承担着帮助成人帆船项目积累人才以及输送后备力量的作用,所以要重视 OP 级的帆船运动发展以及对运动员的训练与培养,只有这样帆船运动发展才能后劲十足。
基于此研究重点探讨了适合青少年帆船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以期能够为专项工作者提供帮助,期待能够加强青少年帆船运动训练效果,让我国 OP 级帆船运动员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我国国际体育地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青少年帆船训练方法与手段。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按照文章研究目的、内容以及本课题需要,系统的查阅了相关著作以及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专家与领导在帆船帆板的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这些相关资料文件。
在中国期刊网等等网站进行检索了相关近年以来国内外的帆船运动以及 OP 级帆船相关文献资料大概20 余篇,同时把所查阅的资料文献展开分析与分类,与他们自身特点相结合,充分了解此项目现下的现状,在已有文献资料里去获取到大量的学术思路与启示,帮助此篇论文带来合理的理论依据。
青少年帆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探析作者:苏里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33期摘要:随着帆船运动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帆船运动员培养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提升,我国OP级帆船运动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便较为直观说明了这一点,基于此,本文就青少年帆船运动员的体能需求展开分析,并对青少年帆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青少年帆船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1(c)-0022-02作为一项兼具娱乐性与竞技性的水上运动项目,帆船运动早已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我国各地区踊跃开展的青少年帆船运动员培养便是这一认知的最好证明,而考虑到帆船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为了保证青少年帆船运动员能够拥有充沛的体能参与各类赛事,正是本文就青少年帆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青少年帆船运动员体能需求1.1 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帆船运动的比赛往往是在一定风力下进行的场地绕标赛,而由于比赛中需要经过顺风、横风、迎风等多个航段,这就使得帆船运动不仅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样直接关系着其运动成绩,也只有具备优秀体能的帆船运动员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灵敏变换自身动作,由此可见体能对于帆船运动的重要性。
而对于青少年帆船运动员来说,其本身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就使得其相较于成年帆船运动员在体能上存在着较大劣势,但为了保证青少年帆船运动员也能够在比赛中做到享受比赛、完成比赛乃至取得比赛胜利,青少年帆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便必须得到高度重视[1]。
1.2 体能需求结合帆船运动特点与青少年帆船运动员身体发育水平,本文认为青少年帆船运动员体能需求主要集中在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3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上肢力量。
起航属于帆船运动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帆船运动员需要动用上肢尽可能快速、大力的升帆,而只有青少年帆船运动员具备充足的上肢力量,其才能够在起航阶段取得优势,因此青少年帆船运动员必须做好上肢力量的锻炼。
激光级帆船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纪鹏波;常晓峰;田丰林;李久松【摘要】针对帆船运动的训练和实时仿真需求,以激光级帆船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复杂环境下帆船运动中的气温、风场、汹涛阻力等诸多因素,基于海上实测提出了一种帆船运动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陆一体化平台,通过典型实例对帆船竞技进行了三维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实时观察模拟帆船运动姿态,并计算出船速、前进力等相关理论参数,为帆船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技术支持.【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3(021)002【总页数】4页(P520-522,543)【关键词】激光级帆船;动力学;三维仿真【作者】纪鹏波;常晓峰;田丰林;李久松【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体育系,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0 引言随着帆船运动的兴起和盛行,帆船比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体育竞技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激光级帆船——男子单人艇被列入了大部分的重大赛事中。
如何探索出一套正确的理论模型,用于指导帆船竞技的日常训练和比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帆船运动的理论研究[1-7]。
但目前来说,大多数研究只集中于航速、航线优化、操纵性等方面,对复杂海况下的各种因素考虑得并不全面,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易于实现的动力学模型。
本文从力学原理出发,经过大量的海上实测研究,对帆船的受力情况,动力来源等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一套易于计算机实现的经验公式,并综合考虑风、气温、流、浪、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以自主研发的交互式海陆一体化仿真平台为研究载体,将帆船在海上的实时运动姿态,进行了逼真的三维交互仿真。
