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校园暴力十大典型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引言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梳理我国十大校园暴力法律案件,以期为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提供参考。
二、十大校园暴力法律案件1. 案例一:湖南某中学学生陈某因纠纷杀害同学张某2016年,湖南省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
学生陈某因与同学张某发生纠纷,持刀将张某杀害。
此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陈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2. 案例二:河南某中学学生李某因报复同学纵火2017年,河南省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
学生李某因与同学发生矛盾,纵火烧毁同学宿舍,导致宿舍楼被烧毁。
李某因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案例三:北京某中学学生王某因欺负同学致残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
学生王某因长期欺负同学,导致同学残疾。
王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4. 案例四:四川某中学学生张某因欺凌同学致其自杀2019年,四川省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
学生张某因长期欺凌同学,导致同学自杀。
张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案例五:江苏某中学学生李某因报复同学致其死亡2020年,江苏省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
学生李某因与同学发生纠纷,持刀将同学杀害。
李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6. 案例六:山东某中学学生张某因报复同学纵火2021年,山东省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
学生张某因与同学发生矛盾,纵火烧毁同学宿舍,导致宿舍楼被烧毁。
张某因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7. 案例七:浙江某中学学生李某因欺负同学致其自杀2022年,浙江省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
学生李某因长期欺负同学,导致同学自杀。
李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8. 案例八:广东某中学学生张某因报复同学致其死亡2023年,广东省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
学生张某因与同学发生纠纷,持刀将同学杀害。
张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典型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例及处理结果【推荐】一、案例一:言语侮辱导致的欺凌事件1. 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性格内向,成绩一般。
在某次数学考试中,他的成绩不理想,被同学小李(化名)嘲笑。
小李在班级里大声讽刺小明:“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此后,小李经常在班级里公开侮辱小明,甚至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嘲笑他。
2. 处理结果(1)班主任得知此事后,立即展开调查,了解情况,并对小李进行批评教育,要求他向小明道歉。
(2)学校心理老师对小明的心理状况进行关注,为他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自信。
(3)学校组织一次关于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教育全体学生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加强班级管理,建立班级微信群,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共同监督学生行为。
3. 反思与启示(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间的矛盾。
(2)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案例二:网络暴力事件1. 案例描述小敏(化名)是一名高中女生,因为一次班级聚会上的照片被同学小张(化名)发布在网络上,并配以侮辱性文字。
随后,其他同学纷纷跟帖评论,有的甚至恶语相向。
小敏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2. 处理结果(1)学校发现此事后,立即组织调查,确认事实,对小张进行严肃处理,给予记过处分,并要求他在班级群和网络上公开道歉。
(2)联系家长,共同对小敏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组织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完善学校网络监管制度,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3. 反思与启示(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三、案例三:校园暴力事件1. 案例描述小刚(化名)是一名初中生,因与同学小王(化名)发生矛盾,被小王及其朋友多次殴打。
第1篇在过去十年间,我国校园内发生了多起引人瞩目的法律案件,这些案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深刻反映了校园法治建设的成果与不足。
本文将选取其中几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提炼出校园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与启示。
一、校园暴力事件案例一:2014年南京“校园贷”引发的悲剧2014年,南京某高校学生小陈因急需用钱,通过“校园贷”平台借款。
然而,借款后小陈并未按时还款,导致平台不断加码利息,最终债务滚雪球般膨胀。
