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521.48 KB
- 文档页数:28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 范围(略)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勘查的目的任务(略)4 勘查工作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4.1.1 区域地质预查阶段应全面收集与预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研究成果及各种有关信息,进行综合第 571 页分析、研究、类比。
普查阶段应详细收集与普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资料,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应收集详查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资料,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
4.1.2 矿区(床)地质4.1.2.1 地层预查应大致了解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
普查应大致查明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
详查与勘探应详细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建立标志层,确定准确的含矿(控矿)地层年代;研究沉积环境与成矿的关系;确定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在第 572 页地层中的空间分布。
4.1.2.2 地质构造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详查阶段应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
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1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研究节理裂隙的性质、产状、分布规律和发育层位、地段及程度。
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对矿1落差(褶幅)大于或等于30m(缓倾斜矿体20m)的褶皱、断层构造第 573 页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4.1.2.3 岩浆岩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岩浆岩体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岩浆岩体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或较多的岩浆岩体(包括脉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 范围(略)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勘查的目的任务(略)4 勘查工作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4.1.1 区域地质预查阶段应全面收集与预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研究成果及各种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类比。
普查阶段应详细收集与普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资料,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研究成矿地质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精选范本背景、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应收集详查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资料,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
4.1.2 矿区(床)地质4.1.2.1 地层预查应大致了解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
普查应大致查明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
详查与勘探应详细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建立标志层,确定准确的含矿(控矿)地层年代;研究沉积环境与成矿的关系;确定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
4.1.2.2 地质构造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精选范本详查阶段应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
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1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研究节理裂隙的性质、产状、分布规律和发育层位、地段及程度。
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4.1.2.3 岩浆岩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岩浆岩体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岩浆岩体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或较多的岩浆岩体(包括脉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据新版规范附录资料汇编)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DZ/T0213—2002)注:当采用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时,要求水泥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中氯质量分数不大于0.015%。
8、矿山露天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二、岩金矿床及其伴生组分(DZ/T0205—2002)三、铜、铅、锌、银、镍、钼矿床(DZ/T0214—2002)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四、硫铁矿床(DZ/T0210—2002)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2、硫铁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五、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DZ/T0206—2002)3、膨润土矿开采技术条件六、钨、锡、汞、锑矿床(DZ/T0201—2002)1、钨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2、钨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3、锡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4、锡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5、汞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6、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7、锑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七、盐湖和盐类矿产(DZ/T0212—2002)八、磷矿(DZ/T0209—2002)九、砂矿(金属矿产)(DZ/T0208—2002)十、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DZ/T0207—2002)1、玻璃硅质原料矿石类型5、饰面石材矿石类型6、饰面石材矿石装饰性能的一般要求7、饰面石材矿荒料率的一般要求8、饰面石材板材率的一般要求9、饰面石材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10、石膏矿石主要类型11、石膏矿一般工业指标12、温石棉矿一般工业指标十一、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DZ/T0211—2002)5、橡胶、造纸填充料用重晶石粉质量标准13、硼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十二、铝土矿、冶镁菱镁矿(DZ/T0202—2002)十三、铁、锰、铬矿(DZ/T0200—2002)7、优质锰矿石、优质富锰矿石品位及杂质含量指标十四、煤矿(DZ/T0215—2002)十五、稀有金属矿产(DZ/T0203—2002)十六、稀土矿产(DZ/T0204—2002)。
