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欧姆定律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2)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4
一、课题:欧姆定律课时:2课时执教者:俞惠忠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4.进一步体会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欧姆定律、应用公式及其变换公式解决电路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五、教具投影电流表1只、投影电压表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源(3节干电池)、开关1个、导线若干。
学生器材两人一组教学程序设计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二教学过程①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②电路中的电流可能有哪些因素有关?(活动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的关系①实验方法?②所需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干电池3节,开关1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一只.③为什么不用小灯泡进行实验?④这一设计存在的问题是?⑤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限制电流大小,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可以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多次测量。
⑥设计实验表格改变电路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控制变量法小灯泡的电阻会发生变化无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课本P91表一、表二AVAV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并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分别记录三组电流和电压值。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表一R=10Ω实验序号电压U/V 电流I/A ①②③分析总结:一、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断开开关,更换接入电路的定值电阻。
(5)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每一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6)将每一次的电流和电压值计入表中。
(7)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表二U=2.5V 实验序号电阻R/Ω电流I/A分析总结:二、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4.3 欧姆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利用实验探究得到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总结出欧姆定律,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创造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教学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课件展示学生答复: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进行新课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1)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
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2)数学表达式:I =UR(3)推导公式:U =IR ,R =U I(4)公式中物理量对应的单位(国际单位):电压U ——伏(V);电阻R ——欧(Ω);电流I ——安(A)。
本卷须知:〔1〕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R =U /I ,U =IR 。
〔2〕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的同一时刻的对应值。
〔3〕根据公式变形R =U /I ,不能说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这个式子只说明电阻R 等于U 与I 的比值。
2.欧姆定律的应用例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 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1〕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①审读题意,将条件和需要求解的物理量转化为字母等式。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3 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第14章第三节欧姆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图、电阻、电压源、电流表。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路图,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表。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改变电阻的大小时,电流表的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2. 讲解欧姆定律: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推导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例题,引导学生跟学,并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欧姆定律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计算等。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I = U/R应用: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公式描述欧姆定律的内容。
答案:欧姆定律指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表达式为I = U/R。
电路图:电压源:6V电阻1:2Ω电阻2:3Ω电流表:串联在电阻1和电阻2之间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1 + R2 = 2Ω + 3Ω = 5Ω。
word版初中物理第三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要得到这一定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首先通过观察各类电器铬牌上标明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要学生感悟到在家庭电器所在的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电阻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对调光台灯电路的进一步熟悉,认识到灯泡的亮度(电流)与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阻有关。
引导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进得合理的猜想,自行设计合理的电路,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设计表格,得出结论。
同时学会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修正,学会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明确欧姆定律在电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1经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探究活动。
掌握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理解欧姆定律及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2 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3进一步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意识,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4介绍欧姆的故事,增强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科学性、普遍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教学难点】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找出它们的关系。
【教学器材】电源(6V1个)、导线若干、开关(1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阻3个(5Ω、10Ω、20Ω)word 版初中物理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3分钟(播放幻灯片)同学们!下面是一些电器的铬牌,你见过吗?从中找出电流值、电压值和电阻值。
你通过观察还知道些什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存在一定的关系)出示调光台灯的电路如下是调光台灯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来改变灯泡的亮度(电流)?1改变电池的电压。
14 欧姆定律的应用(2)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电流与电路”,具体包括教材的第6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欧姆定律的应用展开,包括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电阻的计算、电流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掌握电阻、电流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电阻、电流的计算方法。
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线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引出欧姆定律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电阻、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电阻、电流的计算方法,以及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答案:电流为0.5A。
答案:电压为10V。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的计算、电动车电池的更换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欧姆定律是物理学中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4.3 欧姆定律(第2课时)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欧姆定律;2、计算有关电压、电流的有关问题。
【教学程序】〖复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引入新课〗〖新课教学〗1、分析表格1、表格2数据(P9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电阻成反比;公式:电流=电压∕电阻应用:三个量中知道任何对应两个量可以求另一个;注意:单位要统一是国际制单位;2、例题讲解:例1:有一盏电灯,电阻为807欧,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解:I=U/R=220v/807Ω=0.27A例2:假定某人身体电阻为2kΩ,算一算,通过50mA电流时电压为多大?是否测出人的安全电压?解:R=2kΩ=xxΩ I=50mA=0.05AU=IR=0.05A×xxΩ=100V例3: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解:R=U/I=7.2v/0.4A=18Ω例4:有一电阻加在两端的电压为4V时,经过的电流为0.2A,如果将其接在6V的电源上,则经过的电流为多少?解:R=U1/I1=4V/0.2A=20ΩI2=U2/R2=6V/20Ω=0.3A注意:单位统一为国际制单位。
〖小结〗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练习〗1、由欧姆定律的基本公式导出计算电阻的计算公式为,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D、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自身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对一确定的导体,是一个定值2、某电阻两端加了3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A,它的阻值是______Ω;如果它两端加的电压是4.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A。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两端的电压不变,应该在电路中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强调:在实验前,请学生思考在连线以及闭合开关前要注意什么问题?3.实验收集数据(1)R一定(R=5Ω)I跟U的关系。
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压(V) 1 2 3电流(A)0.2 0.4 0.6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板书)(2)U一定(U=2V),I跟R的关系。