在无法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小陈选择了跳楼自杀。
此案引发了社会对“校园贷”乱象的广泛关注。
分析:此案暴露了“校园贷”平台的监管漏洞,以及部分大学生缺乏风险意识、过度消费等问题。
针对此案,我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放贷行为,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案例二:2016年河南校园暴力事件2016年,河南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
一名学生因琐事与另一名学生发生争执,随后双方纠集多人,对受害者进行殴打、侮辱。
此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
分析:此案反映出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部分学生法治观念淡薄、校园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
针对此案,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力度,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二、校园性侵事件案例三:2018年山东某高校女生被性侵案2018年,山东某高校一名女生在宿舍内被一名同学性侵。
受害女生在报案后,由于种种原因,案件审理过程一波三折。
此案引发了社会对校园性侵问题的关注。
分析:此案暴露了校园性侵案件的取证难、审理难等问题,以及部分学校在处理性侵案件时存在包庇、袒护等行为。
针对此案,我国政府加强对校园性侵案件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校园性侵案件的查处效率。
三、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四:2018年某高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2018年,某高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多名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调查,事件原因是食堂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甘肃省法院发布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及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5.28•【分类】其他正文甘肃省法院发布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及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5月28日,省法院召开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贾靖平发布了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情况,省法院少年法庭庭长袁亚伟发布了六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省法院宣传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季学勇主持发布会。
部分中央驻甘新闻媒体及省内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贾靖平介绍,全省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积极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力加强新时代少年法庭工作,坚持“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政策,与团省委、省妇联挂牌成立“未成年人合议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研究制定《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实施意见》。
3月1日,16个人民法庭通过加挂牌子的方式设立少年法庭,目前全省法院有35家少年法庭,基本形成了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组织机构和框架。
同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机制建设,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定,用系统成熟的制度规范指导全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
通过多项举措,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形成特色审判制度。
探索改革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制度和工作方法,形成社会调查、圆桌审判、合适成年人到场、犯罪记录封存、回访考察、回访帮教、多元调解、诉讼引导、社会观护等一系列特色审判制度。
二是突出教育、感化、挽救。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将“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融入未成年人审判全过程。
注重审前教育,庭审中当庭、休庭、书面“三个”法庭教育,庭审后帮扶教育。
三是做好审判延伸工作。
教育部公示的学校霸凌警示教育典型实例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霸凌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教育部公示了一些学校霸凌警示教育典型实例,以便向广大师生宣传教育,预防和遏制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典型实例。
学校霸凌警示教育典型实例1.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身体和言语上的欺凌。
这种欺凌行为严重影响了小明的研究和生活。
学校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对加害者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和惩罚,并提供了心理辅导给小明,帮助他恢复自信。
这个案例通过公示,向其他师生传达了学校对霸凌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提醒学生们要珍爱他人的感受,共同维护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身体和言语上的欺凌。