目录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 (1)1、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1)2、有色冶金熔剂、电石、制碱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1)3、耐火材料衬炉用、熔剂用白云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1)4、冶金用石灰岩粒度要求 (1)5、冶金用白云岩粒度要求 (1)6、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2)7、粘土质、硅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2)8、矿山露天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2)二、岩金矿床及其伴生组分 (3)1、岩金矿工业指标参考表 (3)2、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3)3、岩金矿伴生组分评价参考表 (3)三、铜、铅、锌、银、镍、钼矿床 (4)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 (4)2、铜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4)3、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4)4、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5)5、铅锌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5)6、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5)7、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5)8、钼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5)9、钼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6)10、银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6)11、银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 (6)12、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说明 (6)13、铜精矿质量标准 (6)14、铅精矿质量标准 (7)15、锌精矿质量标准 (7)16、银精矿质量标准 (7)17、钼精矿质量标准(GB3200-89) (7)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 (8)2、硫铁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8)3、硫铁矿伴生有益组分综合评价指标参考表 (8)4、硫铁矿技术指标 (9)5、硫精矿技术指标 (9)五、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 (10)1、高岭土一般工业指标 (10)2、膨润土矿一般工业指标 (10)3、膨润土矿开采技术条件 (10)4、耐火粘土一般质量要求 (11)六、钨、锡、汞、锑矿床 (12)1、钨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12)2、钨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 (12)3、锡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12)6、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13)7、锑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 (13)8、特级钨精矿国家标准(GB2825-81) (13)9、一、二级钨精矿国家标准(GB2825-81) (14)10、锡精矿质量标准(YB736—82) (14)11、朱砂矿质量标准(YB748—70) (15)12、湿法朱砂矿质量标准(GB3631—83) (15)13、硫化锑精矿标准(YB2419—82) (15)14、混合锑精矿标准(YB2419—82) (15)15、氧化锑精矿标准(YB2419—82) (16)七、盐湖和盐类矿产 (17)1、盐湖和盐类矿产一般工业指标表 (17)2、盐湖和盐类矿产综合评价指标表 (18)八、磷矿 (19)1、磷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19)2、酸法加工用磷矿石标准 (19)3、黄磷用磷矿石标准 (19)4、钙镁磷肥用磷矿石标准 (19)5、钙镁磷肥用硅镁质半自溶性磷矿石标准 (20)6、磷肥放射性镭-226限量卫生标准(GB 8921—88) (20)九、砂矿(金属矿产) (21)1、金红石及钛铁矿砂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21)2、砂锡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21)3、砂金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21)4、稀有金属与稀土金属砂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21)5、重砂矿物分离质量要求简表 (22)十、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 (23)1、玻璃硅质原料矿石类型 (23)2、平板玻璃用硅质原料质量要求 (23)3、器皿玻璃用硅质原料质量要求 (23)4、玻璃硅质原料开采技术条件要求 (23)5、饰面石材矿石类型 (24)6、饰面石材矿石装饰性能的一般要求 (24)7、饰面石材矿荒料率的一般要求 (24)8、饰面石材板材率的一般要求 (24)9、饰面石材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25)10、石膏矿石主要类型 (25)11、石膏矿一般工业指标 (25)12、温石棉矿一般工业指标 (26)13、温石棉纤维长度分级标准及纤维组成 (26)14、温石棉各级纤维质量指标表 (26)15、工业应用对硅灰石矿石质量要求 (27)16、硅灰石矿矿石质量一般工业指标 (27)17、硅灰石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27)18、以滑石含量为工业指标矿石质量一般要求 (27)19、以滑石含量为工业指标矿石工业品级划分 (28)20、以化学组分含量为工业指标矿石质量一般要求 (28)22、石墨矿一般工业指标 (29)十一、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 (30)1、钻井液用重晶石粉质量标准 (30)2、化工用重晶石质量标准 (30)3、化工用毒石质量标准 (30)4、萤石块矿化学成分质量标准 (30)5、橡胶、造纸填充料用重晶石粉质量标准 (31)6、萤石粉矿化学成分质量标准 (31)7、氟石精矿化学成分质量标准 (31)8、硼镁石矿石质量标准 (31)9、重晶石矿(原生矿)一般工业指标 (32)10、重晶石矿(残、坡积矿)一般工业指标 (32)11、毒重石矿一般工业指标 (32)12、萤石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32)13、硼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32)十二、铝土矿、冶镁菱镁矿 (33)1、铝土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33)2、堆积型与红土型铝土矿参考工业指标 (33)3、冶镁菱镁矿主要参考工业指标 (33)4、铝土矿用作电熔刚玉原料时的质量要求 (34)5、铝土矿用作高铝水泥原料时的质量要求 (34)十三、铁、锰、铬矿 (35)1、炼钢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35)2、炼铁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35)3、需进行选矿的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35)4、矿床开采技术指标 (35)5、铁矿石中伴生组分评价参考含量表 (36)6、冶金用锰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36)7、优质锰矿石、优质富锰矿石品位及杂质含量指标 (37)8、锰矿石中伴生组分评价参考含量表 (37)9、天然放电镁(镁粉)一般技术指标 (37)10、化工用二氧化锰矿粉一般技术要求 (37)11、铬铁矿石品位及开采技术指标 (37)12、冶炼铬铁用富矿(或精矿)质量要求 (38)十四、煤矿 (39)十五、稀有金属矿产 (40)1、铍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40)2、锂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40)3、伴生铯铷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 (40)4、锆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40)5、铌钽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41)6、伴生铍锂铌钽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 (41)7、绿柱石精矿质量指标(YB746—75) (41)8、锂辉石精矿质量指标(YB836—75) (41)9、锂云母精矿质量指标(GB3201—82) (42)10、低铁锂辉石精矿质量指标 (42)11、中国钽铌精矿质量指标 (42)12、锆石英精矿质量指标(YB834—75) (42)十六、稀土矿产 (43)1、稀土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43)2、稀土精矿产品质量指标 (43)3、高稀土铁矿石质量标准 (44)4、高钇和富铕混合稀土氧化物质量标准 (44)5、镧铈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45)6、镨钕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45)7、钐铕釓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45)8、重稀土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45)9、其他稀土化合物质量指标 (46)十七、铀矿 (47)1、铀矿一般工业要求 (47)2、铀矿床伴生组分综合利用表 (47)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1、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2、有色冶金熔剂、电石、制碱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3、耐火材料衬炉用、熔剂用白云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4、冶金用石灰岩粒度要求5、冶金用白云岩粒度要求6、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7、粘土质、硅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当采用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时,要求水泥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中氯质量分数不大于0.015%。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
2普查阶段. 34。
3详查阶段. 34。
4勘探阶段。
34。
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
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
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
3。
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
3。
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
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
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勘查工作研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了供类比使用的矿床勘查类型及参考的勘查工程间距。
本标准适用于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勘查及资源/储量估算;适用于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勘查设计及勘查成果报告的验收与评审;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三、勘查的目的任务地质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各阶段工作的目的任务如下。
3.1 预查阶段:通过对区内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阶段:通过对预查阶段确定的矿产潜力较大的地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等野外工作,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矿产加工选矿性能类比研究,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阶段: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多种勘查方法和手段,以一定的网度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
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矿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或近期能否利用的评价。
2.1 矿床特征本矿区石灰岩矿床产于奥陶系中统(O2)地层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沿北西走向延伸,以南西倾向40—60°的倾角单斜产出。
全矿区共有3个矿层,矿层厚310—560m,平均厚380m,延伸长1420m,延深大于293m。
现将各矿层特征叙述如下:(1)O22矿层:由灰黑色薄层细晶灰岩组成,位于矿区北部顺山坡一线展布,贯穿于12线、8线、4线、3线、7线,5条勘探线,延伸长1180m,矿层厚10.50—260m,平均78.83m,厚度变化系数68.3%,呈层状产出,延深293m。
矿层内部常出现夹层,夹层为硅质灰岩(q)代号不妥,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2)O23矿层:主要由灰—灰白色中厚层-薄层细晶灰岩组成,位于矿区北部顺山顶一线展布,贯穿每条勘探线,延伸长度1420m,矿层厚60—280m,平均160.48m,厚度变化系数50.26%,呈层状产出,延深148m。
