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讲解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8
中考总复习——小说阅读考点透视在中考试题中,考查的小说多为篇幅短小的小说即小小说。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可以看出,对小说的考查角度主要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手法的作用(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主题的探讨等。
基本考点:1.对小说内容的概括和对主旨的把握(包括情节结构的提炼总结);2.对题目的分析;3.根据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4.对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评价;5.对句子的推敲、品味、赏析(包括蕴含的哲理、情感、表达效果、修辞方法等);6.对环境、语言、行动、心理、细节、肖像等描写的作用分析;7.结合内容对各种写作方法,如对比、抑扬、悬念、伏笔等的判断分析;8.由文本引申的相关名著、名言、诗句的默写、回顾;9.立足文本阐述自己的感受、观点。
高层次考点:1.调动积累或生活经验来谈感受;2.根据选文内容生发的拓展延伸性训练(展开想象,续写;变点为面,扩写;模仿前句,仿写;总结全文优点,写荐语;与主人公对话,写倾诉语、赞美语、批判语等);3.链接相关文段或者时事,比较分析之中求新收获。
【高清课堂:小说阅读精讲ppt2--6】知识讲解阅读小说的知识储备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的基本特征1.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想象、虚构和艺术夸张。
2.在表现手法上自由灵活,不受时间、空间和容量的约束,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3.以艺术的概括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
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四)——小说主旨基本目标:阅读文本,能体会标题的好处以及文章主旨。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提高小说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能体会标题的好处以及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一、基础知识主题思想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
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
(三)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
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
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
(五)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地条件,提供生动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从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寻找到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注释等。
(六)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中考语文小说三要素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知识点概说】小说三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常考考点总结考点一:整体感知考查角度: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写——文章的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考查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答题指导: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注意添加文中感人的细节特征;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考点二: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型: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题要点: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 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4.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点: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三:环境描写的作用题型:①在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答题角度: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2、表现(衬托)人物的性格;3、揭示(烘托)人物的心情;4、渲染的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
考点四:标题的作用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②是本文的线索;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④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⑤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一、小说概念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小说的类别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
它的特点是微、新、密、奇。
微: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二、小说考点概述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以小小说为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都成为小说阅读考查的内容。
具体来说,小说阅读的考点常有: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品味小说的语言;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三、小说的相关常识(一)人物描写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补充细节描写: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种细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考点解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特征,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有时还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人物形象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难点05 小说阅读(七考点七技巧)小说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从命题材料看,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所选材料突出思想性,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价、情感体验、写法揣摩、哲理感悟等为考查着力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看,与散文的考查一样,以主观性试题为,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将进一步淡出,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2-15分之间,有的省市会高达20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形式】1.阅读全文,概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6.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要点】1.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分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3.品析人物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借助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以此衬托主要人物。
4.品读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结局的外因。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1 小说阅读(2024·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雪域高原乔正芳①那天下午,天气好得出奇。
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点燃。
看得久了,便感觉目迷神摇。
②连长站在山坡上。
马上就要转业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
战士小洪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③连长注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
”小洪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
那是连长刚来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长巡逻,不慎摔下悬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长为了救他被永远地埋在了雪原……④小洪想起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
那天,连长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小洪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病似好了大半。
这时,听到门外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给见到的战士每人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巍巍。
⑤连长看起来有些低落。
小洪抬起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
眨眼功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
连长一把搂住小洪,猛一侧身,靠在了一块巨石上。
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⑥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睁开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蚁。
⑦“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⑧“能!当然能!”连长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没见过!等天亮了,部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⑨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⑩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⑪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
小洪手脚麻木,茫然四望,看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心脏早已出问题的连长,心一点点沉下去……⑫连长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
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
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想塞到小洪嘴里。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
二、人称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
第一人称是指代自己的代词,如“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如“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谈论的不在场的他人代称,如“他”“她”“它”“他们”等。
第一人称“我”往往是文中的见证人、线索人物、重要人物或主人公等,作用是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便于抒情。
第二人称“你”比较少用,一般在书信、赞颂或馍念的文章中出现,作用是亲切自然,感情强烈,拉近距离,具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人物或事件,作用是客观公正,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三、顺序叙述方法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通常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在文章中。
不同的顺序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顺序是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尤其是插叙的考查频率最高,倒叙次之。
顺叙也称正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它是记叙文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记叙方法。
它又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能增强文章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同时还可避免叙述呆板和结构单调。
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在不改变中心的前提下,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入的内容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2024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小说阅读(十二)几乎每套试题的阅读题材料均来自课外,且多选自《小小说》类刊物.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写法揣摩、感悟体验为考查着力点。
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90%是简答,选择题、填空题极少)。
开放性试题增多,赋分相对较高。
题量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5分左右,有的省市高达20分以上,预计近年年中考小说阅读命题将呈现如下情形:1.选文将进一步突出“三性”(即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以亲情友谊、团结互助、友爱和谐、道德修养、教育成长为主题,采用铺叙、对比、对话以及突变式手法创作的的现当代名家名作或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佳作将是命题的首选2.命题内容,突出考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解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3.命题形式仍以主观性简答题为主,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进一步淡出,但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
同时进一步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观照自我、提升道德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4.题量设置将保持在5-6个上,分值在20分左右。
考点一:文本赏析【考向 1 选材特点】①选材真实:选取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具有真情实感。
②选材典型/切题:围绕中心选取事例,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针对性。
③选材新颖:选取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视角独特。
④选材多角度:从几个方面来叙述,全面性。
【考向 2 语言品析】(1) 遣词造句方面:长短句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增强语言气势(2)语言风格方面:①典雅而有韵味、含蓄凝练②清新雅洁、灵活生动活泼、③幽默风趣④富有生活气息、质朴自然【考向 3 人称作用】(1) 第一人称:①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中考专题复小说阅读复要点及目标:①概括故事情节②把握人物形象③分析环境描写④理解小说主题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
一、知识梳理: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环境描述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包孕社会环境和天然环境。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述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述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述。
面对这类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工夫、地点。
②为人物的出场(出现、活动)设置背景。
如《孔乙己》《故乡》③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孔乙己》《变色龙》《故乡》④揭示人物心境,施展阐发人物性格。
⑤渲染氛围。
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常见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