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轮复习原电池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2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化学总复习讲义:专题五第二单元原电池和化学电源考点一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金属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3.工作原理(以下图铜—锌原电池为例)◎思考与探究(1)原电池内部阴、阳离子如何移动?为什么?(2)两个半电池构成的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是什么?提示:(1)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这是因为负极失电子,生成大量阳离子聚集在负极附近,致使该极附近有大量正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要移向负极;正极得电子,而使该极附近带负电荷,所以溶液中阳离子要移向正极。
(2)①使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形成一个导电通路。
②使溶液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能顺利进行产生持续的电流。
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考查1.下列示意图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装置,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Cu与稀硫酸不反应,A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装置能构成原电池;C装置中的“导线”不是盐桥,不能构成原电池;D装置中缺少盐桥。
答案: B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2Ag+(aq)+Co(s)===2Ag(s)+Co2+(aq)解析:从两个原电池的电极可以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关系为:Cd>Co>Ag,则氧化性关系为:Cd2+<Co2+<Ag+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A项错误。
答案: A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考查3.如下图是Zn和Cu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某小组做完该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作了如下记录,其中合理的是()卡片:No.10Date:2014-3-11实验记录:①导线中电流方向:锌→铜。
01原电池基本概念与原理Chapter原电池定义及组成要素定义组成要素工作原理简述工作原理电子流动方向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形成电流。
铅蓄电池以铅为负极,二氧化铅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
具有电压高、容量大、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但重量较大。
锌锰干电池以锌为负极,二氧化锰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铵或氯化锌溶液。
具有电压稳定、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锂离子电池以石墨为负极,锂的化合物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有机溶剂。
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等领域。
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应用领域与前景展望应用领域前景展望02原电池反应与电极过程Chapter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通过电子转移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形成电流回路。
常见原电池反应类型如氢氧燃料电池、铅酸电池等,分析其反应机理及特点。
1 2 3电极过程基本概念电极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电极极化现象及原因电极过程动力学简介电解质性质电极材料选择温度与环境条件030201影响因素分析实例解析与讨论典型原电池装置介绍01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02新型原电池技术展望0303电解质溶液与原电池性能关系Chapter电解质溶液性质对原电池影响电解质种类溶液浓度溶液pH值离子传导机制探讨离子扩散离子迁移浓度梯度驱动下的离子扩散过程,对原电池内部离子分布和电流密度产生影响。
电极反应浓度、温度等参数变化时性能变化规律浓度变化电解质溶液浓度变化会影响原电池内阻、电动势和输出功率等性能参数。
温度变化温度升高通常会增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电极反应速率,但也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其他因素压力、光照等外部条件变化也可能对原电池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优化设计策略电解质溶液选择电池结构优化控制策略安全防护措施04实验探究:制作简易原电池并测试性能Chapter实验目的和意义阐述所需材料和器具准备材料器具操作步骤详细说明准备工作01组装原电池02测试性能03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数据记录结果分析改进建议05新型原电池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Chapter01020304理论能量密度高,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