矿层内常有夹层存在,夹层均为硅质灰岩(q),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3)O24矿层:主要由灰黑色薄层细晶灰岩组成,位于矿区南部顺山坡一线展布,贯穿每条勘探线,延伸长度1420m,矿层厚8.22—233.00m,平均120.72m,厚度变化系数60.31%,呈层状产出。
矿层在3线以西以熔剂灰岩和水泥灰岩为主,3线以东渐变为硅质灰岩(q),呈层状产出。
2.2 矿石质量矿石物质成分根据矿区岩矿鉴定成果,本矿区矿石结构简单而单一,为细晶结构:主要由粒径为0.05—0.25mm的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呈细粒状,颗粒间紧密镶嵌状排列,另外还有少量粒径为0.05—0.1mm的白云石和0.03—0.06mm的石英混杂于方解石中。
矿石构造类型主要有:(1)中厚层状构造:岩层层理厚在0.1—0.5m之间。
主要分布在O23矿层。
(2)薄层状构造:岩层层理厚小于0.1m。
主要分布在O22、O23、O24矿层。
(3)条纹状构造:由黑白相间的两种细晶灰岩组成条纹或条带,灰岩的成份和结构均相同,只是颜色上的差异而已,主要分布于O25矿层。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从1959年首次制定至今,有三次大的修改和重新制定颁布。
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以1999年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为主要依据编制的,包括了规范总则和17个分矿种规范。
《矿业权评估指南》要求矿业权评估,特别是探矿权评估中的分析、判断、评述和测算时,选用作为依据的规范必须是评估基准日时现行的、有效的和最新版本的。
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2002-2003年发布实施的,具体包括:《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国标,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行标, DZ/T 0033-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0-2002)《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1-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2-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3-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4-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5-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6-200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7-200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8-200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9-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0-2002)《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1-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2-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4-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5-2002)。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据新版规范附录资料汇编)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DZ/T0213—2002)1、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类别品位界限化学成分质量分子数% CaOCaO+MgOMgOSiO2PS石灰岩边界品位≥48≤3.0≤4.0≤0.04≤0.15 工业品位≥50≤3.0≤4.0≤0.04≤0.15白云质灰岩边界品位≥49≤8.0≤4.0≤0.03≤0.12(高镁石灰岩)工业品位≥51≤8.0≤4.0≤0.03≤0.122、有色冶金熔剂、电石、制碱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化学成分质量分子数%品位冶金熔剂石灰岩电石石灰岩制碱石灰岩界限CaOMgOSiO2CaOMgOSiO2R2O3PSCaCO3MgO酸不溶物R2O3 边界≤≤≤≤≤≤≤≥50≤1.5≥52≤1.0≥88≤3.0品位2.01.01.00.060.11.91.0工业品位≥53≤1.5≤2.0≥54≤1.0≤1.0≤1.0≤0.06≤0.1≥90≤1.9≤3.0≤1.03、耐火材料衬炉用、熔剂用白云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化学成分质量分子数%品位界限耐火材料炉衬用白云岩熔剂用白云岩MgOAl2O3+Fe2O3+Mn3O4+SiO2其中SiO2MgOAl 2O3+Fe2O3+Mn3O4+SiO2其中SiO2 边界品位≥18≤3.0≤1.5≥15≤10≤4工业品位≥20≤3.0≤1.5≥16≤40≤44、冶金用石灰岩粒度要求用途粒度范围mm最大粒度mm允许波动的范围%上限下限烧结≤3≤6≤10炼铁15-60≤80≤10≤615、冶金用白云岩粒度要求粒度mm块度(mm)限制,所占比例(%)0-5最大不大于6,大于5的不大于5%5-20最小不小于3,小于3的不大于10%;最大不大于25,大于20的不大于5%10-40最小不小于8,小于10的不大于10%;最大不大于45,大于40的不大于5%40-80最小不小于30,小于40的不大于10%;最大不大于100,大于80的不大于10% 30-100最小不小于20,小于30的不大于10%;最大不大于120,大于100的不大于10%6、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化学成分质量分子数%类别CaOMgOK2O+Na2OSO3fSiO2 石英质燧石质Ⅰ级品≥48≤3≤1.6≤1≤6≤4Ⅱ级品≤45≤3.5≤0.8≤1≤6≤47、粘土质、硅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化学成分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类别硅酸率(SM)铝氧率(AM)MgOK2O+Na2OSO3SiO2MgOK2O+Na2OSO3一类≥3~41.5~3.5二类2~<3不限≤3%≤4%≤2%≤80%≤3%≤2%≤2%注:SM=ω(SiO2)/ω(Al 2O3+Fe2O3),AM=ω(Al2O3)/(Fe2O3)注:当采用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时,要求水泥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中氯质量分数不大于0.015%。
地质勘查规范名称汇总(2002年——2003年发布)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国标,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行标, DZ/T 0033-2002)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199-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0-2002)
《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1-2002)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2-200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3-2002)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4-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5-2002)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6-2002)
