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良事件登记表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登记表
一、事件基本信息
1. 事件编号:
2. 事件发生日期:
3. 事件报告日期:
4. 医疗机构名称:
5. 医疗机构所在地:
6. 医疗设备名称:
7. 医疗设备型号:
8. 医疗设备制造商:
二、不良事件描述
请详细描述该不良事件的经过和相关情况:
三、事件分类
请选择事件的分类:
1. 事故类
2. 故障类
3. 差错类
4. 无法归类
四、事件原因分析
请分析导致该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五、报告人信息
1. 姓名:
2. 职称/职务:
3. 联系
4. 电子邮件:
六、处理与处置情况
请描述该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处置情况:
七、预防措施
请提出避免类似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
八、其他备注
请提供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注意:
- 请确保填写完整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 不良事件的描述应包含事发的具体细节和相关背景信息。
- 在事件原因分析中,请尽量提供合理且详尽的信息,以便进一步改善和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 在填写报告人信息时,请确保提供准确有效的联系方式。
- 请在处理与处置情况和预防措施部分提供具体可行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 在其他备注部分,您可以补充任何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附表1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
首次报告□跟踪报告□编码:
报告类型:新的□严重□一般□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个人□其他□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 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报告时限
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30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其他说明
怀疑药品:是指患者使用的怀疑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药品。
并用药品:指发生此药品不良反应时患者除怀疑药品外的其他用药情况,包括患者自行购买的药品或中草药等。
用法用量:包括每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例如,5mg,口服,每日2次。
报告的处理
所有的报告将会录入数据库,专业人员会分析药品和不良反应/事件之间的关系。
根据药品风险的普遍性或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如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警示信息,更新药品如何安全使用的信息等。
在极少数情况下,当认为药品的风险大于效益时,药品也会撤市。
精品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浠水县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
遇到各种意外事件造成患者严重伤害、死亡的紧急情况(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等),先电话报告医务科或总值。
1、诊治方面:错误诊断、漏诊、错误治疗等。
2、用药方面: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检查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意外或病情加重等。
5、手术方面: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患者及家属不理解的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当次住院手术二进宫等。
6、医患沟通: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患者在其他医院已经存在医疗纠纷,患者因非疾病因素致伤病住院发现对诊治有异常言行等。
7、其他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医疗不良事件是指。
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可分为2类,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
麻醉不良事件包括。
喉镜引起的牙齿损伤脱落;误吸胃内容性肺炎;术后紧急再插管;外周神经损伤,中心静脉插管气胸;角膜擦伤;烧伤;错误输血,院内感染,做错手术,异物残留体内,穿刺大血肿等。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科室内发生了任何不该发生的事件均应毫无例外的报告,并填报在不良事件登记本上。
同时认真如实的上报上级医生,科主任积极指导善后处理,或请有关科室专家会诊,根据实际情况报告医务科,努力使不良事件得到良性转轨。
科主任每季度组织讨论,针对有倾向性、与病人安全及麻醉质量密切相关的事件在全科讨论,并根据文献及相关要求,讨论制定科室管理规范或专家意见,改变临床麻醉的管理流程措施:1.对及时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理不良事件者,科室在事件后的处理及考核方面给予从轻处理。
2.对隐瞒、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影响者等,一旦发现,科室必要时提请院部在事件后的处理及考核方面给予从重考核和处罚。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质量安全,我院特制定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使每一起医疗不良事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和及时纠正。
1. 报告的目的和范围(1)目的:及时汇总和掌握医疗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评估医疗质量风险,推动事故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实施,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患者损失。
(2)范围:范围包括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差错、患者滞留等。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的,它是指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在规定的流程下,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制度。
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机制1. 确定负责人:医疗机构应明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统筹和管理。
2. 报告要求: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责任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受影响的患者数量,责任医务人员调查和处理情况等。
3. 报告流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严格的报告流程,确保医疗不良事件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流程应包括:事件发生→责任医务人员/相关工作人员报告→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初步调查→质量管理部门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事件处理→复查。
4. 报告保密:医疗机构应保护报告人的隐私,保证其不受任何形式的打压和威胁,避免有关当事人的不实信息泄露出去。
5. 报告奖励:医疗机构可根据报告情况,给予报告人适当的奖励,以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并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
三、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范本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是记录医疗不良事件相关信息的工具,它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的范本: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事件编号:填表日期:事件基本信息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件发生原因:患者信息患者编号:患者姓名: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患者联系方式:事件描述事件描述:(请简要描述事件的经过)责任医生基本信息医生编号:医生姓名:医生职称/职务:医生联系方式:事件处理事件处理情况:处理日期:处理结果:事件审核审核人:审核日期:审核结果:备注:以上是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安医院异常事件登记表
1、不良事件定义(medical adverse event)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
2、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3、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4、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5、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6、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当被建立并严格执行。
该制度明确了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责任和程序,并提供报告的模板和登记表。
1. 适用范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诊所、专科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2. 报告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应及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3. 报告程序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如下:(1) 医务人员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报告。
(2)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不良事件调查组或工作组,负责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4) 调查组或工作组应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5) 调查组或工作组应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6) 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
(7) 医疗机构应根据整改意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4. 报告模板及登记表为了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和内容,医疗机构可以设计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模板,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描述: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2) 影响范围:说明不良事件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范围。
(3) 事件原因:对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4) 责任认定:对不良事件中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认定。
(5) 处理措施: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6) 整改措施:对不良事件的整改措施进行规划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