这种欺凌行为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对加害者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和惩罚,并提供了心理辅导给小明,帮助他恢复自信。
这个案例通过公示,向其他师生传达了学校对霸凌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提醒学生们要珍爱他人的感受,共同维护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2.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在校园里遭受了班级内部同学的排挤和歧视。
学校组织了班会,通过讨论和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小红造成的伤害,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主动向小红道歉。
这个案例通过公示,向全校师生传递了班级凝聚力和友爱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包容并帮助弱势群体。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在校园里遭受了班级内部同学的排挤和歧视。
学校组织了班会,通过讨论和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小红造成的伤害,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主动向小红道歉。
这个案例通过公示,向全校师生传递了班级凝聚力和友爱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包容并帮助弱势群体。
3. 案例三:小杰是一名高中生,他在校园里经常遭受同学的网络欺凌,包括侮辱性言语和恶意传播不实信息。
学校与家长共同合作,对加害者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并加强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和教育。
典型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例及处理结果(最新)案例一:网络欺凌导致自杀事件背景介绍:某市一所重点高中,学生小李(化名)是一名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的学生。
由于家庭背景普通,小李在班级中并不显眼。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的照片被同学恶意PS并在班级微信群中广泛传播,配以侮辱性文字。
事件经过:1. 初期阶段:照片被传播后,小李开始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排挤。
起初,小李选择了沉默,希望通过时间来平息这一切。
2. 恶化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上的恶意评论和嘲笑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小李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开始出现失眠、厌学等症状。
3. 爆发阶段:某天,小李在课堂上突然情绪崩溃,哭诉自己无法忍受这种欺凌。
然而,部分同学不仅没有同情,反而变本加厉地嘲笑他。
4. 悲剧发生:最终,小李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选择了在家中自杀,留下了一封遗书,详细描述了自己遭受的网络欺凌。
处理结果:1. 学校方面:紧急处理:学校在得知事件后,立即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对涉事学生进行了调查。
心理辅导:为全校学生提供了心理辅导服务,特别是对小李的班级进行了重点辅导。
制度建设:学校修订了校园欺凌防治条例,增加了对网络欺凌的处罚条款,并加强了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
2. 警方介入:调查取证:警方对涉事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了调查,收集了相关证据。
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恶意传播照片和侮辱性言论的几名主要涉事学生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记录在案。
3. 社会反响:媒体关注: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评论。
公众讨论:公众对校园欺凌特别是网络欺凌的严重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呼吁加强立法和监管。
案例二:肢体暴力致重伤事件背景介绍:某县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小张(化名)是一名体育特长生,性格较为霸道。
同班学生小王(化名)则是一名文弱的书呆子,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
事件经过:1. 矛盾积累:小张和小王因一次课堂上的小争执结下了梁子,小张认为小王在众人面前让自己丢了面子。
第1篇一、引言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的,以威胁、恐吓、伤害等手段对他人实施的身体或心理上的侵害行为。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校园暴力案例,探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中的作用。
二、校园暴力案例案例背景:某市一所中学,因学生小张(化名)长期遭受同班同学小王(化名)的欺凌,导致小张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以下是案件经过:1. 事件起因:小张因成绩优异,引起了小王及其同伙的嫉妒。
于是,他们开始对小张进行言语侮辱、殴打等行为。
2. 事件经过:小张多次向班主任反映情况,但班主任未给予重视。
在小王及其同伙的欺凌下,小张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3. 事件处理:经家长投诉,学校成立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小王及其同伙对小张实施了多次欺凌行为。