我国大帆船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帆船运动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进入奥运会后,这项运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和接受。
中国的帆船运动虽然发展的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提高中国人民对帆船运动的认知与专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迫在眉睫。
大帆船要达到稳定的发展水平,必须对帆船运动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对策有明确的认识。
标签:大帆船;现状;对策;1、前言体育运动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呈现出多项运动齐头并进的繁荣景象。
中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功,使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应该由体育大国逐渐转变为体育强国。
中国的帆船事业虽然起步很慢,但发展速度迅速,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其中,帆船作为航海运动的媒介,可以加强南北之间的互动,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包括航海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促进区域发展。
帆船运动的研究和发展符合人民的愿望,符合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海洋的开发、休闲娱乐和绿色环境保护与健康的要求。
帆船运动的健康发展,也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中国大帆船运动的发展大帆船通常是指长度超过22ft以上的固定龙骨帆船,1904年,开始有德国人在青岛举行帆船比赛。
1922年,欧美客居青岛人士在青岛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帆船俱乐部。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了一系列航海运动。
1978年,中国开始参加奥运会的帆船项目。
1980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了全国帆船锦标赛。
1983年,帆船比赛被列入第五届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79年,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成功地试制了第一条帆板,在第四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的成功表现,赢得了各方面的认可。
1981年8月,中国第一届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
中国帆船选手在1982年的第九届亚运会上首次亮相,当时排名第四。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复中国海洋大学设立首个以主要招收帆船项目的运动训练专业。
2008年我国女子帆板选手殷剑夺得北京奥运会冠军,2012年我国女子帆船选手徐莉佳夺得伦敦奥运会冠军,2013年我国首位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人郭川完成环球线路,平安归来。
帆船男子激光级力量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保臣
来源:《体育时空》2016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要本文对天津帆船男子激光级力量训练内容与手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帆船传统力量训练方法重点与弊端,从功能性体能训练视角进行出发对帆船运动专项化力量训练建议,合理降低体能消耗,有效预防伤病,提高专项力量对赛时动作技术发挥的效率,为该项目专项化力量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帆船力量训练对策研究
一、前言
帆船比赛是运动员在规定场地内围绕既定比赛路线,依靠自然风力作用进行比赛的项目。
利用自然风力,通过对帆杆操纵帆使帆板产生运动速度在水面上行驶,该项目一轮比赛一般要经过迎风、顺风和横风等几个航段,风力、风向、涌、浪等环境情况复杂多变,压舷的及时性与持久性成为该项目力量训练的关键因素。
反观天津帆船男子激光级力量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多以上肢、下肢、腰腹等单关节大肌肉群基础力量训练为重点,专项力量训练较少,忽视整体运动链的整合练习,训练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放松手段与方法较少,整体力量训练对比赛中专项动作技术发挥的贡献率较低。
本文从功能性力量训练角度出发,对天津帆船男子激光级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整合与优化设计,以其为当前帆船运动的力量训练提供新思路。
二、帆船运动的力量训练方法分析与探讨
表1 天津帆船男子激光级力量训练内容频率统计(N=50次)
练习部位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力量
练习方法平板卧推引体向上杠铃深蹲杠铃提踵背起仰卧起坐
练习频率 50 30 50 45 37 37
百分比(%) 100 60 100 90 74 74
经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对该周期50堂力量训练课的观察中发现,得出如下问题
(一)重视单维度基础力量训练,忽视专项力量传递
在对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力量训练器械时发现,较多的使用杠铃在稳定平面进行推举、纵跳、蹲起等方法进行训练,与专项动作结合不紧密,忽视运动过程中动作模式的整体表现。
如专项技术中的压舷,迎风压舷力量与持续时间不够会被理解成腿部的股四头肌力量不足,缭绳速度慢被理解成运动员手臂力量耐力不足等,这些是对力量训练的片面理解。
从身体功能性训练视角下来看待,在压舷环节,身体是由多关节主导的全身性整体动作,压舷效果最终取决于核心区域的稳定性与多关节主导的全身性整体动作的动力链传递效率的高低。
(二)重视训练负荷,忽视训练质量
观察力量训练过程时发现,较之于完成既定训练动作的规范性与质量,教练员和运动员更为看重训练的负荷和训练量。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增加能够有效的刺激运动员局部力量的增大,但是通过本人对现场训练的观察看到,教练员和领队只是在关注训练的重量和训练的次数,运动员也以完成训练的次数为目标而忽视了训练的质量。