《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7-2002)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8-2002)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9-2002)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0-2002)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1-2002)
《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2-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4-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5-2002)。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据新版规范附录资料汇编)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DZ/T0213—2002)注:当采用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时,要求水泥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中氯质量分数不大于0.015%。
8、矿山露天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二、岩金矿床及其伴生组分(DZ/T0205—2002)三、铜、铅、锌、银、镍、钼矿床(DZ/T0214—2002)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四、硫铁矿床(DZ/T0210—2002)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2、硫铁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五、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DZ/T0206—2002)3、膨润土矿开采技术条件六、钨、锡、汞、锑矿床(DZ/T0201—2002)1、钨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2、钨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3、锡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4、锡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5、汞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6、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7、锑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七、盐湖和盐类矿产(DZ/T0212—2002)八、磷矿(DZ/T0209—2002)九、砂矿(金属矿产)(DZ/T0208—2002)十、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DZ/T0207—2002)1、玻璃硅质原料矿石类型5、饰面石材矿石类型6、饰面石材矿石装饰性能的一般要求7、饰面石材矿荒料率的一般要求8、饰面石材板材率的一般要求9、饰面石材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10、石膏矿石主要类型11、石膏矿一般工业指标12、温石棉矿一般工业指标十一、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DZ/T0211—2002)十二、铝土矿、冶镁菱镁矿(DZ/T0202—2002)十三、铁、锰、铬矿(DZ/T0200—2002)十四、煤矿(DZ/T0215—2002)十五、稀有金属矿产(DZ/T0203—2002)十六、稀土矿产(DZ/T0204—2002)十七、铀矿(DZ/T0199—2002)说明:1、资料依据:据DZ/T0199-2002、DZ/T0200-2002、DZ/T0201-2002、DZ/T0202-2002、DZ/T0203-2002、DZ/T0204-2002、DZ/T0205-2002、DZ/T0206-2002、DZ/T0207-2002、DZ/T0208-2002、DZ/T0209-2002、DZ/T0210-2002、DZ/T0211-2002、DZ/T0212-2002、DZ/T0213-2002、DZ/T0214-2002、DZ/T0215-2002、DZ/T0216-2002规范附录2、汇编人:孙中良3、汇编时间:2006年7月。
地质规范目录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
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行业标准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行业标准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3—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metallurgic, chemical limestoneand dolomite, cement-materials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13—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4 勘查工作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4.2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要求4.3 开采技术条件4.4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4.5 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4.6 分散小矿情况5 勘查控制程度要求5.1 勘查类型5.2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原则5.3 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主要地质图件6.2 探矿工程6.3 物探6.4 化学取样6.5 样品加工6.6 化学分析质量检查6.7 岩矿石物理性能测试6.8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7 可行性评价工作7.1 意义7.2 概略研究7.3 预可行性研究7.4 可行性研究8 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 资源/储量类型9 资源/储量估算9.1 资源/储量的工业指标9.2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10 勘查地质报告的编写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料性附录)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参考资料B.1 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地质因素B.2 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勘查类型B.3 勘查工程间距附录C(资料性附录)化学分析项目与检查分析修正系数C.1 化学分析项目C.2 检查分析修正系数附录D(资料性附录)一般工业指标D.1 质量要求D.2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要求前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参考了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矿床地质勘探规范》和1995年颁布的《水泥原料矿地质勘探规范》中的地质技术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