学校对涉事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给予小王及其同伙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法律法规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在本案中,小王及其同伙对小张的欺凌行为属于上述第(二)项,涉嫌寻衅滋事罪。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构成寻衅滋事的。
在本案中,小王及其同伙对小张的欺凌行为属于上述第(一)项,涉嫌殴打他人。
我国校园欺凌事件案例盘点(部分)2019-10-21⼥⽣太邋遢引公愤遭群殴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了⼀起健康权纠纷案件,⼀初中⼥⽣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的“公愤”,5名⼥⽣对兰兰打⽿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级伤残(⼗级伤残最轻微)。
初中⼥⽣遭扒光羞辱四川省资阳市乐⾄县,3名未成年少⼥对⼀⼥孩施暴,图⽚显⽰,⼀⾚裸上⾝少⼥被另外三名少⼥包围,有两名⼥孩还对镜头摆剪⼑⼿。
⽢肃⼥⽣6分钟被打38记⽿光11⽉23⽇下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热传⼀则视频,视频中⼀个中学⽣模样的⼥学⽣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
视频画⾯中,⼀名穿校服的⼥孩站在路边上,被⼏名年纪相仿、⾝穿同样校服的⼥学⽣轮番掌掴。
记者细数了下,在短短的6分钟视频⾥,被打⼥⽣遭38次掌掴。
据了解,这个视频发⽣在⽢肃省张掖市⼭丹县第⼆中学校外,⽽打⼈者与被打者均为该校学⽣。
江西永新⼥⽣遭围殴 1⼈被刑拘6⽉21⽇,⼀起名为“⽹曝江西永新县⼥初中⽣打架”的视频在微博⼴泛传播。
视频中,多名初中⽣模样的⼥孩对着另⼀下跪着的⼥孩连扇⽿光,不时⽤脚踹其⾝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
此次涉事⼥⽣有9⼈,其中⼩学⽣有2⼈,中学⽣4⼈,3⼈已辍学,年龄都在12⾄16岁之间。
涉案⼈员刘某被刑拘。
福建南安两名初中⼥⽣暴⼒3分钟⼩学⼥⽣被扇25巴掌6⽉29⽇,福建南安⽔头,⼀⼩学⼥⽣被打视频流出,⽗亲认出⼥⼉后报警。
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
视频显⽰,⼥⽣扎着长长的马尾辫,⽩⾐⿊裙,被10多个学⽣围着,两名⼥⽣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学⼥⽣脸部扇了25巴掌。
通过视频声⾳可知,其中⼀名⼥孩,⼀边动⼿扇巴掌,嘴⾥还振振有词地质问:“你不是说见我⼀次打我⼀次吗?”福建永泰初三男⽣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6⽉10⽇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黄,在结束中考语⽂科⽬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母道出了⼀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故殴打。
校园欺凌警示教育:教育部发布的案例为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提高全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教育部从历年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中选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予以发布,以警示和教育广大学生和家长。
一、案例概述以下案例均来自实际发生的事件,经教育部梳理、分析后,总结出欺凌行为的特点、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借鉴。
二、案例详情1. 案例一:网络欺凌事件经过:一名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言论,攻击同学,导致被攻击学生心理创伤。
处理结果:学校对攻击同学的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
同时,加强对全体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2. 案例二:身体欺凌事件经过:一名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纠集其他同学对一名弱小同学进行身体攻击。
处理结果:学校立即对施暴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处分。
同时,对受害者进行心理辅导,加强校园安保措施。
3. 案例三:言语欺凌事件经过:一名学生在课堂上侮辱同学,使被侮辱学生感到自卑、焦虑。
处理结果:学校对侮辱同学的学生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让其向受害者道歉。
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
4. 案例四:社交欺凌事件经过:一名学生纠集其他同学,排斥、孤立一名同学,使其在学校生活中感到极度不适。
处理结果:学校对施暴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组织开展了“友谊、包容、和谐”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警示与教育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应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危害性。
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切实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
1. 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其明白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遇到欺凌行为时,能勇敢、智慧地拒绝和反抗。
3. 强化学校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防治制度,加强对师生的监督和管理。