例如在运动员进行颈后深蹲练习时,要求运动员在骨盆保持中立位的前提下膝关节尽量不要超过脚尖,如果在颈后深蹲练习时,膝关节严重超过自己的脚尖或者膝关节内扣等现象时,说明运动员股中肌、股直肌、臀中肌、腰方肌、竖脊肌腰段及阔筋膜张肌等肌群力量薄弱,或是踝关节、胸椎、盂肱关节等关节活动度受限。
在长期的大负荷大运动量负重训练下,运动员的膝关节与腰椎部位长期处于超负荷代偿动作的情况下,将会出现膝关节损伤和腰椎部位的疼痛与伤病,进而影响专项动作的发挥。
(三)训练过程缺乏监控与反馈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一位教练员面对十几名运动员,对训练中完成动作质量很难做到积极监控。
运动员与教练员交流较少,使教练员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状况,阻碍教练员对力量训练计划改进与实施。
作为教练员也应及时主动的向运动员了解训练后的感觉和反应,以便更准确的把握力量训练的进度和负荷的精准度。
三、功能性体能训练对专项化力量训练的建议
运动员的一切技能都是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在功能性体能训练理念中,关键在于对多关节、多维度、多平面的训练方法进行整合,在多种负荷和速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与专项力量结合进行动作训练,强化运动员的本体感觉。
在训练中,肌肉、肌腱和关节囊都分布有本体感觉器,能分别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并连续地放映到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系统充分募集肌肉,提高神经控制肌肉能力,不断地调整和纠正动作模式,使运动更加合理有效。
(一)强化训练质量,提高神经系统募集能力
在功能性体能训练体系中,着重点在于提高运动员的本体感觉,也就是神经有效募集目标肌群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动作的时效性与力量的有效传导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
途径,训练,练的是动作,而非肌肉,基于此,应该高质量的完成设计的力量训练动作。
如果不关注动作质量将会影响训练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训练效果。
生理学中,人体大脑不识别单块肌肉,而是通过动作产生的感觉来刺激大脑,从而控制身体运动。
在训练时,教练员和运动员要严格按照要求和规格进行训练,注重并体会发力的部位,否则会产生负面效果,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和针对性。
因而,教练员要时刻关注和提醒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动作质量的完成。
(二)力量训练要与专项化相结合,提高训练效率
帆船运动比赛是在一定的风力下进行的场地绕标赛,一轮比赛一般要经过迎风、顺风和横风等几个航段。
比赛场地及环境情况复杂多变,风力风向、涌、浪的变化,帆船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有氧耐力、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大功率输出能力与压舷持久性皆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反观帆船运动常规力量训练,多为稳定状态下的单一维度练习,未能与比赛环境相结合,易导致力量的传导出现问题,从而降低了机体利用体能的效率。
从功能性体能训练理念出发结合双重训练法进行训练的重新整合,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建议训练中结合推拉、旋转、位移与质量中心高低变化四大训练支柱,通过改变训练时支撑点数量、训练平面状态、骨杠杆长度与训练速率等因素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动作的设计,对运动员进行动作模式的筛查,了解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灵活性等素质,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薄软环节和潜在的运动损伤等因素,更好地与帆船运动相结合,提高运动成绩。
(三)加强信息的采集和监控,重视恢复与再生
教练员对运动员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和方案是首要的,但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信息的收集,以便更好的起到有效的监控,使训练效果朝着预先的目标发展。
在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关注帆船项目膝关节与腰椎等主要损伤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运用便携式肌力测试仪、等速肌力测试仪等工具对训练效果及时测评与反馈,同时,教练员要重视监测的作用,对运动员的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进行测试,确定是否满足运动员比赛时的实际需求;加强对运动员训练过程的各种情况和信息的采集,通过血乳酸、肌酸激酶、血尿素等常规机能监控指标来调整力量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与阶段训练目标。
同时,力量训练结束后,采用良好的恢复手段和再生训练,运动PNF拉伸与泡沫轴肌筋膜再生相结合的放松方法,增加肌肉的弹性,缓解乳酸堆积,有效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四、小结
在帆船力量训练中,要充分结合该项目特点,从功能性体能训练角度出发对力量训练进行专项化设计,提高力量训练对比赛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 苏里.大负荷训练对帆船运动员肌肉感受性能力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02,22(4):24.
[2] 郑伟涛.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帆船帆板运动中的英语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2,(2):79.
[3] 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专家组.体能训练指导(上)[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编印.2007.
[4] 王卫星,李海肖.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31.
[5] 刘善德,陆爱发.帆船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