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阻(Ω) 5 10 20电流(A)0.4 0.2 0.1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比。
公式:I=U/R单位:I(A)、U(V)R(Ω) 1A=1V/Ω2.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3.在一个电路中,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任何两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物理量了。
(三)例题讲解例1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例2教师板书解题过程:四、拓展训练1.某测电笔中有一个880kΩ的高阻值电阻,当用这个测电笔测家庭电路的火线时,氖管发光,若人体及氖管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则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约多少毫安?交流、讨论: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如何变化。
保持电压不变,让电阻成倍增加,观察电流是否是成倍地减少。
交流讨论:在电路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并设计出最终的电路。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设计出一个合适的电路图。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1.开关要断开2.滑动变阻器阻要调到最大的位置。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数据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材,对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看书:课后阅读信息窗关于欧姆研究欧姆定律的介绍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________。
(2)小新将实物连接成如图25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改正。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3 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4.3节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表述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欧姆定律的表述,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难点:电阻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充电宝,提问学生:“充电宝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电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电阻的概念:教师介绍电阻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阻的概念。
(2)欧姆定律的表述:教师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记忆并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述。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电阻计算题、欧姆定律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表述欧姆定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电阻计算题:已知一个电阻的电压为2V,电流为0.5A,求该电阻的阻值。
答案:4Ω2. 欧姆定律应用题:一个电阻为8Ω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0V,求电路中的电流。
答案:1.25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情况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4.3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3节《欧姆定律》。
本节课主要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 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 I = V/R,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电流、电压、电阻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5.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7. 板书设计:列出欧姆定律公式,并在黑板上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注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8. 作业设计:题目1:已知一段电阻的电压为10V,电流为2A,求这段电阻的电阻值。
答案:R = V/I = 10V / 2A = 5Ω题目2:一段电阻的电阻值为10Ω,通过的电流为0.5A,求这段电阻两端的电压。
答案:V = I R = 0.5A 10Ω = 5V题目3:一个电路中,电阻1的电阻值为5Ω,电阻2的电阻值为10Ω,两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答案:总电阻= (R1 R2) / (R1 + R2) = (5Ω 10Ω) / (5Ω+ 10Ω) = 3.33Ω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苏科版九年级上《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欧姆定律的实验定律,教材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节内容综合性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2、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3、进一步体会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4、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5、介绍欧姆的故事,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
四、教学器材
电池、开关、定值电阻(5Ω、10Ω、15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多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一、引入课题复习提问:如何改变小灯泡的
亮度?
深入:如果无限制地增加电压
(比如电池的节数)或无限制
地减小电阻,小灯泡会越来越
亮吗?
你仔细观察过小灯泡吗?比如
一个标有“3.8V、0.3A”的灯
泡的含义是什么?
引入:想要科学合理的对小灯
泡的亮度进行控制,就要搞清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
关系。
投影:电流、电压、电阻?
回答:1、改变电压
2、改变电阻
回答:不会,电压增大到一定
程度(或电阻减小到一定程度)
灯泡会被烧坏。
回答:观察过(没有)
温故知新,
引入课题
二、进行猜想让学生通过思考曾经做过的实
验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电流、
例如:1、电流的变化可能跟电
压有关,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充分发挥
学生的想
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或假设。
充分肯定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想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对于物理问题,不能仅靠猜想,还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2、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3、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4、……
象能力
三、设计实验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1的结论
设计探究那么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
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理量可
能受到几个因素影响时,为了
研究这个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
关系,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这里我们先研究电阻一定,电
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测量
哪些量,需要哪些器材?
思考:1、如何保证电阻一定?
2、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可以有
哪些改变方法?
对比一下,哪种更方便?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
变电阻两端电压大小
让学生画出实验设计电路,并
进行点评。
投影:实验电路图
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投影: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
题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1、通电时
间不能过长,防止电阻发热给
测量带来误差;2、测量数据至
少三组才能得出结论;3、为了
计算方便,电压尽量成整数调
节。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入
表格。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
什么结论?
下面我们再研究电压一定,电
回答: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
素,只改变一个因素,依次进
行研究,就是“控制变量法”
思考后回答:测量电流和电压,
需要电源、开关、导线,定值
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
变阻器
回答:用定值电阻
回答:1、改变电池节数
2、用滑动变阻器调节
回答:用滑动变阻器
学生设计出实验电路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进行实验
回答: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
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投影)
培养学生
物理研究
的方法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思
维
培养学生
实验操作
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2的结论
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流与电阻的关系。
问:仍然利用刚才的电路,能
否做这个实验?
思考:怎样改变电阻大小,你
有几种方法?
对比哪种更可行、方便?
先做一组实验,然后更换定值
电阻,让学生观察电压的变化。
问:怎样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
电压不变?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
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完成实验,记录数据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
什么结论?
问: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
你能总结出什么?
问:上述实验数据有误差吗?
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图14-14的方格纸上画出坐
标,纵轴表示电压U,横轴表
示电流I,将表1的数据标注
在坐标上,画出U-I图线。
问:根据图线,你发现它是数
学上的什么函数,表达式怎么
写?
回答:可以
回答:1、用滑动变阻器
2、用电阻箱
3、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调节滑动变阻器
回答: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
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投影)
回答: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
阻成反比。
回答:有,可能是电阻发热、
读数误差……
学生完成图线的绘制
回答:正比例函数,U=RI
能力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思
维
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
能力
培养学生
利用图象
进行数据
处理的能
力
四、引出欧姆定律的内容(投影)讲解:我们刚才所做的实验,
其实早在1827年德国著名物
理学家欧姆也用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
系,得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
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
R
U
I
公式使用注意点:1、I、U、R
统一国际单位后才能进行计
算;2、I、U、R必须是同一段增进学生
电路上的;3、利用变形公式,对于I、U、R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算出第三个量。
投影:简介欧姆的故事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六、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演示:例题1:书P93
主要讲解单位要统一和公式的
变形
例题2:书P93
通过计算问学生:你会利用学
过的仪器测量电阻吗?怎么计
算?
练习:书P95,第2题
回答:电流表测I,电压表测U,
根据
I
U
R 计算电阻
学生完成计算
学以致用
七、作业书P94-95,1、3、4、5题课后巩固。