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第四章 三四节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8
大学化学2教案教学教材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大学化学2课程设计的教学教材。
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2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培养其化学实验技巧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化学2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化学2中常见实验的操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1. 化学2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2. 化学2中的常见实验-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氧化还原电池实验- 锂离子电池实验- 分子量测定实验3. 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仪器的正确使用-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2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析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
-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实验结果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 答疑:解答学生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改进意见。
- 期末考试:设置选择题和解答题,考察学生对化学2核心概念和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 《大学化学2教材》(编者:XXX)- 《化学实验操作手册》(编者:XXX)以上是关于大学化学2教案教学教材的概要内容,请参照以上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准备。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化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的起源和发展1.1 化学的定义1.2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化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第二章物质的基本性质2.1 物质的分类2.2 物质的物理性质2.3 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三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3.1 原子的基本结构3.2 原子的质量和结构3.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第四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4.1 化学键的概念4.2 共价键和离子键4.3 分子的几何构型第五章物质的状态和能量5.1 物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5.2 物质的内能和热量5.3 物质的焓变和化学反应第六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6.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6.2 化学计量的原理6.3 反应的限量、定量和溶液浓度第七章气体的性质与相应定律7.1 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律7.2 理想气体的压强定律7.3 理想气体的温度定律第八章溶液的性质8.1 溶液的基本概念8.2 溶液的溶解度8.3 溶液的浓度表示法第九章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9.1 化学平衡的概念9.2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9.3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十章酸碱理论与酸碱中和反应10.1 酸碱的基本概念10.2 酸碱滴定与指示剂10.3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第十一章电化学与电解质溶液11.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11.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11.3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第十二章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催化剂12.1 化学反应速率定律12.2 反应活化能和催化剂12.3 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第十三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3.1 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13.2 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的性质13.3 金属的化合物第十四章无机酸、碱和盐及其化合物14.1 无机酸的性质和分类14.2 无机碱的性质和分类14.3 无机盐的性质和分类第十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5.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15.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5.3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第十六章碳氢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16.1 碳氢化合物的命名原则16.2 碳氢化合物的结构式表示16.3 碳氢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第十七章脂肪族烃的性质和化学反应17.1 饱和烃的结构和性质17.2 饱和烃的烃的物理性质17.3 饱和烃的化学反应第十八章烯烃族和炔烃族化合物18.1 不饱和烃的基本概念18.2 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18.3 炔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第十九章芳香烃族化合物19.1 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19.2 芳香烃的化学反应19.3 芳香烃的应用第二十章卤代烃和含氧功能团化合物20.1 卤代烃的基本概念20.2 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20.3 含氧功能团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第二十一章含氧功能团化合物的化学反应21.1 醇的性质和化学反应21.2 醛与酮的性质和化学反应21.3 酸类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反应第二十二章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2.1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2.2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化学反应22.3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应用第二十三章芳香羰基化合物23.1 芳香酚的性质和化学反应23.2 酚醚的性质和化学反应23.3 芳香醛和芳香酮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第二十四章氨和含氮杂环化合物24.1 氨和氮氢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4.2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4.3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第二十五章蛋白质、核酸和多糖25.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5.2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5.3 多糖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十六章脂类和磷脂26.1 脂类的结构和功能26.2 磷脂的结构和功能26.3 脂质代谢的变化第二十七章维生素和激素27.1 维生素的分类和功能27.2 激素的分类和功能27.3 维生素和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十八章药物的化学与药物化学28.1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8.2 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效关系28.3 药物合成与结构修饰第二十九章染料与颜料29.1 染料的基本概念29.2 染料的种类和用途29.3 颜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三十章燃料的化学与燃烧30.1 燃料的分类和特点30.2 燃烧的机理和特点30.3 燃料的燃烧产物和环境影响结论通过对化学概论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物质的状态和能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气体和溶液的性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酸碱理论和电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催化剂、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大学化学第二版第四章课后答案杨秋华1、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主要依据是()[单选题] *A密度的差异B沸点的差异(正确答案)C溶解性的差异D旋光性的差异2、四氢硼钠反应变红的是()[单选题] *A山柰酚B橙皮素(正确答案)C大豆素D红花苷3、具有光化学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多糖B无机酸C鞣质D呋喃香豆素(正确答案)4、碱水提取芦丁时,若PH过高会使()[单选题] *A产品质量降低B产品收率降低(正确答案)C苷键水解断裂D内酯环开环5、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植物细胞壁穿透力强(正确答案)B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正确答案)C提取液中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杂质少(正确答案)D有防腐作用,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正确答案)6、单萜和倍半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7、木脂素是苯丙素衍生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单选题] *A二聚体(正确答案)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8、挥发油可析出结晶的温度是()[单选题] *A0~-20℃(正确答案)B0~10℃C0~20℃D0~15℃9、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10、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除了()[单选题] *A乙醇B氯仿C乙醚D水(正确答案)11、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12、与水不分层的溶剂是()[单选题] *A正丁醇B石油醚C三氯甲烷D丙酮(正确答案)13、下列化合物中β位有-COOH取代的是()[单选题] * A大黄素B大黄酸(正确答案)C大黄素甲醚D芦荟大黄素14、不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的是()[单选题] *A一般没有挥发性B有光学活性C易溶于有机溶剂D有色晶体(正确答案)15、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到达分离的方法,所谓两相溶剂是指()[单选题] *A两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溶的溶剂(正确答案)B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C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容的溶剂D两种互相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16、下列不能作为极性吸附剂的是()[单选题] *A活性炭(正确答案)B氧化铝C硅胶D氧化镁17、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18、下列基团在极性吸附色谱中的被吸附作用最强的是()[单选题] * A羧基(正确答案)B羟基C氨基D醛基19、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20、南五味子具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单选题] *A色原酮B胆汁酸C多糖D木脂素(正确答案)21、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22、下列关于香豆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游离香豆素多具有芳香气味B分子量小的香豆素有挥发性和升华性C香豆素苷多无香味D香豆素苷多无挥发性,但有升华性(正确答案)23、下列化合物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酯(正确答案)B七叶苷C厚朴酚D五味子素24、极性最大的溶剂是()[单选题] *A酸乙酯(正确答案)B苯C乙醚D氯仿25、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正确答案)D查耳酮26、巴豆的致泻成分是()[单选题] *A丁二酸B巴豆油酸(正确答案)C绿原酸D抗内毒素27、在溶剂提取法中,更换新鲜溶剂可以创造新的(),从而使有效成分能够继续被提取出来。
大学化学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3、新大学化学(第二版)4、大学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化学功能材料概论——高等学校教材6、新编普通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7、大学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8、大学化学9、大学化学10、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11、大学化学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12、大学化学13、化学实验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4、大学化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15、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高等学校教材16、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7、大学基础化学/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18、新大学化学19、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册20、普通化学(英文版)21、近代高分子科学22、绿色化学与环境23、普通化学简明教程24、大学化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金继红主编•丛书名:•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597221•出版时间:2007-1-1•版次:1•印次:1•页数:403•字数:679000•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开本:16开•定价:39 元当当价:30.6 元折扣:78折节省:8.40元钻石vip价:30.60 元••共有顾客评论0条内容提要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概念阐述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酸碱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基础(含氧化—还原滴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含配位滴定)、单质和无机化合物、表面与胶体、环境化学及材料化学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对化学要求较多的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冶金、海洋等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