4.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5. 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都要关心校园欺凌问题,共同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十大校园暴力典型案件发布故意伤害为最常见类型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不仅成为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顽疾,也成了不少家长心中一块“顽石”。
今天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十大典型案例。
通报的典型案例为:1、“争女友”引发血案——沈某等故意伤害案被告人中专生李某因与同学“争女友”发生矛盾,双方约“谈判”。
“谈判”中李某与其纠合的其他被告人孙某等人对被害人区某进行殴打,致区某受伤乃至死亡。
2、“以暴制暴”伤己伤人——袁某等寻衅滋事案被告人袁某与同校学生徐某等人解决纠纷,被徐某一方殴打后,看到同校学生张某等人,误认为张某也是徐某一方的人,遂与其他五人持铁管追赶张某至一胡同内,对张某拳打脚踢,其中一人持铁管将张某左手打成轻伤。
3、“小口角”引发大麻烦——沈某等故意伤害案孙某与被害人庄某因言语不和发生争执。
次日上午,孙某纠合被告人沈某、黄某在其学校宿舍楼对庄某实施殴打,致庄某左膝受伤,构成轻伤二级。
4、社会人员参与的校园暴力案件——郭某等聚众斗殴案被告人郭某和同学区某因走路碰撞一事产生矛盾,二人便相约找人打仗。
后被告人郭某纠集李某和同学姜某,李某又纠集张某、杨某、荆某等人到案发地点,李某持钢丝锁、荆某持套刀、杨某、张某、荆某、姜某、郭某等人持木棍去区某进行殴打,致区某受伤。
以及王某故意杀人案、辛谋强奸、强制猥亵妇女案等十大案例。
据了解,校园暴力案例的起因基本都是学生之间,日常没化解的纠纷,最后演变成了悲剧。
目前,故意伤害在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是最为常见的犯罪类型,比重约占58%。
高广鹤表示,在校园中,实施和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占少数,更多的中小学生处于一种旁观者的角度。
从近期网络上传的一些校园暴力视频可以看出,大多数旁观者态度冷漠,甚至哄笑、起哄、跟朋友叫好。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十二岁至十六岁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为此,市中院专门印发了预防校园暴力法律手册,内容除十大典型案例介绍外,还向学生和老师详细解析了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校园暴力十大典型案例
2015年9月9日下午,省高级人民法院走进兰州市华侨实验学校送法进校园,公开发布全省法院依法惩处校园暴力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值日未扫致人死亡
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打扫,郑某便以此为由与王某发生口角,后郑某、李某、郑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质扫帚把、钢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头部重伤,后经求治无效死亡。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
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案例二:操场踢球生口角致伤
2014年2月10日,丁某在兰州市某中学操场踢球时,与被害人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继而相互殴打,丁某用脚踢打张某腹部。
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所受损失属重伤二级。
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案例三:无事生非随意打伤人
2014年12月20日,被告人朱某与刘某、王某等9人在某招待所喝酒。
当晚,王某等人来到网吧因看不顺眼正在上网的梁某等三人,便纠结朱某、刘某等人对其实施暴力殴打,造成梁某等三人均为轻微伤。
法院一审以寻衅滋事罪判处众被告人应有的刑罚。
案例四:结伙抢劫连续作案2013年11月16日晚,被告人马某等三人
在清水县西关与清水县某中学学生刘某等三人相遇,并将三人拉到一巷道内强行搜身,搜出现金12元及两张银行卡,并从银行卡中取出1300元现金后逃离现场。
随后,被告人马某某也被拉来“入伙”,作案数起。
因二被告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且具有自首情节,一审法院以抢劫罪分别判处了两名被告人缓刑,并处罚金。
案例五:辍学少年绑架勒索
2011年10月25日晚,被告人王某与李某某、李某预谋绑架其舅舅的孩子以勒索钱财用于网络游戏。
李某未表示参与。
次日下午,王某将表妹邵某骗离学校,在一土坯房处,王某让李某某将邵某“做掉”,李某某持事先准备的砖块将邵某打死。
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12年,李某某有期徒刑10年;以绑架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案例六:老师施暴获刑学生重伤二级
刘某系通渭县某学校三年级班主任。
2014年12月3日,刘某因该班学生张某偷拿别人作业本,便体罚殴打了张某,使其头部受伤。
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案例七:学生矛盾家长出战终获刑2014年9月28日,被告人师某听说女
儿被同学陈某欺负。
便于次日对陈某实施了殴打,致陈某二级轻伤。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师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
案例八:寻衅滋事反丧命
被告人王某因某中学学生罗某与自己女朋友关系密切而对罗某心生不满。
2014年5月30日,罗某纠结其表弟白某等人欲报复王某,结果厮打中王某将白某捅伤,罗某致死。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4年。
案例九:利用教师身份猥亵强奸学生
2010年4月的一天,苏某借口给丁某教英语,将丁某带到一个树林里,对其进行猥亵。
此后,又数次对丁某进行猥亵。
2011年元月期末考试结束后一日晚上,苏某窜至丁某宿舍对其实施了奸淫。
一审法院以强制猥亵妇女罪、强奸罪判处苏某有期徒刑5年。
案例十:学生遭遇恶意挑衅硬碰硬更受伤
2014年11月10日晚,被告人单某和刘某(均为校外人员)等人在闲逛时,碰见佘某等4位学生。
单某等人喊住佘某等学生进行盘问。
由于不怀好意,引来一场殴斗。
结果,双方均造成伤害。
一审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单某、佘某有期徒刑7个月。
来源:/kx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